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33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docx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实录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桥》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1~6)自然段,谁能说说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什么?

生:

洪水的凶猛和人们的恐慌

师: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洪水的凶猛和人们的恐慌,谁能有感情的读一下这部分?

(指名读文?

师:

这窄窄的木桥就是人们逃生的唯一希望,它能承载全村100多人的生命吗?

这其中又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大声读课文(7~23)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

下面谁能把你认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多人读)

师:

刚才我发现有好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一句“老汉沙哑的喊话:

“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我相信你们的选择就是大家的选择,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这句话。

(出示课件,生齐读)。

师:

你们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师:

老汉的话语是简短的,但字字有力,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了,本文大量使用了简短的句段,所以大量使用简短句段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色(板书:

简短句段)

师:

老汉的话语是简短的,但是句句落到了实处,一个字就道出了桥的特点,(窄)这么窄的木桥,而过桥的却是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群,会发生什么?

生:

师:

那么只有怎样过桥?

生:

排成一队,不要挤!

党员排在后边!

师:

为什么要把党员排在后边呢?

生:

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

师:

多么可敬的老汉啊!

你们敬佩他吗?

谁能代着敬佩的语气读一下这句话?

生:

读略

师:

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了,老汉简短的话语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很有特点,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多处使用了感叹号

师:

那么你从感叹号中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做有力状)

生:

力量

师:

那你能读出感叹号的力量吗?

生:

师:

下面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感叹号的力量。

生:

齐读

师:

那么此时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了吗?

生:

镇定、果断、一心为民

师:

这个老汉是谁啊?

生:

他们的党支部书记。

师:

读一下这句话,我怎么感觉老汉在人们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呢?

你们感觉到了吗?

生:

感觉到了

师:

那你是从哪感觉到的呢?

生:

人们停止脚步,望着老汉。

师:

拥戴是啊,通过拥戴一词可见老汉在日常生活中为村民们做了好多事,所以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那么此时此刻老汉在人们的心中、眼中是什么呢?

生:

靠山

师:

是全村人的靠山,作者是怎样表现这座靠山的呢?

生:

他像一座山。

师:

望着眼前的靠山,人们停止了脚步,等待老汉的安排,于是老汉沙哑的喊话:

生:

齐读

师:

人们都听从老汉的安排了吗?

生:

没有,有人喊,党员也是人,但是很快也听从了老汉的安排,人们很快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添着人们的腰。

师:

刚才有哪些同学找到了下面的句子请举手?

哦,你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

师: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感受这句话。

(出示课件)谁能说一下你对老汉的哪个动作印象最深?

生:

师:

你能演示一下揪的动作吗?

生:

演示

师:

要有力,你那怎么像掐啊!

要快速有力。

老汉揪的很果断,你从哪些字词能看出来呢?

生:

突然、冲

师:

其实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还吼了他,是有原因的,是什么原因呢?

生:

小伙子是党员

师:

是党员就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他却冲到了人们的前面,所以老汉吼道:

生:

齐读

师:

面对党员损害群众的利益,老汉很愤怒,凶的像一只豹子。

谁能把老汉的凶劲读出来?

生:

师:

谁还能更凶一些?

生:

师:

那么此时我们对老汉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感觉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了吗?

生:

师:

形势更加紧迫了,危险更加临近了,死神在一步一步的向人们逼近,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危险的呢?

生: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

大家发现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什么特点?

生:

都是拟人句

师:

那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句子了,找出来读一读?

生:

找、读

师:

所以大量使用修辞是本文在表达上的又一特色。

(板书:

修辞)。

师:

最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大家齐读19、20自然段

生:

齐读

师:

引读“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我们帮着他喊出他没有喊出的话。

生:

小伙子,快跑。

(多人)

师:

老汉为什么那么紧张小伙子呢?

生:

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师:

你怎么知道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呢?

生:

后面

师:

那你把表现老汉和小伙子关系的句子读一下。

生:

读文

师:

在课文的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才让我们有了如此深刻的感受,作者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是本文表达上的又一特色。

(板书:

设悬念)在危险面前,是这种父子深情促使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

生:

齐读

师:

作为父亲的老汉吼道:

生:

齐读。

师:

在灾难面前,作为老党员他没有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儿子,而是突然冲上前,

生:

齐读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党员啊!

面对凶猛的洪水,用他的镇定与果断的指挥把慌乱的村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同时在人们的心中也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完成板书)

师: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大声的自由通读全文。

生:

读文

师:

(出示课件“墓”,配乐)老汉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村庄不会忘记他,几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村民们也纷纷前来祭奠,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祭奠的队伍中,就站在老汉的墓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

师:

你想对他的家人说些什么呢?

