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359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1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

楼,时而把目光聚焦

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

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

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

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

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

“弹幕”说到底是一种

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

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一峰,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它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综合、直观、凝练是其主要特征。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以原著文本为载体,这些评点语言通常简短却又切中肯綮,与原著融为一体,促进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D.传统意义上的“评点”是以用笔书写的文字为主要外在形态,近现代以后,随着视听艺术的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

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评论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影响。

D.“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评论者,他们产生于互联网,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评论的价值。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进而使评论以全新的高度成为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重要环节。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

重要台阶。

D.就目前而言,“弹幕”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字内容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信日后“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

“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

“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

“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

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

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C.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学,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公认的儒学经典。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

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

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

至明、清两朝,变为对举人的雅称。

D.二千石,指称郡守。

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能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愿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委任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

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出言不逊,皇帝虽知其言语耿直,最终不愿重用他。

C.广陵寇乱十多年,朝廷派张纲平息寇乱。

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只身到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

D.王夫之认为,张纲独自赴贼营,劝张婴归降,可谓大智大勇,但后来张婴再次造反,证明张纲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5分)

(2)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①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②际,苍生岂重攀。

[注]①江东客:

诗人自称。

②武德:

唐高祖的年号。

开元:

唐玄宗的年号。

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

理最好的时期。

8.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通过场景描写来表达对百姓遗忘历史不思进取的现状的痛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

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抚着胸膛的情状来渲染蜀道的高和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季鹰的一句“使我身后有名,不如即时一杯酒”道出了无意于功名的心声。

在《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也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层层设喻最后得出认识,人们通过学习和不断反思自己,能达到完善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锦瑟》一诗运用梦化为蝶和魂化杜鹃的典故,宣泄诗人一生政治生活和恋爱失意的忧愤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从放牛娃到大学者

1946年,杨义出生于电白县南海镇万寿口村的一个贫农家庭。

杨义祖上清贫,遗下的家当除了半屋子残破的八股古文的线装书外,其他一无所有。

父亲杨校乙,敦厚睿智,从小佃田耕种,抽空自学,粗通文墨,练得一笔清秀毛笔字,是乡间小知识分子。

杨义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贫穷又有书种的家庭。

杨义从小受到文化熏陶,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一些历史兴废古训故事,还没上学就会吟诗诵对,《千家诗》里的名诗名句他念得滚瓜烂熟。

后来解放初土改,外公分得一头牛,五六岁的杨义被拉去当牧童。

在山坡上,人们常常听到杨义吟诵《千家诗》声。

有时他会让牛自由吃草,跑到附近一所私塾隔窗听课,屋里学生未懂,屋外杨义已会背诵。

唯一的塾师见他有过人天资,连赞“神童也”,免费收为学生。

那年杨义七岁。

1959年,杨义小学毕业,以全县前三名的成绩考入电白县第一中学。

入学第一天,父亲教诲他说:

“读爆书胆,呼风唤雨力无穷。

”杨义牢记在心。

中学几年,他以“读爆书胆”为目标,鞭策自己,遨游于茫茫书海中,他不甘心于课内书本,课余饥饿般阅读课外书,学校图书馆藏书,他借阅至少有三分之一,而那些文学书则几乎没有一本不留下他的指痕。

天资加勤奋,让杨义文理兼优,理科尤其突出。

在高考报考时,杨义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报考文科。

校长忧他屈才,亲自找他谈话,说:

“你考理工科,清华北大没问题,但考文科有所担心。

”杨义沉思一下说:

“我是农村孩子,如果考不上文科院校,回家还是有用的,到乡下至少可以当个小学教员。

”其实那时文学已经开始扎根他的心里。

后来他在某一场合引说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人文精神,立国之本,英国人宁可失去最大殖民地印度,也不愿意失去莎士比亚。

”也许这才是他弃理从文的真正想法。

杨义如愿考得高分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

上大学时他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借书,不但读了不少文学名著,还对哲学、历史产生了兴趣,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从中国哲学史到外国思想史,他一点点读下去。

在当时“读书无用”论的时代,他却自得其乐地遨游于书的世界,同窗们戏称他的生活方式是“三天一小本,五天一大本”。

1978年研究生考试制度恢复后,杨义又放弃了新闻专业,报考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方向的研究生,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他的研究生导师是鲁迅学生、著名学者唐弢。

后来,他完成了24万字的硕士论文《鲁迅小说综论》,顺利获

得中国第一批硕士学位(当时还没有博士学位制度)。

研究生毕业,杨义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全国最高的学术机构。

工作的第一年春,他就提交要写150万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科研计划。

那可是一个“集体撰史”成为风气的时代,如此大的项目,需要组织几十个研究有素的学者,申请若干经费,召开不知多少次会议来研究切磋,才能完成。

他一个赤手空拳的青年学人,独立撰述,有这份实力吗?

完成这样的鸿篇巨著,并不是几个月一年的事情,他耐得住这份寂寞吗?

