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42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docx

中西医与医学融合创新理论哲学基础

构建创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是一个跨世纪的世界性难题,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以贡献于全世界。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我们应该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

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和努力[1】。

可见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和任务是发展新的医学范式,创建新的医药学理论,以丰富世界医学。

由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现状看,距离这个标准仍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医学界中医学、西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三个学科已经形成,但其发展极不平衡,从理论发展、学科地位、发展规模看西医学科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代表;中医学科作为传统医学在解放后获得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政府管理机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机构、学术发展等方面获得了一定发展,但其规模与地位无法和西医学科相提并论;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已经得到了体制的认同,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独立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形成,仍然处于脱胎于中医又依附于中医的阶段。

造成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直到目前仍没有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创新的医学哲学观和创新的基础理论

1西医学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1西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西

医学的发展与现代西方科技的发展同步,西方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有赖于17世纪兴起的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法国医生拉美特里Lamettrie著作《人是机器》就是把人体医学研究纳入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

还原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方法论,主张将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如生命运动归结于低级运动形式如机械运动,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的形而上学方法。

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体现象的本质。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医学实践逐步建立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等学科,为现代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促使医学研究日益向微细方向深入,从大体水平、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到达基因水平[2]。

迄今为止,以还原论为哲学指导的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重组DNA理论和技术更是引起了生物学、医学的革命性变化,分子生物学将各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引入到分子水平,使人们对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3]。

可见西医理论的世界观源自于西方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西医学

研究的方法论倾向于还原论。

1.2中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理论是以中国古代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其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联系观、

平衡观是其主要的特点。

系统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

V?

贝塔朗菲提

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

同时,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4]o

中医理论诞生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其指导观是以中国古代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平衡观和五行相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全过程。

阴阳学说代表着人体与环境,机体内部、脏腑间、气血津液间的动态平衡观,五行学说代表着机体内部的多系统、多层次相互间的联系观,因此整体观、平衡观、系统观、联系观是中医理论的主线。

经过近千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融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对疾病诊治有着较强的整体性、系统性性、联系性,其研究方法完全符合系统论思想。

可见中医学理论的世界观源自于以中国古代的自然辩证法,中医学研究的方法论符合系统论。

2中医学理论与西医学各自的理论特点及不足医学是以人体为

研究主体,以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5]。

由研究的主体、内容可以知道西医学和中医学是可以相通的。

由于两个医学理论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理论也各具特点和不足。

从两者特点可见,他们的世界观是可以互通的,方法论是可以互补的。

2.1西医学基础理论特点与不足2.1.1西医学基础理论特点西医理论是以还原论哲学观为指导,他的发展与现代西方科技发展同步,从医学的形式看西医学遵循着现代科学以还原论哲学观为指导,它以客观、具体、形象的实物证据为基础,重视人体细微结构的分析研究,用微观的变化解释宏观现象的本质就成了西医学纵向思维方式的基础[6]。

西医学把单元结构作为其理论基础,把单元结构局部微观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研究依据,善于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和起始因素,主张对疾病的一元化的解释,根据西医学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把以还原论为指导的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西医学简单理解为元医学。

西医这种纯技术的还原论的研究方式促进了人类医学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多数传染病被有效控制、多数疾病找到了诊断治疗的方法,人类平均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

2.1.2西医学理论的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学这种过于依赖于实验科学,过于强调对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把生命视为一个线性的系统,以简单的因果关系来推导生命活动、推导生理病理、推导治疗手段的还原论方法日见其局限性。

有时单纯的还原分析难以导出由一些随机、综合因素所引发的变化和产生结果的机制[7]。

例如,生物体活性的理解,按线性关系从无活性不能得出活性;

没有组成要素的非线性关系、复杂系统的概念,则难以理解活性[8]。

由于还原论过于强调新发现、新技术,新的技术常常以市场为导向而忘记了医学研究的人本主义精神,存在着技术性有余、思想性不足的现象。

其片面性、局限性是难以避免的,例如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医学虽然对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的认识均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诊断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并有不断升高的趋势,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

