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824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docx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讲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货币供求失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讲: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

市场经济情况下,在一定的预算情况;一般等价物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收入,收入的间隔时间有关;

●商品的供给量有关;

●社会信用制度的状况有关(信用制度发达,资产流动性变强,货币需求量更少一点);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低,货币需求多);

●预期因素(如物价预期、利率预期);

●对货币的态度(正常品、正常品外其他需求,通常情况下亚洲人喜欢持有货币)。

预期利率下降,减小利率需求(原因是有价证券价值上升);利率和有价证券价值成反比。

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变现力-成本、速度

Md=L1(y)+L2(i)

突出了货币需求的动机:

交易、预防、投机

利率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的概念(现金为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

突出了货币的资产性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956年,论文中提到

U是制度

提出了恒长收入

(3)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利率下降,股价上升,感觉财富增加了

一般来说,替代效应比较常见,大于收入效应

第二讲:

货币供给

货币的定义: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流通中的银行、存款

货币

狭义:

用于交易,M1(流通中的现金(M0)、银行活期存款(不能增值的存款))功能是单一的

广义:

M2=M1+T+S(包含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功能更加多样

更广义货币:

M3=M2+Dn(包含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L=M3+An(所有的流动性的资产)

货币供给:

由银行体系的负债构成的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银行:

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主要是资金运营是贷款

中央银行:

负债主要是超额准备金

所以负债有两种: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以及商业银行的货币总额(社会供给总量)

(1)货币层次

货币总量:

存量和流量

流量=存量*货币流通速度

一般来说,流量是稳定的,速度增大,存量就会变少

货币总量指标的设计:

货币层次的划分:

M0,M1,M2

M0: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我国货币层次定义:

(2)货币多倍扩张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的扩张和收缩

原始存款:

以现金或支票的形式存在银行的存款

派生存款:

由银行的贷款、投资、贴现等衍生出来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

提取一部分准备金

为了防止银行流动性不足,被挤兑,而设置。

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手段

经济过热,会提升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规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自己决定的)

超额存款准备金有两个:

广义:

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商业银行可以自由运用的资金(就看银行是否动员)

狭义:

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存在中央银行账户上面的准备金

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

一个银行体系:

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个商业银行构成

甲银行资产负债表

乙银行资产负债表

丙银行资产负债表

也就是

所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加起来,就等于原始存款

(3)乔顿模型: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提供的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

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外汇占款)

回笼货币如何实现?

发型中央银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一个小问题:

中央银行发行500亿票据,商业银行买进,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情况是,发行债券增加500亿;金融性公司存款减少500亿。

于是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减少,派生存款减少,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减少。

第三讲货币供求失衡的影响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定义:

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纸币贬值的原因:

●发行过渡、

●人们对政府不信任(国民党1948年12月的金圆券改革)、

●对金银的过度需求

物价上涨的因素:

●货币的价值: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反比关系

●商品价值:

用劳动时间衡量;现在通常用成本衡量,正比关系

●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物价上升

●垄断价格

●外汇行市:

外汇影响原材料价格

通货膨胀的分类

(1)表现形式

开放型、抑制型(对物价行政手段进行管制)

(2)上涨速度

爬行、奔腾式、恶性(超过20%)

5%以下的,温和的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对供给方来说,供给(厂商)对物价的弹性(敏感度)较大,厂商生产积极性提升,利润增加,会增加供给,否则将减小供给;但对于需求方(公众)来说,需求对物价的弹性较小,因为,需求会收到影响,不会受到巨大的影响,需求来自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物价上涨,公众将来要买的会提前买,引起需求的上升,所以供求两旺。

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利。

(3)需求拉上的、成本推进的(工资、利润上升,成本提升)

(4)成因:

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

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信贷的总量超过了需求,流通中的现金大量增加,银行中的存款大量增加);

国际收支型通货膨胀(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大量买进外汇,因为国际收支长时间有顺差(经常性项目和投资性项目都是顺差));

体制型通货膨胀(地方政府有扩张投资冲动,导致银行贷款增加)

财政赤字:

预算执行的结果,导致支出超过收入

赤字财政:

