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69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Fe56C12N14O16Na23S32Cl35.5Ba137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水玻璃B.液氯C.碱石灰D.氨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的俗称,属于混合物,选项A错误;

B、液氯是氯气的液态,只有氯气分子,属于纯净物,选项B正确;

C、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

D、氨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可用于做半导体材料

B.氨气可用于生产纯碱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工业上制取单质硅的反应原理:

C+SiO2

Si+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不导电,不能做半导体材料,选项A错误;

B、侯氏制碱法的原料是氯化钠、氨气和二氧化碳,氨气和酸反应能制得铵盐,故氨既能生产铵盐也能生产纯碱,选项B正确;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硅单质,选项C错误;

D.工业上制取单质硅的反应原理:

2C+SiO2

Si+2CO↑,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将少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

A.硅酸钠溶液B.偏铝酸钠溶液C.氢氧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错误不选A;B、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错误,不选B;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错误不选C;D、二氧化碳和氯化钙不反应,选D。

考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4.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物质

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答案】B

【解析】

在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液氯可以用钢瓶储运,所以A是正确的.氯气和液氯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所以B选项不正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应选用不能和氯气反应的干燥剂,因为氯气气体呈酸性,不宜选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等,常选用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

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氯气有毒,对人体有害,可以用于制造毒气弹应用于战争中.

5.下列化合物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FeSB.Cu2SC.NO2D.S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的氧化性较弱,和铁反应生成FeS,选项A不选;

B、硫的氧化性较弱,和铜反应生成Cu2S,选项B不选;

C、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能生成二氧化氮,选项C选;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注意:

非金属元素的氧化性及金属元素的还原性决定有变价的元素的生成物价态,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向浓氨水中加入消石灰可快速制取氨气

C.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D.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A错误;

B.消石灰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实验室一般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快速制取氨气,选项B错误;

C.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选项C正确;

D.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如果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是氨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7.下列溶液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的是()

①石灰水②紫色石蕊试液③氯水④品红溶液⑤酸性KMnO4

A.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⑤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二者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不选;

②均为酸性氧化物,均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鉴别,故不选;

③SO2和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二氧化碳不能,可鉴别,故选;

④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可鉴别,故选;

⑤SO2和酸性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二氧化碳不能,可鉴别,故选;

答案选A。

8.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 反应的是()

A.SiO2B.(NH4)2CO3C.Na2SO3D.NH4Cl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判断,二氧化硅不能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硝酸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详解】A.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但不能与盐酸反应,选项A错误;

B.(NH4)2CO3属于弱酸的铵盐,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与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选项B正确;

C.Na2SO3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氯化钠与水,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C错误;

D.NH4Cl与盐酸不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氯化钠,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常见的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①两性物质:

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等;②多元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KHS、KHSO3、NaH2PO4等;③弱酸的铵盐及其酸式盐:

(NH4)2S、NH4HS、(NH4)2CO3、NH4HCO3、CH3COONH4等;④某些金属:

Zn、Al等。

9.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向碘水中滴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C

【解析】

A.浓硫酸将蔗糖中的H、O以2:

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故A正确;B.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硝酸呈现黄色,故B正确;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的缘故,故C错误;D.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其和碘不反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四氯化碳可以作萃取剂,所以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故选C。

10.将少量Na2O2分别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最终会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①MgSO4溶液  ②FeCl2溶液  ③Ca(HCO3)2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将少量Na2O2分别放入盛有液

小烧杯中,首先与溶液的水发生反应:

2Na2O2+2H2O="4NaOH+"O2↑,然后看溶质是否与反应产生的NaOH发生反应。

①MgSO4溶液与NaOH会发生反应:

MgSO4+2NaOH=Mg(OH)2↓+Na2SO4,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正确;②FeCl2溶液中加入Na2O2,会发生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为氢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是:

4Fe(OH)2+O2+2H2O==4Fe(OH)3,会看到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错误;③Ca(HCO3)2溶液中加入Na2O2,会发生反应: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④饱和澄清石灰水加入Na2O2固体,由于水发生反应消耗,溶质Ca(OH)2不能再被溶解而析出,因此会形成白色沉淀,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混合反应现象的判断的知识。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

①Cu与硝酸;②Cl2和NaOH;③Al2(SO4)3溶液与氨水;

④CO2与NaAlO2溶液;⑤Zn和硫酸;⑥盐酸与碳酸钠

A.除③④外B.除③外C.除③⑥外D.全部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②Cl2和NaOH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Cl2和NaOH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③Al2(SO4)3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和氨水不反应;④少量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过量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氢酸钠;⑤Zn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水,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氢气;⑥少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过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详解】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②Cl2和NaOH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Cl2和NaOH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氯酸钠;③Al2(SO4)3溶液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和氨水不反应;④少量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过量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氢酸钠;⑤Zn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水,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氢气;⑥少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过量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除③外都因反应条件、用量、浓度等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故选B。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证明氯气已集满

B.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可制得漂白液

C.将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有白烟,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证明氯气已集满,选项A正确;

B、氯气与冷的石灰乳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其中次氯酸钙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不是漂白粹,选项B不正确;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将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选项C正确;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有白烟,说明有有氨气生成,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

是(  )

A.稀硝酸与Fe(OH)2溶液反应:

Fe(OH)2+2H+=Fe2++2H2O

B.Cl2和水反应:

Cl2+H2O=2H++Cl-+ClO-

C.碳酸氢铵和足量的浓烧碱溶液混合:

HCO3-+NH4++2OH-=NH3↑+2H2O+CO32-

D.SO2与Ca(ClO)2溶液反应:

SO2+2ClO-+Ca2+=CaSO3↓+2H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亚铁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OH)2+NO3-+10H+=3Fe3++NO↑+8H2O,选项A错误;

B、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选项B错误;

C、碳酸氢铵和足量的浓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NH4++2OH-=NH3↑+2H2O+CO32-,选项C正确;

D.SO2与Ca(ClO)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ClO-+Ca2+=CaSO4↓+2Cl-,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常温下,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加入A1能产生H2的溶液:

Na+、Mg2+、NO3-、Cl-

B.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HCO3-、Ca2+、Na+、SCN-

C.与NH4HCO3反应能产生气体的溶液:

Na+、K+、NO3-、Cl-

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Fe2+、NO3-、MnO4-、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铝产生H2的溶液可能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条件下NO3-不能大量共存,碱性条件下NH4+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

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与HCO3-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与NH4HCO3反应能产生气体的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Na+、K+、NO3-、Cl-均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C正确;

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MnO4-均能将Fe2+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向SiO2固体加入过量盐酸振荡,固体不溶解

SiO2不溶于任何酸

B

用玻璃棒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反应时观察到黄色火焰

该样品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C

向酸化的KMnO4溶液通入S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为BaSO4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

B.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且钠的焰色为黄色;

C.KMnO4溶液通入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

D.SO32-被氧化为SO42-,再滴入BaCl2溶液,也可以产生白色沉淀。

【详解】A.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但与HF酸反应,选项A错误;

B.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钠的焰色为黄色,玻璃棒中含钠元素,不能用玻璃棒做焰色反应,应选铁丝或铂丝蘸取某样品进行焰色反应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但不能排除是否含有钾元素,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选项B错误;

C.KMnO4溶液通入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项C正确;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如果含有SO32-被氧化为SO42-,再滴入BaCl2溶液,也可以产生白色沉淀,若果含有银离子也可以产生相同的现象,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1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5.6 g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B.48gO3和O2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3NA

C.在100mL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9NA.