生:

答。

师:

我知道还有好多人有好多话想对他们说,我们可以把它写下来。

师: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写完的同学课后把它写完,下课。

(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

积累语言迁移练笔

--五年级语文下册16《桥》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文\曾俏芳

一、温故导入走进文本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桥这篇课文,课文里的生字词你们掌握了吗?

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注意认真听,书写端正。

生写,师巡视。

写完后点评。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谁来复述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

课文主要写了老汉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冒着生命危险,镇定地指挥村民安全转移,最后他儿子和自己都被洪水吞没了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从中感受到老汉那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现身的崇高精神。

二、感情朗读体会题义

师:

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

生: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让我感动的原因是老汉虽然年纪大还那么清瘦,可在危险面前却那么镇定、威严。

师:

说得真好,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镇定、威严呢?

生:

他不说话、盯着、像一座山。

师:

村民是惊慌、乱哄哄的,而老汉是那么镇定,你能再读一遍,读出老汉的特点吗?

生读后全班齐读。

生:

我感动的句子是:

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这里的“吼”体现了老汉对儿子的爱。

生: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先过桥,真是不徇私情。

这令我特别感动。

师:

课文中的老汉,受人们拥戴的党支部书记,他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

老汉的事迹这么感人,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让我们怀着对老汉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读课文。

师生齐读。

师:

(播放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那它还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生:

它是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生:

它是一座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桥。

生:

它还是一座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桥。

生:

它还是一座共产党员关爱群众的桥。

师:

对,这座桥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这正是课文以“桥”作为题目的深刻内含。

(关掉音乐)

三、迁移写法进行练笔

师: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老汉的感人事迹外,还因作者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屏幕上的提示,想想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

课文我读到最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是父子关系。

这样安排很巧妙。

师:

文章前面都没有交代到最后才揭示他们是父子关系。

这样的表达方法叫设置悬念。

生:

我还发现了课文的句段很短,语言简练。

如:

像泼。

像倒。

师:

这虽然只有两个字构成的一句话,但我们也会从中体会到雨下得很大、很猛。

生:

课文中对大雨和洪水的描写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

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生:

有。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生: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

让我们齐读这几个句子。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生:

环境描写。

师:

对,环境描写也是本课的一种表达方法,那课文安排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

这些句子写出了雨大、洪水猛。

我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很紧张。

生: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老汉是那么沉着、冷静。

师:

与村民的惊慌对比,这就突出了老汉的高大形象。

生:

这还让我们更加崇敬老汉。

师:

这些就是作者安排环境描写的好处。

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经常会用上他。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环境描写的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先想想你准备写哪一种环境呢?

生思考一会儿提问。

生: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的好时候,我准备写春游时路上看到的景色,来衬托我欢快的心情。

生:

我邻居的一个老奶奶以前很疼爱我,可是前不久她去世了,我很伤心,我准备通过对天气和周围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我当时的心情。

生:

我想写校园优美的环境,来衬托我在学校学习是多么快乐。

师:

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

现在就请你们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环境写一段话。

生写,师巡视。

幻灯展示,评点(略)

四、课堂总结

师: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老汉那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我们还总结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环境描写的表达进行了小练笔。

五、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找一找“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故事读一读。

附1.板书设计:

16桥

设置悬念

运用修辞手

表达方法{

环境描写

语言简练

五年级语文下册16《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反思

园庄中心小学曾俏芳

《桥》这篇课文声情并茂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着、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岩起伏,扣人心弦,在表达方法上有四个突出特点,根据本课特点,我将这课分两课时上。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老汉的高大形象;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中有特色的表达方法进行小练笔。

针对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在第一课时上完后,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句、段并谈体会;然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让学生先发自内心的去赞美老汉,然后再用“桥”去赞美老汉,这样一步一步地突破文章的难点,理解了“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二、读、法、写相结合

本文在表达上也有很多特色之处,在指导学生谈感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及这样表达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我们农村课堂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因此,这节课在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我重点抓了“环境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整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读学法、以法促写、读写结合。

三、情感渲染

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

记得赞可夫说过:

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过多,你的学生可能将变得越冷漠。

因此,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过渡语、总结语,整节课保持着释放自身的情感,做到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遗憾之处,教学设计只重视课文内容,没有把文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寻找身边的感人事迹,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作为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既尊重学生的体验,又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艺术。

另外,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如何多样化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桥》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华西小学徐洪艳

点评: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越淑丽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光盘。

师(微笑):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学习哪一课吧?

生(大声回答):

知道。

师:

来,自己读读课题。

老师知道你们课前已经读了课文,怎么样,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吗?

