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80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概论教案.docx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选用教材:

叶宝奎《语言学概论》

施用范围:

汉语言文学本科

 

 厦门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

第一章语言

【教学目的】

理解语言的含义;认识语言的性质;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内涵,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基本概念】

语言、言语、超语言的剩余部分语言符号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亲属语言谱系分类

【基本理论】

一、语言的正确含义;

二、语言的性质(语言符号的特点);

三、语言系统的基本关系

四、语言的基本职能(交际职能和思维职能)。

【重点难点】

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三、语言的社会性

四、语言系统的秩序

五、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所用课时】

8课时

【教学内容】

第1学时

一、语言、言语

思考:

一般人认为说话很容易,出生后很快就能学会,许多人弄不清楚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人是怎样学会说话的,你想过了吗?

说话就是对规则系统的运用,相同的规则生成不同的句子。

→分析句子,掌握规则,遵循规则

语言是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总和。

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却使用相同的规则。

首先区别语言和言语的是索绪尔。

——对于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

 

(1)从运用角度来说,自由(言语)/不自由→有规则(语言)

(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

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运用同一语言,言语不一定相同

(3)从表现形式看:

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语言是(社会的),语言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4)从哲学角度看:

语言(抽象)和言语(具体、个别)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模式,可以从话语中找语言。

抽象的语言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语言的形式存在着。

从历史上看,言语事实在先,规则在后,通过言语反映存在。

先运用,后有规则。

因此,研究语言要从言语入手→言语是补给手段,语言是材料库

(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刘连仁“孤岛”)

(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口语、书面语→书面化)

(4)语余成分(超语言的剩余成分):

存在言语中的非语言成分。

言语包括语言成分(被社会使用)和语余成分(未被社会承认)它包括:

A、个人的创新成分(词汇、语法)。

(小孩说话明显)

B、个人误用的言语成分。

(语音:

尖、团;词汇:

非常;语法:

“快乐着你的快乐”)

C、言语的生理部分。

(嗓音:

粗细、大小;语速)

D、行文格式。

(写出来的话)

这些都带有个人特点→若被社会承认→转化为语言成分。

第2学时

二、语言的性质

(一)符号性

什么是符号

古今中外的学者早就对符号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直至现在,所作出的界定也不下百种。

但“符号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二十世纪中期以[瑞士]索绪尔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我们教材的很多观点,跟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便颇为相似。

在英语中,“符号”被译为symbol,它和“征兆”有一个共同的词根:

seme-,这个词根在希腊语中是“符号”(意味)的意思。

符号与征候不同(多云、炊烟:

事物本身特征)

1、符号的含义:

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

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2、符号的构成:

符号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称为“能指”,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即符号的“意味”,称为“所指”。

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3、符号的种类很多:

视觉符号(文字、旗语、信号)、听觉符号(汽笛、鼓声、军号)、触觉符号(盲文)

4、符号的基本特点:

客观性、物质性(物质外壳)、约定性(红绿灯)、意义内容

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

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整个语言由符号组成,构成一个系统。

语言符号是用语音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

思考:

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

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它符号。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

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与视觉听觉符号不同)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就语言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质形式——文字,它是语言符号的书写形式,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它使口语成为书面语,使语言信息得以保存和延续。

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可分不同的层级;这种分层装置的特点和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因此可以表现任何概念;

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

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2、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和二重性。

(任意性是普遍性规则,是理论基石)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æn],开平话有的读作[ngæn]、[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这就是“约定俗成”。

思考:

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

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

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

人、刀、树、水、妻子、太阳、月亮……

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2)线条性→链条排列

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这个组合过程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如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层级关系。

“红”是一个语素,也是符号,它可以和其他的符号结合,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

当然这种组合必须遵循既定的语言规则。

正由于符号在交际中可以重复使用,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

(3)稳定性

由任意性、约定性决定的。

社会约定,无所谓好坏→不轻易变化→个人来说强迫接受

(4)可变性、发展性

历时角度看,稳定性是相对的,(静态描写→共时研究)发展是绝对的(动态分析→历时研究)

音义之间相互适应(矛盾→发展变化)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定了语言的可变性和不变性

