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830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28.docx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8

第30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考纲呈现]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纲解读]

1.了解湿地的分布及其生态效益。

2.理解湿地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2)洞庭湖萎缩

4.保护湿地

(1)必要性: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拓展延伸

1.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4.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考向一 湿地的形成原因

1.(2015·安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答案 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解析 从水分的盈亏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

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河流众多。

河流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源丰富。

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

2.(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解析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

考向二 湿地的开发与治理

(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3~4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和灌渠,引河水灌溉使注入艾比湖的河水减少,湖水含盐量增加;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泊面积和水量减少,使湖水蒸发总量减少;芦苇大量枯萎,对湖水净化作用减弱,造成湖水自净能力减弱,C项正确。

第4题,修建水库会使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造成艾比湖萎缩;退耕还草有利于涵养水源,同时减少种植业用水量,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B项正确;水产养殖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湖水自净能力减弱,并且其对艾比湖增加水源没有作用;湖泊的生态系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若水质恶化,种植芦苇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难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

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6.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总体缩小。

流域上游退耕还林可保持水土,减少河流含沙量,湖泊淤积减轻,面积会增加,A错。

近年来,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B正确;湖泊沼泽化加快和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对洞庭湖面积产生影响,但这不是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B。

第6题,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洞庭湖影响不大,A错;湖泊面积缩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旱涝灾害频繁,B错;洞庭湖面积缩小,使部分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不会使大范围的气候发生变化,D错。

考点二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现状和分布

1.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重要作用:

①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图示说明如下:

知识拓展

 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

不同地区

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的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2.森林的分布

3.现状: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

三、雨林破坏的原因

四、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

五、雨林的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考向一 森林的生态效益

(2018·邵阳模拟)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

C.径流总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

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  )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增多

D.自然灾害减少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判断橡胶林的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会使下渗水量减小;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不一定增大;由于橡胶林降水量减小,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旱,B项正确。

第2题,破坏原始植被后,地表径流量增大,会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旱涝灾害频发,B项正确。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3~4题。

3.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有(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生态系统中,森林位于山地的上部,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等功能;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是干旱地区森林的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城市森林的功能。

第4题,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和森林的下方,可以获得经森林净化后的清洁水源。

考向二 雨林破坏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2019·九江十校模拟)图1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图2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图”(单位:

小时)。

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  )

A.气温B.降水

C.风向D.光照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读图,根据图2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的越远,说明该方向的风力越强。

图2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

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

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份,A对。

4月、10月该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7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故B、C、D错。

第6题,由材料知,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

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烧荒,B对。

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

(2019·孝感高级中学模拟)下面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

读表,完成7~8题。

区域

面积(1000公顷)

年度变化(1000公顷)

年变化率(%)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1990~2000年

2000~2005年

1990~2000年

2000~2005年

南亚

77551

79678

79239

213

-88

0.27

-0.11

东南亚

245605

217702

203887

-2790

-2763

-1.20

-1.30

7.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8.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的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

A.土壤含水率上升

B.地下水储量增加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增长快,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平均水平较低,导致毁林开垦现象广泛存在,同时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也占据大量林地。

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改良树种对此无效。

第8题,森林减少,会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8·江淮十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

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答案 

(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

(2)夏季。

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气温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

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4.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1.(2018·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土壤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冬季受山地阻挡,难以受西风影响;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土(沙土),土壤贫瘠。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中间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减少养分、水分下渗。

(3)气候终年干旱;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缺乏;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温室大棚(截留雨水)不仅在沿海滩涂、丘陵,甚至发展到山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

2.(2018·陕西咸阳模拟)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在一段时期内,游客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穿行,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

其余时间形成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一条条河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围高原台地被开垦的农田有成千上万亩,牧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滥捕滥猎时有发生。

时至今日,湿地只有不到2%的区域被划为政府保护区域。

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潘塔纳尔湿地正在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和“潘塔纳尔湿地景观图”,下表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

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8

26

25.6

22.8

19.8

17.6

雨量(mm)

158

122

144

156

110

7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18

18.6

20.5

23.2

25

26

雨量(mm)

42

76

8.6

116

152

132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的原因。

(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变化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你提出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生态系统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 

(1)湿季:

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流域内降水量大,径流量大;地势低平,容易积水;水位上升。

干季:

流域降水量少,径流汇入量减少;湿地外泄水量增加;气温高,蒸发量大;水位下降。

(2)水域面积大,湿地范围广;水位季节变化大,湿地类型多样;陆地径流的注入携带大量营养盐类及植物种子;纬度低,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4)流域内禁止开垦,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禁止滥捕滥猎;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之间的国际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湿地观光旅游业;加强居民环境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

课时作业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1~2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积水作用强、遮荫效果好。

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

枯树根区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对。

第2题,梭梭根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择D。

(2019·河南八市联考)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4.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

第4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场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2019·贵州师大附中高三检测)边坡绿化客土法的一般步骤是先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然后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北方采用该方法护坡多选择3~6月施工的原因是(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种子发芽,恢复植被

C.土壤解冻,便于施工

D.正值雨季,水源充足

6.对光滑岩面挖掘横沟的目的是(  )

A.利于地表水下渗B.利于土壤融合

C.提高草种发芽率D.避免客土下滑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我国北方地区3~6月正值绿草发芽生长季节,此时实施绿化客土法有利于种子发芽,为最佳施工期,故B项正确。

第6题,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对光滑岩面进行加糙处理,主要是为了避免客土下滑,故D项正确。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完成7~8题。

7.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8.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

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

第8题,河套平原是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为防止土壤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把盐排走;推广耐盐作物及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碱化;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盐碱化。

(2018·湖南联考)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下图为“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9~10题。

9.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①纬度 ②地形 ③洋流 ④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