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57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docx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学习

制作人:

解大学张方平

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代表人物大量涌现。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201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十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推选活动,确定王洪军、代旭升、孔祥瑞、窦铁成、杨杰、张全民、赵大坪、郑启湘、苗俭、刘生友等10人为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创新楷模-王洪军工人发明家-代旭升蓝领专家-孔祥瑞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机电大王-杨杰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车工多面手-张全民高空养路人-赵大坪航标灯王-郑启湘织机维修专家-刘生友织机维修专家-刘生友

1、“创新楷模”王洪军:

、创新楷模”王洪军:

1、王洪军简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研制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整修工具47种2000余件,创新发明出123种轿车整修方法,“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攻克了700多项技术难关,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先进事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2008年,国家首次在工人中评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员工王洪军在全国近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他光荣地登上了领奖台,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王洪军的获奖说明了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标志着千百万产业工人和广大普通劳动者可以通过岗位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的主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王洪军发明制作了钣金维修工具40多种2000多件,提高了轿车产品的质量;创造了123种钣金修复的方法,被命名为“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提高了轿车生产的效率;掌握了国际最高等级Q1标准的展车制作工艺,替代外国专家自做展车。

近5年来,就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3400多万元。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王洪军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勇于创新,善于解决技术难题;他甘于奉献,永不服输,带出了一支优秀团队,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

王洪军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是产业工人的时代楷模。

干合资产品,也得练好“中国功夫”1991年,一汽-大众投产,它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公司强强联手的产物。

产品是引进德国大众公司的畅销车,生产一流的产品,需要高技能操作人才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苦累年华:

16年前,王洪军从一汽技工学校焊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汽大众焊装车间工作,当上了一名钣金整修工。

在车间一线工作过的人都知道,钣金整修是轿车生产中一道关键工序。

它要求在车身喷漆之前,对钣金做全面检查并消除所有缺陷。

钣金整修是又苦又累的活,常常需要工人抱着十多斤重的高频打磨机进行修磨。

工作时,噪声大,粉尘也大,到了夏天,40多米长、布满300多个灯管的整修通道像一个大蒸笼,人一动就是一身汗,衬衫一会儿就湿透。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和王洪军一起进厂的工人,很多去干了电工、钳工,相对来讲,这些工作既轻巧,收入又多,王洪军却在钣金修复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

肯定会有人对此极为不解。

他是脑子笨还是没有调离岗位的机会,面对种种猜测,王洪军向记者道出了当时的想法:

“1991,1995年,与我一起进厂的工友在这个岗位上陆陆续续都走了,德国专家也撤走了,当时我的压力很大。

不过,通过实践,我的整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我这个时候走了,肯定会影响工作,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影响产品质量。

后来岗位上又来了很多年轻人,我走了,这些活他们未必干得来,我留下,能好好培训他们。

”就是凭着这样简单朴实的想法,王洪军坚持了下来。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越挫越勇:

其实,坚持下来的王洪军面临的绝不仅仅是工作本身的苦和累,还有攻克技术难关所必须面对的各种困难。

一汽大众对轿车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不允许表面有一点瑕疵。

轿车车身表面用的钢板厚度只有0.75毫米,稍不注意就会修薄、修漏。

开始时一汽-大众的钣金整修主要是由德国专家负责,中方员工只能打下手。

那时,王洪军有个念头,合资是“合”,但不能“靠”,干合资产品更得练好“中国功夫”。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于是,王洪军一边打下手,一边开始自己练手。

一天下班后,德国专家已经离开,王洪军壮着胆子修起了专家也很难修复的白车身(未喷漆的轿车车身),但初战未捷,他干到半夜也没修好。

第二天,德国专家发现了这件事,很不高兴。

车间里也有人议论说,王洪军逞能,想往上爬,老外都修不了的东西,他还想试手,太能“得瑟了”。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无端的指责最伤人心。

王洪军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何必自讨麻烦,自找没趣。

不过,王洪军所在的车间主任却鼓励他说:

“别担心,‘中国功夫’是练出来的,功到自然成。

”从此,王洪军像着了魔似的,上班、下班都偷着练“中国功夫”。

王洪军在实践中发现,修复白车身,先顶哪个点,后顶哪个点;哪个点用力大一些,哪个点用力小一些,都有要求。

王洪军没有因技术理论的缺乏而止步不前,他想到必须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于是,王洪军跑到图书馆,翻阅了金属工艺等相关资料,到书店买了《轿车表面维修》、《焊接技术》、《冲压与成型》等十几本技术书,自学热处理、机械制图等相关知识。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洪军的刻苦攻关终于得到了初步肯定。

