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89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docx

工作报告之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

论文开题报告技术路线

【篇一:

【论文开题必备】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程(参考)】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主动变革性。

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

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

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

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

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

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

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

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

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

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

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

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

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技术路线: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

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

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

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

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

⑴研究方向。

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

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

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

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

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

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

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

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

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

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研究进程(参考)

为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根据人员情况进行分工,具体情况如下:

时间安排及要求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始实践论证。

2、对研究教师进行科研方法、方案设计、活动价值论证等培训。

3、收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动态、成果,组织研究教师学习。

要求:

各项目负责人开展活动方案的制定,每人5套可行性方案,在活动中不断改进、完善,5月底验收。

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考核。

(二)、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3年5月)

1、2011年7月——2011年12月

运用调查研究、案例实证、效果反思、改进完善等方法,各子课题对5套方案进行活动,汇总方案价值,活动效果,学生感受。

以文字形式上报。

2011年12月15日前,各子课题完成5个方案的工作。

形成5篇研究论文(成果)并发表。

2、2012年2月——2012年6月

体验式活动要常态化,形成师生自觉的行为,对学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形成本研究领域的教育模式。

进一步完成5套方案的整理,并录制视频。

每月完成一套方案。

对研究的实效性进行总结,分解任务,动员教师发表至少5篇以上论文。

3、2012年8月——2012年12月

各子课题交叉活动,形成我校特色。

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4、构建子课题系统的体验式德育教育模式。

汇集子课题研究成果,归纳、分类编辑成册。

(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整理资料,汇编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

3、举办成果鉴定会。

【篇二:

超详细开题报告模板及写法】

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撰写格式规范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课题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一、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1)选题的背景、意义

论述所选课题的依据、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综述本课题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可借用文献综述中相关内容)

①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

②正文部分

第一,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第二,介绍课题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

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③总结部分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

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

解决它有什么学术或应用价值?

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

(3)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①课题的研究内容

课题的研究内容就是论文的主攻方向,即做什么。

它是在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文正文的各个部分都是为了论述这一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的解决,将得出研究成果。

课题的研究内容具体是指开题者预先设想的、将要在论文中证明的某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方法问题等,以及开题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要求开题者用明确、具体的文字把论文题目中的全部信息传达出来。

②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要告诉读者如何做。

a研究方法:

是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它属于认识论范畴。

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

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自然也就不能获取研究成果。

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选择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

科研方法很多。

按照人的活动区分,可以分为两类:

即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

前者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后者如抽象方法、假说方法。

各种科研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区分,可以分为三类:

即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的哲学方法;适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某些具体学科领域的特殊方法或专门方法。

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研究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所有专业适用的,有些是部分专业适用的。

理工类专业的常见专门研究方法有: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而在物、化、数、生等学科中又有各自的更加专门的方法,如物理学研究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研究中的比色法等。

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计量经济法。

文艺学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文学——历史”批评法、社会批评法、传统研究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法、符号学研究法、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方法、英美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阐释学法等等。

在同一论文中,各个部分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各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揭示研究对象各个侧面或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进而证明总论点。

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来讲,有的不知道有哪些研究方法,写论文不讲方法;有的不问清红皂白,生搬硬套,乱用研究方法;有的虽然知道一些研究方法,但在论文中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方法,思维单一,视野狭窄。

为此,开题者(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第二,开题者(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技术路线:

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

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

第一步,在教师指导下初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第三步,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第四步,实验研究与分析;第五步,撰写毕业论文;第六步,毕业论文的修改与定稿。

③研究难点

研究难点侧重于完成论文(设计)工作的条件方面,涉及范围很广,应结合自己的各种现实需要及困难来写。

例如:

写论文要充分占有文献资料,要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场所等,可是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你将采取什么办法加以解决。

再如,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课堂学习、考研、实习、就业等与论文写作的关系,不怕困难,抓紧时间,有序守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此外,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不耻下问,等等。

④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栏填写内容应与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工作目标”栏目基本相同,但可以适当细化。

(4)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本栏目与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计划进度”栏目基本相同,其填写内容也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

和时间安排,填法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有调整,则按调整的内容填写。

(5)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任务书的要求。

(6)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须对开题报告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提出具体意见和结论,为教研室的专业评议提供依据。

(7)专业意见

本栏目由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填写。

评议意见不能千篇一律写“通过”或“同意开题”等字样,应根据开题报告的质量分别用不同评语填写,并给出结论。

一种评议意见:

该生对本课题有深入的认识,准备充分,完全达到开题要求。

或者评议意见为: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符合要求。

二种评议意见:

该生对课题认识有一定深度,准备工作较充分,需进一步修改完善。

或者评议意见为: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符合要求。

三种评议意见:

该生对课题认识不深,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达到开题要求。

或者评议意见为:

开题报告的内容、形式不符合要求。

二、文献综述的打印要求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打印纸张统一用a4复印纸,页面设置:

上:

2.8;下:

2.6;左:

3.0;右:

2.6;页眉:

1.5;页脚:

1.75。

段落格式为:

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磅。

页脚设置为:

插入页码,居中。

具体格式见下页

温馨提示:

正式提交“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时请删除本文本中说明性的文字部分(红字部分)。

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系别:

服装与艺术设计系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本主体内容采用宋体(五号),1.5倍行距。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文本主体内容采用宋体(五号),1.5倍行距。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文本主体内容采用宋体(五号),1.5倍行距。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文本主体内容采用宋体(五号),1.5倍行距。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任务书的要求。

(另起一页)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须对开题报告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提出具体意见和结论,为教研室的专业评议提供依据。

(不)同意开题。

签字:

2009年12月30日专业意见:

本栏目由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填写。

评议意见不能千篇一律写“通过”或“同意开题”等字样,应根据开题报告的质量分别用不同评语填写,并给出结论。

一种评议意见:

该生对本课题有深入的认识,准备充分,完全达到开题要求。

或者评议意见为: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符合要求。

二种评议意见:

该生对课题认识有一定深度,准备工作较充分,需进一步修改完善。

或者评议意见为:

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符合要求。

三种评议意见:

该生对课题认识不深,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达到开题要求。

或者评议意见为:

开题报告的内容、形式不符合要求。

(不)同意开题。

签字:

2010年1月6日院(系)意见:

签字:

2010年1月11日

【篇三: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版】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国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学院:

学号:

学生姓名: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文章的创新点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3、本文的创新点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

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10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

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

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

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

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

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

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

amiti(1998)计算了eu

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

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

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

maurel和sedillot(1999)设计了新的

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

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11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

粱琦(2003)计算了

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

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

杨宝强(2003)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

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92年和2000年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

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

罗勇和曹丽莉(2005)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93、1997、2002、2003

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

王业强和魏后凯(2006)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80

—2003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

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

贺灿飞和谢秀珍(2006)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80—2003年中国各省区两

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

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

张文彬和黄佳金则

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

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问题(魏后凯)。

在国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

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overmanhey(2000)、nikolauswolf(2004)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

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

越系统。

笔者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