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261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docx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真题参考答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6年真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

一、选择题

1.选择C(第3章效用论)

对于正常物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选择B(第2章需求及有关概念)

由于需求弹性为O,也就是说提高价格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如果政府对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元,则其将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3.选择C(第3章效用论)

见P82图3-1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4.选择B(第3章效用论)

MUX=50,PX=70,MUY=18,PY=30,则MUX/PX>MUY/PY,则将增加对商品X的购买减少对商品Y的购买。

5.选择B(第3章效用论)

见书P105价格消费曲线的定义。

6.选择D(第4章生产论)

利润是收入-费用。

但是这里只有产量,而且是既定产量,并没有明确收入是多少啊,也不是最优解点。

7.选择D(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见书P263关于提高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的分析

8.选择D(第8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正确答案应该为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或者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9.选择C(第15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d的值越大时,即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高,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则越平缓。

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则IS曲线的斜率越大,曲线越陡峭。

10.选择A(第14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分配公平以后每个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因此用于消费的资金也增加,所以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平均储蓄倾向。

11.选择A(第14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

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

12.选择A(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在总需求不足时,需要创造货币供给,而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进证券则创造了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

13.选择A(第21经济增长理论)

同2005年第6题

14.选择B

很明显B项是考察的宏观经济学中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四大目标之一-保持就业增长

15.选择D(第2章供需曲线及相关概念)

见书中p29-p30

16.选择C(第5章成本论)

短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者没有办法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而长期就是可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

17.选择B(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因为当市场利率降得很低时,债券的票面利率也就低。

当市场利率升高时,相对而言,票面利率也就升高。

18.选择B(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见书P617中关于公开市场的解释,其它两种工具是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

19选择D(第14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因为只有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投资、政府支出、出口之和等于储蓄、政府税收、进口之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Y才能决定。

若I+G+X<S+T+M,则会导致Y减少。

若I+G+X>S+T+M,则会刺激Y增加。

而在都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判断I+G+X与S+T+M谁大谁小。

20.选择B(综合考察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和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AR曲线是水平的,而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AR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二、计算分析题

1.解:

(1)、Q=f(K,L)=2K1/2L1/2

则:

f(

K,

L)=2(

K)1/2(

L)1/2

=2

1/2+1/2K1/2L1/2

=

2K1/2L1/2

=

Q

所以该企业的规模收益状态为规模报酬不变。

(2)、当K=9时,生产函数为:

Q=2*3L1/2=6L1/2

利润

=PQ-LW=6*6L1/2-2L=36L1/2-2L

=18L-1/2-2,

=0,可解出利润最优时的劳动数量:

L=81

(3)、如果工次提高到每单位3元,利润函数

=PQ-LW=6*6L1/2-3L=36L1/2-3L

=18L-1/2-3,令

=0,可解出利润最优时的劳动数量:

L=36

2.解:

(1)、根据题意得:

Y=C+I+G

=100+0.9Yd+300+160

=100+0.9(Y-Yt)+300+160

解得:

Y=2000

(2)、b=0.9,t=0.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3.57

(3)、Y=C+I+G

=100+0.9Yd+300+300

=100+0.9(Y-T)+300+300

解得:

Y=2500

或者:

政府支出增加

=300-160=140

所以国民收入增加:

=kg。

=500,所以新的国民收入为2500.

三、简答题

1.答:

在现实生活中,乘数作用的大小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

(1)、社会中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增加投资或政府购买以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2)、投资作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3)、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4)、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不会增加。

(5)、另外,一些西方学者也指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低消作用。

例如,如果政府对增加公共工程方面支出而提高税收,则在公共工程方面的那些就业者已增加的开支就将由于纳税人在不同程度上减速少支出而被抵消。

又如,假使政府的支出是靠借钱而不是靠得高税收,则可能影响私人投资,因为政府借钱,一方面会使私人部门的货币减少,另一方面支出增加使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和企业通常都要增加货币储备,从而增加货币需求,这就会提高利率,进而排挤私人投资。

2.答:

效用是商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

对其的分析有两种理论,即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的商品与劳务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满足,这种效用是可以借助于基数(1,2,3,……)衡量的。

这样任意两个消费者的消费函数苛以比较与加总。

假设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基数效用论的效用函数是U=f(q),消费两种产品是时U=(q1,q2)。

利用确定形式的效用函数,可以得到确定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在边际效用递减的假定前提下,分析消费者即定收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假设社会上存在两种商品,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

,即每一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任何商品的边际消费相等,并且都等于这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效用的现代理论。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确切数值,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主张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顺序与效用水平。

序数效用论的效用函数是U=(q1,q2)。

通过对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分析,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得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得到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

,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率。

两种理论的主要联系之处在于:

1、二者的某些假设是相同的,如假设每一消费者都有一定收入,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总是用有限有收入购买到最大化的效用。

2、效用函数形式基本相同,消费两种产品时的效用函数都写作U=(q1,q2)。

3、基数效用论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之上,序数效用论也得出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结论。

基数效用论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分析消费者均衡,而无差异曲线在分析技术上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则。