在他对照书本反复操练两个月后,终于修好了一辆车,一直支持、鼓励王洪军的车间主任很高兴,特意找来德国专家鉴定。

这位德国专家把王洪军修的白车身切割成一条一条,分段进行检测,还专门到企业质保部用仪器全面检测。

检测结果令所有人都很满意,白车身钢板厚度、结构尺寸等完全符合标准。

这位德国专家对技艺超群的王洪军佩服不已,一连说了三个“verygood(非常好)”。

1、“创新楷模”王洪军、创新楷模”

从自身做起,学习榜样。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人,王洪军和许多科技工作者一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励。

在他心中,究竟怎么理解自主创新,王洪军告诉记者:

“创新不

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是为了获奖或得到别人承认。

创新是为了事情有一个好的结果,比如节约资金、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表示,一线工人创新有优势,因为他们最清楚怎样去做才最好。

领导交待什么才去做什么的观念有局限性。

劳动光荣不仅意味着吃苦流汗,更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识体现劳动价值。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2、代旭升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高级技师。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坚持围绕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先后自主完成8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16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创办“采油技能大师网站”,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体会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带出了一批批优秀徒弟,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事迹:

他是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生产一线工人,39年间革新创造了80多项技术成果,其中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过1.2亿元。

他曾荣获第九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十大工人发明家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2008年以来,他先后五次进京,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就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采油高级技师、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1972年冬天,17岁的代旭升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来到一片盐碱荒滩的胜利油田,成为一名采油工。

他所在的采油16队处于偏远的永安油区,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几栋破旧的“干打垒”和一望无际的芦苇。

3030多口油井分布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

住的“干打垒”里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内的雨水不比外面小。

四周是荒凉的原野,工人喝水全靠外面送,下雨天送水车进不来,就只能喝地沟水,苦涩难咽。

有人曾写过一首诗形容当时的情形:

“这儿很少刮风/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这儿的风很小/连一片树叶也吹不下来/因为/这儿没有树”。

艰苦的工作环境、日常琐碎的作业,同石油工人的“伟大”怎么也联系不起来。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年轻的代旭升是怀抱一腔“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热情来到这里的,他感到既失望又后悔,干活也提不起精神来。

不久后的一次亲身经历,让他的思想彻底转了弯。

一天,班里最偏远的永12-2井发生蜡堵,班长李友森带着代旭升和几个新工人进行紧急清蜡作业。

清蜡最关键的是压钢丝,是个难度较大的技术活,必须连续干,一刻也不能停。

班长让代旭升他们几个人摇绞车,自己一人压钢丝。

时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可班长站在井场上一干就是5个多小时。

由于站立的时间太长,清蜡完成后,班长的腿也麻木了,一迈步竟跪倒在地。

那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代旭升,在他眼前,倒下的是班长,心里却竖立起了铁人的高大形象~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代旭升想,我的技术如果能像班长一样,就能帮他搭把手。

于是,他有了学技术的冲动。

一段时间后,便掌握了量油、测气、看压力等技术。

一次,一口油井的回压突然上升,代旭升分析是管线堵了,油井随时有关井的危险。

立即向班长报告,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班长火速赶到现场后,判断是天气寒冷造成了回压表失灵,并亲自动手,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问题。

班长对代旭升说:

你能及时发现问题,说明你有责任心,工作踏实。

但解决问题,光踏实还不够,还要有技术。

班长过硬的技术和共产党员的执着精神,让代旭升暗下决心,

要像班长那样扎根一线,做一名有技术的石油工人~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然而,只有初中学历的代旭升,要当一名合格的采油工谈何容易,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代旭升读专业书十分困难,各种机理、构造常常弄得他晕头转向,可他没有放弃,硬是啃完了高中课程和《采油工艺》、《采油地质》等专业书籍。

为尽快掌握清蜡技术,他手拿仅比缝衣针粗一点的钢丝反复练习,手上磨出了血泡,仍然咬牙坚持。

在工作中,同样的事,他总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样学技术,他总要多练几遍。

由于勤学上进,代旭升很快成了队上的骨干,一起来的同事还未出徒,他已经能像师傅那样顶岗了。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知识和技能的实践积累,让代旭升感到,石油工人不仅要实干、苦干,更要巧干。

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

他所在的班管着十几口油井,巡井、清蜡、平井场,整天忙得团团转。

当时,采油工搞井场规格化是经常要干的活,大家要用铁锹把井场修得平平整整、有棱有角,既费时又费力。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代旭升看到农村压麦子用的石头磙子,忽然有了灵感。

回到单位,他就做了个铁制的地磙子。

推着它平整场地,繁琐的体力劳动一下子变得简单轻松起来。

其他班也纷纷效仿,简单的地磙子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这让代旭升兴奋了好几天,也激发了他扎根一线、技术革新的热情。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学习精神:

创新的路上,不仅需要站在顶端的科学家,更需要像代旭升这样工作在一线的工人。

他们不仅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施者,也是产业化技术的完善者或革新者,更是许许多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成果的发明创造者。

