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48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docx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

关于企业诚信经营的思考

xxx

内容提要:

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本文归纳了我国企业诚信经营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诚信缺失的成因。

并就加强和提高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以及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企业诚信经营原因对策

古往今来,“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精髓之一。

思想家孟子曰: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一代圣人孔夫子说:

“民无信不立。

”正是如此优良的文化熏陶了许多诚而守信的中国企业,但是正如成语“良莠不齐”所描述的,有的企业为了一己私利而践踏诚信的也并非个案,诚信危机正演变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阻碍。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就说过:

“从长远看,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

”可见诚信缺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而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对我国企业中诚信缺失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提出了治理企业诚信缺失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诚信经营的内容

诚信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赋予了诚信多方面的内容。

1、质量过关。

从根本上强化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性能、规格、使用期限等,是对企业诚信经营的本质要求。

它是企业对顾客的基本承诺,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赢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可。

2、价格合理。

企业的定价策略应以合理为原则,真正做到“物美价廉”。

产品销售的理想状态就是努力使顾客获得消费者剩余,最好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进而引发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和持久消费。

3.包装适度。

包装是容易被忽视的诚信内容。

现在过度包装成为许多企业争相效仿的不良行径,由此造成的“货不对版”的行为使消费者形成心理落差,对产品失去信心,影响产品的销售。

适度包装是产品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和谐统一。

4、服务到位。

服务是产品的延伸。

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都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

企业的目标不是一次经营,而是与顾客的长期合作。

因此,服务到位更能体现企业从顾客出发、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二、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由信誉凝聚而成。

诚信经营打造的是企业的品牌,提升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西方有个说法,“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从今天中国的现状来看,这个手段在某些情况下未必就灵,但随着我国诚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个手段必将切切实实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

2、有助于企业延揽人才,凝聚人心。

诚实守信的企业总是令人尊敬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每个人都会觉得心情舒畅,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有句古话说得好:

良禽择木而栖。

诚信经营必然能为企业带来坚实的人力基础。

3、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广泛获取社会公众的支持。

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在其严把产品质量关,信守对用户的承诺的同时也等于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企业必然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广泛认同。

三、我国企业诚信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1、合同履约率低,缺乏践约的诚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对49万个企业的850万份、标的金额为12535亿元的经济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履约率已由前几年的70%~80%下降为现在的50%左右,有些地区的履约率甚至在30%左右。

合同违约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顽症。

2、恶意逃废银行贷款。

有的企业在取得了银行贷款后便开始千方百计地赖账,甚至以破产之名行逃债之实。

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高负债经营的企业,其资金主要靠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客户的存款一旦到期,银行必须还本付息,一分一厘也不能少,可是很多企业对到期的银行贷款却长期拖欠不还,导致银行累积大量的不良资产,并由此承担了巨大的信用风险。

3、虚假广告满天飞。

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既是商品或服务经营者进行促销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消费者、用户进行商品或服务选择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要求广告的内容是真实、健康、清晰、明白的,以任何弄虚作假的形式来蒙蔽或者欺骗用户和消费者是不被允许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追求商业利润,经营者在广告中对其商品或服务进行不实宣传,以及经营虚假广告的事件屡有发生。

4、财务报告虚假。

在我国,许多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好几本账,有的是虚增资信以骗取银行贷款的“引资账”;有的是为偷税漏税而设置的“逃税账”;有的是为应付工商检查的“年检账”;有的是为蒙骗上级虚报浮夸的“邀功账”;还有的是为小金库设立的“账外账”;然后才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实际营销账”。

财务数字虚假,让相关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企业界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企业诚信经营的研究,也提出不少解决方案。

但时至今日,企业和品牌诚信缺失的现象仍不断出现。

笔者认为诚信缺失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既是宏观问题,又是微观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1、价值观念扭曲诱导企业信用水平下降。

社会价值观念是引导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航标。

在计划经济时期,以社会价值、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为目标,引导人们去忘我奉献,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关注的是经济价值,重视的是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在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方面,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方面,公众利益和自我利益的关系方面,就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致使社会价值观念失衡,诱导人们的行为失去规范。

2、我国法治环境不完善影响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

现有的法律环境对企业诚信的影响有两个层面:

一是法制制度不完善,使得有关部门缺少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查处与追究的相关法律依据;二是执法不公、不严、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失去了提高信用的积极性。

3、社会职能的转变促使企业向钱看。

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与政府及社会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中心任务是搞好自己的生产经营,赚好自己的钱,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

在此基础之上,众多的企业把发展企业、富裕自己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和唯一追求,导致部分企业惟利是图,图经济利益、图个人利益、图单位利益,而此时就会把社会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抛诸脑后,淡薄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致道德和信用缺失、沦丧。

4、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的不正确的政绩意识。

一些地方的官员及领导干部,由于地方利益的原因,对某些企业的不诚信予以千方百计的保护和支持,甚至出谋划策。

大大地助长了这些企业的嚣张气焰,有的甚至变本加厉。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一任政绩私利,对于所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听之任之,极少数干部甚至与制假售假者沆瀣一气,为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干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查处,成为制假售假的严密保护伞。

导致一些地方制假售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甚至形成了一种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5、企业经营者道德、素质及水平的限制。

经营者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修养是左右一个企业诚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个人说了算的私营企业及个体户中。

地方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尤其个体经营户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不讲职业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现象在这类企业中时有所见。

