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23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docx

声光复习习题训练

课题

第二课时声光现象

教学目标

声音特性,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难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本节课知识框架

 

一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2乐音与噪声

二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形影不离,日食月食,皮影戏,手影)

2光的反射(倒影成像,汽车观后镜,穿衣镜)

3平面镜成像

4光的折射(潭清疑水浅,照相留影,老花镜,近视镜,筷子放入水中变弯)

5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6透镜

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作业

 

 

专题一声光现象

声现象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

(1)条件:

振动;

(1)声源:

正在振动的物体。

2.传播:

(1)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以声波的方式传播;(3)声波能传递信息。

3.声速: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正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液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回声:

(1)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

(2)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二.声音的特征

5.音调:

(1)定义:

声音的高低;

(2)影响因素:

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20Hz到20000Hz,①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②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

6.响度:

(1)定义:

声音的强弱,

(2)影响因素:

①与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②与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7.音色:

(1)定义:

声音的感觉特性;

(2)靠音色来辨别声音。

三.噪声及其防止

8.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防止: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2)减弱噪声传播的三种方法:

①控制噪声声源;②阻隔噪声传播;③塞耳塞。

【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 ________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________ 。

(填序号)

2、 (2008年梅州)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     产生声音;

(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不同来识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   的性质。

3、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_.

 

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但能听到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翅膀振动             不同。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碰到障碍物可以          。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5、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选择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8、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其本质与其它三个现象不同的是[     ]

A.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

B.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D.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9、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10、百米赛跑终点记时员,必须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A.看枪冒烟记时方便

B.听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

C.听枪声记时成绩偏高

D.听枪声计时成绩偏低

11、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12、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

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提示:

A、纸币上有荧光粉,其重要成分是荧光增白剂,能在紫外线光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反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快速分别纸张的,不符合题意;

B、微波炉采用电磁波工作,不符合题意;

C、潜艇上的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这样可以传播相当远的距离,符合题意;

D、电视遥控器采用红外线工作,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

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

(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      (填“高”或“低”)。

他通过思考判断出:

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       ,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      ,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     (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光现象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传播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光线:

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

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几何抽象,所以是不存在的。

4.影: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子。

5.光速:

光在真空传播的速度最大,为3*108m/s。

光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慢。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c/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2c/3.光速比声速快得多。

6.光年是长度的单位,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传播的路程,不是时间单位。

二.光的反射

7.反射现象: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在界面处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8.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发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9.反射类型:

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它们都遵循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物在镜前,虚像在镜后。

(2)像与物大小相等,虚像和实物所在的位置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1.实像与虚像:

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会聚相交所成的像。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能用底片感光。

虚像是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后,光线的相交而成的像。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

12.平面镜的应用:

①利用平面镜成像,如梳妆镜、练功房中的镜子,在墙上挂上大平面镜,可以增大视觉空间。

②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

四.光的色彩

13.色散现象:

太阳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其中的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光的三基色;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混合光。

品红、黄、青(颜料三原色)

1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能够透过物体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显无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反射的物体显白色,各种色光都能被吸收的物体显黑色。

 

【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鱼和白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白云分别是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虚像.

2、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

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5、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线传播;b区

6、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A.发出红光                   B.发出红外线

C.反射夕阳的红光                D.折射夕阳的红光

7、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在岸上看见水中的“鱼”             B.小孔成“像”

C.水中的“月亮”                 D.雨后形成的“彩虹”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

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2、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二计算题

3、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三综合题

4、小鹏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

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

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

反射角   ▲ 入射角。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   ▲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

(3)小鹏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    ▲    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

请你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             。

 

5、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知识点一】光的色彩

1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照到眼睛里

2光照射到物体上时:

一部分被物体反射;一部分被物体吸收;若物体是透明的,则一部分被物体透过.

3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即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发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色光,而吸收与其不同颜色的色光。

4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即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吸收其他不同颜色的光。

5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1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____。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2、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         色,裙子是        色.

3、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

二、选择题

4、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5、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海水里含有盐分;   B.蔚蓝色天空照映的结果;

C.太阳光经漫反射产生的效果;D.日光中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人眼看到的主要是海水反射的蓝光.

6、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7、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观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蓝色;

C观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观察任何颜色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透镜

【结构导图】

 

【考点透视】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到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光速较小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射向介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之增大。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3.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实际上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典型例题】

1(2013•衡阳)完成如图所示的折射光路图.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或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

解:

题目已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应用光的折射定律时,必须分清介质的疏密.

 

2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

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

解: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习题训练】

一、作图题

1、如图,AB、CD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二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处,看到路灯B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3、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二、选择题

4、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

A.上升确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5、如下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6、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7、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A.“倒影”比真实景物清晰度差

B.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的质量有问题

8、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比(    )

A、将延后      B、将提前  C、不变D、在某些地区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9、在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10、潜入游泳池水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

A.比实际位置高

B.比实际位置低

C.与实际位置一样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三、填空题

11、 如图,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度。

12、“人在岸边观水,疑水浅;入水中观月,月更高”,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所致。

二.透镜

4.几个名称:

①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O0’叫做主光轴;②透镜的中心叫光心,通过光心0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③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主光轴上会聚的点F叫实焦点,平行主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轴上会聚的点叫虚焦点;④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f叫做焦距;⑤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u叫做物距;⑥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v叫做像距。

5.三条特殊光路:

如图2所示。

(1)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实焦点。

凹透镜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

(1)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用平行光检测,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3)用光屏检测,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凸透镜,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像的是凹透镜。

【典型例题】

1、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

 

 

参考答案

【习题训练】

一作图题

1、完成下图甲、乙的光路图.

 

二、选择题

3、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B.凹透镜可以将平行光发散;

C.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摔成两半,其中任何一块都会失去会聚作用.

三、简答题

4、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

为什么?

 

三.透镜成像规律

7.凸透镜成像原理:

如图3所示,烛焰可看作是由许多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有无数条,这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发光点的像点,全部的像点构成了烛焰的像。

8.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特点

应用

相距

u>2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