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31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宁市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言

今后五年(2006—2010年),是江南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加快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据《中共江南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在自治区和南宁市总体规划下编制本纲要。

规划主要阐明“十一五”期间江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布局、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实施保障措施,集中体现了城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意图和工作方针,是城区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专项规划和研究制订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动员全城区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特大洪水、“非典”疫情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挑战,江南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所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五”计划提出的“规模扩张和二、三产业并举”的战略目标,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五”时期,江南区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连续五年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①(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8美元②。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年均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年均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年均增长%。

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亿元,年均增长42%。

2、经济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5:

35:

30调整到2005年的24:

39:

3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上升。

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不断优化,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有所提高。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成效明显;200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

“十五”期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

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商贸、运输等传统行业不断壮大,房地产、物流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五年的发展,投资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江南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3342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累计完成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显雏形。

4、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期间,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管理权限重心下移的巨大作用,多渠道、宽领域筹集城市建设发展资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市政、环卫、园林等公共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以城市建设管理“136”目标※工程为契机,先后完成了星光大道、亭洪路等改扩建工程,全力配合市政府完成了江南堤路园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江南区的交通网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共完成20多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建成生态村、坡(20户以上)47个,累计完成18783座沼气池建设,农村改水普及率达92%。

5、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5年,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0元,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93元,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平方米增加至2005年的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以内。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十五”期间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先进示范县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先进单位”、“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三好一满意’合格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文教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十五”期间,科技进步工作成绩显著,构建了“城区——镇——村”三级科技信息应用网络,共建成科技示范村6个,科技示范户600户。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两基”※达标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通过了国家普及实验教学达标验收。

2005年,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文体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网点进一步普及,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更加多样化。

人防、武装、计生、统计、审计、民族、宗教、物价、粮食、信访、老龄、妇女儿童、机构编制、档案管理、残疾人事业等均取得新成绩。

城区处理突发事件、打击暴力犯罪、保障安全生产、保持市场经济秩序和化解社会重大矛盾的能力不断加强,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江南区全方位开放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城区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特征,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发展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南宁市全方位开放时期的到来等,都为江南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经济发达地区投资成本的攀升、发展空间的压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资源类及劳动密集型投资项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为江南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条件。

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邕江为轴心,东建西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的城市建设方针,南宁市的发展布局将不断优化,发展重心南移,发展空间将不断拓展,城市框架将不断拉开。

江南区处在南宁市半壁江山的核心地带,邕江发展轴的南侧,战略位置凸显。

“十五”后期,南宁市明显加大了对江南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这种高度集中的投入加上江南区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城区越来越强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江南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吴圩、苏圩、江西、延安四镇的内部发展环境、发展要求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相对突出的吴圩镇区位优势日渐明显,把吴圩镇打造成南宁市的“卫星城”、“空港经济※城”成为可能。

小城镇具有集聚产业和农村人口的比较优势,“十一五”期间,小城镇的高速发展将成为城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市级不断完善的工业产业链布局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邕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引领城市经济向新的增长极发展的各项规划,以及南宁市启动相思湖南部沙井片区、搬迁污染工业企业、扩建国际机场等有利措施,江南区空间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使江南区构建特色都市工业群、新兴商业中心的条件日益成熟。

2、面临的挑战

城区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的科技含量和外向经济水平还比较低,产业集群发育慢,新兴产业成长不快,人才、资金、技术匮乏。

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工业缺少支柱企业,缺乏有带动力的重大项目,面临被其他发达县(区)进一步拉大差距的压力;传统商贸业发展相对缓慢,而新兴服务业发展又缺乏新的增长点,新型商贸业态和专业街市的拓展不快。

江南区和周边县区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产业同构性,在招商引资、争取优惠政策、发展优势产业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市级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外迁进度缓慢,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瓶颈”※依然存在;江南区新四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区正处于发展转型期,长期积累的一些社会问题此起彼伏,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引发的就业、拆迁、纠纷等问题日渐突出;这些客观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增多,使得城区加快发展的压力增大。

