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269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docx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竖式计算、观察、讨论并用计算器计算等,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计算器探索并指出一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中隐藏着许多的奥秘。

课前准备:

计算器。

教学方案:

教学环境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由树上结果实的话题,引出教材例1。

教师口述苹果、板栗的价钱信息,并板书出来。

由现实生活中秋季结果实的谈话开始,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除去树上长的水果外,你还知道哪些树上结的果实?

生:

枣、板栗。

……

师:

你们知道吗?

这些果实不但好吃,而且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比如苹果就被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以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板栗的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

所以许多人都喜欢买一些苹果或板栗。

李奶奶花10元钱买了3千克苹果,花83元买了11千克板栗。

教师边口述,边板书:

苹果:

10元3千克

板栗:

83元11千克

二、解决问题

1、提出“估算一下苹果和板栗的单价哪个便宜一些”的问题,要求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师:

估算一下,苹果和板栗的单价,哪个便宜一些。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

●苹果的单价便宜一些。

因为10元钱买3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平均3元多。

而83元买11千克板栗,平均每千克板栗7元多。

●苹果的单价便宜一些。

因为10元钱买了3千克苹果,如果用83元买苹果,至少能买8×3=24千克苹果。

……

2、提出“分别计算平均每千克多少元”的要求。

让学生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要求学生计算到商的小数部分第四位。

经历自主计算,初步感受商的特点的过程,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师:

那么,你能不能分别计算这两种水果平均每千克多少钱呢?

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算一算。

计算时我们只要除到商的小数部分第四位就可以了。

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

3、汇报计算的情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问题。

(1)先交流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的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结果的机会。

使学生了解,商中的3重复出现,而且除不尽。

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商中的数字3重复出现的事实。

初步感受循环现象,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

师:

我们请在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算的,出现了什么问题?

板书的学生介绍他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说明每次都余1,商中重复出现3。

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0÷3的结果?

学生可能会说:

●10除以3商中的数字3总是重复出现,除不完。

●10÷3每除一次的结果总是商3余1,除不尽。

●商中都是数字3,没有其他数字。

……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商重复出现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解释商中3重复出现的原因,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为发现83÷11商54重复出现的打基础。

师:

同学们发现商中的3重复出现,而且除不完。

现在,请大家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我们的发现对不对。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形成共识:

商中的数字3重复出现,除不尽。

师:

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为什么商中的“3”会重复出现,而且除不尽呢?

生:

因为10÷3商3余1,1后面补0继续除时,又是商3余1,每除一次的余数总是“1”,所以商中的“3”总是重复出现。

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

(3)交流“平均每千克板栗多少元?

”的计算情况。

讨论除得的商有什么特点。

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和想法的机会。

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师:

刚才通过竖式和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10÷3的商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3重复出现。

也就是,平均每千克苹果3元3角3分多。

师:

那么,平均每千克板栗多少钱?

我们请黑板上这位同学说一说他是怎样算的,发现商有什么特点。

板书的学生介绍他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说明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是5、4重复出现。

(4)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使学生了解83÷11余数5和6重复出现,所以商中5、4就会重复出现。

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师:

请同学们观察竖式和所得的商,想一想:

继续除下去,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可能会说:

●商中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54。

师:

为什么商中的“54”会重复出现呢?

生:

83除以11,个位上商7余数是6,添0再除商5,余数是5,添0再除商4余数又是6,再除一次又是5,余数依次是6和5,所以商中“54”会重复出现。

生:

83÷11的余数不是6就是5重复出现,余6添0后再除,总是商5,余5添0后再除,总是商6。

所以商中总是出现5454……,54重复出现。

4、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验证观察、判断的结果。

教师板书出两个算式及计算结果,说明用省略号表示商中重复出现的数字。

验证是对推测的证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利用计算器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循环小数的特点。

师:

同学们根据余数的特点对商的情况进行了推测,我很同意大家的推测。

结果是这样吗?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师板书出两个算式及计算结果。

10÷3=3.33……

83÷11=7.5454……

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10÷3的商中3会重复出现,所以我们在表示它的商时写出两个3以后,再用省略号就可以表示商中重复出现的数字。

5、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

用语言描述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再次体会循环小数的特点。

师:

看着这两个算式谁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

生:

10÷3的商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3并且3重复出现。

生:

83÷11的商,整数部分是7,小数部分是5和4并重复出现。

师:

10÷3的商可以这样表述:

三点三三点点……或三点三三重复出现。

自己试着说一说83÷11的商应该怎样表述?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三、循环小数

1、计算例2写出58.6÷11和38.2÷2.7,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交流计算结果。

借助计算器,可使学生摆脱繁琐的计算,更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循环小数的研究和学习上。

师:

刚才在计算苹果和板栗的单价的时候,大家发现了两个特殊的小数,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

58.6÷11和38.2÷2.7的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板书:

58.6÷1138.2÷2.7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师:

谁来说一说计算的结果?