→只能渐变,不能突变

促使语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A、社会发展,语言发展,交际需要→音义适应

B、语言流传→产生误差

C、使用语言错误→积非成是(语音[哑然失笑]、语法[非常男女]、语义[空穴来风])

D、创造语言(好奇)

语言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是辨证统一的,为语言的共时、历时研究提供了可能。

(5)生成性

开放的系统,有限模式生成无限的句子

另外,语言符号还具有概括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点。

第3学时

(二)系统性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

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

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1、什么是系统:

许多元素有机结合执行某种职能达到某种目的而形成的体系。

系统的三要素:

元素、职能、秩序

2、语言系统:

三要素(语音[音素、音位、音节]、语义、语法;功能;秩序[层级性])

不能零散地放在一起,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聚合成群

3、语言系统的秩序(特点)

(1)层级性:

语言单位不在同一平面,而分属不同的层或级→内部规律(语言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符号系统)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

音位:

/m/、/t‘/、/t/—/A/

语素:

马(mǎ);他(tā);打(dǎ)。

词(词组):

枣红马;他们;鞭打。

句子:

他们鞭打枣红马。

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的底层是音位。

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

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

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

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

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

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产生了质的飞跃。

关于语言层级的理解:

小单位→大单位,各成层级语素层→词层→句层级

先分底层和上层,再分出不同的级(底层:

音位/义位;上层:

语素→词→短语→句)

从系统角度看,语言符号系统又可分出若干子系统:

四个基本层次(子系统):

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语音系统(音位系统):

音质音位(元音、辅音)/超音质音位→音节

词汇系统:

形位层、词层→短语层→句层、熟语层

语义系统:

形位义位、词位义位→义组→义句----义场

语法系统:

形态(构形法/构词法)、句法

音位、义位(底层)、形位→词→短语→句子(基本语言单位)

思考:

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

第一、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最底层的音位(几十个)是很少的;第二、用语素(几千个)组成的词(几万个)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通过词的不同组合创造出数量庞大的句子(无数个)来;第三、更加重要的是词和词组合成为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所以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语言这种层级结构和语法规则,以少驭多,掌握语言,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

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

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

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从几十扩大到无穷。

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

因此,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

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第4学时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

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横向线条性。

聚合关系:

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纵向替换性

组合关系所侧重的是符号和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我们可以简单地用图表表示:

  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

我们爱祖国

大家讲卫生

他学英语

组合关系

祖国

卫生

英语

我们

大家

  

  聚合关系

组词造句过程:

立出句子结构(组合规则)→选择适当词(聚合规则)→句子产生

语言系统的这两种关系是由语言符号的性质决定的。

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于,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如“白花”这个符号的链条,能出现在“白”这个位置上的有“红、蓝、紫”等颜色词(是形容词),也有“大、小、好、香”等形容词;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纸、卷、房子、皮肤”等名词,这两组词各构成一个聚合。

不但所有的语言符号(符号系列)处在两种关系中,构成符号的各级单位也处在该关系中。

比如在语音层面,我们发现有些音是可以相拼的,而有些是不能相拼的,这样也就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两关系纵横交织,灵活运转→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转动轴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规则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上面说得有些组合或者聚合是不能实现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约定俗成,二是语言本身的发展规范。

(3)自组织性(自我调整的特点)

“自组织性”本是自然科学(生物学)术语,语言单位互相制约,是有层次有规律的有序结构→内部动力,相互作用→一个变化,其他变化→社会性表现(人生下来就强制接受,自发遵守)

第5学时

(三)社会性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社会的,苏联“马尔”阶级性→1950年大讨论,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提出了语言的社会性,属于社会现象,是全民交际和思维工具。

1、思考:

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社会现象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法律等,就属于社会现象,与社会密切相连。

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事物,要么是自然现象,要么是社会现象,而语言就属于社会现象。

(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

语言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从语言的发展来看,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语言不是自然现象,它与自然现象有根本的区别。

自然现象具有几个特点:

第一,其产生发展取决于自然界,而不是社会。

第二,其发生发展有自身规律,有必然性结局(树木)

第三,可以父子并存,几世同堂(新旧语言不能共存于交际)