代旭升的创新实践表明,创新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源于一线,也扎根于一线。

一线给我们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创新素材,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做有心人,去思考问题,去多想办法。

创新这事,科学家要干,普通人也应该干。

2、“工人发明家”代旭升

同时,要以代旭升为榜样,学习他不唯文凭,不唯学历,普通工人也能成专家的志气,学习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埋头苦干、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执著精神。

把这股子“爱琢磨”的钻劲,“遇到问题把它解决”的韧劲,与我们的实践和需要紧紧结合起来,创新也才可能出成果,成果也才能更适合我们的需要。

一个点子,一个想法,一个创意,面貌就可能从此改变。

3、“蓝领专家”孔祥瑞

3、孔祥瑞简介

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有限公司电动装卸机械司机,高级技师。

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被天津港集团确定为“港口工人的坐标”。

潜心钻研,积极进取,学习先进技术,勇于探索创新,创立了“孔祥瑞星型操作法”、“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千万元以上的效益;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其中,“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曾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3、“蓝领专家”孔祥瑞

先进事迹:

孔祥瑞认为只要努力钻研、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工人同样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他常带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尽快掌握从国外引进的设备性能与操作技术,他每天把有关资料装在书包里,有空就背,背完再到设备前对比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

孔祥瑞对所在岗位的各项设备了如指掌,对操作技术参数烂熟于心,成为有名“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

2000年,他带领队里的技术骨干解决了门机因变幅螺杆与螺母摩擦热量过大而“抱死”的技术难题,直接为公司节约资金180

万元;2001年,他发明了“门机主令器星行操作法”,使门机每次作业可节省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3、“蓝领专家”孔祥瑞

从2004年起,他还带领科技人员先后完成了翻车机摘钩杆等80多项技术革新。

2006年,改进设备电缆,节约维修成本100万元;2007年,攻克“大型机械走行防碰撞装置”难题,创效181余万元,主持研制的“大型机械电缆防出槽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创效990万元。

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35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如今,身教重于言教的孔祥瑞,不仅自己成为了“蓝领专家”,而且还在天津港集团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技术能手,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知识型工人的价值。

孔祥瑞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多家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3、“蓝领专家”孔祥瑞

具体事迹:

1972年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当上了一名门吊司机。

他把工作岗位作为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人誉为与时俱进的“蓝领专家”。

3、“蓝领专家”孔祥瑞

从1995年至今,孔祥瑞主持开展技术创新项目达15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

在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迈上新台阶,设备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水平。

孔祥瑞的名字,是与许多创造发明联系在一起的。

1995年,他在天津港六公司担任固机队党支部书记、1995队长,掌管公司装卸生产的核心设备——18台40吨门机。

一次,12号门机发生故障,如不立即修复,将严重影响生产。

而修复门机的前提,是将重168吨的门机上盘抬起,按照常规,需要租用海吊作业,要等两个月。

孔祥瑞依靠自己长期的积累和实际工作经验,决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3、“蓝领专家”孔祥瑞

他带领工友们经过反复研究,攻克了下支点因轴承旋转不易固定的难关,用10个单个承压30吨的千斤顶顶起168吨的门机上盘,使门机故障得以修复,并由此形成了一项新成果--焊接在大法兰盘下的新型顶生支座技术。

1999年7月1日下午3时,天津港码头作业现场地面温度已达40摄氏度,一台正在作业的主力门机却突然短路起火。

此时,烈日下晒了一天的门机表面已经热得烫手,冒着浓烟的铁皮机房温度也超过了50摄氏度。

此时,孔祥瑞心急如焚。

南方五省电厂电煤告急,国务院急令抢运,不能耽搁啊。

“军情紧急~”孔祥瑞第一个钻进了烤箱似的机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汗水不断流进他和工友们的眼眶、嘴角,湿透了工装。

他和5名工友个个挥汗如雨,喉咙冒烟,每个人的工装上都可以拧出水来。

6个人喝了整整5箱矿泉水,却没人去厕所。

3、“蓝领专家”孔祥瑞

孔祥瑞让工友们轮换着出机房喘口气儿,而他却一直扎在机房里不停地抢修,直到晚上11时,整整干了8个小时。

故障修复,装船作业恢复了,走出大罐的孔祥瑞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身体像棉花一样,瘫坐在地上。

孔祥瑞就是这样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他热爱的本职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2002年夏天,孔祥瑞作为公司技术代表,到河南采购门机制动设备。

由于连日奔波,他腰部的粉瘤溃烂,必须马上在当地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在他身上留下了一道深2厘米多的刀口,光药棉一次就要下6块。

