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869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docx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有哪些

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讲课质量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听课效果。

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

1.提问:

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

注意“匀速拉动”。

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

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

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

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

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一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

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

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

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

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

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

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复习有关机械功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观察(或课件展示、实物投影)手中的2个灯泡(其中一个是100w的,另一个是15w的),看上面有哪些数据?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pz220-100,220是什么意思?

100是什么意思?

由学生讨论交流:

15度(度:

生活中常用的说法)和100度是代表了什么?

先让学生猜想:

如果接入电路将会怎样?

(此时大部分学生会知道100w的比15w的灯亮,此时应引导学生的思路:

为什么100度的灯泡亮?

做功的快慢即消耗电能的快慢)

2.实验演示:

分别将15w和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注意提醒学生:

要观察灯泡的亮度(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要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谈话与引导: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系?

(说明了什么?

(引导得出:

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3.谈话导入课题:

可见只有做功的多少还不行,还有做功的快慢。

那么我们应如何表示不同用电器的做功快慢呢?

板书:

2、电功率

二、学习新知:

(一)电功率

1.通过讨论和让学生对比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知识:

投影: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

如果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

(应引导学生得出:

可以让时间相等,看做功多少;或者让其做功相等,看消耗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

得出:

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所消耗的电能)

(特别要让学生理解:

什么是单位时间?

在课堂中应启发学生自己说出来)

2.投影: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

p=w/t

注意:

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谈话:

我们上一节学习的电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推导电功率的另一个公式:

p=ui。

3.投影展示:

电功率的单位:

瓦(w)千瓦(kw)

要求:

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4.解决导入本课时的问题:

告诉学生:

pz220-100中的100就是电功率是100w,它的意义是此灯泡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00j(前提:

在220v的电压下)。

谈话:

正是因为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转化为内能(光能)的能量也就多,这就是为什么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亮的原因。

(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实质:

能量的转化)

5.谈话:

这两个公式各有什么用途呢?

如学生不能回答应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

p=w/t和p=ui各有其用途,当知道p、w、t中任意两个时,可以求出另一个(此时应指出:

这样我们可以求出电功率,只要知道w和t即可,而w是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的,t可以用秒表来测量,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就可以测量,也为下一环节进行电能的节约的讨论做好准备);对于p=ui也是这样,此时应让学生掌握:

这又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方法,为最后一个环节:

实验探究(电灯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做好准备。

6.投影:

例题(做一做):

一个1kw的用电器当工作1h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此处不用课本上例题,用意在于为下一部分进行节约电能的讨论做好准备,而关于电功率的计算第四节将有专门的计算课)

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

这个结果3.6×106j正好是1kw;h电能,告诉学生知道:

除了用标准的国际单位以外,还可以直接用kw、h和kw;h来直接运算,这样在数值比较大时更方便。

7.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口算一些生活中电能计算的题目,提高学生兴趣,为转入下一部分做铺垫,如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8.讨论(交流与合作):

如何来节约电能?

投影展示:

根据w=pt这个计算公式,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如何才能节约电能(减小电功w的值)?

9.布置课外的调查报告:

投影展示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要求同学们观察(或调查)在学校发现过哪些浪费电能的现象,你(或你班)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电能的?

你对我校(或我班)如何进一步节约电能有何意见或建议,请课下继续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意见建议书(汇总后将择优提交学校有关部门)。

10、简要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引入下一部分内容。

(二)实验探究:

额定功率

1.投影展示:

你想过吗: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这时电灯会怎样?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

(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2.猜想与假设:

你的猜想:

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此处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讨论)

最后由学生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出思路,让每个学生都要明白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展示教师的实验思路:

(如学生已说出,最好,如果没有说出,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思路;但同时也应让学生理解:

这不是唯一的方法,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别的方法,这只是教师设计的思路)

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应告诉学生:

实验所用的小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2.5v)

投影出示实验表格:

提示学生:

将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灯泡两端的电压(v)

经过灯泡的电流(a)

小灯泡的功率(w)

发光程度

1.5v

2.5v

3v

分析、论证与评估:

实验完毕,让学生计算有关这三次的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让学生讨论,着重使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1)用电器的功率是如何随电压变化的?

(2)为何用电器的功率是变化的,但用电器上面却都标着电功率?

(如100w的灯泡)

通过学生讨论:

引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

6.投影:

额定电压(u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7.投影展示:

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实际功率(p实)

u实与u额的关系

p实与p额的关系

u实=u额

u实<u额

u实>u额

p实=p额

p实<p额

p实>p额

(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实际功率的概念)

(四)课后作业与思考:

1.书面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3、4题。

2.课后讨论:

刚才我说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

3.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

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电烙铁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

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

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

(做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

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

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

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

(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f处。

这样,由远到近,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绍:

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

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

③实验具体步骤:

(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

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

插入:

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

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好!

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

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

有没有正立的实像?

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

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

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

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