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6279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docx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概论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完成期限:

2016年1月8日至2016年4月20日

 

学习中心:

嘉兴

专业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生姓名:

阮景高

学生学号:

132********8

指导教师:

刘斌

智能立体仓库系统的设计

第1章智能仓库

1.1智能仓库的概述

智能仓库简称高架仓库,一般是指采用几层、十几层乃至几十层的货架来储存单元货物,并用相同的搬运设备进行货物入、出库作业的仓库。

由于这类仓库能充分利用空间储存货物,故常形象地将其称为“智能仓库”。

根据国际自动化仓库会议的定义,所谓智能仓库就是采用高层货架存放货物,以巷道堆垛起重机为主,结合入库出库周边设备来进行作业的一种仓库。

它把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和设备控制集成起来,按照控制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库存货物进行管理。

显而易见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之一,并在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智能仓库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几十家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在进行智能仓库的开发、设计、制造。

近年来,仓储物流行业的学术组织定期在国内交流学术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智能仓库的设计制造水平,参照国外标准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规范,使智能仓库的设计制造进入了规范化发展阶段

不同的智能仓库,高度、货架形式、通道宽度都和现代化仓库是不同的,仓库内设备的配置应与仓库的类型相适应。

1.2智能仓库的的优点及分类

1.2.1智能仓库的优点

智能仓库的优越性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空间利用率

  早期智能仓库构想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空间利用率,充分节约有限且昂贵的场地,在西方有些发达国家提高空间利用率的观点已有更广泛、深刻的含义,节约土地已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更多方面联系起来。

有些甚至把空间利用率作为考核仓库系统合理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指标。

仓库空间利用率与其规划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智能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为普通仓库的2~5倍。

  2.先进的物流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传统的仓库只是货物的储存场所,保存货物是其唯一的功能,属于静态储存。

智能仓库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不仅能使货物在仓库内按需要自动存取,而且还可以与仓库以外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机地连接,并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使仓库成为企业物流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外购件和自制件进入智能仓库短时储存是整个生产的一个环节,是为了在指定的时间自动输出到下一道工序进行生产,从而形成自动化的物流系统环节,属于动态储存,是当今智能仓库发展的明显技术趋势。

以上所述的物流系统又是整个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从订货、设计和规划、计划编制和生产安排、制造、装配、试验以及发运等)的一个子系统,建立物流系统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间的实时连接是目前智能仓库发展的另一个明显技术趋势。

  3.加快货物存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建立以智能仓库为中心的物流系统,其优越性还表现在智能仓库具有快速的入出库能力,妥善地将货物存入智能仓库,及时自动地将生产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送达生产线。

同时,智能仓库系统减轻了工人综合劳动强度。

  4.减少库存资金积压

  通过对一些大型企业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管理手段落后,物资管理零散,使生产管理和生产环节的紧密联系难以到位。

为了达到预期的生产能力和满足生产要求,就必须准备充足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这样,库存积压就成为较大的问题。

如何降低库存资金积压和充分满足生产需要,已经成为大型企业面对的大问题。

智能仓库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5.现代化企业的标志

  现代化企业采用的是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模式,这就要求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求生产管理科学实用,做到决策科学化。

建立智能仓库系统是其有力的措施之一。

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网络技术使企业领导宏观快速地掌握各种物资信息,且使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库存信息,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络更为企业取得与外界在线连接,突破信息瓶颈,开阔视野及外引内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强大的技术支持。

 

  以上所述的物流系统又是整个企业生产管理大系统(从订货、必要的设计和规划、计划编制和生产安排、制造、装配、试验、发运等)的一个子系统,建立物流系统与企业大系统间的实时连接,是目前自动化高架仓库发展的另一个明显的技术趋势。

 

  现代化企业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出效益”的思维方式已成为大多数的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1.2.2智能仓库的分类

1.按照智能仓库的高度分类

  

(1)低层智能仓库。

低层智能仓库高度在5米以下,主要是在原来老仓库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是提高原有仓库技术水平的手段。

  

(2)中层智能仓库。

中层智能仓库的高度在5~15米之间,由于中层智能仓库对建筑以及仓储机械设备的要求不高,造价合理,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仓库。

  (3)高层智能仓库。

高层智能仓库的高度在15米以上,由于对建筑以及仓储机械设备的要求太高,安装难度大,应用较少。

  2.按照货架结构进行分类

  

(1)货格式智能仓库。

货格式智能仓库是应用较普遍的智能仓库,它的特点是每一层货架都由同一尺寸的货格组成,货格开口面向货架之间的通道,堆垛机械在货架之间的通道内行驶,以完成货物的存取。

  

(2)贯通式智能仓库。

它又称为流动式货架仓库,这种仓库的货架之间没有间隔,不设通道,货架组合成一个整体。

货架纵向贯通,贯通的通道具有一定的坡度,在每一层货架底部安装滑道、锟道等装置,使货物在自重的作用下,沿着滑道或锟道从高处向低处运动。

  (3)自动化柜式智能仓库。

自动化柜式智能仓库是小型的可以移动的封闭智能仓库,有柜外壳、控制装置、操作盘、储物箱和传动装置组成,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强、小型化和智能化、有很强的保密性。