D.标准状况下3.36LSO3中含SO3分子数目是0.1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5.6g铁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0.2NA,选项A错误;

B、O2、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48g为氧原子质量,氧原子物质的量为

=3mol,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3mol×NAmol-1=3NA,选项B正确;

C、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而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越来越小,不再产生二氧化硫,生成SO2的分子数小于0.9NA,选项C错误;

D.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无法计算物质的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将铜片加入稀硫酸中,铜片不溶解。

若使铜片溶解则需向稀硫酸中再加入下列物质为(  )

①FeCl3②KNO3③O2④氯水⑤稀硫酸

A.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⑤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铜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所以铜能在氯化铁溶液中溶解,故正确;

②根据铜与稀HNO3反应,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Cu遇到H+、NO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③通入O2后,酸性条件下铜被氧化生成硫酸铜而溶解2Cu+4H++O2=2Cu2++2H2O,故正确;

④加入氯水,铜不与氯水反应,故错误;

⑤稀硫酸不能与铜反应,故错误;

答案选B。

18.将12.8g铜片加入到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产生NO和NO2的混合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00ml、2mol/LNaOH溶液,能使溶液中的Cu2+恰好完全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剩余NO3-的物质的量为0.4mol

B.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C.铜片与硝酸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0.4mol

D.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为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NaNO3,根据元素守恒计算反应后溶液中剩余NO3-的物质的量;

B、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根据铜的物质的量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D、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计算NO和NO2的体积比;

【详解】A、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NO3,根据元素守恒

0.4L

2mol/L=0.8mol,故A错误;

B、根据氮元素守恒,原硝酸溶液

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产生NO和NO2的物质的量=0.8mol+

=1mol,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mol/L,故B正确;

C、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0.4mol,故C正确;

D、NO和N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根据元素守

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②;联立①②,解方程组的x=0.1、y=0.1,所以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为1︰1,故D正确。

【点睛】本题借助铜和硝酸的反应考查了得失电子数守恒、质量守恒等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应注意的是在铜和硝酸反应时,硝酸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

19.标准状况下,在3支相同容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依次是:

①NO2和CO,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假设试管内溶质不扩散)试管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

1:

1B.5:

4:

5C.3:

2:

3D.2:

3:

3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且为标准状况下进行,①中发生的反应为:

3NO2+H2O=2HNO3+NO,如果CO和NO2各1mol混合后溶于水,最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中发生的反应有:

2NO+O2=2NO2,3NO2+H2O=2HNO3+NO,综合可得反应4NO2+O2+2H2O=4HNO3,如果NO2和O2各1mol混合溶于水,氧气过量,最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③中NH3极易溶于水,N2不溶于水,NH3和N2各1mol混合溶于水后剩余的气体为1mol,最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5:

4:

5。

答案选B。

20.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b-a=5,线段Ⅳ表示生成一种含氧酸(HIO3),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Ⅱ表示Fe2+的变化情况

B.线段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5Cl2+12OH-=2IO3-+10Cl-+6H2O

C.根据图象可计算a=6

D.原溶液中c(Fe2+)∶c(I-)∶c(Br-)=2∶1∶3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

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反应反应:

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又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Ⅱ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Ⅲ代表Br-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

B、线段IV表示一种含氧酸,且I和IV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2I-+Cl2=I2+2Cl-,消耗1mol氯气,所以碘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IV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根据电子守恒,设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x-0)×2mol=5mol×2,解得x=+5,则该含氧酸为HIO3,离子方程是I2+5Cl2+6H2O=2IO3-+10Cl-+12H+,故B错误;

C、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mol,溶液中n(Fe2+)=2n(Cl2)=2×(3mol-1mol)=4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mol-2mol=6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a=3+3=6,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e(Fe2+):

c(I-):

c(Br-)=4:

2:

6=2:

1:

3,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Ⅱ卷(填空题 共40分)

21.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

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若A是淡黄色固体,C、D是氧化物,C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但C也有其广泛的用途,写出其中的两个用途:

____,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则C表现_______性。

在同温同压下,若将C和氯气按体积比为1:

1通入品红溶液中,会观察的现象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且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

B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A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B可用作光导纤维,C、D为钠盐。

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水溶液俗名为是________,其必须密封保存,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