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61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docx

076《书断列传》唐张怀瓘

卷一

    ○古文

    按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

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孝经》援神契云:

“奎主文章,苍颉仿象”是也。

    ○大篆

    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

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

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

甄酆定六书,三曰:

“篆书”。

八体书法,一曰“大篆”。

又《汉书·艺文志》:

“史籀十五篇”并此也。

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

    ○籀文

    周太史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

《七略》曰:

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

甄酆定六书,二曰“奇字”是也。

    ○小篆

    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

    ○八分

    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

王愔云:

“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

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为八分,言有默,始皇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

遣召之,三征不至,始皇大怒。

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飞去。

    ○隶书

    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

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

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

奏之,始皇善之,用以御史。

以奏事烦多,篆字难在,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章草

    按章草,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也。

卫恒、李诞并云:

“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

”萧子良云:

“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藁法,非也。

”王愔云: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

汉俗简,隋渐以行之是也。

    ○行书

    按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

行书即正书之小伪。

务従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王愔云:

“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

钟元常善行书是也。

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飞白

    按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

王隐、王愔并云:

“飞白,变楷制也。

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

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王僧虔云:

“飞白,八分之轻者。

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

    ○草书

    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

梁武帝草书状曰:

“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驲,以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

今之草书也。

    ○汲冢书

    汲冢书,盖魏安釐王时,卫郡汲县耕人于古冢中得之。

竹简漆书,科斗文字,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

耕人姓不。

    ○李斯

    秦丞相李斯曰:

“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

今删略繁者,取其合体,参为小篆。

”斯善书,自赵高已下,咸见伏焉√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书。

《秦望纪功石》乃曰:

“吾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

”(出《蒙恬笔经》)斯妙篆,始省改之。

为小篆者《苍颉篇》七章。

虽帝王质文,世有损益,终以文代质,渐就浇醨。

则三皇结绳,五帝画象,三王肉刑,斯可况也。

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

三古谓实。

草隶谓华。

妙极于华者,义献。

精穷其实者,籀斯。

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为玺,令斯书其文。

今泰山、峄山及秦望等碑并其遗迹。

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世之法式。

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

    李斯书,如为冠盖,不易施手。

    ○萧何

    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

观者如流,何使秃笔书。

    ○蔡邕

    后汉蔡邕,字伯喈,陈留人。

仪容奇伟,笃孝博学。

能画善音,明天文术数。

工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

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

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

喈八分飞白入神,大篆、小篆、隶书入妙。

女琰甚贤明,亦工书。

伯喈入嵩山学书,于石室内得一素书。

八角垂芒,篆写李斯并史籀用笔势。

伯喈得之,不食三日,乃大叫喜欢,若对数十人。

喈因读诵三年,便妙达其旨。

伯喈自书五经于太学,观者如市。

    “蔡邕书,骨气洞达。

爽爽为神。

    ○崔瑗

    崔瑗字子玉,安平人。

曾祖蒙,父骃,子玉。

官至济北相,文章盖世。

善章草,书师于杜度,媚趣过之。

点画精微,神变无碍,利金百炼,美玉天姿,可谓冰寒于水也。

袁昂云:

“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

”王隐谓之“草贤”,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张芝

    张芝,字伯英。

性好书,凡家之衣帛,皆画而后练。

尤善章草,又善隶书。

韦仲将谓之“草圣”。

又云:

“崔氏之肉,张氏之骨。

其章草《急就章》,字皆笔而成。

作英草行入神。

隶书入妙。

    ”伯英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

    ○张昶

    张昶,字文舒,伯英季弟,为黄门侍郎。

尤善章草,书类伯英。

时人谓之“亚圣”。

文舒章草入神,八分入妙,隶入能。

    ○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

颖川人,桓、灵之世,以造行书擅名。

既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

胡昭、钟繇并师其法。

世谓钟繇善行狎书是也。

而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

    ○师宜官

    师宜官,南阳人。

灵帝好书,征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数百人。

八分称宜官为最。

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

甚矜能,而性嗜酒。

或时空至酒家,因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

则铲灭之,后为袁术将。

钜鹿耿球碑,术所立,宜官书也。

    “宜官书,如雕羽未息,翩翩自逝。

    ○梁鹄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

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

以善八分书知名。

举孝廉为郎,亦在鸿都门下。

迁选部郎,灵帝重之,魏武甚爱其书,帝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

于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之用笔尽势也。

    ○左伯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

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

小异于邯郸淳,亦擅名汉末。

又甚能作纸。

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

故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云:

“子邑之纸,研妙晖光。

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伯英之笔,穷神尽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