6、某些政府部门表率作用不能够影响企业的诚信建设。

当今社会是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和旗帜。

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还不够高,限制了政府的能力,法制不完善制约了政府的行为能力,管理不到位降低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使得目前政府信用能力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尤其政府公务员队伍中,有些素质不够高,在廉洁从政上、依法行政上、秉公执法上还存在令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致使政府部门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大打折扣,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诚信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的措施

推动企业诚信经营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行业、企业的诚信危机目前依然很严重。

笔者认为,企业进一步加强诚信经营需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其核心作用,同时政府和全社会应为之营造优良的诚信环境。

(一)强化企业诚信,发挥企业核心作用。

强化企业诚信的关键是企业自主的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使诚信能够渗透在企业的精神理念、价值观中,并能够通过诚信制度、诚信管理等约束机制,有效地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1、企业领导者当以诚信表率示人。

企业领导是企业诚信建设的核心,必须充分发挥模范导向作用,以诚树威。

努力做到诚实经营,遵守财经纪律,不做假账,不售假货,不以次充好,对政府有贡献,按时按量交纳税款;对银行按期还贷;对社会公众讲究良好形象,注重履行社会责任。

红旗集团董事长赵志正曾说:

“一个讲诚信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带出一个讲诚信的领导班子,一个讲诚信的领导班子可以带出一支讲诚信的队伍,一支讲诚信的队伍可以生产出具有诚信含量的产品,通过诚信产品可以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最终企业获得的是广大的市场和利润。

”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以身作则,言出必行,塑造自身人格品德的诚信形象,无形中就会影响他人的行为,从而促使企业诚信的逐步形成、逐渐强化。

2、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

员工的诚信意识对企业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我们应当开展员工诚信教育与培训,普及诚信知识,加速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使他们都充分了解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铸造员工的诚信品质,营造人人讲诚信的企业环境。

3、创建诚信的营销文化。

企业营销的诚信,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源,也是企业能够保持竞争优势的保障。

它包括:

“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服务;“切合实际”的广告宣传;良好的售后服务;与供应商诚信合作等等。

营销文化是企业在营销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制度规章等。

它所体现的是对消费者、供应商的尊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企业而言,向社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绿色环保安全、质优量足超值的产品或服务,就是企业营销诚信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在营销实践中要贯彻诚信的理念,致力于向消费者展示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做到货真价实,不做虚假宣传,严格遵守自己的承诺,最终使消费者放心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

4、建立企业诚信制度。

强化企业诚信必须要有硬约束,即建立企业诚信制度,为企业内部的诚信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企业的诚信准则,使企业和个人有良好的诚信基准。

建立员工诚信档案制度,记录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诚信表现,历史地考察员工的诚信情况。

建立公正、合理的企业诚信奖惩制度,对企业员工的诚信或者不诚信行为实行奖惩。

5、加强企业诚信的内部监督。

对员工及企业内部不诚信行为予以监督和督促。

如将诚信监督职能附加到企业文化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下;在员工中设立相关的兼职的诚信行为负责人或者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企业内部全方位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全面预防,把不诚信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企业诚信,着力诚信环境优化。

要使我们中国的企业真正把道德作为企业的生命线,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如果社会各方面不积极支持,没有形成巨大的压力,企业受自身利益驱动,难免会铤而走险。

构建企业诚信环境有利于企业诚信的强化,促使企业更好、更快的步入诚信轨道。

1、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诚信教育,使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让全社会养成诚信的良好习惯。

为企业诚信奠定基础。

2、规范政府行为以提高政府诚信度。

在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治理中,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进政府诚信建设,使政府成为全社会诚信表率,从而引导和影响企业诚信经营。

政府应当“有一说一,有一做一”。

政府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诚信廉洁,能以诚信的品质依法行政,为强化企业诚信理志气壮地呼吁。

3、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

我国应加快与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失信违约,寸步难行,诚信守法,一路前行”的诚信环境。

设立诚信监督管理机构,建立企业及个人诚信档案。

提高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使不诚信者不仅要受高额的经济处罚,而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从而增加不诚信者的失信成本,促进企业诚信经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

4、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系统,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

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这样,为企业诚信强化提供基本条件。

5、提高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

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对于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要予以褒扬,通过树立典型倡导诚信。

同时,针对反面典型,组织舆论批评,让丑恶的行为曝光,将伪劣产品和坑蒙拐骗的企业公布出来,使之为人们所不齿,使企业不敢失信。

6、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与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和纵容有直接关系。

因此,很有必要增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提高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等投诉部门的威信,为消费者的投诉提供坚强的后盾。

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企业有一定的压力,唯有诚信才有出路。

综上所述,任何企业要想快速而高效的发展,都必须坚持诚信理念,因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是一个企业、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需求。

一个国家和民族一旦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就会产生;一个企业不讲诚信、不讲秩序、不讲道德,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因此,我们必须讲诚信,也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人们及企业在交往中才能互相信任、和谐共存,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谢礼珊,申文果,梁晓丹.顾客感知的服务公平性与顾客公民行为关系研究—基于网络服务环境的实证调研.管理评论,2008(6).

[2]陈春花.中国营销思考[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夏.企业诚信的经济学分析.岱宗学刊,2006(10).

[4]梅新育.“超女式营销”,你悔改吧.中外管理,2008(11):

28.

[5]刘炳延,刘英.企业诚信经营浅议.冶金信息导刊,2004

(1).

[6]刘光明.诚信—企业品格的力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