  (4)条形货架智能仓库。

是专门用于存放条形和筒形货物的智能仓库

 

第2章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

2.1智能仓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智能仓库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

 

图1智能仓库控制系统结设计步骤

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智能仓库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和分析智能仓库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2、确定I/O设备,根据智能仓库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要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

3、根据I/O口的点数选择合适的PLC类型。

4、分配I/O点以及PLC的输入输出点,编制输入输出分配表及输入输出端子的接线图。

5、设计智能仓库控制系统的梯形图程序,根据工作要求设计出完整的梯形图程序,这是整个智能仓库系统设计的核心工作。

6、将程序输入PLC进行软件测试,查找错误,是系统程序更加完善。

7、智能仓库整体调试,在PLC软硬件设施和现场施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整个系统的练级调试,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逐一排除,直到调试成功。

2.2智能仓库的系统控制方案

该智能仓库有九个仓库位、有物品出入口与输出口位,个仓位能自检,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智能仓库系统结构

本课题设计的智能仓库具有一下的功能:

1、堆垛机要有三个自由度,即前进、后退;上、下;左、右;

2、堆垛机的运动由步进电机驱动;

3堆垛机前进(后退)运动和上(下)运动可以同时进行;

4、堆垛机前进、后退和上、下运动时必须有超限位保护;

5、每个仓位必须有检测装置(微动开关),当操作有误时会发出错误报警信号;

6、当按完仓位号后,没按入或取前,可以按取消键进行取消该操作;

7、整个电气控制系统必须设置急停按钮,以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2.3智能仓库技术参数的确定

智能仓库的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智能仓库技术参数

出入货柜台最重物品

20Kg

每个仓位的高度

4.5CM

仓位的上下距离

0.5CM

仓位的平行距

0.5CM

仓位的体积

4

PLC电源

24VDC

堆垛机电源

220VAC,50Hz

第3章硬件设计

3.1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设计是运用PLC控制系统来控制智能仓库的运动的方式。

能快速的对输入信号做出反应控制智能仓库,便于检修。

3.2PLC的选型

3.2.1PLC概述

1、PLC概述

PLC是由摸仿原继电器控制原理发展起来的。

它以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输入和输出操作,来控制各类机械或生产过程。

用户编制的控制程序表达了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并事先存入PLC的用户程序存储器中。

不同型号的PLC,循环扫描周期在1微秒到几十微秒之间。

PLC用梯形图编程,在解算逻辑方面,表现出快速的优点,在微秒量级,解算1K逻辑程序不到1毫秒。

它把所有的输入都当成开关量来处理,16位(也有32位的)为一个模拟量。

大型PLC使用另外一个CPU来完成模拟量的运算。

把计算结果送给PLC的控制器。

通用PLC应用于专用设备时可以认为它就是一个嵌入式控制器,但PLC相对一般嵌入式控制器而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用户原来采用嵌入式控制器,现在正逐步用通用PLC或定制PLC取代嵌入式控制器。

2、PLC的特点

(1)可靠性高,适用于工业现场环境

原因:

PLC在软件和硬件上采取了提高可靠性的一些措施:

硬件措施:

屏蔽、滤波、电源调整与保护、联锁、模块化结构、环境检测与诊断电路;软件措施:

自诊断程序、故障检测、信息保护与恢复

(2)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3)控制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4)直接带负载能力强

(5)接口简单、维护方便

(6)功能完善、便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7)通信、网络技术趋于标准化,便于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

3.2.2PLC的选型

在PLC系统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控制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是PLC工程设计选型。

工艺流程的特点和应用的要求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

因此,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要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PLC的功能、外部设备的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性价比的PLC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1、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

I/O点数估算适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在增加10%~20%的扩展。

最终换需要根据制造厂商PLC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根据估算该智能仓库的I/O口的点数为输入40点,输出21点。

2、存储器容量的估算

存储器容量是PLC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容量。

设计阶段,由于用户应用程序还未编制,因此程序容量在设计阶段还是未知的,须在程序调试之后才知道。

为了设计选型时能对程序容量有一定的估算,通常采用存储器容量的估算来替代。

存储器的估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许多文献资料上给出了不同的公式,大体上都是按数字量I/O点数的10~15倍,加上模拟I/O点数的100倍,以此数为内存的总字数(16位一个字),另外再按此数的25%考虑余量。

因此该课题的PLC内存容量选择应为能存储5000条梯形图,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改造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

3、控制功能的选择

该选择包括运算功能、控制功能、通信功能、编程功能、诊断功能和处理速度等特性的选择。

根据该课题设计的需要,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功能的选择:

(1)控制功能

PLC主要用于顺序逻辑控制,因此,大多数场合常采用单回路或多回路控制器解决模拟量的控制,有时也采用专用的智能输入输出单元完成所需要的控制功能,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和节省存储器容量。

(2)编程功能

离线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