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54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自序

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

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古人的看法,现在咱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到70岁了。

咱们国家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人读1年学前班,再念完9年书,即使不上高中大学,也有10年光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

10年,占了一般人生命的七分之一。

这是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10年,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10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10年,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快的10年,是人生变化万千的10年,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命运的10年。

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

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着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

许多人愈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

班级和人生维系得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

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

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

既然是社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

管理得不好,就像“文革”运动期间那样,林江政客,胡作非为,挑动同胞反目,兄弟为仇;空谈理论,不干实事;许多好人欲干不能,欲罢不忍,想有所为而不能为,以致在一片形势大好的颂扬声中,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管理得合理,便能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样,神州大地万物复苏;邻国和睦,人民互助;生产建设热气腾腾;内陆沿海到处是实干家施展才能的战场,只要有弄潮的本领,随时都能跃入市场经济的海洋。

社会如此,家庭如此,企业如此,机关如此,班级亦然,都有一个管理得是否合理的问题。

管理得不好,大家在堡垒里拼命战斗,内部先在窝里斗得头破血流,谈何发展自己,谈何超越别人。

管理得好,大家在集体中形成合力,互助协作,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多做了事,集体增强了实力,超越别的国家、超越别的集体才会成为可能。

我已教了近18年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可惜,我不能倾全部心力于班级工作,就支付给班级管

理的时间而言,我是个不合格的班主任。

这17年中,我当了7年多副教导主任,当了7年多书记兼校长。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以下一些实事:

分别为我所任的30多个社会兼职(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学习研究会理事长等)尽一部分责任。

在国内外的海陆空中跑了50多万公里路,参加各种会议、讲学,办各种杂事。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作了550多场报告。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讲公开课480多次。

接待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000多人次来校听课、访问、指导。

处理了11000多封国内外来信。

写了210多万字的日记,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已出版了主编的10多本书、论文集、专著。

我像个埋头种地的农民,我喜欢在自己班级的田地里耕作,但又不能不到别的地里去干活,这自然挤占了我本来可以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

尽管如此,我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都能够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没有在堡垒里战斗却组成了一个战斗的堡垒,大家形成合力,取得了大于分力之和的效果。

不少青年教师问我:

“时间这么少,还能当得成班主任,您主要靠什么?

我说:

“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

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

“您能说详细一些吗?

您写成一本书该多好!

”许多青年教师这样向我建议。

近10年来,先后有十几家出版社的同志催我把这本书写出来,我总觉得不成熟,便拖着。

催的人越来越多,不好再拖了,半年前便开始写。

我想,自己写的是一本记录自己怎么做的书,不是告诉人家怎么做的书。

为了让青年班主任读起这本书来能够轻松一些,于是许多篇章便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么写出来了。

从现在起,“文革”运动前参加工作的老班主任将陆续离开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岗位,一批批青年人要走上这个神圣的位置。

班主任工作归根结底要靠青年人来开创新局面,我愿把这本书献给刚刚走上或早已走上这一神圣岗位的青年班主任们,愿和大家一起来商量,探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方法。

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把这项许多人都感到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第一章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

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

当代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而满足。

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

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

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1978年2月20日,我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教书的夙愿。

面对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两栋平房之间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四周连围墙都没有,这便算是盘山县第三中学。

平房内部还没有顶棚。

这样,一位教师讲课的声音便穿过了顶部的人字架,到达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个教室,大家就这样互相干扰着上课。

那时房顶还没有扣瓦,上课时抬头,透过木板缝可以看到白云蓝天。

冬天下雪,有的雪花碰巧可以直接飘到室内来。

除了教室,没有一个实验室。

刚到校,领导便分配我做班主任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

学生呢?

