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104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docx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要求考生熟悉电子器件的性能,掌握模拟电子电路与数字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电路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1、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电子器件的外特性及分析方法;重点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静态、动态技术指标的分析和计算;了解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方法和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正确判断四种反馈类型,重点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的近似计算;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改善。

3、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计算不同输入、输出方式情况下静态、动态性能指标;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例、求和、积分、微分、指数、乘法电路的计算。

4、了解功率放大器的一般问题及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掌握输出功率,效率等技术指标的计算;了解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的构成,掌握串联反馈式直流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了解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应用。

5、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应用此振荡条件分析RC、LC正弦波振荡电路;了解比较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振荡频率、幅度的计算。

6、了解数字逻辑基础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制、码制、逻辑函数的各种不同表示方法; 掌握各种基本逻辑门电路的性能及其应用。

7、理解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功能器件的应用。

8、掌握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特性方程、状态图、波形图等描述方法;掌握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应用。

9、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结构和编程原理。

10、掌握555定时器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电路理论》考试大纲

参考教材:

《电路》(第5版),邱关源编,罗先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

总体要求:

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电路理论及方法解决综合性电路问题。

  一、基本内容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串、并联及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的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互换。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图、树与树支,连支、

平面图;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4.电路定理:

叠加定理,戴维宁和诺顿定理;直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的概念和应用;替代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对偶原理。

5.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特点;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储能元件:

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7.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电容元件及电感元件中贮能的计算,换路定律(则)、初始值的计算;时间常数的概念及计算;一阶电路方程,全响应,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暂态响应与稳态响应;阶跃函数,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计算;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二阶电路方程,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形式及其判别式。

8.相量法:

正弦量的三要素,相量法,有效值和相位差;(电阻、电感、电容)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9.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阻抗与导纳及其等效互换;电路的相量图表示法(参考相量的选择),用相量图法分析串/并联电路;用相量法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功率,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和应用。

10.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互感、同名端、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相量形式和时域形式);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阻抗变换作用和应用举例。

11.电路的频率响应:

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特点和计算。

12.三相电路:

对称三相电的概念,星型接法和三角形接法,中线的作用,应用举例。

对称三相电路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简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应用举例。

14.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用拉氏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极点、零点与冲激响应;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

845《程序设计》

(一)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考生。

二、考试目的

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编程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熟练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一)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考试内容:

三类基本数据类型的常量、变量;变量的初始化、赋值和引用;数据间的混合运算;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逗号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达式的求值。

考试要求:

(1)掌握三类基本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初始化、赋值、引用和各自所占用的内存字节数;

(2)根据运算符的优先级求表达式的值。

(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考试内容:

C语言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和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组成C语言程序的五种语句类型;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C语言预处理命令中头文件的使用。

考试要求:

(1)熟悉C语言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和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功能,对于格式输入输出函数则要求能正确使用格式控制符;

(2)能用表达式语句、函数语句进行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三)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考试内容: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

考试要求:

(1)熟悉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能计算包含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表达式的值。

(2)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结构,能用选择控制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四)循环控制

考试内容:

while、do-while和for等循环控制语句;goto、break和continue控制语句;循环的嵌套。

考试要求:

(1)熟悉while、do-while和for等循环控制语句的结构;

(2)熟悉goto、break和continue控制语句的功能;

(3)用循环控制语句和goto、break和continue控制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五)数组

考试内容: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字符串的输入和输出,字符串处理函数。

考试要求:

(1)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灵活运用数组和字符串处理函数进行程序设计,避免访问数组时下标越界的问题。

(六)函数

考试内容: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参数和函数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型;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考试要求:

(1)掌握定义函数和函数的调用过程;

(2)掌握在编写程序时使用数组名作为函数的参数和使用全局变量来增加函数间通信的通道;

(3)熟悉变量的四种存储类型和每一种存储类型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4)在编写一个多文件程序时灵活使用内部函数、外部函数和外部变量。

(七)预处理命令

考试内容:

宏定义;“文件包含”预处理命令。

考试要求:

(1)掌握无参宏和带参宏的定义;

(2)在程序设计时正确使用宏定义和文件包含预处理命令。

(八)指针

考试内容: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字符串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函数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返回指针值的函数;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考试要求:

(1)掌握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的指针;

(2)掌握通过指针变量来引用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

(3)掌握返回指针值的函数、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4)灵活运用指针变量进行C程序设计。

(九)结构体与共用体

考试内容:

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共用体类型和共用体变量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和引用;共用体变量的引用;结构体数组的引用;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变量做函数参数;链表及其操作。

考试要求:

(1)掌握结构体类型、结构体变量、共用体类型,掌握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和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和引用,掌握共用体变量的引用;

(2)掌握含有指向结构类型变量的指针变量参数的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3)掌握链表的建立、查找、插入、删除操作。

(十)位运算

考试内容:

6个位运算符的含义及优先级;含位运算的表达式的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6个位运算符的含义及优先级;

(2)掌握含位运算的表达式的计算。

(十一)文件

考试内容:

文件类型指针;文件操作(打开、关闭、读写、定位)。

考试要求:

(1)熟悉缓冲文件系统掌握;

(2)熟悉文件操作(打开、关闭、读写、定位)函数。

(十二)程序的算法

考试内容: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一些中等难度问题的算法实现,以检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试要求:

(1)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2)对一些中等问题,设计其程序实现的算法。

四、考试方法

采用闭卷方式考试。

五、试卷结构

题型:

选择题、填空与程序完成题、程序改错题、程序分析题、编程题。

六、主要参考书目

1.《C程序设计(第4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C程序设计(第4版)学习辅导》,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C程序设计试题汇编(第3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87《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考生。

二、考试目的

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的水平,以及考察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和运算分析能力,属于水平性测试。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1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正确理解信号、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分类方法;

(2)掌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分类;

(3)熟练掌握系统的模拟方法。

(4)正确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含义。

第2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掌握连续时间信号在时域进行分解的方法及其描述;

(2)理解卷积概念的含义;熟练掌握卷积的性质及计算方法(包括图解法);

(3)正确理解单位冲激函数(

)、单位阶跃函数(

)的概念,熟练掌握单位冲激函数的性质;

(4)会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LTI系统;

(5)熟练掌握时域法求解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第3章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1)正确理解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的含义,掌握其表示方法;

(2)正确理解周期信号分解为傅立叶级数的条件;熟练掌握周期信号分解为傅立叶级数的方法;

(3)正确理解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关系;熟练掌握傅立叶变换的主要性质;

(4)熟练掌握非周期信号及周期信号频谱的求取方法;

(5)熟练掌握f(t)信号频谱(

)图的绘制及过零点参数的求取;带宽与周期的关系(方波信号脉宽与谱线密度的关系);

(6)正确理解理想滤波器的概念,知道理想滤波器的幅频、相频特性;

(7)正确理解f(t)时域抽样,对应频域频谱的变化及抽样率对谱线分布的影响;

频域抽样,对应时域时间波形的变化及抽样率对时间波形分布的影响。

第4章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1)正确理解傅立叶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2)掌握单边拉氏变换的定义、各类信号拉氏变换收敛域的基本特征;

(3)熟练掌握拉氏变换的性质及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

(4)掌握部分分式展开法,能用常用变换对求取反变换的方法;

(5)熟练掌握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能用拉氏变换法求解二阶电路的全响应(零输入、零状态响应与初始条件的关系及特征);

(6)了解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7)了解围线积分法。

第5章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描述方法;

(2)掌握离散时间信号的一些基本运算方法及卷积和的计算方法(包括图解法);熟练掌握单位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3)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及模拟图表述方法;

(4)掌握离散系统单位函数响应的时域求取方法;掌握阶跃响应与单位函数响应的关系;

第6章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1)熟练掌握Z变换的定义,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各类信号Z变换收敛域的基本特征;