生(大声答):

能。

师:

好,我们就先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加点的是本课生字,大家注意把这些生字词读准了。

出示生字词:

咆哮疯狂狞笑放肆流淌揪出豹子瞪眼睛呻吟胸膛搀扶

祭奠势不可挡乱哄哄拥戴

(指名领读)

师:

这些字词中,有哪些字的字音、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的?

生:

我提醒大家注意“呻吟”的“吟”字,“吟”字右半部是个今天的今字,不是令。

生:

我想提醒大家,“狞笑”的“狞”,不要读成四声了。

生:

还要注意“放肆”的“肆”,左半部是两个横。

师:

左半部是两个横吗?

你是不是想说,左半部的上半部的中间部分,一共有两个横?

我们一起看一下,左半部一共几个横?

(师生一齐写)

师:

大家一定要注意“肆“的写法。

还有哪些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

生:

还有“胸膛”的“膛”字,它的部首是月字旁,是跟身体的部位有关,大家要注意。

师:

同学们提醒得都不错,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几个字。

看(教师指“搀扶”一词中的“搀”字),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

师:

对,它是翘舌音。

把这个词再读一遍。

还有,“祭奠”的“奠”字,中间是一个什么字?

对,是个“酉”字,大家不要把它中间的短横落了。

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不错,看来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读得很充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回顾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老汉,在发大水时,帮助群众脱离了危险,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师:

能概括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很好。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生(齐答):

写事。

师:

写事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最好说清楚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

谁能从这几方面,再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生1:

课文主要写了,山洪爆发的时候,老汉指挥全村人脱离了生命危险,自己和儿子却失去了生命。

师问生1: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也就是说,老支书指挥全村人从哪儿撤离,使得全村人安然脱险?

生1:

在木桥上通过。

师对生1说:

你能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整地再说一遍吗?

生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山洪爆发的时候,老支书指挥全村人从木桥上撤离,使全村人脱离了生命危险,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师:

是啊,老支书让全村人安然脱险,却使得自己和儿子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就从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

生:

大公无私的人。

生:

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

生:

老汉是一个英勇献身的人。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

老支书就是这样一个人。

那么老支书到底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他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让你深受感动。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画出打动你的语句,用心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完后,必要的话,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自学课文,拿出笔在书上圈画,同时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师:

同学们,我们先自学到这儿。

谁先来说说,老支书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让你深受感动?

生:

我从第八自然段能感受到,老汉站在木桥前等着大家,他是想帮助全村人。

师:

是啊,从这儿,我们能感受到,他心里装着——

生(接着教师的话说):

全村人。

生:

从这儿我也能看出,老汉十分了不起。

全村人都爱戴他,而不是一个人拥戴他。

师(问回答的这个学生):

你能不能说说,老汉为什么会受到全村人的拥戴?

生回答不出来。

师:

谁能说说,帮帮他?

生:

我猜老汉平常一定是为全村人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他才得到大家的拥戴。

师:

说得真好。

来,我们继续交流,老支书还有哪些言行打动了你?

生:

第八自然段写道,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得人们。

他像一座山。

从这儿我能看出,老汉很镇定。

他一点都不慌乱。

师:

你说得真好。

这一自然段,还有同学想谈的吗?

生:

从这儿我还能体会到老汉很冷静,很有威严。

你看,上文写道,洪水那么凶猛,而老汉还像一座山一样站在那儿。

师:

体会得真深刻。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齐答:

比喻。

师:

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把老支书比喻成山。

师:

是啊,老支书沉着、冷静地站在那儿,像一座山一样。

和老支书的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

生抢答:

是人们乱哄哄的。

师:

人们为什么乱哄哄的啊?

生:

因为发洪水了。

生:

因为洪水太凶猛了。

师:

对,山洪突袭了村庄,情形变得十分危急,因而,人群才乱哄哄的。

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

你从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

(教师板书:

洪水突袭)

(学生做短暂的思考,而后,纷纷举手回答)

生:

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情形的危急。

(生读第二自然段)这里面有一个词是“咆哮”,从咆哮我能看出洪水很大。

而且还像野马一样,速度很快,很可怕。

生:

我从这儿也能看出洪水的可怕。

一匹野马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一群野马,还是受惊的野马,那种力量是十分巨大的,根本无法控制。

师:

对,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洪水速度快,力量大,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情形真的是十分危急啊!

你能把这种危急的情形给读出来吗?

(指名两名学生读)

师:

这两名同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不错。

但,我们要知道,山洪所到之处,万物尽被摧毁啊,这段话怎么读?

(生再读,仍没有读出惊心动魄的感觉,师范读,而后,学生齐读)

师:

同学们读得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

第三自然段写道,“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水都进到屋子里了,说明洪水很大。

(学生回答时,大屏幕上出示3――6自然段的内容)

师:

就这一部分(教师指大屏幕上的内容),你还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形十分危急?