出差回来,孔祥瑞隐瞒了病情,像往常一样,每天换上工装,爬上40米高的门机,检查设备,安排工作。

3、“蓝领专家”孔祥瑞

炎炎夏日的煤码头作业,汗水和煤尘总要浸透工服,每天工作完洗澡的时候,孔祥瑞总要等到最后才走进浴室,打上一盆水,端到门角的椅子上,悄悄地擦洗,生怕工友们看到他的伤口。

可“秘密”还是让工友撞见了。

看着队长的伤口,工友们的眼睛湿润了。

公司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命令”他回家休息,孔祥瑞却说:

“门机的部件马上开始安装了,这个时候我说什么也不能离开。

”经过“谈判”达成“协议”:

孔祥瑞每天仍旧上班,只是不能走出队部,更不能去现场。

一个多星期后,门机制动设备安装成功,试运行显示良好。

公司领导给孔祥瑞所在队部打去慰问电话。

接听电话的一位工友说:

“孔队在现场调试门机,这些天他真的累坏了„„”原来,孔祥瑞背着领导,忍着伤口的疼痛,一天也没有离开现场。

3、“蓝领专家”孔祥瑞

自从当上值班队长,孔祥瑞二十几年几乎没有和家人度过一个除夕和中秋,每逢节日他全都是在码头上与工友们在一起值班。

他曾对工友们掏过心窝子:

“参加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想着多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富裕日子。

后来国家富强了,企业也发展了,日子也好过了,我越来越觉得,人这一辈子只有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活得才有价值。

3、“蓝领专家”孔祥瑞

时代呼唤孔祥瑞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从古至今,敬业是中国劳动人民最宝贵的美德之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现在,经济领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发扬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

3、“蓝领专家”孔祥瑞

立足本职、岗位成才的进取精神。

恪尽职守不是囿于职守,只有立足本职而不满足现状,刻苦钻研,开拓进取,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岗位成才。

我国需要大批高级技工人才,他们的本领不能直接从学校全部获得。

只有常怀进取之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骨干,国家栋梁。

4、“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4、窦铁成简介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线路工,高级技师。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专业技能精湛,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掌握CAD制图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52项,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00余次,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公路变配电所,全部获得优质工程,为企业创造和节约价值上千万元。

4、“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生平:

窦铁成生于陕西渭河的一个农家。

未成年时,在繁忙的农闲之余,便萌生了对无线电的兴趣。

生活的贫瘠,并未阻隔他对知识的渴望,借书、买书、看书,成了他当时最大的嗜好。

渐渐地,他成了所在乡村远近闻名的安灯接线维修电器的一个能人。

1979年,23岁的窦铁成终于圆了一个美梦,步入了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人的行列。

4、“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1980年9月,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局电力技术培训班。

他兴奋地写信告诉妻子,让妻子承担起一切家务,自己要专心学习。

培训班与他家相隔几十公里,而7个月培训下来,除春节之外,即便是秋收农忙时节,窦铁成也没有回家过一次。

星期天,其他学员都出去探亲访友,惟独窦铁成一个人闷在教室里默默苦读。

结业时,窦铁成脱颖而出,拿了电力单科考试的最高分。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窦铁成就成了一名熟练的电力工人。

4、“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1983年,窦铁成和他的工友们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的施工,这

是他所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各类技术图纸加起来足有一寸半厚。

在没有配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窦铁成主动挑起了大梁。

他买来了专业参考书,沉下心来刻苦钻研。

工作之余,深更半夜,他不顾疲劳将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室里,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

工作间歇,工友们坐下来休息,而他却是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查阅资料,不停地写写画画,反复演算琢磨。

深夜,嘴里咬着干馍,手上仍然捧着技术书,时常通宵达旦,但第二天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奋战在工作现场。

在他的带领下,这项工程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4、“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1999年,单位财务部门配备上了办公电脑,一下引起了窦铁成的好奇。

他请求财务人员说:

“你把钥匙给我,晚上我给你看守办公室,我要学电脑,一举两得。

”就这样,4646岁的窦铁成每晚钻到财务室里,从辨认一个个字母,掌握一个个功能开始,练打字、写总结,钻研CAD制图软件。

一个个不眠之夜的磨砺,终于使窦铁成练就了直接用电脑设计绘制各种电力技术图纸,成为中铁一局3万名工人中掌握电脑绘图的第一人。

4、“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

2006年7月,窦铁成所在的电务公司承担了浙赣铁路板杉铺牵引变电所的施工。

这是国内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座变电所,业主将工期一再提前,极富挑战性格的窦铁成欣然领命。

当时的施工环境十分恶劣,阴雨又伴随着高温,蚊虫肆虐,潮湿闷热。

他带领工友们每晚都加班到半夜,变电所变压器就位时,70多人,70干了长达四个多小时,两台50吨重的变压器终于安稳就位。

泰赣高速公路设备调试施工时,设备上有个开关不断出现异常跳闸现象,窦铁成经过反复比对,细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