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29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4.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4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答卷时间:

120分钟;试卷总分:

150分)

第Ⅰ卷(共8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

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

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

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

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

非也。

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

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

你不会。

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

不会。

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美“幸福”的表述,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

C.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B.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C.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

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B.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9分)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

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

撰写文章。

B.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

专心致志。

C.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

帝王即位。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

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B.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

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5分)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第8、9题。

(共11分)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

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②双杵:

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榈:

檐下的走廊。

④凤城:

指长安。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9.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10、默写诗句。

(每空1分,共17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2)《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两句赞美

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4)《滕王阁序》中“,。

,。

”写出了人与鸟的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和谐共处。

(5)春江潮水连海平,(6)千岩万转路不定,。

(7),乾坤日夜浮。

(8

),三峡星河影动摇。

(9)卧龙跃马终黄土,。

(10)人生亦有命,?

(1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题。

(共25分)

赤子真情刘文典

刘文典(1889年—1958年),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

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的秘书。

1917年起,刘文典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因学问高深、为人狂、傲、怪,但不失赤子之情而闻名学界。

1917年,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聘刘文典为中文系教授。

刘文典对庄子研究颇深。

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淮南鸿烈集解》,从此声名大振。

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

《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

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

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

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

1929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长,恰逢学潮,蒋介石经教育部下达的文件,责难他纵容学生闹事,责令他交出肇事学生,并传唤刘文典到南京悔过。

刘文典出发前一肚子怨气:

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就去!

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参加同盟会,曾任孙先生秘书,声讨过袁世凯,蒋介石一武夫罢了,能奈我何!

刘文典见蒋时,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昂首阔步,飘然而至。

蒋介石见刘文典时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

你是刘文典么?

这一下把刘文典的狂劲激怒了,也不含糊:

‘文典’是长辈叫的,不是哪个都有资格叫的。

蒋介石一听,拍桌子吼道:

无耻文人!

你怂恿赤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

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并大声呼喊:

宁以义死!

不苟且生!

全力向蒋介石撞去,幸被侍卫挡住。

蒋介石吼叫:

疯子!

疯子!

押下去!

事情传开,举国哗然。

安徽大学师生组织了护校代表团,并与其他学校学生400余人到蒋介石处请愿。

刘夫人张秋华也赶到南京找蔡元培。

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致电蒋介石,历述刘文典的治学为人,说他只是一时出言不逊,力保无其他事。

在舆论压力之下,刘文典7天后被保释,责令他离开安徽大学。

事后,刘文典拜访老师章太炎,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送给学生一副对联:

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九一八后,广东军阀陈济棠准备反蒋,借刘文典骂蒋之名,重金聘他去广东。

刘文典识破陈济棠的用心,感叹说:

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国难深重,理应团结抗日,怎能至大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坚决退还礼金。

不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电邀刘文典,担任清华国文系主任。

刘文典在清华任教时,有一回需要查阅某佛经善本,闻说西山香山寺有此善本,但寺院有严格规定,借阅者必须在寺内念经堂正襟危坐,且必须用寺院制作的蔑竹片翻阅,违者受罚。

刘文典是知名学者,方丈特许他借阅。

刘文典也承诺,严守规定。

方丈离开后,刘文典静坐默读,久之困乏,见室内有一空床,又无僧人陪守,便持书卧床阅读,不料竟睡着了。

梦中受到扑打,听到骂声,睁眼一看,方丈斥责:

施主言而无信,竟把佛经丢在地上!

刘文典一边认错,一边抱头鼠窜。

转念一想,外面僧侣众多,如此狼狈,丢人现眼,只好以退为进:

君子慎独,不可无信,该打该打!

1938年,刘文典逃离日本占领下的北平,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主讲《庄子》、《文选》。

大名鼎鼎的吴宓教授常来听课,每次总是坐在最后一排。

刘文典讲到得意之处,常会抬起眼睛朝

最后一排问:

雨僧兄以为如何?

?

吴宓这个时候一定起立,毕恭毕敬,一面点头一面说:

甚是高见,甚是高见。

全场学生无不相顾莞尔。

久而久之,成为联大一道风景。

又有一次,刘文典教《文选》,讲了半小时,宣布:

今天的课到此为止。

学生们都以为他又受了什么刺激,要将哪位名人大肆品评一番,正欲洗耳恭听。

刘文典接着说:

余下的课改到下星期三的晚上再讲。

这下,学生们就搞不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在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注视下,刘文典扬长而去。

等到了下星期三的晚上,刘文典通知学生都到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集合。

等大家都坐定后,刘文典出现了:

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

这时候,满脸疑惑的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确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

学生们围坐一圈,静听刘文典论讲《月赋》。

他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充满新奇感与求知欲的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

从刘文典的狂、傲、怪中,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

11.

(1)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传记记述了刘文典在北大讲《庄子》时的幽默语言,这样写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突出了人物性格。

B.在学潮事件中,刘文典惹怒了蒋介石,他宁以义死,不苟且生。

后由于他在学界的影响大,蒋介石最终释放了他。

C.学潮事件后,章太炎先生送给刘文典一副对联:

“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从中可以看出刘文典的正直人格。

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先后在北大、安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地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6分)

(3)联系全文,请简要概述刘文典的赤子之真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文中说:

“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

”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请结合文本。

(8分)

第Ⅱ卷(共69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叹为观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想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名:

闻名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

答应

C.人生代代无穷已穷:

尽,完

D.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实在

五、大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女孩,197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洲。

父亲是从爱尔兰移民来的泥瓦匠,母亲是一个售货员。

她出生时小腿就没有长腓骨,完全丧失了行走的功能。

1岁生日那天,她被截掉了膝盖以下的小腿。

女孩刚懂事时,常因为别人的嘲笑而哭泣。

母亲就对她说:

“孩子,你生来就是为了历经不平凡之事的。

悲伤没有用,你要把眼泪变成钻石。

”女孩记住了母亲的话,一扫悲伤的情绪,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充满了挑战和冒险精神。

后来,她凭着一对义肢参加了全国残疾人田径赛、受邀参加服装走秀。

如今,她已是名扬世界的残疾模特儿,她叫艾米·穆斯林。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12月考答案

一、1、【试题答案】(3分)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次为B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

A项信息在第三、四段。

“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预支相反”错。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2.【试题答案】(3分)C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

C信息在第四段,“只有

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不符合文意。

解答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是:

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试题答案】(3分)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A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

A项信息在第五段,“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不当。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二、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日: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日: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

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

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

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

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4.B。

5.C。

6.B。

7。

(1)趁着春天的美好时光,独自出去.(怀,怀着,趁.良辰,好时光.)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植,置.耘,除草.籽,以土培苗根.)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对着清澈的流水作诗.

(2)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

参考译文”休烈,河南人。

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

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

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

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

“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才是良史。

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

”他回答说:

“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十分盛大。

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