思想不够开放,工作方式、方法、观念仍未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阻碍着城区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总体上看,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希望与困难同在,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进一步开放创新,乘势而上,通过加快发展有效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城区党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放带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富裕江南,文化江南,生态江南,平安江南,构建和谐江南,促进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推进全方位开放创新为中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发展和产业层次提升快速有序,工业强区地位巩固加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就业渠道日益拓宽,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综合性物流中心、重要的加工业区、空港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南部综合性中心城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④;财政总收入突破8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4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86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支柱企业成为城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15:

40:

45。

“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

巩固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78%以上,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建成比较完善的城乡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遍建立,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9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到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85%,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10‰以内,人口素质全面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平方米。

基本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功能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

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累计帮助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累计安置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

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发展战略

(一)新型产业化战略

以江南工业园和吴圩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都市型工业。

依托区位和仓储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物流业※,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改造和提升餐饮、娱乐、文化、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壮大发展房地产业和新型商贸业,努力培育旅游、咨询、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环境优先发展战略

坚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重,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重点引进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带动效应强的企业;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及配套技术,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型农业;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污染源控制,积极推动辖区内现有重污染企业技术改造或迁移,实现江南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城镇化发展战略

坚持城乡互相促进、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主动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加大建成区经济对周边各镇经济的辐射,加强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和对农民群众的服务。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步推进,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四)开放创新战略

坚持推进全方位创新,实施开放带动,创新发展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创新。

围绕项目建设,创新前期工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创新投融资体制。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立足自身,广借外力,进一步落实开放带动,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江南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项目带动战略

坚持项目带动,按照产业聚集、市场导向、技术进步、比较优势、重点扶持、综合效益的要求,突出拉动增长的项目、突出生产性项目、突出重大项目,努力提高重点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生产性项目在重点项目中的比重,提高非资源型项目在生产性项目中的比重。

要创新项目推介机制,抓好项目库建设,大力推行项目成果推介,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行、快捷的项目信息服务。

要服务好项目建设,通过对现有项目的优质服务,积极营造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的良好环境,推动以商招商,促进“四个一批”,突出抓好大项目、中小项目并举的项目转化战略。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

综合江南区经济、社会、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按照服务城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规划调整空间布局,进而推动城区产业布局的合理化,逐渐形成“一区两带多组团”的城区发展空间布局。

1、“一区”——多点式商贸区

范围:

亭江路、星光大道、南建路、壮锦大道、沙井大道、江南大道、五一路、亭洪路、白沙大道,“五纵四横”路网交汇点。

目标定位:

构建多点串联、各有特色、相互带动的商贸网,形成由北向南波浪推进、东西延伸的商业格局,带动“五纵四横”路网覆盖区域的繁荣。

发展重点:

发展具有市场集聚效应的商贸网点,以“10+1”商业大道※为中心,构建休闲旅游为重点的商贸区;以邕江大桥南为中心,构建文化体育产业为重点的商贸区;以中兴大桥南为中心,构建服务社区的大型卖场为重点的商贸区;以清川大桥南为中心,构建金融、商务为重点,服务江南工业园和江南物流园的商贸区。

不断完善这些街区周边的基础设施,促进“五纵四横”路网的其他交汇点联动发展。

重大项目:

白沙大道汽车销售一条街扩建、淡村农贸市场改扩建、肉禽蛋市场整合重组、原皇后啤酒厂地块盘活、原燃气轮机厂地块盘活。

白沙商贸城、南宁国际商贸城、五一东路综合大楼、亭子综合大楼。

2、“两带”——邕江南岸经济带、城区西南部经济带

邕江南岸经济带

范围:

沿邕江地带。

目标定位:

发展以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健身、餐饮、商贸和房地产为主的服务业,形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滨江商住区,聚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服务功能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区,构筑江南经济新的增长带。

发展重点:

结合凌铁大桥、北大桥、桃源桥的建设,改造旧区、开发新区,有机组织现有资源在江南香格里拉商业广场及周边区域构建集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餐饮娱乐中心、图书文化中心为一体的购物广场。

