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010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2

9月10日

课题:

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1、能理解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竖式的书写及计算的要求,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竖式写法。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48+3688÷4300+190150-9060+7060×8×0

2.说一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用投影仪打出)

  16×4+18         (先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64+18

=82

教师小结: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以上这一组题,大家做得很好.今天,我们还要研究“混合运算”,看谁能最快的掌握其中的技巧.(板书课题:

混合运算)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3.(板书例3)

 例 357÷7×8问:

谁能按意义读出算式?

( 几种读法,哪种读法是正确的?

读出了算式的意义)

 请同学们按算式的意义正确读出算式.(用投影仪依次打出)

  9×4+7×3                28÷4+36÷9

  18×2-5×6               45÷3-42÷7

  588÷7-29×2             96÷6+45×9

刚才,你们能够按意义读出算式,那么,在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全班同学动笔试做:

请一、二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讲:

这题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在计算过程中,哪一步可以省略?

(老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入手去考虑) 师生共同总结出:

由于题目是求两个乘积的和,要算出两个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计算.

 2.学生试做例4题:

75×3÷5

老师启发:

观察上面算式,进行比较,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两步可以同时脱式计算.(求两个积的和或差,两个商的和或差时,可以把乘法,除法运算同时脱式计算)

(三)巩固反馈

1.下面两道题,哪一道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1)16×4-6÷3

(2)16×4-6+3

2.按照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3.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把错题改正.

  

(1)196-6×8-8

  =196-6×0

  =196-0

  =196

  这道题是运算顺序错,应该先算乘法:

6×8,然后,再按运算顺序计算.正确计算是下面的做法.

  196-6×8-8

  =196-48-8

  =148-8

  =140

4.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54×2-31×3136×3-408÷26028÷4-167+5

小结:

这节课,大家明确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加减.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两个商的和或差,一个积和一个商的和或差时,乘除可以同时脱式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2011.9月26-27日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第8页)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

课件,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欲:

谈话:

森林里住着动物大家族,他们彼此之间团结友爱,相处得可快乐了!

小猴家前几年大力发展水蜜桃种植,又大又甜的水蜜桃远销各地,小猴家的日子越过越红花。

今年,他们家准备盖一幢新楼房。

瞧,木材运来了,邻居大象一家赶着来帮忙运木材。

(媒体出示情境图。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探究例1:

(1)观察图意:

仔细观察图,每头大象运了几根木头?

你是怎么知道的?

(每头大象运2堆,一堆有10根,2堆就是2个10根20根。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

板贴)

(3)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你会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列出的算式可能有20+20+20,20×3。

)指着20×3说明;今天我们就是学习这样的乘法(板书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

(4)20×3等于几?

你能把你的想法清楚地告诉你的伙伴听吗?

(5)汇报交流,学生肯可能有的想法:

(板贴)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

C、2×3=6,再在后面添1个0,20×3=60。

D、2个3堆是6堆,6堆就是60。

(6)再问:

你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先看看学生的回答情况。

)再说说为什么?

2、探究“试一试”:

(1)谈话:

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照这样计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媒体出示)在书上列出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和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谈话:

看来,大家已经初步会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了。

现在,老师还要来考查一下大家的速度和正确率,完成想想做做1。

(3)集体交流,并讨论每组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每一组只要先算出上面一题的结果,再在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下面一题的最终结果。

3、学习例3谈话:

为了表示对大象一家的感谢,小猴家开开和乐乐兄弟俩到桃园去采了又大又红的水蜜桃送给大象一家品尝。

(媒体出示情境图。

(1)瞧,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

(2)谁能列出算式?

(A、12+12+12=36,B、12×3=36提问:

12×3=36是怎么算出来的?

跟同桌交流一下。

(3)反馈:

A、3个12是36。

B、先用3×2=6,再用3×10=30(若说3×1,则引导:

1在哪一位上?

表示什么?

