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419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docx

高一语文古典诗歌综合测试1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1)(粤教版必修1)

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篞垣(yuán)陨落(yǔn)饮马(yǐn)斩将搴旗(qiān)

B.遗施(wèi)擢拔(zhuó)记载(zǎi)所向披靡(mí)

C.缝纫(rèn)踵武(zhǒng)謇謇(jiǎn)肆无忌惮(dàn)

D.葳蕤(ruí)蹑履(lǚ)惭怍(zhà)相形见绌(chù)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言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矣

②尔卜尔筮,体无咎(怪罪)言

③彤管有炜,说怿(喜欢)女美

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遗留)

⑤及尔偕老,老(总是)使我怨

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用)

⑦徇禄返穷海,退耕力不任(尽,最偏远的)

A.①④⑦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②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③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④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A.①②④⑤B.③⑤⑥⑦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⑦

4.下列句子中,不含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何言复来还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何桀纣之昌被兮

5.下列加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士之耽兮

总角之宴

B.乘骐骥以驰骋兮

忽奔走以先后兮

C.于嗟鸠兮

摄提贞于孟陬兮

D.君还何所望

何以解忧

6.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诗歌305首,所以也称为“诗三百”,是儒家“五经”之一。

普遍运用了风.雅.颂.赋.比.兴的写法。

B.“乐府”本指古代音乐机关,汉武帝时设立,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官署,除将文人诗章制成乐曲演唱外,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把乐府官署的诗(包括民间采集的和文人创作的)称作乐府,于是它演变为一种诗体名。

C.《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收录的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

《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D.《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继承了《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能力题(18分)

(一)课内诗歌阅读。

(每题3分,共12分)

7.“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8.“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作者使用铺陈排比的写法,描写详尽,有什么用意?

9.《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在《诗经》中的原意是什么?

在《短歌行》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10.“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景象?

(二)课外诗歌阅读。

(每小题2分,共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后催租行

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日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①,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①家口:

家里的人口。

11.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12.“病骨虽寒聊免缚”这句话对揭示主题有重要作用,请用一个短语概括它的深刻含意。

13.试析结尾“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这两句话的艺术效果。

三.提高题(24分)

(一)标点

14.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

(3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按作品的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是各国的民歌土乐共160篇大多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畿乐歌颂是朝廷祭祀鬼神赞美功德的乐歌舞歌乐调较舒缓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9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句2分,共21

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

事继母以孝闻。

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

伯父祖征谓睿曰:

“汝自谓何如憕.恽?

”睿谦不敢对。

祖征曰:

“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

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

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

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

“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

”睿曰:

“不然。

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

”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

“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

”乃进兵。

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

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

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

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

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鏝,棱犹弗之逮也。

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

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注释]①栅:

营寨。

②假板:

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

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释氏:

佛教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或短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轻:

轻视

B.中宿而城拔拔:

攻打

C.恂恂未尝忤视忤视:

傲视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

督促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徐还授甲,乃可进耳

A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

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朝廷授此,非以为饰

C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D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韦睿本性慈爱和颇有学识的一组是()

A.①事继母以孝闻②并有乡里盛名

B.①睿于故旧,无所遗惜②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

C.①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②其所发鏝,棱犹弗之逮也

D.①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②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

1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的亲戚王%.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伯父祖征认为韦睿所写的文章数量虽然少一些,但学问见识却超过他们。

B.韦睿尊老爱幼。

他孝顺继母,尊重年老的士大夫;抚养侄儿胜过亲儿子,虽年迈,仍用心教育孩子们,因而深受梁武帝的敬重。

C.韦睿曾经向君主呈上表文,希望获得官职,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却怀才不遇,请求不被允许。

韦睿还敢于质疑经典的要义。

D.全国迅速跟从当时的梁武帝,上上下下形成了一心礼佛的风气。

韦睿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

19.把原文中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自谓何如憕.恽?

(2)朝廷授此,非以为饰。

(3)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四.表达题(共6分)

20.揣摩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3分)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21.给下面一则新闻加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

国家林业局昨天发布消息说,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16.55﹪,森林面积达到23.8亿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超过7亿亩,占世界人工林总量的26﹪,居世界之首。

20多年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82.2﹪亿人次,完成义务植树,398.4亿株,造林质量和成活率不断提高。

全社会关注林业,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潮不断高涨。

五.作文(40分)

22.话题设计

“美”是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

《美学辞典》中有这样的解说:

在日常生活中,美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即美有物质的感性形式,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第二种,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即把本来属于伦理学范围的对高尚行为的仰慕.敬重.追求.学习,作为观赏.赞叹的对象。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研读

1.C(A饮马应为yìn,B所向披靡应为mǐ,惭怍应为zuò)

2.B(②咎:

不吉利;④遗:

送,赠送;⑤老:

共同到老)

3.C.(①共事,古代:

一起生活;现代:

一同工作。

⑤作息,古代,偏义词,指工作;现代,工作和休息。

⑦便利,古代:

吉日;现代:

方便)

4.D(A正常语序:

不与吾;B正常语序:

言何:

C正常语序:

以秋)

5.D(都是疑问代词,“什么”。

A第一个,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第二个,助词,“的”。

B第一个,连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翻译为“地”或不翻译;第二个,介词,在。

C第一个,通“吁”,感叹词;第二个,介词,在。

6.B(A“风.雅.颂”是内容不是写法。

(《楚辞》并非都是屈原的作品。

4应该是“现实主义传统”)

7.兴的写法。

(1分)作用:

引出后文写女主人公的生活,(1分)并且以桑树的枯黄萎落比喻婚后饱受折磨的憔悴的女主人公,十分生动形象。

(1分)

8.正面集中突出刘兰芝的美丽,(1分),为下文县令.太守家向她家提亲作铺垫,(1分),充分反映了刘兰芝镇定.坚强与自尊。

(1分)

9.原意是姑娘思念情人。

(1分)这里用来比喻作者渴望得到有才能的人。

(2分)

10.远离尘嚣.宁静祥和.富有生机的田园生活景象。

(1分,只答“田园生活景象”不给分)。

诗人以这样的生活与官场生活相对比,表达了自己厌恶官场(1分).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

(1分)

11.秋雨成涝,田地荒废;官府横征暴敛,酷吏苛刻狠毒;天灾人祸逼得农民卖儿卖女水深火热。

12.苛政猛于虎。

13.这两句诗表现了“老父”不得不连续卖女纳租的悲惨遭遇和他的无比悲愤的心情;由老父似乎很欣慰地说出“明年不怕催租苦”更带悲剧性和冷嘲性,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

另外,这两句诗出乎意料之外,在于情理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按作品的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国风”,是各国的民歌(土乐),共"’(篇,大多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畿乐歌。

“颂”是朝廷祭祀鬼神.赞美功德的乐歌舞歌,乐调较舒缓。

15.D(A轻:

轻装B拔:

攻克C忤视:

正视)

16.D(因:

介词,“趁机”。

A乃:

副词,“才”/副词,“竟然”。

B者:

助词,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的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C以:

介词,用,拿.连词,表原因。

17.C(A①说明韦睿的“孝”;②王懂.杜恽有盛名。

B①慈爱,仁慈爱人。

多指上对下或父母对子女的爱怜,“故旧”并不属此,况且此句侧重写韦睿的疏财。

D②是写韦睿的第三子韦棱。

18.D(A伯父祖征认为韦睿的文章比起王懂.杜恽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B“抚养侄儿胜过亲儿子,虽年迈,仍用心教育孩子们”不是“深受梁武帝敬重”的原因。

“仍用心教育孩子们”应为“仍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

C.一来应是韦睿上表请求辞官,梁武帝颁发嘉奖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

二来文中没有“敢于质疑经典的要义”的内容,原文只是说为儿子解释经史中的疑难要义。

19.

(1)与憕.恽相比,你自己认为怎么样?

(2)朝廷授给我这符节,不是用它来作装饰的。

(3)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20.略。

(注意句式和修辞)

21.(4分)我国人工造林量居世界首位。

(评分标准:

“我国”“人工”“造林量”“居世界首位”四个要点各占1分。

22.[写作指导]这是个人人有感受.有话说的话题,但是要写出了文章,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打开思路,写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的东西。

比如家乡风物之美:

景物美.风俗美.小吃美.服饰美等;身边人物之美:

互助友爱.奋发向上.扶危济困.攻坚破难等品格。

其次是以小见大,用小题材做大文章。

“美”是抽象概念,要把它物化.具体化。

一丛花草自在娇艳,展现缤纷色彩之美;一树绿叶苍翠欲滴,展现生命活力之美;一个笑靥亲切热情,展现友爱之美;一双大手温暖有力,展现互助之美等等。

再者就是文体求新。

讲寓言故事,给人思索回味;写一则广告,传达美的信息;编一篇解说词,介绍美神雕像———断臂的维纳斯,告知人们“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写一个诊断书,诊断患“美丑不辨症”的人的病因及疗法等。

强化以上几点,不难写出妙文来。

[作文例文]

浅谈宋词的美

大概和“灯下看美人,比白日更美三分”的感觉异曲同工吧,我喜欢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读宋词。

我觉得宋词的美———无论是含蓄的美.纤柔的美.多情的美,还是热烈的美.豪放的美.悲壮的美———在这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雨声中能得到更完美的诠释。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

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

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句往往不如意味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

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骋,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

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者.知词者才能领会得来。

宋词分两派———豪放和婉约,因而词中的情大抵也分两种:

抵御外侮.忧国忧民之情与山水风月.伤春怀人之情。

前者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后者朦胧浪漫,悱恻缠绵。

两种不同风格的美丽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在歌舞升平的北宋盛世,苏轼的“大江东去”已开豪放词之先河,贺铸过剑客气宇,“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为豪放派词路披荆斩棘。

靖康变起,南宋偏安,一批爱国将领和主战朝臣,在风雷激荡的斗争中引吭高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然而,词中虽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有“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的大将,却没有一个能促使皇帝下定决心抵抗到底收复失地的忠臣。

纵然“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到头来仍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豪放词中最多的,便是这种报国无门的失意与无奈,其拳拳赤诚让人怆然涕下。

豪放词是壮美的,更是凄美的。

每读辛弃疾.戴复古.文天祥等人的词,我的心总是很沉重。

这哪里是词,分明是一声声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誓死报国的誓言!