(2)熟练掌握单边Z变换的性质;常用信号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求取;Z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3)掌握用Z变换方法求解二阶离散系统的全响应;

(4)理解H(z)的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第7章状态变量分析

(1)理解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2)掌握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列写方法;

(3)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S域解法;离散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

四、考试方法

采用闭卷方式考试。

五、试卷结构

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证明题、计算题。

六、主要参考书目

1.《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信号与系统(第2版)》,奥本海姆,刘树棠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848、870《数据结构》

(一)

(二)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计算机技术》专业考试考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属水平测试。

(三)考试的内容、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试内容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算法的描述;算法设计的要求;算法效率的度量;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考试要求

1.有关数据的基本概念;

2.领会抽象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的关系及抽象数据类型在算法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及有关术语的定义,掌握数据结构的表示方法,能用序偶集合表示关系;

4.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的分类;

5.掌握描述算法的语言;

6.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7.领会算法设计的要求算法效率度量的意义和作用,懂得算法分析原理,掌握算法分析技术;

第二章线性表

考试内容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和相乘算法。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顺序存储的线性表的基本操作的实现,熟练掌握链式存储的线性表的动态存储和静态存储的方法及其算法;

2.循环链表的应用,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和相乘算法;

3.掌握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和链式存储的线性表的主要优缺点;

4.掌握对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和链式存储的线性表的各种算法的评价;

第三章栈与队列

考试内容

栈;表达式求值;栈与递归过程;队列。

考试要求

1.顺序栈与链栈的结构及操作,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顺序栈与链栈的比较;

3.顺序队与链队的结构及操作,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4.顺序队与链队的比较;

5.弄清队与栈及线性表的异同。

掌握循环队的组织方法及有关算法;

6.递归过程的模拟。

第四章串

考试内容

串及其操作;串的存储结构;串基本操作的实现。

考试要求

1.领会串的逻辑结构定义,掌握串的基本操作;

2.掌握串的存储结构及其算法实现;

3.掌握模式匹配的原理及其KMP算法。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

考试内容

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分量的地址计算;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的定义;广义表的存储结构;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考试要求

1.领会数组是一种复杂的数据结构,数组元素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树形的;

2.掌握数组分量的地址计算方法、当矩阵压缩存储于一维数组中时,矩阵元素与数组分量的对应关系;

3.使用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的方法及其算法;

4.对特定的存储结构,任给一广义表,给出其存储模式;

5.掌握用广义表表示m元多项式的方法;

6.掌握广义表的几种递归算法;

7.数组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

考试内容

树的结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及完全二叉树的性质;树和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遍历二叉树的递归与非递归算法;线索二叉树的建立及插入算法;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领会树和二叉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深刻理解和掌握二叉树及完全二叉树的性质以及遍历二叉树的递归与非递归算法;

3.领会线索二叉树的作用以及它的建立、遍历及插入算法;

4.掌握数的存储结构以及森林与树的转换方法;

5.二叉树的各种操作的效率评价;

6.掌握建立哈夫曼编码树的算法、哈夫曼编码及其应用;

7.掌握回溯法的算法设计思想和方法。

第七章图

考试内容

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最小生成树;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最短路径;关键路径。

考试要求

1.熟知图的术语,理解图的概念;

2.熟练掌握图的数组表示法和邻接表表示法及其算法;

3.熟练掌握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法和广度优先搜索法及其算法;

4.掌握贪心算法,并用贪心算法求解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

5.熟练掌握有向无环图的拓扑排序及求关键路径的算法;

6.熟练掌握求图的最短路径的算法;

7.掌握各种算法的效率评价;

8.图的应用能力。

第八章查找

考试内容

顺序查找法;折半查找法;静态树表的查找;索引表的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查找;平衡二叉树的平衡方法及查找;B-和B+树的查找;哈希技术的概念;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冲突处理技术;哈希表的查找。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法和折半查找法及其算法,领会静态树表的查找和索引表的查找的思想;

