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82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巩固练习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和图,回答1~4题。

地球的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B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3.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D )

A.氧、臭氧B.氮、氧

C.氧、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臭氧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D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解析】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CO2和臭氧分别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部分。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下图中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a处的气压高于b处B.a处的气压高于c处

C.M处的气温比N处高D.d处的气温高于c处

6.下列关于图中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B.M处盛行上升气流

C.高空c处气流下沉D.N处气流上升

【解析】 由图中等压面弯曲状况可知,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a、b、c、d四处气压大小为c>a=b>d。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

由此可知,近地面M处受热形成低压,盛行上升气流,N地冷却形成高压,气流下沉。

7.读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B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沿海地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8.如右图所示,A点吹正南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这是高空等压线分布图B.乙地为低气压

C.图示地区在南半球D.甲地气流上升

【解析】 A点吹正南风,说明甲为低气压区,气流上升,乙为高气压区,气流下沉。

风向向右偏,应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9.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B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 高空风的形成不考虑摩擦力。

由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高空此时吹西风,而飞机正往西飞,故逆风飞行。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图中B、C两地受冷,A地受热,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空气下沉的是__B、C__;判断理由__地表冷却,气温低,气体收缩下沉__;空气上升的是__A__。

判断理由__A地受热,气体膨胀上升__。

(2)近地面的①②③三处中,形成高压的是__①③__,判断理由__大量气体下沉,密度大__;形成低压的是__②__,理由__气体上升,近地面空气稀薄,密度小__。

(3)④⑤⑥三处中高压是__⑤__,低压是__④⑥__。

(4)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运动方向。

__标注略__

11.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__气压梯度力__,②__风向__,③__地转偏向力__,④__摩擦力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__垂直__,其方向是__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平行__。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大小相等,方向相反__。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斜交__。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北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风向向右偏__。

(5)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N__地,理由是__N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

__。

【解析】 先判断垂直于等压线的气压梯度力;然后判断风向;再判断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

注意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的关系。

根据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夹角方向是否左偏、右偏,判断南、北半球。

风力大小与单位距离气压差大小有关。

等压线越密,则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反之则小。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

“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B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解析】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射增强。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C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解析】 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下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不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B )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D.山顶昼雨多

4.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

A.地形B.太阳辐射

C.风向D.坡向

5.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B )

A.气温低B.气压低

C.山风D.谷风

【解析】 第3题,图中没有显示出山腰地区降水量的数值。

第4题,地形的不同位置热力性质不同,导致气流在昼夜运动的方向不同,是造成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

第5题,山顶白天多雨是因为白天山顶气温高,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

读图,回答6~7题。

6.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A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

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

D>A>B>C

7.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形成上升气流③的B表示的可能是( B )

①白天的谷地 a a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a a a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6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A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

因此,就气压而言,应是A>B>C>D,就温度而言,应为B>A>D>C。

第7题,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气流上升,谷底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谷中因有较厚的大气保温,大气温度降低幅度小;山坡上的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幅度大,密度增大,因而气流沿坡下沉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D )

A.A  B.B  

C.C  D.D

9.从图示来看( C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解析】 近地面风向因受摩擦力影响与等压线有个交角,在北半球向右偏。

高空大气受摩擦力影响不明显。

二、综合题

10.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大气辐射的是__B__,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A__,属于大气逆辐射的是__B1__。

(2)图中__A1__和__B1__对地面起了增温和保温作用。

(3)图中A2仅占A的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的吸收具有__选择__性。

(4)到达地面的A1要比大气上界的A少,是因为__一部分被大气中的O3、CO2和水汽所吸收,如紫外线、红外线;部分被大气反射__。

(5)图中C1占了C的绝大部分,是因为__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出的长波辐射__。

11.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6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

℃)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热岛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由郊区吹向城区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 a( A )

A.城区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城区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城区空气做对流上升运动;地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__。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与郊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示意图。

__如图__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等温线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其影响。

(1)题,城区气温高,而郊区气温低,反映了城市具有的热岛效应。

(2)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释放大量的热量。

第(3)题,城区多云和雾与城区空气做对流上升运动及烟尘多有关。

第(4)题,近地面:

城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郊区相反。

高空:

城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郊区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

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xx浙江嘉兴一中期中)下表为2016年10月8日北京、拉萨、三亚三地的天气资料。

读表完成1~2题。

城市

白天

晚上

气温(℃)

最高

最低

北京

(纬度39.9°N 海拔50m)

20

12

拉萨

(纬度29.6°N 海拔3658m)

19

6

三亚

(纬度18.2°N 海拔7m)

27

25

1.该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D )

A.北京晚上B.拉萨白天

C.拉萨晚上D.三亚晚上

2.该日北京比三亚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纬度B.海拔

C.天气D.季节

【解析】第1题,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根据表格分析,该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最强的是三亚晚上,D项对。

北京晚上晴天,保温作用弱,A项错。

拉萨白天大气主要是削弱作用,B项错。

拉萨晚上是晴天,保温作用弱,C项错。

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该日北京是晴天,三亚是阴天,北京比三亚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天气,C项对。

纬度、海拔、季节不是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项错。

(xx甘肃兰州一中期中)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D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C )

A.②→①B.①→④

C.③→④D.③→②

【解析】第3题,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③处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②处相对形成高气压,故②>③,D项正确;而相应的高空则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即④处为高气压①处相对为低气压故④>①,C项错误;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所以四点的气压顺序为②>③>④>①。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空气由②地流向③地,高空由④地流向①地;在垂直方向上,③地空气受热上升,②地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故运动方向是③→④→①→②→④,C项正确。

(xx浙江嘉兴一中期中)读山东半岛7月陆风转海风(A)与海风转陆风(B)时间分布。

完成5~6题。

5.关于山东半岛海陆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北岸转向时间较迟

B.东南部21时陆风强度最大

C.从沿海到内陆转向时间逐渐提早

D.北岸海风风向与南岸陆风风向大致相同

6.图中a、b、c、d四地,海陆风转向推进速度最慢的是( A )

A.aB.b

C.cD.d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图中海风、陆风转向时间判断,北岸转向时间较早,A项错。

东南部21时开始转为陆风,23时陆风强度最大,B项错。

从沿海到内陆转向时间逐渐推迟,C项错。

北岸海风风向与南岸陆风风向大致相同,D项对。

第6题,图中等值线代表的是时间,等值线密集,说明用时长,向内陆扩展的慢。

图中a、b、c、d四地,a地等值线最密集,用时最长,说明海陆风向内陆扩展最慢,A项对。

其它地点等值线较稀疏,说明扩散较快,B、C、D项错。

(xx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

百帕)示意图,回答7~8题。

7.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C )

A.①B.②

C.③D.④

8.④处的风向为( B )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解析】第7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③,风力最大,C项对。

其它几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A、B、D三项错。

第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④处的风向为东北风,B项对。

A、C、D三项错。

二、综合题

9.(xx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

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__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__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__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

盛行的西(北)风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__

【解析】第

(1)题,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冷却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方向的风。

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2)题,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加,因此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