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2795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docx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5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模板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解题模板

题型特征: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图表头及出处:

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图表中的项目:

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图表中的数据:

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具体操作: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高考真题:

1.(2020全国Ⅰ卷·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答案】C

【解析】材料各类问题中西方“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占据多数,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兴办实业的需求,故选C项;材料当时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说明西用思想的传播没有受到抑制,排除A项;材料互答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国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关注,但没有体现出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

2.(2020全国Ⅰ卷·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

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答案】A

【解析】材料蒙田的教育主张“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体现了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故选A项;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其政治诉求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蒙田的教育主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没有反映出对宗教观念的否定,排除D项。

3.(2020全国Ⅱ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据图9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中,运输业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加,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进而攫取铁路沿线的物产资源,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并未提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无法体现国际资本垄断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企业而非民族企业,排除D项。

4.(2020全国Ⅱ卷·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

%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涉及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地主等多个阶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主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1940年,排除A项;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赞成抗日的民主人士,对汉奸和反动派实行专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45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

5.(2020山东卷·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

故选D。

6.(2020山东卷·8)如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

其中①是()

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①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①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①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

7.(2020山东卷·13)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

这反映出苏联()

方式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C

【解析】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然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判断工农业比例结构,排除B;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排除。

8.(2020北京卷,10).右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信息可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多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条例,着力于完善相关法制体系,故选D项;材料侧重强调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完善相关法制体系,而非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排除A项;舆论监督是指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材料中并未涉及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主管理是相对于绝对服从绝对权威的管理而言的,材料中并未涉及探索民主管理机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9.(2020北京卷,12).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D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可知,巴黎公社对工人的工资工时都作了一定规定,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故选C项;沃波尔不愿放弃下院席位而拒绝贵族爵位,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没有直接联系,且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但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体现了司法平等,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无关,排除D项。

10.(2020海南卷,3).表1唐诗(摘录)

诗人

诗句

出处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唐诗》

杜甫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刘禹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表1

由表1可见()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答案】D

【解析】材料分别体现了农民、渔者、淘沙客的辛苦劳作,说明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来源,故选D项;材料涉及下层人民生活,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项;材料是对下层百姓生活的描写,非宫廷文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不涉及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

11.(2020海南卷,12).表2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亿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表2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土地改革的开展有关,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故选C项;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时间不符,排除D项。

12.(2019全国I卷,28)28.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13.(2019全国II卷,35)35.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

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

1.15亿

3.9亿

3.35亿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14.(2019浙江选考卷,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1825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

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选项排除。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选项排除。

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选项排除。

15.(2018全国Ⅰ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

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

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

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16.(2018全国Ⅱ卷,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

百万)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奴隶贸易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A项正确。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

材料给出的是“欧洲”的信息,并非英国一国从事奴隶贸易,且“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黑奴贸易只是之一,故C错。

奴隶贸易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

17.(2018全国Ⅲ卷,25)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A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无官职记录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社会阶层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浪潮,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D项错误。

18.(2018全国Ⅲ卷,31)表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A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19.(2018全国Ⅲ卷,34)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20.(2018北京卷,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得出(  )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江南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多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与商人地位提高无直接关系,故①错误,②正确;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1862—1911年市镇数量明显增多,这与近代列强侵略,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故③正确;材料中时间是1911年,这时并未建立民国政府,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21.(2018北京卷,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B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C项错误;1955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1975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D项正确。

22.(2018海南卷,6)表1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

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17~19世纪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故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23.(2018江苏卷,10)右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全面内战爆发是1946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是1947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B项错误;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8年11月”相符,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是1949年,与材料中“1948年11月”不符,故D项错误。

24.(2018天津卷,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

高频词

会议

社会

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128

35

62

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