2.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掌握二叉树的平衡方法;

3.熟练掌握B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领会B+树的思想;

4.理解哈希技术的概念,熟练掌握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和冲突处理技术,掌握哈希表的查找算法;

5.根据所给条件求装填因子并设计合适的哈希表结构;

6.各种查找算法的性能分析及比较;

7.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查找方法。

第九章内部排序

考试内容

有关概念;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2-路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分配排序与基数排序;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

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直接插入排序算法,领会其它插入排序方法;

2.深刻领会快速排序的思想,熟练掌握快速排序算法,弄清楚影响快速排序速度的瓶颈,掌握快速排序的递归算法;

3.深刻领会堆排序的思想,熟练掌握堆排序算法;

4.深刻领会分配排序和基数排序的思想,熟练掌握其排序算法,并改写该算法使得排序仅在一维数组内完成而无须通过链队实现;

5.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及排序算法的性能分析和评价;

6.能灵活应用各种排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离散数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专业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并参加(可选)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

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的基本运算、笛卡尔积。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概念的本质和内涵;

2、熟悉集合的各种表示方法;

3、掌握集合的四种基本运算。

第二章关系

考试内容:

关系及其表示、关系的运算、等价关系、划分、序关系。

考试要求:

1、理解关系的概念,会用关系表示对象之间的联系;

2、掌握关系的运算;

3、了解等价关系与划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序关系的性质。

第三章映射

考试内容:

映射的基本概念、单射、满射、双射、映射的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映射的基本概念;

2、掌握单射、满射、双射之间的关系;

3、熟悉映射的运算。

第四章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考试内容:

集合的等势、集合的基数、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考试要求:

1、掌握等势的概念;

2、了解基数之间大小比较;

3、理解可数集与不可数集之间的本质区别。

第五章图与子图

考试内容:

图的概念、图的同构、子图及图的运算、途径、链、通路、连通图、图的矩阵表示。

考试要求:

1、掌握图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特殊的图;

2、熟悉图的同构,掌握途径、链、通路之间的关系;

3、了解连通图的各种性质。

第六章树

考试内容:

树的概念、树的几种等价定义、生成树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树的几种等价定义;

2、了解生成树的构造;

3、熟悉生成树应用。

第七章E图与H图

考试内容:

E图;H图;应用。

考试要求:

1、熟悉E图与H图的概念;

2、掌握E图与H图的关系。

第八章平面图

考试内容:

平面图的概念;欧拉公式。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图的概念;

2、熟悉欧拉公式的应用。

第九章有向图

考试内容:

有向图的概念、有向树及其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有向图与无向图的联系与区别;

2、熟悉有向树的各种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应用。

第十章命题逻辑

考试内容:

命题逻辑联结词、命题公式、等值演算、对偶式、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推理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命题的内涵熟悉各逻辑联结词的逻辑功能;

2、熟悉命题公式及其等值演算规则;

3、掌握求(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的方法;

4、熟悉命题演算的推理过程和一些技巧。

第十一章一阶逻辑

考试内容:

谓词、量词、合式公式、解释、等值式、范式、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谓词与量词的概念;

2、熟悉求范式的方法;

3、掌握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十二章群

考试内容:

群的概念、子群、循环群、陪集、Lagrange定理。

考试要求:

1、理解群、子群、循环群的概念;

2、熟悉陪集与Lagrange定理。

第十三章环与域

考试内容:

环的概念;子环;

考试要求:

1、理解环的概念;

2、熟悉一些特殊的环。

第十四章格

考试内容:

偏序格、代数格、格的性质、各种特殊格。

考试要求:

1、理解偏序格、代数格的定义;

2、熟悉格的性质;

3、了解各种特殊格。

883、884、624《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参加“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专业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目的

考核考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为择优录取的依据,属水平考试。

三、考试内容、要求

第1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介绍C语言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了解算法描述方法及C语言程序的上机步骤和开发环境。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C语言的发展过程和特点,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及其作用,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