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872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秋学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鼙鼓(pí)回眸(mú)潺湲(yuán)巨擘(bó)

B.奴婢(bì)日晷(guǐ)薜荔(bì)骈文(pián)

C.掣肘(zhì)欢谑(xuè)溽暑(rù)澧水(lī)

D.车毂(gǔ)哂笑(shěn)小觑(qù)枇杷(b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娉婷轻歌慢舞踯躅纵横捭阖

B.轩冕佶屈聱牙绸缪尽态极艳

C.肯綮变换莫测凄恻讳疾忌医

D.编纂皓首穷经滥觞秉烛夜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子在研究《诗》时尚且懂得以意逆志的道理,比秦汉以后的经学家穿凿附会的本事实在高明得多。

B.在回答企业家们提出的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时,李克强妙语连珠,既让企业家们明白了道理,又让企业家们感受到了总理的亲和、平易。

C.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哲旦旦,表示决不辜负上级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可是登上官位不久,就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了。

D.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独树一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领域比较广阔,在学校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示范引领下,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可给学生推荐符合学段实际的学科专业阅读书目

B.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无庸置疑的客观事实

C.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不尊重孩子,忽视孩子的主体性,动辄使用家庭暴力,不仅给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精神创伤,还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伤害。

5.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

(蓬菜宫,泛指仙境。

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叫瀛洲、方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即此瀛洲。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姜夔《扬州慢》)

(豆蔻,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植物,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句,后来人们便用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妙龄少女。

有成语豆蔻年华。

C.“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烽燧即烽火,又叫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白天点燃的叫烽,晚上点燃的叫燧。

燃起锋火报警的高台叫烽火台。

烽火也借指战火、战乱。

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句。

D.“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

(千乘即一千辆兵车。

“乘”读shèng,车辆。

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6.对下列各组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朝驰余马兮江皋(驰,使……奔驰。

使动用法。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景,通“影”,月光。

B.男儿本自重横行(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

古今异义词。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

使动用法。

C.良庖岁更刀(岁,一年、每年。

名词作状语)

项王军壁垓下(壁,驻守。

名词动用。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让……为鉴戒。

使动用法。

浴乎沂,风乎舞雩(疯,吹风、乘凉。

名词动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

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

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

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

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震奏减纲运米,蠲①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

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

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擢浙西提刑。

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

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

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②出治兵,至夜中始寐。

上书求援,不报。

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

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

“我忍偷生负国邪?

”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

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

“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

”震骂曰: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左右不复敢言,皆出。

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蠲(juān):

免除。

②昧爽:

天将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内牒箧中内:

同“纳”,放入。

B.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

登记。

C.童逸而牧舍火逸:

贪玩。

D.民不胜掠,自诬服掠:

拷打。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B.辄为具奏复其身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书官资揭于城

赵常五战于秦

D.使坊吏主给之

非曰能之,愿学焉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B.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C.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D.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品格高尚,为人正直。

他年轻时住乡下,不随便与人结交,闻过则喜;考中进士后做小官,有权贵推荐他高升,他并不利用这一机会和条件往上爬,而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参与政事。

B.唐震关注民生,心系百姓。

他任信州知州时,江东大早,他上奏朝廷请求减少纲运米,当地的租赋,并劝富人拿出粮食分发给饥民。

C.唐震不畏权贵,公正执法。

他任浙西提刑时,当地赵氏家族有个守墓人凶暴蛮横,他派官吏去逮捕惩治,权贵贾似道写信求情,他不予理睬,以法惩办了恶人,因此得罪了贾似道遭到了弹劾。

D.唐震拒绝投降,以死报国。

他任饶州知州时,元军攻城,通判万道同暗中给元军送礼,准备投降,并劝唐震投降,唐震怒斥万道同,坚持抗敌,最终城破被俘,以身殉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28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5分)

(2)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论语·先进》)(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首句点明了饮酒的时间、地点和醉酒的程度,先醉后醒,醒后又醉,作者纵饮的豪兴表现出来了。

B.第二句写归来很晚,“仿佛三更”是一种不确定的判断,“仿佛”一词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醉眼蒙昽、意识不清的状态。

C.作者深夜归来,家童鼾声如雷,敲门不应,让他很是无奈,只好拄着拐杖在江涛声中焦急不安地等待。

D.“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以议论入词,表达了作者历尽宦海浮沉后对不自由的官场生活和纷扰世事的厌倦,以及渴求解脱的思想感情。

E.词的最后两句表明,作者要乘一叶扁舟,任意飘流,在江海中度过余生,流露出一种悲观和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

(2)“夜阑风静觳纹平”一句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请简要赏析。

(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以天台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2)李煜《虞美人》中以江水喻无限的愁绪的两句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0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

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

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

一式古老的平房,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

”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

”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

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服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

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

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

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

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是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来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

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

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姨的卧室隔开。

一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

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