教师板书

5.86÷11=5.32727……

3.82÷2.7=14.148148……

生:

58.6除以11,商的整数部分是5,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是3,以后是27、27重复出现。

生:

38.2除以2.7,商的整数部分是14,小数部分是148重复出现。

2、让学生观察两个算式的商,分别找出重复出现的数字,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两个算式的商。

在观察讨论描述中使学生体会商中数字循环的不同特点。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算式的商,找一找重复出现的数字?

学生可能会说:

●58.6÷11的商中也有重复出现的数字,是27。

●58.6÷11的商从小数部分第二位开始重复出现“27”两个数字。

●38.2÷2.7的商中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是148三个数字。

……

师: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两个算式的商也是无限的,并且也有重复出现的数字。

自己读一读这两个算式。

学生在汇报结果读循环小数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3、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的商,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空间。

教师结合例1、例2四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介绍循环小数和循环节。

循环节的简写记法,可让学生阅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不做基本要求。

观察、讨论四个商的特点,为概括循环小数的定义做准备。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四个算式的商,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

●共同点:

(1)商都是无限的(或除不尽的);

(2)小数部分都有数字重复出现。

●不同点:

(1)10÷3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1个数字重复出现;

(2)83÷11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2个数字重复出现;

(3)58.6÷11是从小数部分第二位开始,2个数字重复出现。

4、介绍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试着写出一个循环小数,然后交流。

在学生充分认识循环小数特点的背景下,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写出具体数,使学生经历自主建构循环小数过程。

师:

一个小数,像:

3.33……、7.5454……、5.32727……、14.148148……这样,从小数部分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请同学们自己写出一个循环小数。

学生自主写,然后交流。

四、探索规律

1、出示例3

(1)中的四个计算题。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板书。

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获得具体数据,为探索规律创造课程资源。

师:

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计算黑板上的四道题,把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让学生观察计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这几个算式的商都是循环小数,并发现商循环的特征。

即:

被除数是几,商的小数部分就是几重复出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商的规律,初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

师:

谁来汇报一下你计算的结果。

学生说,教师板书:

1÷9=0.11……

2÷9=0.22……

3÷9=0.33……

4÷9=0.44……

师:

观察计算的结果,你发现这几个算式的商都是什么数?

生:

每道题的商都是循环小数。

师:

再仔细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

生:

0.11……的小数部分的每一位都是1,0.22……的小数部分的每一位都是2,0.33……的小数部分的每一位都是3,0.44……的小数部分的每一位都是4。

师:

对,每个商的小数部分都是同一个数重复出现。

再观察算式中的被除数和商,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

被除数是1时,商的小数部分总是1重复出现,被除数是2时,商的小数部分总是2重复出现,……

师:

谁能更简练地总结一下这几道题的商的规律?

生:

被除数是几,商的小数部分的每一位数就是几。

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总结出来。

(3)写出

(2)中的四个算式,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尝试,体验探索规律的价值,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了1、2、3、4分别除以9商的规律:

被除数是几,商的小数部分就是几重复出现。

根据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不计算,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四个算式的得数吗?

自己试一试。

出示:

5÷9

  6÷9

7÷9

8÷9

学生尝试,并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4)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用计算器验算。

教师板书出来。

在交流想法和用计算器验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结果是多少?