创新技术产生的成果被快速产业化运用于临床,为过度检查、过

度治疗提供了理论庇护。

其产生的后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

这种非人性化的局限性是以单纯的技术至上的还原论的哲学观指导下的西医自身无法解决的。

2.2中医学基础理论特点与不足2.2.1中医学基础理论特点中医学以阴阳平衡观为指导,以五行相关学说为联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治,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中医理论诞生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中,以阴阳平衡观和五行相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的过程,脏腑、气血津液学说代表某一脏器的结构单元的动态平衡观,

五行生克代表着多个脏器间的多层次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的层次平衡关系,天地人的平衡观代表人与环境的整体平衡状态,因此动态平衡观是中医理论的主线。

经过近千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以阴阳平衡为指导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对疾病诊治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人体健康和对疾病总的看法是以平衡观、联系观为基础的。

因此中医的思维方式是以动态平衡为基本线索的整体性、系统性

思维模式。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衡医学。

2.2.2中医学理论的不足中医理论系统观思维是其最大的特点,但我们必须看到系统论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核心内涵是需要以还原论为基础的,在中医理论的构建中,由于中医理论对还原论思想有着先天不足,过于依赖系统思维,对一些客观存在的结构不够重视,不重视对微观结构的研究,常常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存在病变部位不清,治疗方法笼统的缺陷,面对蓬勃发展的西医科技,常常显示出思想性有余而技术性不足。

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

否则这种系统论的研究只能是一种暗箱。

2.3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特点与不足从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形式看,我们不难知道,中西医结合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如用西医的方法来发展、研究、解释中医理论,用西医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诊断和疗效,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药药理分析、组方成分分析,以中医的疗法补充西医治疗或用西医的疗法补充中医治疗,用西医的技术方法进行检查诊断,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或同一病种使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进行诊治,这些中西医结合方式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不少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基本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互补,对中医科学性论证及对中医理论的局部观点的证实,以及对中药组分分析,存在着点多、线长、面广,较庞杂不够系统,且多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

其主体指导思想仍然是把中医药处于被动从属和被检验和验证的地位用还原论方法指导中医药现代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医学思想和创新医学理论的指导,中医与西医在医学指导思想和医学基本理论层面上的结合非常有限,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中西医结合虽然走过了50余年,至今未能形成系统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基本理论。

所以中西医结合目前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远不能满足于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急需在取得前述的大量成果、经验、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两个学科各自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理论特点进行更高层面的结合研究。

3创新理论的医学哲学基础3.1中西医结合医学创新理论的世

界观由中西医学理论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中医理论具有整体观、平衡观、系统观的衡医学特点,其研究方法倾向于以中国古代的自然

辩证法,具有与系统论相符合的医学哲学观

西医理论具有以单元结构观的元医学的特点,其发展受西方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较大,具有与还原论思想相符的医学哲学观。

从当代的哲学观看,无论是自然辩证法还是机械唯物主义都有着历史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在医学理论的世界观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样可以把自然辩证法和机械唯物论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的世界观。

3.2中西医结合医学创新理论的方法论由前述分析可知,无论是还原论还是系统论都有着其方法论的局限性,都不具备引领中西医结合医学基本理论发展的重任。

我们把西医理论以解剖结构单元为基础的元医学特点与中医理论平衡观为基础的衡医学特点进行融合,形成还原论与系统论相统一的元衡论观点。

兀是西医理论的精髓,是结构单兀的简称有形态的、结构的内涵,是以静态的、孤立角度研究人体;衡有阴阳平衡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有平衡的、联系的、动态的内涵,是以联系的角度研究人体。

我们可以把元衡论简单地理解为以结构单元为研究基础的人体平衡观。

包括整体单元结构、层次单元结构、单元结构三个层面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状态

用它进行医学研究就可以形成兼顾点单元结构、线和面层次单元结构、立体的整体单元结构多维研究思路,可以丰富阴阳平衡理论的内容,完善中医的科学内涵,弥补西医学重技术轻思想,重局部轻整体的不足。

使对疾病的分析更具整体性、系统性。

用它来指导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本理论构建可以有效地兼顾局

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等。

可以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方法论。

用于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研究。

3.3中医理论、西医理论、中西医结合元衡论观点的医学哲学特点中医理论、西医理论、中西医结合元衡论观点的医学哲学特点见表1。

3.4试用元衡论指导临床医学研究座疮有着复杂的病因病机,我们曾经以元衡论对座疮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到座疮