做预算的时候就已经留了赤字

如何弥补赤字:

增税(老百姓不喜欢)、

举债(债务负担,不公平;如果让商业银行买,扩大货币投放;如果卖给中央银行,增加中央银行资产)、

发行(印钱,影响有时滞,最少有半年;可能发行过渡)

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生产者价值指数PPI

●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NPdeflator

通货膨胀的成因:

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

凯恩斯学派模型如下:

总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

示意图如下: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有效需求不足,这时候政府可以干预;存在闲置资源,这时候如果增加总需求,此时,物价不变,需求不断提升;

(2)第二阶段,经济已经开始起来,是半通货膨胀阶段,此时,闲置资源不断减少,物价和需求不断提升;

(3)第三极端:

完全的通货膨胀,充分就业阶段,物价上升会非常快。

再增加需求,产出是有限的

所以结论:

凯恩斯建议,经济建议在准繁荣阶段

通货膨胀的影响:

温和的有一定促进作用

恶性的就会表现负面作用:

可能导致国民经济失调(服务业涨得快,相对于生产;资本往利润高的地方流动,从而导致生产减小,进一步减小供给,加重通货膨胀);需求结构不平衡(抢购,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信用制度遭到破坏(减小银行的存款)

对财政:

发行费用和发行成本都收不回来,也是不好的

举例:

德国马克,1973年贬值很厉害。

1986年巴西234%。

2000年,津巴布韦,通货膨胀,2003年,598.75%。

2007年,达到66212%

如何治理》

控制需求:

●紧缩性货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大量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提高利率,减小货币发行)、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

●紧缩性收入政策(冻结工资、冻结物价)

(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定义:

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同时下降。

影响企业产出、就业。

政府一般看一元论,央行看三元论

分类:

●长期、中期、短期(不断都不是短期)

●轻度、中度、重度

通货紧缩的影响?

带来大量的失业、没有工作;同时也能带来钱更值钱。

对政府来说,不喜欢通货紧缩

具体来说:

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物价下降,带来价格下跌预期。

公众产生持币待购的心理;

企业不好,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累积,就容易积累金融危机。

第四讲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币值稳定(最好上涨幅度在2-3%)

充分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减少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两份工作之间过渡性失业)、自愿失业都不算在里面)

●经济增长-美国3%;

●平衡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升值;逆差会导致贬值)

●金融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两个挂钩、一个中心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经济增长会带来逆差,出口的是低附加值的产品)

经常出现不平衡。

(3)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资本密集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经济增长不会带来就业提升;数字化技术对劳动元需求减少)

出现不平衡的时候怎么办?

确定原则。

我国中央银行目标:

保持币值稳定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贷款-(m的乘数)贷款规模

优点:

威力巨大;不适宜经常使用

●再贴现率:

(1)影响商业银行再贷款成本-贷款-贷款规模;

(2)影响市场利率-I(投资),S(储蓄)-C(消费)

优点:

时机把握好;但产生的效果是被动的,实际上还要关注预期,预期很重要。

●公开市场业务:

(1)影响货币的发行和回笼-I,C

(2)影响有价证券价格-利率

优点:

操作灵活,具有主动性,传递效果快;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交易保证金比例,过热的时候,可提高)

●不动产信用控制(房屋买卖,提升首付、利率等)

●消费者信用控制(贷款等)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的信用控制(例如,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比如贷款比75%)

●间接的信用控制(窗口指导、道义劝告(如日本))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传到机制。

中介目标:

可测性、可控的、标准

传导机制:

短期利率上升-买进短期证券,长期证券需求减少,长期证券价格上升-长期利率上升

M(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m(货币乘数)

利率传导机制和货币传导机制(黑箱)

M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超过需求,利率(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产出增加,总需求增加,Y收入变化

M货币供给增加,短期内会引起产出增加,长期引起物价上升

实际上,M增加-名义收入增加-资产组合发生变化-消费购买行为变化-产出的变化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如q理论

q=企业市值/重置成本(可能大于1,小于1,等于1)

M增加-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升,q上升,可能大于1,I增加,Y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