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13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春高二下期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5年春高二下期6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15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驰骋(chěng)  垝垣(yuán)  煤屑   淅沥    坚如槃石

B.溘(hè)死     子衿(jīn)    婆娑   袅娜    夙兴夜寐

C.敛裾(jù)      混沌(dùn)   斑驳   细腻    否极泰来

D.蓊(wěng)郁   颤(zhàn)动  训鸽   涸辙    揠苗助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槃石→磐石;B项,溘(kè)死;D项,颤(chàn)动,训鸽→驯鸽。

 

2.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扰攘/嚷嚷        寥廓/聊赖          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B.石舫/牌坊        贪婪/难民          期颐/期年

C.踮脚/惦念        商榷/乐阕          分野/分际

D.手绢/狷急        疏虞/酥麻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rǎng/rāng,liáo,jiān/jiàn。

B项,fǎng/fāng,lán/nàn,qī/jī。

C项,diǎn/diàn,què,fēn/fèn。

D项,juàn,shū/sū,liàng/liáng。

 

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B.广大司机已经司空见惯了设卡乱收费的现象,今天一路上疏通无阻,反而有些惴惴不安。

C.我国首部裸眼3D儿童舞台剧《安徒生密码》在全国各大剧场上映,最为经典和浪漫的童话世界场景及演员精彩的表演,让观众都目不交睫。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B项,“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该词不带宾语。

C项,“目不交睫”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此处使用不符合句意,可改为“目不转睛”。

D项,“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为褒义词,此处使用褒贬失当。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试”“裁”将“东风”拟人化。

C项,通过“含”将“芍药”拟人化,通过“卧”将“蔷薇”拟人化。

D项,通过“偷”“翻”将“南风”拟人化。

B项只用了对偶的修辞,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5.(本题25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②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③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⑥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A.②④①③⑤⑥B.⑥③②⑤④①C.⑥②③④①⑤D.②④①⑤③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②句④句总说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所以②④句打头;①⑤句谈今天与昨天的关系,故紧跟②④句;③⑥句说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放在最后。

故选D项。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14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

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2014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2008—2013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14年数量激增为33个。

2008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08年“囧”“雷人”,2009年“杯具”,2012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

2014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

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如2008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做俯卧撑”等,2009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14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

这说明2008年至2012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

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

2010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12年《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

2014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14年12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

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

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

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萌”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尤其是近两年,返童化的“卖萌”词汇增多,如源自方言的网络流行语“肿么了”“你造吗”“酱紫”等,是青年网民试图用一种略显幼稚的语言风格塑造自身群体特质的表征。

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负面时政事件引发的网络雷语大幅减少,说明网络舆论环境出现明显好转。

2014年网络流行语多数来自网民原创,少数源自社会新闻事件但也多为娱乐化事件,如“什么仇什么怨”源自公交车上两位乘客的对话,“有钱,任性”源自一老人被骗仍坚持给骗子汇款的社会新闻,这两个社会新闻都不是负面时政事件。

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

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

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走向世界,显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

美国俚语词典2014年4月新建的词条中新增了“nozuonodie(不作就不会死)”“Youcanyouup(你行你上)”等。

(人民网《网络传播》杂志2015年2月号 有删改)

6.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是指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B.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的来源,除了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外,还有网游、影视剧、社会热点事件等。

C.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了14.3%。

D.2008年至2014年,网民心态经历了从调侃到针砭时弊再到“去时政”化的演变历程,表现出对时政关系的弱化。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由于网络流行语只有单一的网民自传播模式,因此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

B.随着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2014年以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

C.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二者比例越大说明社会接纳程度越高。

D.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B.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正在被边缘化。

C.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

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

D.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说明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正走向世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答案】

6.B

7.D

8.B

【解析】

6.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扩大了范围。

原文第一段又“是指一定时段内”的限定条件。

C项,曲解文意,原文为“下降到14.3%”,不是“下降了”。

D项,答非所问,说的是“网民心态”,不是“网络流行语”。

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网络流行语只有单一的网民自传播模式”。

B项,因果倒置,应该是“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才使“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

