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90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docx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植物的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

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

(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

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

(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

(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

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

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

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

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

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

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

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

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

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第2篇、大班科学植物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

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

(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

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

(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

(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

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

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与“土”交朋友

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很活跃,颜林海和黄林浩不断地用摸、捏、团土。

在种植园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发现了菜里的根后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围过来观看。

很快林俊熙发现了泥土很潮湿,粘在手里也粘在裤子上。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

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

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

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

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

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第3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

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

他们在干什么?

(喝水),为什么要喝水?

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

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

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

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

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

你看到了什么?

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

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

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

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

问:

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

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

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

仙人掌怎么了?

为什么会烂呢?

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

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

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

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第4篇、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种子的传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

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的靠风力传播,有的靠动物传播,有的靠弹力传播等。

《植物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

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蒲公英,苍耳、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各种实物:

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

3、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策略: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

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

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

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

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

你看到了什么种子?

它是什么样子的?

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

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

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

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

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评:

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

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课件,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

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

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

教师: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

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幼:

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

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

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

并且给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

教师:

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

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师幼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几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呢?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

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

(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

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

为什么凤仙花的种子能靠弹力旅行呢?

教师小结:

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评:

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

幼儿观看了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

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

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

在了解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

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

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

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

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

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4.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

(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

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

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评:

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按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学学做做。

教师:

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的传播呢?

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轮流上演各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

现在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学学种子的旅行。

当录音机里的阿姨说到哪一种传播方式的时候,喜欢这种种子传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来表演。

(3)结束活动。

教师:

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

我们把今天大家带来的这些种子种到自然角里,小朋友们来观察、照顾它们,看看它们有哪些变化,好吗?

教师: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

展示“植物种子的传播”展板。

2.区角活动:

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3.家园共育:

带幼儿了解更多的种子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

活动反思:

1、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2、主线分明,细节饱满。

整堂课以”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为主线,重视在细节问题的处理。

比如这堂课,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这些关键字的运用,加深了幼儿的印像,教学效果较好。

3、另外,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幼儿展示的平台,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

4、巧妙拓展。

让幼儿去发现。

在整堂课学习完后,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大家一起交流。

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说的比较多,没有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幼儿观察种子的不同,孩子们说的太少,整个活动太死,缺乏生气。

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参与性不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第5篇、大班科学活动植物的家园—土壤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

(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

(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

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

(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

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

)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

(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

(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

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

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

与“土”交朋友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

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

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

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第6篇、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

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

他们在干什么?

(喝水),为什么要喝水?

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

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

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

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

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

你看到了什么?

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

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

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

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

问:

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

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

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

仙人掌怎么了?

为什么会烂呢?

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