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677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 第1节Ⅱ含答案.docx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Ⅱ含答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Ⅱ)

[学习目标] 1.概述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举例说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以言语区为例,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方式一 

不同的神经中枢控制生命活动有什么不同?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方式二 复习导入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其结构如何?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它的组成分为哪五大部分?

3.反射的过程是怎样的?

完成反射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4.静息状态神经纤维膜电位的情况如何?

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怎么样?

5.局部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与突触

(1)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结构基础: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①轴突—细胞体型,示意图:

②轴突—树突型,示意图: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1)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常见的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物质等。

(4)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归纳总结

 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突触)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例1

 近年,有人利用肉毒杆菌毒素进行除皱美容,这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

它能选择性地阻遏乙酰胆碱(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  )

A.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B.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C.使兴奋的传递加速

D.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答案 A

解析 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与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有关,如果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则兴奋传递中断。

深化拓展

 药物对兴奋传递的影响

(1)某些药物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兴奋无法在细胞间传递,导致肌肉松弛(肌无力)。

(2)药物抑制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肌肉僵直、震颤。

(3)药物止痛机理:

药物与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阻碍兴奋的传递;药物阻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例2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神经纤维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 A

解析 由于兴奋在突触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当刺激A点时,兴奋无法从左神经元传向右神经元,所以甲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一次,而乙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

拓展提升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电表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根据图中两个神经元间突触小泡的位置,判断兴奋在二者之间的传递方向应该是从左向右。

刺激b点时,兴奋会同时向a、d传导,虽然ab=bd,但由于a和b在同一神经纤维上,b和d在两个神经元上,所以兴奋先传导至a处,a处电位为负,此时d处电位仍为正,故电表中产生自右向左的电流;当兴奋继续传导至d处,d处电位为负,而此时a处电位已恢复为正,故电表中产生自左向右的电流,因此,刺激b点,电表的指针能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刺激c点,由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单向性,兴奋不能传至a,所以a点不能产生兴奋,d点可产生兴奋。

因此,刺激c点,电表的指针只偏转一次。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

[A]: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C]: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D]: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E]:

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2)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②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归纳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关系

例3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 B

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故选B。

例4

 结合排尿反射的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

(1)成人能“憋尿”,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病人高位截瘫,小便失禁,其排尿反射过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而婴儿及许多偏瘫患者却不能,其道理何在?

答案 

(1)g→h→c→d→e 

(2)a→b→c→d→e (3)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4)人的大脑能控制排便、排尿等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婴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完善;许多偏瘫患者则由于大脑相关中枢受伤,从而导致丧失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致使大小便处于“失禁”状态。

1.下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

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D.若c为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答案 D

解析 若c为乙酰胆碱,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2.(2018·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上月考)如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和①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B.兴奋只能由③传递到④,而不能反过来

C.⑤内的液体是组织液

D.⑥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 B

解析 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①是受体,②是神经递质,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然后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地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

突触间隙实质是神经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产生的小囊泡。

3.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排尿,婴儿却不能。

这说明(  )

A.婴儿的脊髓内的低级中枢还未发育完全

B.婴儿的泌尿系统还未发育完全

C.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着脊髓内的低级中枢

D.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并不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 C

解析 排尿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该低级神经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中的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婴儿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及泌尿系统已发育完全,A、B项错误;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排尿,是因为婴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对脊髓的控制能力弱,这说明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项正确、D项错误。

4.(2017·峨眉一中高二月考)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答案 A

解析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胞吐,需要能量,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来源于高尔基体,A项正确;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项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项错误;兴奋以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项错误。

5.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内正外负 (4)兴奋 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由图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

包括痛觉在内的感觉均产生于大脑皮层。

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内正外负。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以在①②间隙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②膜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

[对点训练]

题组一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答案 C

解析 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为树突末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2.(2018·石家庄藁城九中高二月考)如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是(  )

A.c、d、eB.a、b、c、d、e

C.a、b、cD.b、c、d、e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c、e是轴突,b、d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b、c处都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

又由于兴奋能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d、e处也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

但兴奋不能向上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a处不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

因此,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d、e。

3.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D.化学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答案 D

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

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4.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其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又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也不变,说明止痛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机会,A项正确。

题组二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5.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控制,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

答案 D

解析 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语言、记忆、思维都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进行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但通过大脑可强制性控制它不颤抖,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6.(2018·江苏启东中学高一检测)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

答案 B

解析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7.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的脑干和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

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 B

解析 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项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项错误;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讲话,C项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项正确。

[综合强化]

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 D

解析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A项正确;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电信号)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Na+或Cl-的通透性,C项正确;若为兴奋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若为抑制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Cl-内流,D项错误。

9.(2018·商丘九校高二期中联考)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 C

解析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D项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项错误、C项正确。

10.(2017·四川石室中学高二上半期考)

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着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 C

解析 选项A中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应该是增大的;选项B中③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选项D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是相同的。

11.(2018·大同二中高二上月考)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接头”处类似于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所以“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图示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在①处给予刺激,腓肠肌会收缩。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在①处给予刺激,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不能反向传递。

电刺激②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传向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1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线粒体,②为突触小泡,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后膜。

结构①在突触小体中,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结构①产生的能量不可能用于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项错误;神经递质被②突触小泡包裹运输至③突触前膜,发生膜融合后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神经递质与④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④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产生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

13.如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图中[4]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是由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膨大形成的。

(3)当有兴奋传来时,[ ]____________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神经递质经胞吐进入____________,最后作用于[ ]______________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电位变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__。

(4)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____________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 

(1)← 

(2)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 (3)7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3突触后膜神经冲动 (4)6 线粒体

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当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7]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体液运输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电位变化。

细胞内外Na+、K+浓度差异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其能量来自线粒体。

14.根据神经系统部分结构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其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中枢,如⑥和⑦分别是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________以及控制机体的_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打字员熟练的指法主要是由[ ]________发动和[④]________进行协调共同完成的。

(3)盲人“阅读”盲文,首先要通过大脑皮层的[ ]______________中枢和[ ]________________中枢;理解盲文含义,则要通过________中枢完成。

(4)大脑皮层S区受损,将会导致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高级中枢 感知 反射活动 语言 学习记忆 思维 

(2)② 大脑 小脑 (3)⑥ 躯体运动⑦ 躯体感觉 语言 (4)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讲话

解析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等活动。

15.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先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

未加河豚毒素;Ⅱ组: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得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某种物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

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________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_____________形成痛觉。

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________类药物。

答案 

(1)胞吐 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

(2)Na+ 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

(3)大脑皮层 麻醉(镇痛剂)

16.(2016·全国甲,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