C项,曲解文意,应该是二者比例越大说明社会接纳程度越低。

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变或然为必然,原文为“极有可能被边缘化”,不是“正在被边缘化”。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愿闻成算所向②。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

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9.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夜,叩赵普门            向:

临近,将近

B.普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

授予

C.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         谮:

中伤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

参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上因晚朝             蒙故业,因遗策

B.启箧取一书而读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木欣欣以向荣

D.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且庸人尚羞之

11.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B.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C.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D.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有一次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宋太祖夜夜不能寐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答案】

9.D

10.B

11.C

12.B

【解析】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项,“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宋太祖夜夜不能寐的主要原因”有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应该是战争不断的原因。

第II卷(非选择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2)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答案】

(1)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

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2)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关键点:

(1)惟、稍、制、兵;

(2)以,酬,通道。

 四、(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

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

②飞龙:

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

③向延阁:

长沙太守向子諲。

14.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15.本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举两种并简要分析。

【答案】

14.国事危急而朝廷束手无策的担忧;敌进我退而皇帝只知逃窜的悲愤;春意虽浓而国家残破不堪的忧伤;猛将抗敌振奋人心的欣喜。

15.①用典(化用诗句):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杜甫的“烟花一万重”。

②对比:

通过春光烂漫与国家残破的对比,表现莫大的忧伤。

抗敌的向子諲和逃亡的当权派进行对比。

(答“借代”也可以)

【解析】

14.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注意审题,“哪些”说明情感不止一种;分析情感时,应结合题目“伤春”和注释①②,逐联概括并分析。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抑扬、铺垫与渲染、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白描与工笔、粗笔勾勒、用典等。

 

五、(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乙:

(l)《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①              ,②                       。

(2)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③                   ,④                     。

(3)在《赤壁赋》中客用比喻的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⑤                       ,      ⑥                       。

 

四、(25分)

17.阅读下列的文字,回答问题。

刘牙医

朱耀华

(1)在柏杨镇,牙医刘正硅算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在他的牙医生涯中,最辉煌的记录就是给县长拔过牙。

(2)县长姓伍。

那时候,县长还不是县长,是镇里的一个普通干部。

伍干部被一颗烂牙折磨了好久,最后找刘牙医看。

刘牙医掰开伍干部的嘴,对伍干部说,这颗牙已经烂得差不多了,要根治,最好是拔了。

伍干部有满嘴的牙,也不在乎那一颗,就说,那就拔了吧。

(3)刘牙医就帮伍干部拔了,可能为了根治彻底,还带下了一块肉。

(4)刘牙医的诊所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牙齿博物馆,经他手拔下的牙他都收留着,其中当官的当老板的当学生的补皮鞋的卖豆腐的,都有。

当然也有伍干部的。

刘牙医像集邮一样将它们装帧起来,并美其名曰“牙册”,每颗牙下面都标注上主人的名字。

刘牙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牙齿也不例外,收藏这些牙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让他平添一种成就感。

慢慢地,这成了他的一种特殊的癖好。

刘牙医的牙册集有厚厚的几本,没事的时候,他把牙册拿出来,和别人一起欣赏,他说,看,这是二根的牙,他是大老板啊,在深圳开桑拿馆,赚了大钱。

这是阿前的牙。

阿前,知道吗?

那个开什么投资公司的名骗。

这是李向前的牙,对了,就是那个卖老鼠药又会写诗的李向前。

这是柳汪汪,研究尿素的博士。

(5)当然,刘牙医说得最多的是伍县长的牙。

伍县长的牙排在牙册最醒目的位置,下面几个小字:

伍××。

括号,拔于×年×月。

(6)诊所生意不错,看牙的,闲聊的,啥人都有。

常有人向刘牙医打听伍县长拔牙的细节,说得多了,就渐渐有了典故。

刘牙医说,那时候,他就看出来,伍干部不是一般的人。

因为他的那个牙根发了几个叉,特别难拔,貌似一颗虎牙。

拔牙时恰好没有麻药了,伍干部镇定自若,手里拿着一张《参考消息》,手一摆说,拔。

(7)你想想,不打麻药,让你拔一颗试试?

