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52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docx

最新精编五年级法制专题教育教案8篇

法制教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明白校园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做遵纪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和课堂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在校园中无处不在。

  

2、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违法,如果遇上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用法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法律书籍。

  

师:

今天老师带了几本书到课堂,请同学们看看。

(学生读书名)  

2、师:

这些书你们看过吗?

(没有)  

3、师:

其实这些书籍中的法律条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法与我们生活。

(板书课题)  

二、观看实例,学法明理。

  

(一)课件一:

晨会上的升旗仪式。

  

1、请学生观看晨会上升旗仪式时一年级部分小朋友的表现。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在影片中发现的不和谐画面,并说明原因。

还可以说一些影片中没有的现象。

  

3、老师小结,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第3和第13条,学生齐读。

  

4、布置任务:

星期五到一年级四个班做有关《国旗法》的宣传。

  

(二)课件二:

钱丢失后。

  

1、影片一:

晨会过后,三

(1)班的郑凯林同学为爷爷买七十岁生日礼物的300元钱掉了。

  

学生说说该怎么办?

  

2、影片二:

郑凯林同学在搜查同学的书包。

  

学生说说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看看三

(1)班的班主任是怎么说的?

  

3、情境一:

李丽同学是叶凡同学的好朋友,她发现叶凡同学的一些可疑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李丽同学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4、情境二:

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生小组合作想象老师引导叶凡同学承认和认识自己错误的情景。

  

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叶凡同学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课件出示《刑法》第151条规定:

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

  

(三)情境三:

老师体罚学生。

  

1、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他的错误,并罚他站。

  

2、学生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3、课件出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老师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时不能出现“笨”“傻”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词语。

  

4、引导学生老师有这种行为时该怎么办?

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这样做的苦衷,从而达到体谅老师的目的。

  

三、总结课堂,感情升华。

  

1、老师总结板书。

  

2、向学生推荐百集动画片《小小律师》。

  

3、课件出示《小小律师》的片尾曲歌词,学生配乐齐读。

  

4、布置课后作业:

看看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下用到法律条文。

 

法制教育教案

(二)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主要内容  

 

(一)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如要自觉做到:

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  

  (4)国家专门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可见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  

 (5)未成年人除了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外,还需要社会保护。

(√)  

 (6)有违法行为的我国未成年人,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

(×)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

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

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

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

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

(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

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

1996年月 11月3日 ,在骑车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

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

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

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

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

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

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  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

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

  

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

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

无奈,叔叔又找到留宿晓雪的房屋主人李某交涉。

李某却反唇相讥:

“你侄女愿意住在这儿,叫我有什么办法,你家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请问,晓雪父母和房主李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案例2  .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

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

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

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法制教育教案(三)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

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

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

湖北某缔结连发生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

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优劣机,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

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有的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

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

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法制教育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行为和技能。

  

3、了解相关的安全标志,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所突发安全事件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的预防安全事故地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课件:

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图片。

  

2、师问:

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公共场所)。

对,公共场所是人员相对集中,疏散困难,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板书:

到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  

二、真实再现,感悟明理。

  

1、教师谈话,引出故事:

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公共场所,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发生的意外事故真是太多了:

  

 1998年8月30日 上午10时45分,上海闸北区园林所所属公园的游艺项目《飞旋转椅》在旋转过程中,由于支撑部与回转部焊接脱落,坐在转椅上的13名游客全部随倾倒坠地的伞架倒在地上,致使1人死亡(成人),8人受伤(1名成人,7名儿童)。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马市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旅游缆车坠地事故  

  1999年10月3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由广西区中国旅行社等单位组织的国内旅游团到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旅游,部分游客乘缆车游览景区。

该缆车限乘20人,但实际乘坐了36人。

因严重超载,致使缆车钢绳突然断裂,缆车翻落到100多米深的山谷。

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伤。

  

  2002年,9月23日晚6时50分,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第二中学教学楼发生楼梯护栏坍塌事故,造成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  

2、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观看资料后的真实感受。

  

教师小结:

是啊!

同学们,正是由于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才导致了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那我们去公共场所应该怎么做呢?

  

三、行动在线,警钟长鸣。

  

1、认识常去的一些公共场所存在的问题。

  

活动一:

体育场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活动二:

商场购物应注意什么?

在商场不能乱跑,乘电梯时注意安全。

  

活动三:

游乐场应注意什么?

去游乐场要有家长或老师带领。

  

活动四:

动物园应注意什么?

  

活动五:

郊游、野营应该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需要带什么东西?

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

  

2、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①迷失方向时,该怎么办?

②不慎掉进冰窟里,该怎么办?

  

  ③被蛇、猫、狗咬伤该怎么办?

④发生骨折是该怎么办?

  

  ⑤被蜜蜂、黄蜂蜇伤后,该怎么办?

⑥被坏人跟踪,怎么办?

  

四、拓展延伸,自护自救。

  

1、思考交流。

到了公共场所我们还需要注意那些安全问题?

(不管我们遇到什么事,一定不要惊慌,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

)  

2、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我相信安全的种子已经在你们的心里牢牢生根了,老师有种的希望你们安全警钟时时敲,安全意识刻刻牢;平平安安

法制教育教案(五)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

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

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

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

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

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

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携带管制刀具: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

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

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

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

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

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

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

任何事物总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句老话叫做贼偷菜起,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案例1(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

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

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

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

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

“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

“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故意损坏财物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的故意损坏财物,多出于报复的动机,你对我不义那我就将你的财物损坏,使你生活不好或叫你破破财等。

青少年中多出于嫉妒或寻找刺激,而偷偷地把别人的东西损坏。

这种行为既损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行为严重的构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四、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法制教育教案(六)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知法守法"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

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知法守法》。

板书课题:

《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

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

问题:

(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

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

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

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