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33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docx

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9

阶段质量检测(三)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解析:

选C 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消费者可占据多个营养级;动物以消费者居多,但也有一些为分解者,如蚯蚓;细菌中的硝化细菌为生产者,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不论是光能自养型还是化能自养型生物。

2.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

选C 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

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种群数量都减少

D.丁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

选D 从图可知,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丙→丁→甲→乙。

故当甲增加时,则其食物丁的种群数量会减少,而以甲为食的乙的种群数量会增加。

4.下面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而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左右

D.从能量关系看①>②+③

解析:

选B 能量流动始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①为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平均只有10%~20%。

5.下列不属于碳元素从生物群落中返回大气途径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森林的自燃起火

解析:

选C 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有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6.下面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D.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

解析:

选A 图中b是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

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动物的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

8.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B 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几乎接近于零,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9.许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下面列举的在设计小生态瓶时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  )

A.瓶中动物与植物之间应有捕食关系

B.瓶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经常向瓶中通气,保证瓶中生物的呼吸

D.瓶中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

解析:

选C 小生态瓶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密闭。

生物呼吸的氧气由生产者提供。

10.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能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使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

选D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森林资源等,都将产生压力,并使环境污染加剧。

11.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解析:

选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绝灭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

选B 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绝灭量;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26分)

13.(9分)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鲈鱼

生物类群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双翅目幼虫

摇蚊幼虫

太阳鱼

鲈鱼

同化的能量

[102kJ/(m2·年)]

8100

600

120

900

210

30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______。

(2分)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________。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浑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

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

(2分)

解析:

(1)由食物网图可知该生态系统有3条食物链。

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除了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因具有相同的食物而具有竞争关系。

(2)浮游植物的总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8100[102kJ/(m2·年)],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为(600+900)=1500[102kJ/(m2·年)],所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1500/8100×100%=18.52%。

(4)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不变,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流经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而散失的能量会减少,所以鲈鱼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其数量会增加。

但是,由于物种数目减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5)由题意可知,采矿场的水污浊不清,流入水域生态系统后,影响了水的透光,所以水体中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产生的氧气减少。

答案:

(1)3 捕食和竞争 

(2)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18.52% (4)增加 下降 (5)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14.(8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如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___。

(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

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解析:

图甲中A为大气中的CO2,E为生产者,F、D、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

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则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10000×(20%)3=80kg。

图乙中t1时种群处于快速增长期,其年龄结构应为增长型;t2时种群数量达K值之后种群数量将基本稳定。

答案:

(1)CO2、含碳有机物 

(2)80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增长 基本稳定

(5)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15.(9分)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减少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

如图是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人工生物浮床上的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__________________(2分)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的____________将会升高。

凤眼莲采收后,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这是由于铜、汞等重金属经________传递后,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铜、汞等重金属积累越大,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越明显。

植物种类

生长特点

污染物去除功能

凤眼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富集镉、铬、汞、砷、硒、铜、镍等;抑制藻类生长

芦苇、香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

富集氮

石菖蒲

根系发达、分泌克藻物质

抑制藻类生长

水浮莲

根系发达

富集汞、铜等

解析:

水华是由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人工浮床具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人工浮床上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浮床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从表中植物的作用可知,凤眼莲、石菖蒲都能抑制藻类生长,可用于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升高,凤眼莲采收后,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铜、汞等重金属经食物链传递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

答案:

(1)水体富营养化 间接 生产者 

(2)竞争 凤眼莲、石菖蒲 多样性 不适合 食物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