生:

“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这洪水一米多高,很吓人,都可以把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给淹没了。

生:

我给他补充,洪水不会跳舞,在这儿,作者是把洪水当成人来写了,跳舞,说明路面上洪水很大,波浪也很大。

师:

你们说得真好。

也就是说,此时,路面上不是风平浪静,用一个词来形容,是——

生:

波涛汹涌

生:

波浪滔天

生:

波浪翻滚

师:

大家概括得真准确。

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情形的危急?

生:

我从第五自然段“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体会到了洪水越来越大,死亡离人们越来越近。

师:

是啊,就在这疯狂的洪水面前,人们才跌跌撞撞地向那座——

生(接话读第六自然段):

向那座木桥拥去。

师:

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

生(齐答):

窄窄的木桥。

师(语气很凝重):

窄窄的木桥啊,这窄窄的木桥意味着什么呢?

生:

木桥窄窄的,意味着一下子不能过去很多人,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过。

生:

还能看出木桥很容易就被大水冲毁了。

师:

对,情形已经十分危急了。

情形的危急仅仅是因为洪水的疯狂肆虐、仅仅是因为这窄窄的木桥吗?

听!

(多媒体课件播放山洪暴发时洪水的咆哮声,人们的喊叫声)

(伴着课件演示的山洪爆发时的各种声响)师问:

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

我听到了洪水的声音。

师:

除了洪水的疯狂咆哮声,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

听到了人们的喊叫声。

师:

他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

生:

他们会喊:

“救命啊,救命啊!

生:

他们可能会喊自己亲人的名字。

师:

对,他们可能会这样喊,也可能没想着要喊什么,只是恐惧地、不由自主地放开喉咙大声喊叫。

此时,我们能感受到,在疯狂的洪水面前,人们已经怎么样了?

生:

人们已经惊慌失措了。

生:

大家都只顾着自己逃命。

场面特别混乱。

生:

我能感觉到,人们都特别害怕,场面不但是很乱,而且已经根本无法控制了。

师:

对,天灾没有丝毫的缓解,人们的慌乱使险情更加升级了。

你能把这万分危急情形给读出来吗?

(伴随着课件播放出的山洪爆发时的各种声响,一名学生读文章1――6自然段)

师:

通过这名同学的朗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情形的万分危急。

幸好,就在此时,谁出现了?

生齐答:

老汉出现了。

师:

来,齐读。

(大屏幕上显示课文7、8自然段,学生根据老师手势的指引,有感情朗读)

师: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说老汉像一座山,除了我们刚才体会到的,他稳稳地、沉着、冷静地站在那儿,外形上像山以外,还因为什么?

(教师板书:

没腿深)

生默然,回答不出来。

师提示:

人们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有了他就能解决困难,他就是人们的依靠,这是人们心目中的什么山哪?

生:

是靠山。

(教师板书:

老汉像山)

师:

体会的真深刻。

靠山出现了,人们是怎么做的?

全班学生读第九自然段。

师:

此时此刻,老汉又有哪些言行打动了你?

生:

(读第十自然段),老汉他很关心村里的人。

他很聪明,能想出这样好的办法,让大家排成一队。

生:

我还能看出老汉他让党员排在后面,说明他让党员把活着的希望留给大家。

师:

大家谈得不错。

这里面说道,“老汉沙哑地喊话”,他的嗓子为什么沙哑了?

(教师板书:

沙哑地喊话)

生:

因为洪水的声很大,他大声地喊了很多遍,所以把嗓子喊哑了。

生:

还有,就是他着急,上火,很大声地喊,所以嗓子哑了。

师:

对,看着这乱哄哄的的人群,望着这汹涌而至的洪水,他怎么能不着急啊,(教师引读文章第十自然段,指名读)所以他大声地喊道……(此时学生读得并不是很精彩,教师结合文情,充满激情地范读,而后指名读)。

(师引读第十一自然段)就在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

师:

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喊?

生:

因为党员们觉得,他们也是人,也应该赶紧逃命。

师:

对,党员也怕死,也要活着。

可老汉听到了却冷冷地说(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为什么冷冷地说?

生:

老汉生气了,觉得党员没有党员的样。

生:

老汉觉得,党员就应该把活命的希望留给大家。

师:

对,如果不这样做,就不配做党员。

所以他才冷冷地说……(全班齐读文章第十二自然段)我们接着看,老支书还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

生:

(读第十五自然段),这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他还这样对待他,我能看出老汉他舍己为人。

生:

这时候,洪水已经舔着人们的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老汉还冲上前,揪出儿子,大声吼,从这些动作词,我能看出他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