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61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案例 札记 反思.docx

教学案例札记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崔艳

教学内容:

本文为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3.理解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背景分析: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东北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政府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另一方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毛泽东同志也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了中国人民抗日运动蓬勃发展和世界革命运动即将到来的新形势。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为了贯彻党的决议,率领红军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在这次东征中,适逢大雪,他填写了《沁园春雪》这一著名诗篇。

通过教学,学生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理解《沁园春?

雪》的思想内容,抒发的革命豪情。

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查阅资料即写作背景、作者生平。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略)

二、明确教学目标:

1.注意朗读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北国雪景的雄浑壮美和毛泽东的宏大气魄,体会词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3.自读诗词,圈划生字词,初步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诗歌朗读应注意:

停顿、节奏、重音、感情。

4.自学收获: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合作探究(小组内共同完成)

1.教学检查。

(1) 生字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稍逊风骚(   )

(2)朗读

(3)划分节奏。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江山如此多娇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5)写出咏雪的名句。

  诗句:

  出处或作者:

2.朗读诗词,整体感知诗词。

(1)老师范读。

(2)小组赛读。

3.合作探究,挖掘诗词内涵。

(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

                                         

下阕:

                                         

(2)上阕中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

它统摄的句子包括哪些?

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

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5.本词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6.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

7.盘点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

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我们应该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测

1.字词  

(1)加拼音正音:

分  娆   逊   数   汗单于 

(2)解词:

惟余莽莽蜡像竞红装素裹

折腰妖娆风骚

2.上阕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三句)

下阕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三句)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4.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5.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6.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是?

(1)陆游

(2)顾炎武(3)范仲淹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课堂检测后,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帮助。

六、课后作业(综合运用):

(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解决的问题设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

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

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三六”目标教学模式为我们指明方向。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上阕:

  写景    概括写  具体写  想象写

下阕:

  抒情 议论 过渡    评古   论今

 

《乌鸦喝水》设计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赵敏

教学内容:

《乌鸦喝水》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识记“乌,鸦”等课文中的9个生字。

会写“办、法”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乌鸦喝水的道理。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培养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认识要求的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课文内容。

2.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背景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通过讲述乌鸦找水,想办法喝水的故事告诉学生面对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不怕困难,肯定会找到答案。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信心。

教学准备:

老师:

自制教学课件

学生:

查找有关乌鸦的故事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激趣引题

1.预习交流:

(1)小组(同桌)交流预习心得。

(2)全班交流(抽生展示)

2.根据预习交流情况导入课题:

(1)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喜欢听吗?

(2)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出示课件(乌鸦和孔雀的对比图)你喜欢谁?

为什么?

(学生自主练说)

【设计意图:

抓住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色彩丰富的图片及老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创境激趣的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我能这样学”的第一项要求。

教师范读全文。

2.出示“我能这样学”——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完、读完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听、说、读,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学习字词,夯实基础。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拼读。

2.去掉拼音,指名读。

师生正音。

3.闯关游戏,加强识字。

4.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办法”。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识字教学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以趣味性、激励性的方法巩固识字,既实现了识字目标,又让学生的识字充满了乐趣】

(四)朗读感悟,了解内容。

1.看动画,直指结果。

2.细读课文第三段,感悟结果。

(1)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课文。

(2)体会“一个一个”、“渐渐”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读出乌鸦“喝着水”的高兴心情

【设计意图:

利用动画演示课文情节,生动有趣,再次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从“乌鸦喝到水”的结果切入,去推引故事的前因,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3.朗读一、二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为什么喝水)

(1)小组合作学习找原因。

(2)推荐代表说原因,体会“到处”的意思。

(3)多种方式朗读,读出“乌鸦找水的困难及喝不着水”的焦急心情。

【设计意图:

从乌鸦喝到水的结果推找到原因,更增加了一份对乌鸦当时焦急心情的体会,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入情入境的朗读,感知当时乌鸦面临的困难及当时焦急的心情;以重点词句指导引领整段课文的学习】

4.接读第三段,再现故事全貌。

设计意图:

再将故事从头顺到结尾,使故事合理而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反复朗读为升华主题做准备。

5.夸夸小乌鸦

【设计意图:

在以上环节教学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进行升华。

水到渠成,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我帮乌鸦想办法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实现了提升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后反思:

1.提供氛围,指导朗读,实现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品读感悟全文,体会乌鸦心情的变化,并充分运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创设平等、合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实现语文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

例如在体会乌鸦看见水却不能喝到水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是很难过,很失望,很苦恼的,然后让学生很难过地读一读,很失望地读一读,很苦恼的读一读,读文中体现个性化的阅读。

2.重视了语言文字训练。

在进行读文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因为学语文的目的就是用语文,把课堂上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才能体现学习语文的价值。

例如在本节课我安排了用“渐渐”说话,通过学生想象体会“到处”的意思。

在理解全文后让学生评价乌鸦是怎样的动物,进行语言训练。

3.进行人文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乌鸦很聪明,又耐心,更要改正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错误观点:

只要乌鸦叫,就是有不祥的事情发生。

让学生知道乌鸦还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有乌鸦反哺的故事,进行思想教育。

4.识字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生识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以更为生动的动画识字教学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些字,再让他们试着给这些汉字注音,组词。

随后带领他们一起纠正和拓展,正音,同时,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最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我会写”上的生字填写,以此巩固新字,强化记忆。

最后,利用剩余的时间练习“读读说说”部分,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5.扎实的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质量保证。

课前预习非常重要,低年级更需要课前预习。

教师要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学习任务目标,把课堂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提前到预习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独立探究解决一部分问题(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才会丰富多彩,教学效率才会有效提高。

在这方面,“三六”目标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借鉴。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动脑筋←→想办法

喝不着

喝着水

 

【教学札记】

“三六”目标教学模式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及反思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张继军

一、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新词。

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引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敢于牺牲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朗读体会、阅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同时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兴趣,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明理的目的。

(一)媒体辅助创设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课堂开始我播放狼牙山势险峻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学生如身临其境,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本课的学习,这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对祖国无限依恋,对人民无限热爱之情,体会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同时我和学生一起制成了一个课文学习网站,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老师先指名朗读,初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

接着在收看“顶峰歼敌”的影片后,引导学生品读好词佳句,体会五壮士与敌人作战到底的目的是为了部队和人民,更是为了祖国,所以,学生对五壮士无比崇敬的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时我们及时总结,品读体会感情。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学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英勇跳崖”部份,在小组中自由品读,赛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体现了从扶到放的教学特色。

(三)自主释疑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在这课里,我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质疑问难,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围绕“为什么课题用壮士,而不用烈士?

”“五壮士壮在哪里”等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合作探究课文。

(四)整合资源课堂延伸

语文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我们在学习顶峰歼敌的片段中,让学生用成语汇报脑海中出现的五壮士形象,丰富学生语汇。

同时在学习课文前,协助学生将查阅到的资料制成网页,补充时代背景、人物后记、烈士遗物、英雄留名等内容,课堂上资源共享,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提供网址,让学生浏览抗日战争的资料,使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感情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写本课16个生字。

正确读写“崎岖、尸体、坠落、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五、教学难点:

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六、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预习

七、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揭示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2.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3.板书课题“壮士”指什么人?

(设计意图:

通过“战士”与“壮士”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初步感受五战士的英雄气概。

(二)预习交流(略)

(三)达标教学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课文层次。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设计意图:

检查落实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

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认真研读,深刻认识战士的光辉形象。

(四)课堂练习:

重点阅读,完成挑战。

1.同桌合作学习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试着填空。

2.五壮士胜利完成第一次任务,准备转移。

此时摆在他们面前有几条路?

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为什么?

(设计意图: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五)教学目标测评

1.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从句子、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从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上去理解课文,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六)强化教学目标

1.小结:

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2.质疑。

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3.指导朗读第五部分。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评朗读,让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展现出来。

(七)巩固提升

1.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面对五位壮士,你想说些什么?

2.总结升华

3.作业设计

(1)小练笔:

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精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更具有情境化,既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也降低了些的难度。

体现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思路。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英

引上绝路勇

诱敌上山跳

接受任务崖

八、教学后记:

“三六”目标教学模式,是按照新《课标》的精神要求,在课改实验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创新的目标教学,其特点是“宏观指导、微观自主”,一切有效或高效的教学方法为我所用。

运用该模式教学,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其应用价值前景广阔。

我利用这样的模式设计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狼牙山五壮士》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教材,这篇课文所写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我组织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可以说这节课,学生的课前有所准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勿忘国耻”。

课后思考.练习第四题“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需要让学生懂得详写与略写。

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2)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的同时了解详写与略写。

针对这两个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教学:

在速阅读课文方面,列出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扫读法、跳读法、读思法)围绕三种方法,自己运用阅读方法。

在理解详写略写方面,采用了两种方法:

(1)抓住题目中的“壮”与战士的对比,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到“壮士”就是写五位战士的勇敢,表示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学生也知道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最能表现五壮士的不怕牺牲的精神。

(2)在学生理解课文顺序的同时,让学生用列表的办法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学生明白课文通过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

让学生知道略写的部分也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删去不写。

总之,本人设计本教案时是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

经过冷静的思考,其原因有、本人提出这个问题也比较含糊(原问题是: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

我想可能这样提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或列提纲,列出各段中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语。

或者让学生直接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3)在学生没有理解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时,应该发挥学生的集体的力量,进行合作探究,体会“壮行”、在“壮心”、“壮言”、壮志”、“壮举”在朗读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教好。

直接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

学生掌握了知识。

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回答较差,主要是引的不够。

 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有四点体会:

(1)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2)出示重点句子时,设计好引导语;(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做好课前充分扎实的预习准备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证。

 

运用“三六”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袁玉芳

目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因为它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三六”目标教学模式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与推进。

我校教师自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近两年的研究与实验,让我切实体会了:

“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三六”目标教学模式的教学特色

1.“三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