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158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docx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

种下1粒化学的种子

播下一粒化学的种子*浅议初中化学绪论课教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程同森**(北京100039)摘要初中化学绪论课应该播下怎样的一粒化学种子?

留给学生的究竟是哪种印刻效应?

通过课堂实录和课前课后的学生调查,分析绪论课的预设、实施过程,特别是分析绪论课中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痕,我们对以上两个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产生了继续探究的渴望。

关键词化学种子   印刻效应   绪论课教学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学生对新开设的化学课特别是第一堂绪论课总是充满着憧憬和期待。

绪论课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第一缕化学阳光,它要播进学生心田一粒化学的种子。

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这被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称为印刻效应。

第一堂绪论课要形成怎样的印刻效应?

那是怎样的一缕阳光?

又是怎样的一粒种子呢?

一、在学生心里种下什么是化学这粒种子现行教材通常把绪论分述为三个问题:

什么是化学?

为什么要学化学?

怎样学化学?

从哲学层面分别对应化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

如果在短短的一节绪论课上依次谈论这三个话题,常常是浅尝辄止,较难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印刻效应。

在分析以上三个问题的逻辑关系后,我们认为,绪论课最先解决的问题应是什么是化学这个有关化学本体的问题。

如果不对化学是什么验明正身,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就处于不明对象的状态下。

谈论化学的价值和方法也就成了隔山放炮。

比如,当你感叹一种新材料的神奇时,如果你仅知道那是化学产品却不知道什么是化学,怎能体会到化学改变世界的巨大价值,又怎能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呢?

也只有在认识什么是化学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体会研究化学的方法,知道怎样学习化学。

所以,让学生首先认识化学是什么,就等于在学生心田里种下了一粒化学的种子。

学生又是如何看待以上三个问题的呢?

我们用以下问题做了调查。

第一次化学课,你最想解决的是以下哪个问题?

A.什么是化学;B. 为什么要学化学?

C. 怎样学化学?

D.其他;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在回收的241名同学答卷中,所选答案及代表性的理由如下(每一个;为某一学生的回答):

选A,42.6%。

因为第一次接触化学,对我来说应该算是一个新事物,首先就要明了这个新事物的定义; 了解了什么是化学,才能理解化学,理解化学存在的意义。

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化学; 要学习化学,首先要知道化学是什么;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

ABA10023**通讯联系人,E-mail:

cts58@学习一门新学科,就要了解其本质; 要了解什么是化学,才有可能看出来自己对于化学究竟是什么态度; 什么是化学就是要解答化学的最基本性质,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有关变化及用途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选B,12.7%。

我想知道化学对生活有什么用;知道学化学的原因; 因为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有这门课程!

选C,39.8%。

想把化学学好; 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我希望知道学好化学的方法; 我认为化学学习的方法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学好化学,最重要的是怎样去学; 在了解学习方法之后,可以更好地学习这门新课; 因为接触一门新学科,了解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选D,4.8%。

理由略。

 选C的学生远远大于选B的学生,说明学生在成绩压力下更关注怎样学却不太关注为什么学;选C与选A同学的认识取向也有较大的不同,选A的同学更多地具有理论和创造的热情。

在了解了学生的上述想法后,我们选择把什么是化学作为绪论课最先解决的问题,要在学生心田种下这粒化学的种子。

 二、怎样种下这粒种子?

绪论课教学实录。

投影1:

可口可乐的照片(图片1)。

提问:

可口可乐为什么风靡全球?

它里面究竟有什么成分如此吸引我们?

投影2、3:

羊和牛吃草的照片(图片2、3)。

羊吃草长出了什么?

学生答肉和奶,教师纠正,是羊肉和羊奶。

牛吃草长出了什么?

学生答,牛肉,教师补充,如果是母牛还会生出牛奶。

提问:

吃的是草,为什么会长出肉和奶?

吃着同样的草,为什么长出不一样的肉和奶?

牛肉和羊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投影4:

一块石头的照片(如上图)。

石头由什么构成?

为什么泥土一摔就破,石头却坚硬无比?

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提出无数此类的问题如果我们有意识让一些物质发生变化,你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教师实验:

1、你相信一只普通手帕熊熊燃烧而不会烧坏吗?

演示烧不坏的手帕。

2、猜一猜,用烧杯将燃着的高矮两只蜡烛扣上,哪只蜡烛先灭?

演示用烧杯扣上燃着的高矮两只蜡烛。

学生实验:

(实验前,提出要求:

要随时记录实现现象;提出你认为值得提出的问题;)实验1用坩埚钳夹持一段镁条放在酒精灯外焰中,点燃后拿开。

同样夹持一段铜条放在酒精灯外焰中,观察现象。

实验2向放有镁条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约1指高);向放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实验3向装有纯碱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向装有食盐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实验4向盛有稀硫酸、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紫甘蓝汁,观察颜色的变化。

稀硫酸变色;纯碱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变色;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

1、镁条和铜片都是金属,为什么一个燃烧而一个只是变黑?