的发病是由于三个层次的内在平衡失调共同作用产生的,性腺雄激素

循环为第一层次,皮脂腺皮脂循环为第二层次,微生态循环为第三级,当他们的循环保持平衡时,人体不会发病,当第一个循环被打破,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第二层次循环的平衡被打破,皮脂分泌增加,进而导致第三级循环的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引发座疮。

这三个循环由第一层次到第二层次到第三层次分别由雄激素、皮

脂参与介导,构成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依次发展的病理过程[9]

我们根据病因病机特点,有针对性地分解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皮肤微生态、皮脂腺分泌和雄激素分泌等进行治疗,明显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复发。

同样的道理,遇有复杂难愈的疾病,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元衡论思维进行临床研究,例如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慢性的、顽固的、反复不愈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医学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医学上一般认为静脉性溃疡的病因是静脉曲张后静脉机能不全,静脉长期淤血,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最后因轻微外伤或感染形成溃疡[10]。

但通过我们的一组研究可知,以上情况只反映了病因的一个方面,静脉性溃疡除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外,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与下肢淤积性皮炎、足癣、甲癣、反复发作的丹毒、甲沟炎、心衰、糖尿病等均有一定关系[11]。

从元衡论观点看包括三个层次的失调①下肢静脉曲张一静脉循环障碍一淤积性皮炎;②慢性足部真菌感染一反复引起丹毒一淋巴循环障碍一淤积性皮炎;③淤积性皮炎一外伤感染一微生态失调一皮肤溃疡。

可见静脉性溃疡的发生是有多层次病因导致的,其反复不愈、顽固难治是由该病病因的多样性和病情的复杂性决定的。

通过给以相应的针对各层次的综合治疗和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以

大幅提咼疗效,并且可以有针对性防治复发[12]。

4小结中西医结合走过了50余年,至今未能形成系统的中西医

结合医学基本理论。

远不能满足于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急需在取得前述的大量成果、经验、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两个学科各自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理论特点进行更高层面的理论研究。

理论的突破靠单纯的技术路线进行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是局限的。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西医学理论倾向于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还原论观点,中医学理论倾向于自然辩证法世界观和系统论观点。

但是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还是自然辩证法;无论是还原论还是系统论都有着其局限性。

都无法单独担当起指导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发展的重任,只有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可以肩负起历史责任,引领医学科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元衡论的观点来自于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的起源探索,包涵平衡

观、结构观、层次观、整体观、联系观等丰富的内涵。

既融入中医理论的平衡观、整体观、联系观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又融入了西医理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既有西医单元结构观的还原论哲学思想、又有中医机体与环境、机体与社会、机体内部脏器间相互协调的系统论整体观的哲学思想。

可以认为元衡论既包含着自然辩证法与机械唯物主义相统一;又

包含着还原论与系统论的统一,是一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方法论。

以元衡论作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的突破点,可以更好地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创造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贡献于全世界的目标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路径,有利于临床医学理论早日形成技术性与思想性并重,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兼融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篇一: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

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

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和健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HCAP)更为常见。

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

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

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④WBC>10

99X10/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

认的定义。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少尿(每日177卩mol/L(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

①需要创伤性

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

①呼吸频

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20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4X109/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100X10g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36C)⑨低血

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

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成人HAP,VAP,HCAP处理指南》。

指南中界定了HCAP的病人范围:

在90d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

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

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

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现。

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容易引起误诊。

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

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

患者。

重症CAP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

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

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

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素。

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

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人。

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

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

肺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9倍。

⑵金葡菌肺炎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生率可高达25%,约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死亡

率为64%。

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

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

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

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

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表现为明显的中毒症状。

胸部X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3%~40%。

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2%~30%,肺炎衣原体占

6%~22%,嗜肺军团菌占2%~15%。

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

较轻,死亡率较低。

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特别是肺炎链球菌。

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有时可为致死性的。

肺炎衣原体培养、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

军团菌肺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原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为2~10天。

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

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

为33%,呼吸困难为60%。

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33%的病人有腹泻。

不少

病人还有肺外症状,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心肌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

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

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

胸腔积液相对较多。

此外,20%~40%

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

⑸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起病可急可慢,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咳痰。

COPD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

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临床上有高热、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