)最后,6+30=36。

(4)指导列竖式计算:

A、刚才的口算过程还可以列竖式来表示。

一位数的乘法我们已经会列竖式计算了,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呢?

B、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板书:

12×3要对齐哪一位写呢?

(对齐个位)接下去应该怎样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竖式:

12

×

3

6……3×2=6

10……10×3=30

36……30+8=36

C、我们用竖式计算时想的过程,在平时计算时,我们可以把想的过程默记在心里,写成一种简洁的形式,让我们带着下面的问题一起来研究一下书上是怎么写的。

(媒体出示:

看书自学并讨论:

a、2先和第一个乘数的哪位上的数相乘?

对齐哪一位写上乘得的积?

b、2再和第一个乘数的哪位上的数相乘?

对齐哪一位写上乘得的积?

表示什么?

(指明说,自由说。

4、探究“试一试”:

谈话:

你能用简洁的形式来列竖式计算3×21吗?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怎样想的。

5、教师说明:

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

独立计算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计算只否正确,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6、引导学生验算。

三、强化巩固,深化认识:

谈话:

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好,动物家族的朋友们看到了,赶着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选两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提升,形成策略:

今天学习到这儿,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五、实际应用,形成技能:

师:

敢向更难的挑战吗?

买东西的学问。

想想做做6: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喜欢这些玩具吗?

A、喜欢机器人的举手。

如果要买3个机器人一共要多少钱?

(各自列式,全班校对。

B、喜欢玩具狗的举手。

如果买2个玩具狗一共要多少钱?

(同上。

C、老师从口袋中掏出80元钱问:

我用80元钱买4两玩具汽车,你们估计一下够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D、最后请那么互相提问题解答,好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接龙数青蛙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情境,采用童话形式、激发学欲。

举例也是同学们的喜闻乐见的东西,学生学习兴趣高。

教学效果好。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4

10月8日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第9页)

教学目标1、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具:

教学例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

你们都有水彩笔,你们的水彩笔有多少种颜色呢?

在商场中购买的水彩笔通常有16色的、24色的、36色的。

二、例题探究:

1、审题列式:

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种水彩笔是36色的,出示2盒。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盒一共有多少支?

)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

2、初步理解、学会估算乘法:

(1)猜猜2盒水彩笔有多少支?

在哪两个数之间?

(2)同桌交流想法,集体交流,可能的想法有:

A、36的十位上是3,3个十乘2等于6个十,得数是60多。

3、尝试探究笔算方法:

谈话:

刚才是我们估计的结果,怎样得到精确的结果呢?

就要算一算。

现在,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或者利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一算,并把你发现的计算方法和伙伴交流一下。

(1)学生独立操作,伙伴交流。

(2)集体交流,可能的情况有:

A、口算:

2个30是60,2个6是12,合起来就是72;

B、摆小棒:

先摆3捆和6根,再摆3捆和6根,3捆加3捆等于6捆,6根加6根是12根,12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合起来就是7捆加2根,就是72根;

C、用竖式计算。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A、口算:

30×2=60B、(演示小棒图)

6×2=12

60+12=72

B、竖式计算:

(列出竖式)提问:

竖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随机

教师师范并讲解一般算法:

36

×2

72

5、揭题:

例426×2=52

今天的计算和以前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揭题:

进位乘)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

同桌互批,集体校对。

选两题说说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3:

先找出错误原因,再独立订正,集体校对。

教学反思:

采用估计的方法,得到结果。

然后算一算、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或者利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一算,使学生发现的计算方法。

学生乐于参与。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5

10月11日

课题:

第10页练习课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教熟练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

数学卡片(口算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

二、知识梳理:

1、练习六第1题: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集体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我比电脑算得快”:

补充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口算,让学生快速抢答。

3、练习六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4位学生板演。

2)集体交流,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3)思考:

笔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三、实际应用:

1、练习六第3题: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汇报,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是怎样想的?

2、练习六第4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