    ○胡昭

    胡昭,字孔明,颖川人。

少而博学,不慕荣利,有夷皓之节。

甚能籀书,真行又妙。

卫恒云:

“胡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

尺牍之迹,动见默。

”羊欣云:

“胡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

”张华云:

“胡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可谓宿士矣。

    ○钟繇

    魏钟繇,字元常。

繇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

三年遂。

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搥胸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

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由是繇笔更妙。

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出羊欣《笔阵图》)。

繇尤善书于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

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尚德哉。

若其行书,则羲之、献之之亚。

草书,则卫索之下。

八分,则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也。

太和四年薨,迨八十矣。

元常隶行入神,草、八分入妙。

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绝伦多奇。

    ○钟会

    钟会,字士季,元常少子。

善书,有父风。

稍备筋骨。

美兼行草,尤工隶书。

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亦所谓剑则干将、镆鎁焉。

会尝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

会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勖乃潜画元常形像。

会兄弟入见,便大感恸,勖书亦会之类也。

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

    ○韦诞

    魏韦诞,字仲将,京兆人。

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

伏膺于张伯英,兼邯郸淳之法。

诸书并善,题署尤精。

明帝凌云台初成,令仲将题榜,高下异好,宜就点正之。

因危惧,以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袁昂云:

“如龙孥虎据,剑拔弩张。

”张茂先云:

“京兆韦诞、诞子熊、颖川钟繇、繇子会,并善隶书。

”初青龙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诏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

给御笔墨,皆不任用,因奏:

“蔡邕。

自矜能书,兼斯喜之法,非纟丸素不妄下笔。

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比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

方寸千言,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

”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

仲将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入妙,小篆入能。

兄康,字元将,工书。

子熊,字少季,亦善书。

时人云:

“名父之子。

”克有二事,世所美焉。

    又云:

“魏明帝凌云台成,误先钉榜,未题署。

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上,使就榜题。

去地二十五丈,诞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

卷二

    ○王羲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

“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

”语羲之曰:

“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

“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

“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

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

“卿书感我而况人乎!

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

羲之书多不一体。

(出羊欣《笔阵图》)

    逸少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

千变万化,得之神功。

逸少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俱入神,八分入妙。

妻郄氏甚工书,有七子。

献之最知名,玄之、凝之、徽之、操之并工草。

    ○又

    羲之尝以章草答庾亮,亮示翼,翼见乃叹伏,因与羲之书云:

“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尝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旧说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旦见一老姥,把十许六角竹扇出市。

王聊问:

“此欲货耶一枚几钱。

”答云:

“二十许。

”右军取笔书扇,扇五字。

姥大怅,惋云:

“老举家朝飧,唯仰于此,云何书坏”王答云:

“无所损,但道是王右军书,字请一百。

”既入市,人竞市之。

后数日,复以数十扇来诣请更书,王笑而不答。

    又云羲之曾自书表与穆帝,专精任意。

帝乃令索纸,色类、长短、阔狭与王表相似,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乃题后答之。

羲之初不觉,后更详看,乃叹曰:

“小人乱真乃玺!

    羲之性好鹅,山阴昙襄村有一道士,养好者十余。

王清旦乘小船故往看之,意大愿乐。

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之。

道士言:

“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

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使合群以奉。

”羲之停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大以为乐。

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给,意甚感之,欲以书相报。

见有一新榧几至滑净,王便书之,草正相半。

门生送王归郡,比还家,其父已刮削都尽,儿还失书,惊懊累日。

    ○又

    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阴。

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郄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脩祓禊之礼,挥毫制序。

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

    ○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尤善草隶。

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

尔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

率尔师心,冥合天矩。

初,谢安请为长史。

太元中,新造太极殿。

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

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之事。

子敬知其旨,乃正色曰:

“仲将,魏之大臣,宁有此事。

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

”安遂不之逼。

子敬年五六岁时,学书,右军従后潜制其笔不脱。

乃叹曰:

“此儿当有大名”遂书《乐毅论》与之。

学竟,能极小真书。

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如大则尤直而寡态,岂可同年。

唯行草之间,逸气过也。

及论诸体,多劣右军。

总而言之,季孟差耳。

子敬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皆入神,八分入能。

    ○又

    羲之为会稽,子敬出戏,见北馆新白土壁,白净可爱。

子敬令取扫帚,沾泥汁中以书壁,为方丈一字。

晻暧斐亹,极有势好。

日日观者成市,羲之后见,叹其美。

问:

“谁所作”答曰:

“七郎。

”羲之於是作书与所亲曰:

“子敬飞白,大有直是图于此壁。

”子敬好书,触遇造玄,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纱祴,著往诣。

子敬便取祴,书之。

草正诸体悉备,两袖及褾略周。

自叹比来之合,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色,于是制祴而走。

左右果逐及于门外,斗争分裂衣,少年才得一袖而已。

子敬为吴兴,羊欣父不疑为乌程令。

欣时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子敬往县入欣斋。

欣著新白绢裙昼眠,子敬乃书其裙幅及带。

欣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

    ○又

    献之尝与简文帝书十许纸,题最后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存之,此书为桓玄所宝。

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秩,尝置左右。

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

将败,并投于江。

或谓小王为小令,非也。

献之为中书令,卒于官。

族弟珉代之。

时以子敬为大令,季琰为小令。

    ○王脩

    王脩,字敬仁,仲祖之子。

官至著作郎,少有秀令之誉。

年十三著《贤令论》,刘真长见之,嗟叹不已。

善隶、行书。

尝就右军求书,乃写东方朔《画赞》与之。

王僧虔曰:

“敬仁书,殆穷其妙。

”王子敬每看,咄咄逼人。

升平元年卒,年二十四。

始王导爱好钟氏书,丧乱狼狈,犹衣带中盛,尚书宣示。

过江后以赐逸少。

逸少乞敬仁,敬仁卒,其母见此书平生所好,以入棺。

敬仁隶、行入妙。

殷仲堪书,亦敬仁之亚也。

    ○荀舆

    荀舆能书,尝写《狸骨方》。

右军临之,至今谓之《狸骨帖》。

    ○谢安

    谢安,字安石,学正于右军。

右军云:

“卿是解书者,然知解书为难。

”安石尤善行书,亦犹卫洗马风流名士,海内所瞻。

王僧虔云:

“谢安入能书品录也。

”安石隶、行、草并入妙。

兄尚字仁祖万石,并工书。

    ○王廙

    晋平南将军侍中王廙,右军之叔父,工隶、飞白。

祖述张卫,法复索靖。

书七月二十六日一纸,每宝玩之。

遭永嘉丧乱,乃四叠缀衣中以渡江。

今蒲州桑泉令豆卢器得之,叠迹犹在。

    ○戴安道康昕

    晋戴安道,隐居不仕。

总角时,以鸡子汁溲白瓦屑。

作郑玄碑,自书刻之,文既奇丽,书亦妙绝。

又有康昕,亦善草隶。

王子敬常题方山亭壁数行,昕密改之,子敬后过不疑。

又为谢居士题画像以示子敬,子敬叹能以为西河绝矣。

昕,字君明,外国人,官至临沂令。

    ○韦昶

    晋韦昶,字文休仲将。

兄康字元将,凉州刺史之玄孙,官至颖川太守、散骑常侍。

善古文大篆及草,状貌尤古,亦犹人则抱素,木则封冰,奇而且劲。

太元中,孝武帝改治宫室及庙诸门,并欲使王献之隶草书题榜,献之固辞。

乃使刘环以八分书之,后又使文休以大篆改八分焉。

或问:

“王右军父子书,君以为云何”答曰:

“二王自可谓能,未是知书也。

”又妙作笔,王子敬得其笔,叹为绝世。

义熙末卒,年七十岁余。

文休古文大篆、草书并入妙。

    ○萧思话

    宋萧思话,兰陵人,父源冠军琅阝琊太守。

思话官至征西将军左仆射,工书。

学于羊欣,得其体法,虽无奇峰壁立之秀,运用连岗尽望势不断绝,亦可谓有功矣。

王僧虔云:

“萧全法羊,风流媚好,殆欲不减,笔力恨弱。

”袁昂云:

“羊真孔草,萧行范篆,各一时之妙也。

    ○王僧虔

    琅阝琊王僧虔,博涉经史,兼善草隶。

太祖谓虔曰:

“我书何如”卿曰:

“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三。

陛下草书第二,正书第三。

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

”上大笑曰:

“卿善为词也。

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虔历左仆射尚书令,谥简穆公。

僧虔长子慈,年七岁,外祖江夏王刘义恭迎之入中斋,施诸宝物,恣其所取,慈唯取素琴一张、《孝子图》而已。

年十岁,共时辈蔡约入寺礼佛,正见沙门等忏悔,约戏之曰:

“众僧今日何乾乾。

”慈应声答:

“卿如此不知礼,何以兴蔡氏之宗”约兴宗之子也。

谢超宗见慈学书,谓之曰:

“卿书何如虔公”答云慈书与大人,犹鸡之比凤。

超宗,凤之子。

”慈历侍中,赠太常卿。

约历太子詹事。

    ○又

    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

“谁为第一。

”僧虔对曰:

“臣书,臣中第一。

陛下书,帝中第一。

”帝笑曰:

“卿可谓善自谋矣。

    ○王融

    齐末王融,图古今杂体,有六十四书。

少年仿效,家藏纸贵。

而风鱼虫鸟是七国时书,元长皆作隶字,故贻后来所诘。

湘东王遣沮阳令韦仲定为九十一种,次功曹谢□勋增其九法,合成百体,其中以八卦为书为一,以太为两法,径丈一字,方寸千言。

    ○萧子云

    梁萧子云,字景乔。

武帝谓曰:

“蔡邕飞而不白,羲之白而不飞,飞白之间,在卿斟酌耳。

”尝大书萧字,后人匣而宝之,传至张氏宾护,东都旧第有萧齐前后序,皆名公之词也。

    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

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齐”。

    ○萧特

    海盐令兰陵萧特,善草隶,高祖赏之。

曰:

“子敬之书不如逸少,萧特之迹遂过其父。

    ○僧智永

    陈永欣寺僧智永师,远祖逸少。

历纪专精,摄齐升堂真草唯命。

智永章草及草书入妙,行入能。

兄智楷亦工书,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

“丁真永草。

    ○又

    智永尝于楼上学书,业成方下。

    梁周兴嗣编次《千字文》,而有王右军者,人皆不能晓其始。

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

武帝召兴嗣,谓曰:

“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锡甚厚。

右军孙智永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外,江南诸寺各留一本。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

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

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

人谓为“铁门限”。

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

    尝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满。

    ○僧智果

    隋永欣寺僧智果,会稽人也,炀帝甚善之。

工书铭石,其为瘦健。

造次难类,尝谓永师曰:

“和尚得右军肉,智果得骨。

夫筋骨藏于肤肉,山水不厌高深。

而比公稍乏清幽,伤于浅露,若吴人之战,轻进易退,勇力而非武。

虚张夸耀,无乃小人儒乎。

”智果隶行草入能。

卷三

    ○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自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

尝谓朝臣曰:

“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又云:

“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

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尝召三品已上,赐宴于玄武门。

帝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

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

帝笑曰:

“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购《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僧智永弟子辩才尝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于师在日。

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

临羲之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

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

乃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

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

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

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

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

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

上谓侍臣曰:

“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

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必获。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

“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

”太宗遂召见,翼奏曰:

“若作公使,义无得理。

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

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

辩才遥见翼,乃问曰:

“何处檀越”翼就前礼拜云:

“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

”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

乃曰:

“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果等。

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

酣乐之后,请宾赋诗。

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

“初酝一缸开,新如万里来。

披云同落莫,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来旅雁哀。

非君有祕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翼,长苦业风飘”。

妍蚩略同,彼此讽味,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

辩才云:

“檀越闲即更来。

”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

诗酒为务,其俗混然,经旬。

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

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

翼曰:

“弟子先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

”辩才欣然曰:

“明日可将来此看。

”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

辩才熟详之,曰:

“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

贫道有一真迹,颇是殊常。

”翼曰:

“何帖”才曰:

“《兰亭》。

”翼笑曰:

“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伪作耳。

”辩才曰:

“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

”及翼到,临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翼见讫,故驳瑕指类,曰:

“果是响榻书也!

”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梁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

辩才时言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

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

后,辩才出赴露汜桥南严迁家斋。

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

“翼遗却帛子在床上。

”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

告驿长凌愬曰:

“我是御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督知。

”都督齐善行闻之,驰来拜谒。

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

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又遣云御史须见,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

萧翼报云:

“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取别。

”辩才闻语而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便驰驿南发,至都奏御。

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马脑碗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匹,兼宝装勒辔,宅庄各一区。

太宗初怒老僧之祕_,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

数月后,仍赐物三千段,穀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给。

辩才不敢将入己用,回造三层宝塔。

塔甚精丽,至今犹存。

老僧因惊悸患重,不能强饭,唯歠粥,岁余乃卒。

帝命供奉榻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榻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

临崩谓高宗曰:

“吾欲従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听,受制命。

太宗曰:

“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

”后随仙驾入玄宫矣,今赵模等所榻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

    ○又

    一说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

隋末广州好事僧有三宝,宝而持之。

一曰右军《兰亭书》,二曰神龟(以铜为之,龟腹受一升,以水贮之,龟则动四足,行所在能去),三曰如意(以铁为之,光明洞彻,色如水晶)。

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

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

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

僧曰:

“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

又投龟,一足伤,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