发展沿江高档商住楼、高级写字楼、多功能商务楼,着力打造江南沿江商务商贸区、房地产聚居发展区,构建独具特色的江南外滩新景。

不断完善江南大道及其连接路网,建设餐饮、购物、民俗、商贸、休闲等特色休闲街区。

重点开发沿江人文景观、古镇、古村落和原生态自然风光,把杨村、三江口、木村、智信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发展集古镇、古村落、观光、娱乐、采摘、品尝、花卉、瓜果、健身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

重大项目:

江南(堤路园)风情街,法国大西洋置业公司白沙半岛房地产项目,江西镇扬美古镇及其周边的壶天岛、三江口、智信花卉苗木基地,木村珍稀植物园,沙井林场天池岭森林度假公园。

城区西南部经济带

范围:

沙井片区、吴圩镇、苏圩镇。

目标定位:

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都市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

发展重点:

集中力量建设江南工业园,打造江南物流园,培育工业集中区,着力构建产业集聚平台,重点培育和发展铝加工业、生物制药业、建材业等都市型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在吴圩、苏圩一带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市区工业迁移,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围绕吴圩国际机场的扩建,开发建设集生产、技术、资讯、贸易于一体的空港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空港经济”※。

重大项目:

年产3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项目、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改项目、日熔化900吨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项目、糖业物流项目、摩托车物流项目、南站配套物流项目、同济医药创新基地项目、汽车物流园、南宁国际商业贸易中心、广西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吴圩空港物流园项目。

3、“多组团”——多个小城镇特色组团

范围:

吴圩、苏圩、江西、延安镇。

目标定位:

构建“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组团。

发展重点:

根据各镇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分别侧重发展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旅游、房地产等主导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

吴圩镇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业;苏圩镇重点发展储运、食品加工业;江西镇重点发展旅游业;延安镇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启动中心镇的新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引导便利店、连锁经营店、中小商场、超市落户村镇,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调整农产品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推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重大项目:

吴圩西街商住小区、吴圩空港经济区、瓜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农资批发市场、畜牧批发市场、花卉苗木批发市场、江西镇民族风情街。

木薯、西瓜、无公害蔬菜、林果、禽畜养殖等“产加销”基地。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总量,夯实农业,壮大工业,繁荣第三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根据侧重点实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1、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规模企业和主导产业为依托,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支撑,打造链式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构建现代工业发展基地,提升江南区工业发展水平。

2010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6亿元,年均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4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1)加快园区建设,增强经济辐射效应

加快江南工业园、吴圩工业集中区道路、电力、供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增强园区发展能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要素集群、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努力为项目入园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将江南工业园建设与城区西南部经济带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努力争取附加值高、带动面广、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落户江南。

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园区的管理体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做好优质服务,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谋划和开发建设一批潜力大、规模大、符合城区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滚动发展的项目建设格局。

通过5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使园区成为辐射、带动和支撑城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到2010年,园区累计投资总额30亿元以上,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亿元以上,利税15亿元以上。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壮大工业总量

重点培育壮大铝加工产业、建材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支柱产业。

力争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高新产业项目,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十一五”期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40%。

铝加工产业以江南工业园为载体,依托南南铝业、南南铝箔公司和国凯铝材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走以资源型工业为核心的大中小企业共生的集群发展道路。

重点发展民用和工业用铝型材、铝板带箔等压延产品和装饰、包装、印刷、电子、电力等铝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培育1-2个大型铝加工企业,建立一个铝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提高铝工业产品规模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建材产业利用现有玻璃生产技术和基础,加快引进特种玻璃及玻璃深加工项目,支持南宁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技术技改和玻璃深加工的开发,形成玻璃原片生产和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

引进和培育管材、管件、防水涂料、保温材料、水泥制品、家居建材等相关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建材产业构成。

机械加工制造业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继续壮大现有机械加工企业,坚持改造传统企业和开发新项目并举,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主导产品,推进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机械装配、电子元件、输变配电设备、电工器材、金属加工机械、通用设备、包装机械、工程机械等。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用全市丰富的农副食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蔬菜、乳品、水果等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

采用先进技术,开发果蔬饮料、冻干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