也不尽如人意,初二•六班还不错,初二•八班可就难了。

56位同学全是男生,是从各个班淘汰出来的学习后进生。

他们爱玩,怕上课,有几位同学填学生登记表,连父母的名字都写不对。

问他,他却埋怨:

“都怪我爸的名字太难写!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埋怨过,灰心过,也等待过,想等待环境好了,自己再好好教,自己再搞改革。

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

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想等办学条件标准化了再改革;想等教师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学;想等社会上厌学之风改变了之后,自己再认真教书;想等所有的人都努力工作之后,自己再努力。

这样坐等空想的结果,不仅自己没有改变的希望,还可能因为自身的弱点使外界更不如意。

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

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

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面对现实,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长时间,我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班级的学生们也和我成了朋友,他们也帮着我搞教学改革,帮我设计公开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出人意料地高。

教书不到半年,组织上便要我做教导处副主任,推辞不掉,我只好改变自己教书当班主任的方法,研究边负责1500多名学生的思想教育,边兼班主任教语文课的方法。

1986年3月14||,市委组织部任命我做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学校被特殊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并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

这几年,在国家教委及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变:

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美育楼等三座楼房;不仅有了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还有了体、音、美专用教室,设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操作室,语音实验室;有了四通打字机、摄像机、复印机等设备。

校园内还建了假山、喷泉、植物园……昔日简陋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历史的回忆。

昔日不尽如人意的条件没有了,新的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又出现了:

新上了许多设备,这些设备的保管、维修不精心;一些专用教室使用率不高;房子多,设备多,于是水费、电费、维修费也跟着成倍增长……

可见,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

二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一天夜间,凉风习习,我到校园内跑步,然后返回教学楼,恰逢毕业班的同学晚自习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步出教学楼。

我进了楼,想观察一下同学们晚自习课间活动情况。

不料在面对我班的走廊外,听到两位同学正在吵架,吵得十分难听。

我的愉悦心情顿时被气恼所代替,立即让那两位学生到办公室。

一见到我,他们立即害怕起来。

看他们起初那样子,我本想大发雷霆,见他们害怕,我的气又消了。

于是我想,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真可以扮演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角色。

我可以扮演一个大发雷霆的莽撞的角色,使自己生一顿气,也使学生生一顿气。

我可以扮演一个不负责任、听之任之的角色,结果学生愈来愈淘气,我的威信也越来越低。

我可以扮演有极丰富经验的教师角色,给学生分析吵架的弊端危害,帮学生订出避免吵架的措施,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也可以扮演对学生只会训斥挖苦一通,别的方面一筹莫展的角色,使师生之间心理上有了隔膜。

我还可以扮演学生外祖母的角色,先施之以关心爱抚,后再进行教育指正。

我又可以扮演学生的严父、慈母、兄长、亲属的角色,使学生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和爱护,在温暖中改正错误;我可以扮演学生的好朋友的角色,扮演和学生一起淘气的伙伴的角色,再现学生淘气时的心理,然后使其心悦诚服地同我一起将他的错误思想捆绑起来。

我当然也可以扮演生理保健医生、心理诊疗医生的角色,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生理与心理原因,然后帮助其排除障碍。

总之,我面前虽是两位吵架的学生,我却不止有两种处理这个问题的选择。

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我选择了严父与心理诊疗医生的双重角色,先施之以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

他们听着我的分析,既没有吓得胆战心惊,又对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我进行了有效的解剖。

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并学到了控制自己错误的方法。

我也为自己角色选择的成功而涌起一股欢乐。

我经常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

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多种角色。

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选择积极的角色这个道理,我也经常跟学生讲。

我问学生:

“老师在大家面前是什么角色?

“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教师。

“在全校师生面前呢?

“是校长。

“在我校32位党员教工面前呢?

“是书记。

“老师出了学校,走在大街上呢?

“是行路人

对了,这时我就不能把自己封闭在班主任的角色里。

若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人,我非要给人家当班主任不可,那不自找麻烦吗?

“到了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没看到,还往前走,这时就扮演什么角色?

”“老师,那您就是违反交通规则者了。

”既然是违反交通规则者,就不能想,我和交警支队长、大队长都是好朋友,警察批评我,我不服。

而应该扮演好违章者的角色,老老实实地挨批评,接受处罚,以后真心诚意地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