所以两理论都是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的。

4、都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5、二者得到的均衡条件有联系,经过数学转换,可得到一样的形式,基数分析和序数分析具有一致性可以根据效用函数算出边际替代率。

两种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假设不同。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快乐的指标,是可用基数度量和比较的。

而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式,无须要求以基数度量之,只能以序数表示。

2、两者的效用函数虽然形式相同,但含义不同,基数效用论的U指的是可以以基数计量的效用,序数效用论的U则指效用指数。

3、两者的分析方法不同,序数效用通过无差异曲线分析得出结论。

4、消费者均衡条件不同。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

=λ,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条件是

基数效用论的最大困难在于效用量的具体衡量,而且由于效用衡量来源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因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效用比较缺乏基础。

所以,基数效用论逐渐被序数效用论所替代。

四、论述题

答:

(一)、西方国收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发展的程度,衡量生活水平,是存在缺陷的。

1、统计中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给漏掉了。

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及个人私自交易等。

2、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售出的和成本。

例如,它无法以反映人们的闲暇,无法反映污染程度等。

3、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

例如,赌博盛行,也许GDP很高(如拉斯维加斯),但并不说明该地区的人民过得幸福。

4、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国民收入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

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中然可以拥用相同的GDP,但一个生产粮食,一个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一样。

(二)、纠正。

鉴于以上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修正,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

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augmentednationalaccounts)来修正国民收入衡量的缺陷。

其中一项加项为地下经济,但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地下经济则不计入,另一个减项为环境的破坏。

国际经济学

1.简单判断分析题

(1).综合题

我们认为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关系而并不是矛盾的。

新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我们把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成本学说、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自然要素禀赋学说、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作一个纵向的研究,会发现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

比较成本学说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说明相对成本的差异,自然要素禀赋学说则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来解释绝对成本的差异,规模经济学说却从规模经济和异质产品的角度来解释比较成本的差异,进而揭示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可见,这三种学说的“一脉”就是比较优势

原理,都强调比较优势产生分工,分工产生了贸易,贸易增加了福利。

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和不变规模经济可以看成是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特例,它的比较优势原则仍是世之公理。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此的认识向前迈了一大步,认为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是比较优势的来源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规模经济优势带来的比较优势。

而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干预。

(2).考察第九章非关税壁垒和新保护主义

发达国家的工会一般都会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是正确的。

发达国家工会为了维护本国工人的就业,抑制发展中国家廉价商品出口,强调必须推行“社会标准”,即要求把国际贸易同国际劳工标准挂钩,如果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不执行国际劳工标准,则予以贸易制裁。

很明显这是以推行国际劳工标准为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是有悖于世界工会运动的联合统一和合作的。

(3).考察第九章非关税壁垒和新保护主义

战略保护主义政策的核心是政府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产业的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次优配置的选择,它一般适用于发达国家,主要为了帮助发达国家在高科技产业内获得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幼稚工业论来实施贸易保护。

2.案例分析题考察第6章

我们可以依据外部规模经济理论来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依据外部经济理论可以知道,规模报酬递增发生于整个产业层面,即整个产业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的比例。

外部经济来自于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整个产业规模的扩大,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平均成本。

下图很好的分析了外部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而依据案例我们可以得知,温州的打火机价格低除了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之外,还因为行业有高度的社会化分工。

一个普通打火机有20多个零部件,每一个都有专业的工厂生产,毛利润一般只有10%到20%。

像一只电子打火器,十年前依靠进口要4、5元,如今形成大规模生产后只要2、3毛钱。

因此,温州打火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占据市场份额较高的原因在于,温州打火机产业已经形成了外部经济,行业内厂商数量的扩大以及相互分工协作,导致了温州打火机的平均成本较低。

而且温州打火机产业产生了产业聚集效应,在该产业中同一厂商的数量的增加和相对集中使得每个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利用好自身的生产要素实现企业在产品成本方面降低费用。

因此,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应该认识到建立优势制造产业聚集的迫切需要,并且将这些产业形成类似于温州打火机产业这样的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制造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切实发挥这些优势制造产业在上海整体贸易格局中的作用。

3.简答题

(1)考察第9章非关税壁垒与新保护主义

主要内容:

李斯特指出,一国财富的积累,在于其不断发展的生产力。

产力是一国最重要的财富;一国要培育发达的生产力,就必须培育发达的作为生产力之本的工业。

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可能存在潜在的比较优势,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投入该产业难以建立或者已经启动难以与外国公司竞争。

因此,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想培育发达的工业,就必须对尚且幼稚的工业加以保护,直到这些产业可以对付外国竞争具有经济规模并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为止。

保护关税、国内竞争、科技和教育是保护幼稚工业和培育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李斯特认为一国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在于其对交换价值的占有的多少,因此要理性地增加国家财富和创新民族精神。

借鉴意义:

①改变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我国贸易模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科技产品和知识产权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阶段我国主要出口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缺乏大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因此基于此我们应该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

②在推行对外改革开放的同时,更要对本国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保护,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③有限度、有条件地保护幼稚产业因此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对幼稚产业采取宽泛的、无限期的保护。