生: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被除数是几,商的小数部分就是几重复出现。

所以,5÷9就等于0.55……,6÷9就等于0.66……,7÷9就等于0.77……,8÷9就等于0.88……。

学生如果有其他想法,意思对即可。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写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

教师板书:

5÷9=0.55……

6÷9=0.66……

7÷9=0.77……

8÷9=0.88……

(5)观察1—8除以9的算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个比9小的数除以9,商的规律”。

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在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除数是9的商的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形成数学活动经验。

师:

观察1—8除以9的算式,被除数都比9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个比9小的数除以9,它们的商有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一个比9小的数除以9,商的整数部分是0,小数部分是被除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一个比9小的数除以9,商的整数部分是0,被除数是几,小数部分就是几的循环。

●被除数是几,商的整数部分就是零,小数点后面是几重复出现。

2、完成问题(3)。

(1)教师进行启发式谈话,提出:

10÷9、11÷9、12÷9的整数部分是几,小数部分又是多少?

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写出商。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让学生讨论:

10÷9商1后余几,它的小数部分是哪个数的循环?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尝试进行数学“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计算器发现了一个比9小的数除以9商的规律:

整数部分都是0,小数部分是被除数的循环。

那么,一个比9大的数除以9,如,10÷9、11÷9、12÷9,它们商的整数部分是几?

小数部分又是多少呢?

不计算,你能写出它们的商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答案。

如果多数学生有困难,教师提示。

如:

想一想,10÷9商1后余数是几,继续除下去会怎么样?

(2)交流学生写出的结果。

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自主尝试背景下的交流,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形成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

谁来汇报一下你写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生1:

10÷9=1.11……。

我是这样想的,10÷9整数部分商1,还余1,继续除下去就变成了1除以9,所以小数部分是1的循环。

生2:

11÷9=1.22……。

我是这样想,11÷9商1后还余2,继续除下去,商就和2除以9一样了,是2的重复出现。

所以11÷9=1.22……。

生3:

12÷9=1.33……。

和上面同学的想法一样,12÷9商1后还余3,继续除下去,就变成了3除以9,所以12÷9=1.33……。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3)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写出的结果。

用计算器进行检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师:

现在,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看大家写出的对不对!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

(4)提出根据规律自己写出13~19各数除以9的商,并用计算器验算的要求。

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尝试的时间。

给学生提供利用发现的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体会探索规律的价值和数学运算的探索性,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师:

通过大家自主写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我们发现10、11、12除以9,商的整数部分都是1,余几,商的小数部分就重复出现几,或者说是几的循环。

下面请你直接写出13、14、15、16、17、18、19除以9的商。

写完后,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

谁来汇报一下你写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生1:

13÷9商1余4,商是1.44……

板书:

13÷9=1.44……

生2:

14÷9商1余5,商是1.55……

板书:

14÷9=1.55……

生3:

15÷9商1余6,商是1.66……

板书:

15÷9=1.66……

生4:

16÷9商1余7,商是1.77……

板书:

16÷9=1.77……

生5:

17÷9商1余8,商是1.88……

板书:

17÷9=1.88……

生6:

18÷9商是2,正好除尽。

板书:

8÷9=2

师:

19÷9商的整数部分是几?

小数部分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

19÷9商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是1的循环。

因为19除以9商2后还余1,继续除下去,就变成了1除以9,所以,小数部分是1的循环。

板书:

19÷9=2.11……

学生如果说法不同,只要意思对就给以肯定。

(5)师生再次观察10个除法算式,总结一个比9大的数除以9商的规律。

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简单归纳和有条理的思考,了解除数是9的商的特殊规律。

师:

观察这些算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个比9大的数除以9,商有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10~17各数除以9,商的整数部分都是1,余几商的小数部分就重复出现几。

而18除以8等于2,19除以9的商的整数部分就是2,余几小数部分就重复出现几。

●一个比9大的数除以9,整数部分除完后,余数是几,小数部分就是几的循环。

……

(2)种意见学生说不出或不完整,教师进行启发或参与交流。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判断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考察学生本节课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水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36页,用计算器计算练一练第1题,并指出哪些是循环小数。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师:

谁来说一说你计算的结果,你是怎样判断的?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计算,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

大家看练一练第2题,要求哪种水果贵,必须先解决什么问题?

生:

先算出每种水果的单价。

师:

好,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谁来说一说你计算的结果?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我是根据实际情况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4÷3≈4.67(元)

20÷7≈2.86(元)

4.67-2.86=1.81(元)

3、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

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3题,自己解答。

答案:

1240÷21≈59.05(千克)

学生完成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提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再解答。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

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4题,自己解答。

答案:

73.6÷36≈2.04(千克)

学生完成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