放入稀硫酸中,为什么一个剧烈反应,一个纹丝不动?

2、同为白色粉末的纯碱和食盐,在稀盐酸中的表现为什么如此不同?

3、同样的紫甘蓝汁为什么在不同的溶液中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学生阅读以下对话。

雯雯:

为什么有些东西碰到一块就有现象发生,有的就没有现象发生?

小明:

这不正像你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品性使然呗!

物质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品性,称之为性质。

如同刚才我们发现的,镁与稀硫酸接触就发生剧烈的变化,而把铜片放进稀硫酸却纹丝不动,就是说镁和铜的性质不同。

性质不同,才会有不同的表现或变化。

雯雯:

那为什么物质的性质会有不同呢?

小明:

如同辣椒辣,冰糖甜,皆因里面的成分不一样。

镁和铜的组成成分不同,性质自然就不一样。

雯雯:

有的物质组成成分一样,为什么性质也不一样?

小明:

你能举个例子吗?

雯雯:

你难道没有玩过百变金刚吗?

小明:

是啊,这你不就明白了吗?

同样是钢铁制造的零件,按照不同的结构组合起来,有的能上天,有的能下海,有的跑,有的转,有的烧油,有的用电,表现的性质多了去了。

雯雯:

还有一个例子,小时候我玩过的积木,就是把有限种类的组件用不同方式组合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再问你,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

小明:

你的为什么就是多。

那还不是为了咱人类的利益,去开发、利用、保护这些物质呗!

教师:

你们讨论的上述问题,就是我们化学研究的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

它是一粒化学种子,今天我们把它种在心里,日后它会不断长成一棵大树。

雯雯:

那么,什么不是化学呢?

教师:

小明,你再说说看。

小明:

我也说不好,我是这样想的,你面对着一块石头,如果让你测量出这块石头的表面积、体积,再根据密度求出它的质量,这是数学;还是这块石头,如果回答推动它时,它对你的阻力有多大?

阻力是怎样产生的?

或者干脆把它从你所住的八楼窗口扔下去,再去计算它落地时的速度和到达地面的时间等,这属于物理学;如果你想象它从远古走来,历经磨难,充满沧桑,对它诗兴大发,那是文学;等等。

当我们关注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把石头丢进火里,把酸液、碱液滴在它身上当它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石头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这些性质的原因(组成、结构)是什么?

那么我们对石头的认识就进入了化学的领域。

否则就不是化学。

雯雯:

我有些小小明白了,原来每一门科学都是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的视角啊!

教师赞扬了雯雯的问题和小明的解答。

接着让学生用生活事例加深对组成结构这两个词的理解。

投影5、6:

还出示以下两组句子,让学生体会组成相同结构不同的效果。

甲:

他说了我不回家的;乙:

我说他回不了家的。

丙:

事情本不是这样嘛;丁:

不,事情本是这样嘛。

教师继续用下图让学生品味化学的定义中变化、性质、组成、结构几个词之间的关系。

投影7。

(图片5)(图片6)正是因为我们在物质内部的组成结构层面上找到了物质性质的秘密,找到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也就拿到了让化学变化为我们所用的金钥匙。

尽管这一过程是那样漫长而且永无尽头,但化学的辉煌硕果让我们对化学的未来充满更强更多的期待。

投影811:

从使用纯天然物到利用火通过化学变化制造材料(砖瓦、水泥、钢筋、玻璃、铝合金等)。

投影1215:

从利用火发生的化学变化制造材料到利用化学和物理原理合成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和智能化材料)。

性质组成结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应用(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其他如摔不坏的陶瓷、自动调节温度并杀菌的衣服、智能天线等化学巧夺天工的产品。

让学生提出自己生活中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看看我们能否找出这件事情与化学的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实现这个愿望会与化学产生哪些联系。

历数我们和化学的关系后,学生感慨地说:

好多东西和化学一沾边就变得神奇了;化学,想不到,它竟是陪伴了我十几年的一个老朋友;从我一出生开始,化学就和我结缘了,真想不到。

投影:

小结:

1、同学们,本节课的标题是换一种视角看世界样的视角?

课文中提到的那粒化学的种子是什么?

2、回顾你得到这些认识的过程,说出你参与的学习活动。

这节课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动手的实验、动口的讨论、动脑的思考,这些都是学好化学的最基本方法,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地丰富它。

用实验学化学,就使得化学很好学,学起来很享受!

布置作业:

说说你学好化学的打算?

i,你认为化学是个什么三、学生对这节绪论课的反馈上过该课10个月后(第二学期期末),我们用第一次化学课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痕是什么?