相关优惠条款有可能使国内产业淡化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从而失去其改革的动力;是违背了对产业保护的初衷,容易导致低效率竞争甚至是资源浪费。

这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贸易自由化所不允许的。

对重点产业和幼稚产业实行的保护,应该是有时间期限和回报期限的。

(2)考察第10章经济一体化

我个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是对立的。

其一,区域经济组织无论哪种组织方式,都有不同于区域之外的特殊优惠,其带来的特殊利益区外不能分享。

这种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无疑不符合全球经济利益。

其二,区域化的排他性问题,即对内自由,对外保护。

若不加以抑制,形成了对外壁垒,就会加剧世界范围的保护主义倾向和世界经济市场的分割,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其次,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是统一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归宿。

其一,区域经济组织内涵的深化将外化为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其二,区域一体化外延的扩张将外化为全球经济联系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因为区域化有着范围、广度上的局限性,它不能不力图冲破区界的局限,向更广阔的全球空间开放与扩张。

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全球范围内的商品贸易、生产要素流动、资源优化配置、金融投资的自由化以及财政、金融体制的分工协调,即构成一个类似于放大了的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

在此过程中,全球化与主权国家对国民经济控制权的冲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合作的障碍,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识形态障碍等等,都决定了经济全球化面临重重障碍。

而此时在特定区域(即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体制相融,文化背景相似,地域相邻的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却蓬勃发展,并不断吸收周边国家。

问题的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种种障碍。

因此,我们不能冒然的判断两者谁比谁好,我认为两者只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

(3)考察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上图解释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第一阶段,即电视机在第一阶段只在发明国生产和消费,因为只有发明国拥有该项技术。

第二阶段,产品快速成长阶段由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知道在该阶段发明国还处于市场的完全垄断地位。

即中国只能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家用电器,本国并不拥有专利技术。

第三阶段,即该产品已经标准化生产,发明国发现授权其他厂商和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有利可图,即其比较优势已经失去了,因此模仿国开始生产这一产品,即中国开始模仿发明国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始大量生产家用电器。

欧美等发达国家产量开始下降,品牌竞争让位与价格竞争。

最后第五阶段,中国开始向欧美市场低价出口家用电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或者完全停止。

(4)考察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重商主义观点:

重商主义用国家所拥有的稀有金属来衡量国家的财富,其认为一国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得出口大于进口,他们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进口商品。

他们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主张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一国只有在他国损失的前提下才能获利。

然而在只有两国的世界经济中,2国发生贸易,不可能所有2个国家同时出超,而且一定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国家获利总是给予其它国家的财富损失,因此一国出超另一国家必定入超,所以两个国家在经济利益上时发生根本冲突的。

所以不可能按这样的贸易模式经行贸易。

(5)考察第6章规模经、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间贸易建立在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基础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基于产品的异质性和规模经济基础上产生。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传统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甚至需求偏好这类基本的经济特征,各国为了充分发挥以这些基本特征的国际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比较利益而进行贸易,因此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主要是各国间进行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

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约一半甚至更多的国际贸易属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或水平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间贸易或垂直贸易的比重在下降,用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现象。

发达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并不是以这些基本经济特征的差异为基础的。

从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看,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产品差异已跃居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

特别是在区域内、产业内贸易中,规模经济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常规的比较利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当代贸易格局中,国家间的要素禀赋较相似,可能生产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较大,因此形成了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为辅的贸易格局。

(6)课本外知识

目前对自然资源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是贸易条件恶化。

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其出口的大部分往往是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

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初级产品价格的低下及大量代替自然资源的工业原料的出现,世界市场对初级产品的需求急剧下降,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工业产品之间的贸易。

在这种环境之下,由于大部分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都是缺乏收入需求弹性的,而工业品的需求是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因而会导致出口的初级产品与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差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二是荷兰病。

石油和其他一些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却不能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不幸的是,这些资源的存在还会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挤出作用。

三是自然资源的价格具有极大的波动性,而对于这种波动性的管理又十分困难。

对于国外和国内投资者来说,他们总是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投入资金,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又会撤回资金。

而对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资源匮乏型国家,经济发展却很快,我们可以用以下原因来加以解释:

(1).日本和韩国为了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必须从国外进口各种原材料,加工后出口,并尽可能扩大它们之间的差额。

因此,他们积极生产和出口高附加价值商品。

(2).两国注重升级国内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较为合理。

两国出口商品结构日益高级化,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不断减少,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

(3).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初两国的科技政策主要着重于引进、消化和使用外国技术。

而后则实行全方位跟踪的科技发展方针,全面推行技术立国战略,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7).考察第3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不完全分工的原因是:

当一国专门生产x时,它生产X的机会成本也不断增加,同样地,随着B国生产Y的产量的增加,它生产Y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这样随着每一个国家专门生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两国相对商品的格机会就会相互接近,直到该价格在两国中相等。

在固定成本条件下,生产完全分工的例外情况是小国情况,只有小国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进行完全分工,大国及时在贸易条件下仍然生产两种产品,因为小国不能完全满足大国的进口需求。

(完全分工图形见书P3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