第四,有遗传现象(人的遗传是掌握语言的生理能力)

不可否认,语言有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一方面,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是声音的一种,也是因为物体振动周围空气而发出声音来的,语音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这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

正因为语言有这些自然属性,所以也有人把语言看成是自然现象。

但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原因:

如果语言是自然的,其产生发展就应该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会给语言造成任何的影响,而实际上恰恰相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同社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语言是完全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它的发展变化也是服从社会的需要的。

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这样多的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语言应该是一样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达5千多种,还有许多没有发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这都只能从社会性方面才能加以解释,从自然现象角度就无法解释清楚,无论有多大学问的专家也无法解释。

(3)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与个人现象有区别。

个人现象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说听由个人承担,不是语言最本质的内容。

而语言则受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制约。

2、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语言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

语言、社会、人同时产生,互为条件。

A、语言依附社会:

它随社会产生而产生。

类人猿没有语言——人类

它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古今汉语不同,高七尺马“騋”;高

它随社会消亡而消亡。

‘死’的语言,鲜卑语(南北朝)

B、社会离不开语言

人类出现以语言为存在条件。

历史、文化传播,共同活动、生产→语言的作用

(2)语言为社会服务。

交际工具,适应社会需要。

(3)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每个社会存在自己的语言,不同民族的区别标志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的标志,不同语言的不同的音义关系只能从社会性角度才能得以圆满解释,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这也只能从语言的社会性角度来解释来认识。

语言会在使用中发生变异:

特殊词汇、语音变异;个人创造新成分(美眉)

社会约定(保留)/社会拒绝(消失)

(4)个人语言受社会制约:

“狼孩”学不会人类语言;中国人学外语去外国

(5)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交际活动表现为一个过程:

想说→说出→传送→接收→完成

(6)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

思考:

动物有没有语言?

鹦鹉学舌,猩猩学话,蜜蜂找蜜源、跳舞,泰国的长臂猿能发出9种不同的喊叫:

动物语言更多地表现为身态语言,用作交际的声音是不可分解和重组的、一成不变的,现场刺激引起的,内容有限,因此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同一种动物,基本上是按照族群的分类在一部分语言上取得共通的,如海狮妈妈和海狮孩子之间很多时候是通过叫声来辨认对方,但是通过声音来进行沟通的情况非常少;比较聪明的是黑猩猩,能利用声音表达一些情感,但是并不能准确表示,更加不能面对具体的情况表示一个完整的情形。

而人类语言在运用上更多地表现为语音或文字;其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和约定俗成后的规范性等特点,因此不受时间、空间环境的限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人类语言

动物“语言”

单位的

明晰性

说出的话(句子),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需要、语言规则组装。

以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意思,“语言”单位不能分析和组装。

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约定俗成”的。

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

结构的

二层性

两层结构:

音位层;符号层。

不能分解成单位,没有结构。

开放性

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一种封闭的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受刺激的限定。

传授性

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现实的语言环境,掌握一种语言。

其“语言”是一种本能,与生俱来。

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哲理,驰骋想象,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限制。

交际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不能回顾过去、设想未来。

(1)人类的祖先在劳动活动中,锻炼了大脑(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改造了发音器官(具备了发音能力),交际的需要促使语言的产生。

这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的、最重要的标志。

(2)不存在“猩猩语言”。

人与黑猩猩具有近亲关系。

将刚生下的婴儿和小猩猩一起喂养,表明猩猩的发音器官不足以发出人类的各种语音,不能组合词。

(3)不存在“鹦鹉语言”。

经过专门训练,模仿人类的语词、短句。

第6学时

(四)全民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

比如属于上层建筑的法律、政治制度等,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上层建筑存在,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某一政权可以利用其强制力禁止某一宗教、哲学思想的传播,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色彩,很多社会现象都是具有阶级性的,而语言则不属于那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政权的强制力并不能禁止某一种语言的延续,比如英国在殖民时期就曾经试图禁止殖民地的本土语言,推广英语,但是,百多年的努力只能以徒劳告终。

所以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而是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一个社会的集体就是依赖统一的语言把全体成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

思考:

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

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

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

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