在种种疑惑前面,这个项目既列不入国家的重点科研计划,就是在本研究室的七个项目中,也只能排行最后。

杨义“十年磨一剑”,他花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三卷共150万字《中国现代小说史》。

十年间,他就是为了撰写这部书,阅读了两千多本原版书和大量文献资料,做了过万张笔记卡片。

当《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卷出版后,远隔万里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称赞这位年轻作者的“博学、细心”;第二卷出版后,他又来函预言“全书完成,杨义的名字将永垂不朽”;第三卷出齐后,他终于下了这样的判断:

杨义是“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的第一人”。

《中国现代小说史》这部厚达2171页的“具有中国文学史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出世,便轰动整个汉学文坛,随后其与钱钟书名著《管锥篇》一道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并被列为高校文科教材和现代文学研究生必读书,国外一些著名大学还将其作为教学基本参考书。

因此,杨义在不惑之年就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教授)。

作为文学史家,杨义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名,被

学术界称为“中国文学理论界扛鼎之人”,具有宏大的学术视野,古今汇通、中西兼容,文化气魄铺天盖地,为鲁迅之后少见的一位大师级的小说史家,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史家之一。

杨义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后,势如破竹地进军古代文学史,完成了另一个经典专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接着《楚辞诗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论语还原》相继出版。

研究领域从今到古,从文艺学到比较文学,从叙事学到诗学,从东方到西方,杨义显示出“谜一般的通才”。

199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9卷14册的《杨义文存》,一个国家级最权威的出版社为一个中年学者推出如此大规模的学术文集,这是没有先例的。

一时,国内外很多媒体报刊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甚至有的竟占据了头版头条。

杨义享誉海内外,他曾讲学于英国牛津、剑桥、伦敦、爱丁堡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院,荷兰莱顿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汉城大学。

他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讲演被该校的教授认为是“多年来请到该校讲中国文化和文学最好的一位”,是“经典的讲演”。

杨义有一颗中华赤子心。

他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说的话,感动和振奋了中国学界。

他说,我们要给中国文学和文化发一张中国式的身份证,让它与现代世界对话。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从1992年开始,他去英国,考察了西方近代文明发源地的文化思维方式,寻找东方与西方对话的大语境,进行古与今、中与西的精神对话。

他以中国文化为原点进行中西比较,破解了一些文化密码。

他的著作《中国叙事学》填补了一项学术空白,第一次开创地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与西方体系可以对峙互补的叙事学体系。

杨义同样有一颗永远不变的电白故乡心。

他曾对人说过,他来自农村,治学总不比种田辛苦。

也曾说过,他来自电白海边农家,无论何时何地,这个身份永远不变。

(摘自《电白人——杨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杨义富有中华赤子之心,不仅把赤子心融入他的众多著述中,就是对故乡电白海边农家也念念在兹,有一颗永远不变的电白故乡心。

B.杨义早期的研究作品《鲁迅小说综论》《中国教事学》《中国现代小说史》等,既具有宏大的学术视野,又古今汇通,文化气魄雄浑。

C.在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多卷系列时,杨义的研究已渐成熟,获得了汉学家夏志清的赞誉——“新一代治小说史、文学史的第一人”。

D.杨义受邀讲学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英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这体现了人们对其斐然学术成就的肯定与敬重。

E.杨义的著述多样化,涉及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叙事学、诗学,且每方面都成绩显著,这主要是由于他一直生活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2)杨义是定力很强、非常理性的专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回答。

(6分)

(3)作为一篇传记,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杨义的学术人生的?

请结合材料分析。

(6分)

(4)杨义是当今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中国学者之一。

其学术成就卓越的成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地改头换面不可。

②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③针对某些编辑师心自用、乱改典籍这一不良现象,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④获诺奖前,莫言曾答应好友“巴蜀鬼才”魏明伦,要为魏明伦文学馆题字。

昨晚,莫言的题字通过快递送达魏明伦手中。

魏明伦被莫言的一言九鼎深深感动。

⑤2015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三、四名的决赛中,中国队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反戈一击,以76比58战胜了老对手伊朗队,取得了第三名。

⑥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尔法狗”系

统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脑并最终征服世界的猜想深沉反思、热切关注和激烈辩论。

B.《记住乡愁》文化内涵浓厚,情感丰富而平实,故事感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在消费有所增长的情况下,政府需要规范市场秩序,维持物价稳定,思考如何保持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利益均衡的途径,也要杜绝投机者的产生。

D.面对朝鲜与美韩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中方提出的半岛无核化与停战机制转换并行推

进的外交新思路,是扫清当前朝鲜半岛核困局的有效途径。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不管是修缮___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圆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_____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圆,多么得不偿失。

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____,收拾来的又____前夜残梦,____今日的游戏。

A.或因为虽然不是就是

B.或如果但是仅是不是

C.还即使所以仅是不是

D.还如果但是不是只是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

①,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

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

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

②,但是却被它蛰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

总之,③,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生物学界沸腾了。

来自条件不好、经费缺乏、人员很少的河北科技大学的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韩春雨发明了基因修饰技术,这项技术优于世界一流的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

而且有可能会替代现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的,更为重要的是:

这一发现具有带来技术和产业变化的潜能。

“河北科技大学在哪里?

”“韩春雨是何方神圣?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说:

“是金子走哪都会发光。

有人说:

“谁说必须要好的条件才能出成果!

还有人说:

“这只是一个个例,大多数科学成果还是来自于那些有条件的好大学。

……

对于这些争论,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学科试题答案

1.B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剖析作品艺术特色”和“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是两种并列的评点方式,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2.D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并非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3.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即“化深奥为通俗”,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另外“全新的高度”在原文中应为“前所未有的深度”,二者

并不是一个概念。

4.D(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

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

5.C(“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

6.D(王夫之并未认为张婴大智大勇。

7.

(1)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于是皇上应允了。

(嘉、擢、乃各1分,句义2分)

(2)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规劝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称诵为美谈

(谕、诣、弭各1分,句义2分)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

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

张纲慨然感叹:

“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