对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回答结果如下表所示光导纤维烽火狼烟化学是一门实用的、中心的、创造性的科学(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

第一次化学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痕占第一位的是实验(1班19人,2班22人,3班23人,4班20人,5班21人,6班27人。

班平均人数40)。

摘录部分回答如下:

第一次看到老师做实验感受到化学神奇;老师用实验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我们第一次亲手做了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老师让我们做的那些五彩缤纷的实验;化学实验现象十分奇妙;觉得化学很神奇;化学好玩;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很神奇;是一个实验由此引发了我对化学的兴趣;老师发了一些资料并让我们回家做实验,引起了我对化学的兴趣;老师提到假期里的实验,使我一下子有了共鸣; 26人提到镁条燃烧实验。

耀眼的白光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一次了解到金属可以燃烧;  17人提到了烧不坏的手帕。

沾了酒精的布燃烧中不会烧坏的实验很神奇,引发了对化学的兴趣;点燃一块布,而一点问题也没有;点燃沾满酒精的毛巾并在手中攥握自如; 高矮蜡烛的实验,让我明白了结果只有亲自实验了才知道; 各种试剂加了紫甘蓝汁液后本来无色的透明的液体却变成了神奇的药水一般;等。

 学生用神奇、新奇、奇妙、惊奇、奇幻、好玩、有趣、兴趣、激动、很轻松、很简单等词汇描述了给他们留有深刻印痕的实验。

甚至面前形形色色的化学用品、丰富的实验器材、实验室都给一些学生留下深刻印痕,我自己推出为什么一个倒置的杯子中高蜡烛比矮蜡烛先灭;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这些学习活动也会成为第一节课的最深刻印痕。

深刻印痕排在第二位的是执教的教师(1班7人,2班9人,3班6人,4班5人,5班11人,6班9人)。

这是我们未曾想到的。

学生是这样说的:

老师的课很生动;老师的那种学习热情;上课的激情; 启蒙方式很特别;方法新颖、学科魅力独特;老师新鲜的教学方式,很有趣;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于其他老师,让我们对化学顿生兴趣;化学课上以做实验为主;老师说化学课上我们可以自己做实验学习,不必去死记硬背; 老师让我们快乐的学化学;老师一直在强调化学是有趣快乐的,和我在上化学课之前的想象不太一样;老师快乐学习的理念;化学老师教学方法中对于同学学习兴趣的重视;老师对我们是否能够对化学感兴趣的那种担心; 老师的风趣幽默;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演示实验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使我一下子喜欢上了化学;老师的风趣幽默以及独特的教学方式;您的风趣和善;老师的和蔼可亲;老师的和善让我喜欢上了化学; 老师表扬我的作业印象很深;老师表扬我第一次作业写得好; 首次在一本严肃的教科书上将生动活泼的文字和图片与一门新奇的科学联系印痕类别人数实验教师什么是化学人数为什么学化学人数人数%人数%%%24113254.84719.54117.031.2(表1)在一起;课本标题生动形象;独特的教材; 老师的口音; 如此等等。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痕第三位的才是什么是化学那粒化学的种子(1班10人;2班5人;3班5人;4班10人;5班7人;6班4人)。

一个小品式的对话文章完美地阐释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小朋友浅显易懂的对话了解了什么是化学; 老师拿出一块石头向我们说明从多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个新的角度;用化学与语、数、物理对大石头考察角度的比较解释了化学的视角;明白了化学和物理的不同; 老师把一个句子用不同的两种排列方式,表达出了不同的意思,说明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了解了原来还有化学这样一个奇妙的学科;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认识化学是什么;化学的定义;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创造性,有想象力的学科;在一些平常或简单的现象中,可以探索出更深层次的知识;神奇的世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化学的种子,对化学的兴趣;万物皆可化;化学是变化之学,其变化无穷无尽,十分神奇,是很吸引人的学科; 以另一个视角看世界的感觉十分神奇,对这个科目充满兴趣; 排在最后的是为什么要学化学(2班1人;4班1人;6班1人)。

 分别为:

很实用,生活处处体现它; 了解化学的意义; 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很大,下定了学好化学的决心; 最初看到这样的统计结果,我们的疑惑是,最深刻印痕为什么不是那粒化学的种子?

我们的目标预设为什么与学生的生成有如此大的差别?

或许是制定目标只考虑了课程本身的需要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

或许是绪论课的教学目标本来就是多元的,首要的目标该是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引发兴趣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是什么为什么的渗透?

或许是绪论课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应是学生认可老师,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问题又回到我们对绪论课教学价值的定位,化学的这粒种子是化学的定义还是对化学的那份激情、那份好奇、那份跃跃欲试的学习冲动?

或是兼而有之的一个即充满激情又富含观念、吸足了氧气和水分即将在温暖的土中翻身、扎根发芽的种子甚或还有对播种者的认同?

这些都是留待我们继续与学生一起深入研究的问题。

i见程同森编写《快乐的启蒙化学》第8-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