伍干部呢,眉头都没皱一下。

(8)刘牙医因拔过伍县长的牙而名噪柏杨镇。

(9)柏杨镇除了镇长,刘牙医威信最高,有什么摆不平的事,找到刘牙医,事情常常迎刃而解。

刘牙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县长的牙我都敢拔,你算老几?

(10)这话有几分戏谑的成分,但也吓唬了不少人。

(11)镇里搞拆迁,遇到了钉子户,镇长就来请刘牙医,要他从中斡旋。

斡旋了几次,成效不错,就给他挂了个拆迁办主任的头衔。

后来,刘牙医干脆就把诊所交给了卫校毕业的儿子,人称小刘牙医。

小刘牙医自小就十分叛逆,又算是科班出身,瞧不起他老子。

小刘牙医一般不拔牙,他说,牙是不可再生组织,人生来只有30几颗牙,拔一颗就少一颗。

一般的牙病,大都能治好。

(12)小刘牙医指着他老子牙册里那堆标本说,这些牙,起码有一半是好牙,可惜了。

(13)人问,伍县长那颗牙呢?

(14)小刘牙医看了看,说,龋齿,补补就好了。

(15)刘牙医听了,嗤了一声说,小娃娃懂个屁。

(16)刘牙医从此不再染指诊所,一门心思当他的拆迁办主任。

镇上有座古祠,许多人联名呼吁保护,但也被拆了,那块地给了一个房地产商。

镇长很信任刘牙医。

镇长说,虽然拔牙和拆迁是不同行当,但也有相通之处,比如,要用拔牙的精神来指导拆迁。

(17)小刘牙医听了这话,也嗤了一声说,江湖游医,什么牙都拔,早晚要出事。

(1)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从“那就拔了吧”、“手里拿着一张《参考消息》,手一摆说,拔”等言行表现可以看出伍县长是一个有气魄的人。

B.小刘牙医自小叛逆,又有专业特长,他很看不上老刘的一套,这表现了他纸上谈兵且轻视父辈经验的做派。

C.老刘牙医认为牙齿与“身体发肤”一样“受之父母”的思想和他的什么牙都拔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他表里不一。

D.“县长的牙我都敢拔,你算老几?

”这暗示我们柏杨镇解决不了的事,在老刘牙医这儿常常迎刃而解,其实主要是靠吓唬别人才解决的。

E.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小说主题时,多处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小说的主人公刘牙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做简要分析。

(3)小说的末尾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刘牙医当拆迁办主任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E

(2)答案:

①缺乏专业知识;②胆大妄为;③自我吹嘘,自我感觉良好;④对权力阿谀奉承;⑤老于世故,善于钻营。

(3)答案:

①双关。

②对刘牙医无专业知识却胆大妄为的批判;③对镇长之流的官员不科学施政而胡乱作为的批判。

(4)①刘牙医只因为给县长拔过牙就有很高的威信,这表现了柏杨镇百姓对权力的畏惧;②刘牙医被镇长任命为拆迁办主任并拆除大家联名保护的古祠,这表现镇长对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运行中的失序与任性;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后文小刘牙医对父亲的不屑,增强了批判性;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了刘牙医依附权力,胆大妄为的形象;⑤使作品更具时代感、现实感,也更具有荒诞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升华了主题。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A项“伍县长是一个有气魄的人”没有根据,因为这只是老刘牙医自己述说的。

B项“表现了他纸上谈兵且轻视父辈经验的做派”理解不当。

C项“说明他表里不一”分析不当。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人物形象应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环境烘托等方面入手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小刘牙医的话表面在说他父亲胡乱拔牙,深层在讽刺官员干部们的胡乱执政行为,由此看来此处运用了双关手法。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分析情节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

内容方面主要从人物、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来分析;结构方面主要从情节、上下文关系等角度展开分析。

 七、(8分)

18.运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