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89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计算书》.docx

虞江心墙土石坝水利枢纽设计

ThedesignofHydrauliccomplexofEarth-rockdamwithcentralcoreofYu-river

目录

第一章调洪计算 1

1.1方案一:

1

1.2方案二:

2

1.3方案三:

4

1.4方案四:

5

第二章大坝高程的确定 7

2.1坝顶高程计算方法 7

2.2计算过程 8

第三章土石料的设计 14

3.1粘土料的设计 14

3.2坝壳砂砾料设计 15

第四章渗流计算 21

4.1渗流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21

4.2渗流计算应包括以下水位组合情况:

21

4.3逸出点坡降计算 34

第五章稳定分析 35

5.1计算方法 35

5.2计算过程 37

5.3工况选择与稳定计算成果 57

5.4稳定成果分析 57

第六章细部结构计算 58

第七章泄水建筑物的计算 60

7.1隧洞的水力计算 60

7.2出口消能计算 63

-67-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第一章调洪计算

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

(设计)洪水重现期100年;非常运用(校核)洪水重现期2000年。

永久建筑物洪水标准:

正常运用

泄洪方案:

采用隧洞泄洪方案。

水库运用方式:

洪水来临时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等于来流量,水库保持汛前限制水位不变,当来流量继续加大,则闸门全开,下泄流量随水位的升高而加大,流态为自由泄流。

调洪演算原理

采用以峰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对典型洪水进行放大,得出设计与校核洪水过程线。

拟定几组不同堰顶高程Ñ∩及孔口宽度B的方案。

堰顶自由泄流公式可确定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情况下的起调流量Q起,由Q起开始,假定三条泄洪过程线(为简便计算,假设都为直线),在洪水过程线上查出Q泄,并求出相应的蓄水库容V。

根据库容水位关系曲线可得相应的库水位H,由三组(Q泄,H)绘制的Q~H曲线与由绘制的Q~H曲线相交,所得交点即为所要求的下泄流量及相应水位。

1.1方案一:

ÑI=2809m,B=7m

起调流量=0.90.5711.5=543.86m3/s

1.1.1设计洪水时:

Q设=168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1如下:

表1-1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

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550

26.30

39.8

57.68

2821.6

590

22.34

33.8

57.08

2821.45

650

20.51

31.0

56.80

2821.37

890

14.51

21.9

55.89

2821.0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650m3/s,H=2821.37m。

1.1.2校核洪水时:

Q校=232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2如下:

表1-2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560

34.01

71.1

608.1

2822.8

750

26.32

55.0

592.0

2822.60

960

21.97

49.5

582.9

2822.10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728m3/s,H=2822.65m

1.2方案二:

ÑI=2810m,B=7m

起调流量=0.90.5710.5=474.49m3/s

1.2.1设计洪水时:

Q设=168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3如下:

表1-3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490

24.54

37.1

574.1

2821.9

560

22.79

34.5

571.5

2821.75

760

19.43

39.4

566.4

2821.4

930

13.95

21.1

558.1

2821.2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582m3/s,H=2821.7m

1.2.2校核洪水时:

Q校=232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4如下:

表1-4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496

32.67

68.2

605.2

2823.1

773

25.54

53.3

590.3

2822.70

967

21.43

44.8

581.8

2822.45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656m3/s,H=2822.85m。

1.3方案三:

ÑI=2811m,B=8m

起调流量=0.90.589.5=466.68m3/s

1.3.1设计洪水时:

Q设=168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5如下:

表1-5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490

24.89

37.6

574.6

2821.82

560

23.08

34.9

571.9

2821.73

700

19.68

29.8

566.8

2821.50

980

14.07

21.3

558.3

2821.35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574m3/s,H=2821.7m。

1.3.2校核洪水时:

Q校=232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6如下:

表1-6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530

32.72

68.3

605.3

2823.0

750

25.57

53.4

590.4

2822.80

960

21.45

44.8

518.8

2822.50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676m3/s,H=2822.88m。

1.4方案四:

ÑI=2810m,B=8m

起调流量=0.90.5810.5=542.27m3/s

1.4.1设计洪水时:

Q设=168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7如下:

表1-7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497

26.58

40.2

577.2

2822.0

560

24.50

37.0

574.0

2821.95

700

20.70

31.3

568.3

2821.8

980

14.60

22.1

559.1

2821.45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502m3/s,H=2829.96m

1.4.2校核洪水时:

Q校=2320m3/s

计算Q~H曲线列表1-8如下:

表1-8Q~H曲线计算列表

假设泄水流量Q泄(/s)

对应方格纸的面积

水库拦蓄洪水V(10)

水库总水量V

(10)

水库水位H(m)

483

34.59

72.2

609.2

2823.1

773

26.62

55.6

592.6

2822.8

967

22.16

46.3

583.3

2822.3

Q~H曲线与的交点为:

Q泄=624m3/s,H=2822.97m。

第二章大坝高程的确定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第二章大坝高程的确定

2.1坝顶高程计算方法

2.1.1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按下式确定:

(2-1)

其中:

Y----坝顶超高,m;

R----最大波浪在坝顶的爬高,m;

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m;

A----安全超高,m,该坝为二级建筑物,设计时取A=1.0,校核时取A=0.5。

2.1.2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与坝顶超高之和,应按以下运用条件计算,取其最大值:

1.设计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

2.正常蓄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

3.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

4.正常蓄水位加非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加地震安全加高。

2.1.3波浪的平均波高和平均波周期宜采用莆田试验站公式

=

(2-2)

T=4.438×hm(2-3)

L=(2-4)

其中:

hm——平均波高,m;

T——平均波周期,s;

L——平均波长,m;

D——风区长度.km;

——坝前水深,m;

W——计算风速,m/s;

2.1.4风壅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2-5)

式中:

e——计算处的风壅水面高度,m;

D——风区长度,km;

K——综合摩阻系数3.6×10-6;

β——计算风向与坝轴线的夹角25°。

2.1.5波浪爬高

设计波浪爬高值应根据工程等级确定,2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值.

正向来波在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可按下式或有关规定计算:

(2-6)

式中:

Rm——波浪的平均爬高;

K△——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护面类型查规范得0.77;

Kw——经验系数,查规范得1.0;

m——单坡的坡度系数,若坡角为,即等于ctg,本设计取m=2.5

查规范1%累积频率下的爬高与平均爬高的比值为2.23,因风向与坝轴线的夹角为

25°,波浪爬高应按正向来波计算爬高值乘以折减系数=0.94。

2.2计算过程

2.2.1设计水位加正常运用条件下的坝顶超高

设计水位2821.70m吹程D=15㎞风速W=1.5m/s

坝前水深=71.70mβ=25°

根据公式(2-2)求解得:

hm=1.56m

T=4.438×hm=5.6s

L==48.91m

=0.77×1.0×/

=2.13m

查规范1﹪累积频率下的爬高与平均爬高的比值为2.23

R1%=2.23×2.13=4.7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