只可惜“为子死孝,为臣死节,死又何妨”的豪情撑不起风雨飘摇的南宋。

当历代豪华一去不返,词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时候,这些如高天长风般不衰不朽的词作流传至今,向人们讲述一个屈辱王朝的“词史”。

我崇敬豪放词中的凛然正气,钦佩那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但我却承受了不豪放词的沧桑重荷。

于是我将眼光移向了婉约派,移向宋词中另一处祥和的美景,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那里有长袖舞姬“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有守望的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有多情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连那写给朋友的信笺也因“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使得“红笺为无色……”

读婉约词的同时,我的思想是放松的,心情是平静的。

但易安居士却是让我心碎的词人。

她作品中那种凄凉的美常使我泪水涟涟,“人比黄花瘦”的痴心,“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教人心酸!

婉约词是柔美的,艳而不娇,华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赘人。

虽无“渡江天马南来”的威武,却有“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诗情;虽无“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

这就使宋词在除铿锵韵律之外又添了几分悠扬婉转。

这就是宋词的美丽,美在词人满腔爱国热血,美在词儿脉脉儿女情长。

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使伴雨读词的我幸运地有了一种实在的寄托,并拥有与词人间只可意会的亲切。

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斯年动听如初的雨声。

[点评]角度好.材料多.语言靓是这篇文章的出众缘由。

小作者很聪明。

以中国诗歌瑰宝———宋词为背景,将豪放派的壮美与婉约派的柔美作为品评角度,挖掘美的内涵,这样借助中华文化积淀的厚重,使自己的文章有了分量。

小作者很用功。

全文二十多处的恰当引用,足见对宋词有较深的研究和感悟,让读者陶醉其中,含英咀华,也显示出自身的功底和用心。

小作者也很有才气。

结构文章周密严谨,首尾意境呼应。

文笔优美流畅,遣词造句自如潇洒。

如评说豪放派“振奋人心,慷慨激昂”,“是一声声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誓死报国的誓言”;评说婉约词“艳而不娇,华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赘人”等都精辟中的,令人击节称道。

附文段翻译: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

侍奉继母因为孝顺而闻名。

当时韦睿的妻兄王憕.姨弟杜恽,在乡里都有很大的名声,他的伯父韦祖征对韦睿说:

“与&.恽相比,你自己认为怎么样?

”韦睿谦逊不敢回答。

祖征说:

“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该超过他们,而且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立太子后,韦睿担任太子右卫率,并出任辅国将军。

天监四年,梁军北伐,梁武帝下诏让韦睿统领各路军马。

韦睿派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北魏的小岘城,未能攻下。

韦睿在围城的营寨巡视时,发现魏城中忽然有数百人走了出来,在城外列阵。

韦睿想攻打他们,各位将领都说:

“我们刚刚都是轻装而来,没有作战的准备,等我们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够向他们进攻。

”韦睿说:

“不能这样。

北魏城中共二千多人,关闭城门坚守,完全能够自保。

现在这些人无故走出城外,他们一定是骁勇的将士,如果能挫败他们,这城池就自然可以攻下。

“众将仍然犹豫不决,韦睿指着自己的符节说:

”朝廷授给我这符节,不是用它来作装饰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抗的。

“于是向魏军发起进攻,将士们都拚死作战,魏军果然败阵而逃,韦睿趁势急攻,到第二天晚上把小岘城攻了下来。

韦睿对老朋友,毫不吝惜,年龄七十以上的士大夫,韦睿大多让他们担任假板县令,因此乡里人都很思念他。

天监十五年,韦睿上表请求辞官,梁武帝颁发嘉奖诏书不答应他的请求。

天监十七年,征召他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不久赐给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韦睿在朝廷中,为人温顺恭谨,从不与人对视,梁武帝非常敬重他。

韦睿本性慈爱,抚养成了孤儿的侄子,待他胜于自己的儿子。

他将历来任官所得的俸禄和赏物,都分给了亲戚朋友,家里没有多余财物。

后来被任为护军,在家里闲暇无事,他仰慕万石.陆贾的为人,于是把他们的画像挂在墙上独自欣赏。

当时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有空的时候还督促儿子们读书学习。

他的第三子韦棱,尤其通晓五经史籍,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博识广闻。

每当韦睿坐着的时候,韦棱就要他解说经书,韦睿对疑难要义的阐释,韦棱往往比不上。

梁武帝当时正一心礼佛,全国也都迅速跟从,形成风气。

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