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60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docx

李永彩一年级科学教案

义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

科学教案

 

学校:

西沙梁小学

年级:

一年级

姓名:

李永彩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49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2、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5、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四、教学措施及设想: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9.4

9.8

开学报到(常规教育)

2

2

9.119.15

第一单元:

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

3

9.18

9.22

 

2.观察一棵植物

2

4

9.259.29

3.观察叶

2

5

10.210.6

国庆节

6

10.9

10.13

4.这是谁的叶

2

7

10.16

10.20

 

5.植物是活的吗

2

8

10.23

10.27

 

6.校园里的植物

2

9

10.30

11.3

评价表

2

10

11.6

11.10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

11

11.13

11.17

2.起点和终点

2

12

11.20

11.24

3.用手来测量

2

13

11.27

12.1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2

14

12.4

12.8

 

 9.18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2

15

12.11

12.15

 

9.25

6.做一个测量纸带

2

16

12.18

12.22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2

17

12.25

12.29

 

评价表

2

18

1.1

1.5

 

巩固复习

元旦

19

1.8

1.12

复习考试

20

1.15

1.19

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内容

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及要求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2.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具准备

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一、引言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三、回忆中的大树

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2.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内容

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及要求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教学重难点

1.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2..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具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4.总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3.观察叶

教学内容

观察叶

教学目标

及要求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2.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位置中。

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4.这是谁的叶

教学内容

这是谁的叶

教学目标

及要求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教学重难点

1.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2.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具准备

捡一些落叶。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我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5.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内容

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目标

及要求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2.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具准备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

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2、交流: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全课总结

6.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及要求

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2.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具准备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比较记录纸。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请看图:

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

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

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内容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及要求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2.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具准备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

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2、交流: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五.全课总结

2.起点和终点

教学目标: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2、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3、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每组3只小纸蛙(A蛙、B蛙、C蛙)、3条纸带

学生准备:

铅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聚焦(情境导入):

1、师:

我们班哪位同学跳远跳得最远?

2、师:

要比较谁跳得远,大家的起点要一样,看谁的终点远(板书课题)。

二、探究:

(一)让小纸蛙向前跳

1、师:

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用小纸蛙代替我们跳远吧。

试试看,你能让小纸蛙向前跳吗?

2、学生尝试,练习让纸蛙向前跳。

3、交流演示:

(1)请学生演示让纸蛙向前跳,说说怎么才能让纸蛙向前跳的更远。

(2)表扬奖励纪律、发言、操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落实课堂常规。

(二)比一比哪只小纸蛙跳得远

1、师:

接下来,我们比一比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2、思考讨论:

(1)为了比赛公平需要怎么做?

(2)怎么标记起点和终点,以哪里为准?

(3)一次比赛结果可靠吗,要多比几次吗?

3、学生发言、探讨,教师小结提出要点:

(1)为了比赛公平,尽量用一样大的力按纸蛙,让它们向一个方向跳跃。

(2)划一条直线作为纸蛙的起跳线,让纸蛙头最尖的地方贴着直线开始起跳。

(3)标记出纸蛙停下后最前端的为准作为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3只纸蛙分

别跳了多远。

(4)为了让比赛结果更可靠,可以比三次看看谁跳得更远。

(5)一条纸带只记录一次比赛结果,看看结果怎样。

4、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维持课堂纪律。

5、汇报交流:

在黑白展示各小组的纸带,请学生说说比赛结果和比赛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小组都多说说。

三、课堂检验与总结:

1、师:

哪只纸蛙跳得更远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总结:

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叫做长度(板书)。

我们可以借助纸带测量长度来比较谁跳得更远。

四、课后延伸:

你还想比较哪些物体的长度呢,也可以用纸带测量、比较一下。

3.用手来测量

教学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4、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学难点: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教师可以追问: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2、探索:

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

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的指尖与下一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与一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

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测量纸带的长度。

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

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的指尖与下一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4)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3、研讨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教师可以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比较纸带上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

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紧连着一;很难做到每一个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

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的问题?

课后可以开展的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3、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4、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的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子高度的过程和入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结果。

2、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二、新课呈现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

(1)倾听。

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

(2)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三、探索活动

1、物体的选择。

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动:

测量物体):

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问:

“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物体来测量?

2、测量桌子和书。

(1)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

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2)分发材料。

(3)巡视,提醒学生:

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4)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

3、汇报测量结果(也可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

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做小组实验,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

(1)观察数据。

(2)可能出现的观点有: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四、研讨

1、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

“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3、讨论: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的观点有:

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3、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4、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5、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

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二、聚焦课堂

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

提问: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2、分小组汇报。

(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

(3)看课件,思考问题。

(4)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5)举手回答问题。

(6)小组做实验。

三、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1、预测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