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11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

信息窗1引入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学习;信息窗2引入两位数第一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学习和探究。

信息窗3引出对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探讨解决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但对一些知识性的问题,教师就必须做出很明确的讲解。

教具准备

学具盒

电子课本

课件

课时安排

课时

课题信息窗1集体舞——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笔算

(10——13页)

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的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复习铺垫

想一想:

1×42×56×24×8

30+30+30

2个十是()10个十是()

25个十是()16个十是()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探究20×2的计算方法。

(1)谈话:

大家都通过了考验,我们先来看看情境图。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提问:

三年级一班跳舞的有多少人?

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列出20×2(或2×20)和20+20教师分别加以肯定,并指出:

2个20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0×2。

提问:

20×2等于多少?

你会算吗?

先自己想一想。

在小组里说一说。

(3)组织交流。

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①20+20=40,2个20相加就是40

②2个十乘就是4个十,4个十就是40

③因为2×2=4,所以20×2=40

重点结合第三种方法讲解第二种方法。

同桌互相说说。

让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核对得数后,提问:

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你能想到什么?

(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

我们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想表内乘法,再在算出的积末尾添上0.

4、探究12×3的计算方法。

问题出示:

三年级二班跳舞的有多少人?

谁会列算式?

板书:

12×3,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是:

①3个12相加是36

②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是36。

同桌互相说说第二种算法。

学生说完,指出:

今天,我们要学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用竖式来计算。

学生自己尝试列竖式。

指名扮演并讲解想的过程。

提问:

6怎么得到的?

表示什么意思?

写在哪一位上?

3怎么得到的?

表示什么意思?

写在哪一位上?

学生一起看课本11页想的过程:

1  2

             ↖↑

        ×  3

        ————

            6……2×3=6

          3 0……10×3=30

        ————

  36……6+30=36

讲述:

小朋友,这是我们用竖式计算时想的过程,在平时计算时,我们一般这样写:

1  2

            ×  3

            ————

              36

并提问:

3先和第一个乘数哪位上的数相乘?

6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再和第一个乘数哪位上的数相乘?

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5、教学第11页的“试一试”

谈话:

刚才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本领,我们来尝试自己算算好吗?

4×21

刚刚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里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把数位多的写在上面,所以这里把两位数写在上面。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的过程和积的书写位置。

说明:

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一起验算。

6、巩固计算方法

完成自主练习7,先独立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改错

2、自主练习8

四、全课总结。

谈话:

这节课,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

 

 

课题:

信息窗2团体操——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14-17页)

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图——《快乐大课间》。

师:

喜欢大课间吗?

这是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同学们有的在表演艺术操,有的在表演扇子舞。

师:

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数学信息:

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表演扇子舞的有2组,每组29人。

(课件出示信息)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说数学问题:

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

29x2=

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活动一: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你能尝试着用笔算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1、同桌互相探究29×2的笔算方法。

师:

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生上台板书,边写边说,可能有:

2929

×2×12

18(2×9=18)58

+40(20×2=40)

58(18+40=58)

这两位同学的说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竖式的写法却不同。

2、算法优化。

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第二种)对,竖式这样写简便。

(指第二种)那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把这道题做出来。

并同桌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写竖式,并同桌说计算过程。

3、规范竖式的格式

4、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有58人表演扇子舞。

那么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你能解答出来吗?

列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做完交流计算方法,做错的订正。

活动二: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师:

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竖式的简便计算,那你会列竖式计算59×7吗?

学生自主探究: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

谁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整个计算过程:

用7乘9得63,向十位进6个位写3,用7与5乘得35,加上个位数6得41,在百位写4,十位写1,积为413。

(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4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2、巩固深化列竖式计算

师出示:

78×7=67×9=

学生独立完成

3、师:

会列竖式计算:

8×25吗?

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算法。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1.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

(1)计算时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课题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18页)

三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个性化修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难点: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快乐的大课间还有很多同学在转呼啦圈,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

你能从中看到哪些信息?

生独立找信息,共同交流,

信息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

信息2、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信息3、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二、自主互助、解决问题

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你怎么来解决?

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

怎么画呢?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二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二年级”,二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两倍还要长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2倍”和“多5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

 

看图分析问题: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

18×2=36(人)

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

36+5=41(人)

答:

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

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你怎么来解决?

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

怎么画呢?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三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三年级”,三年级的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