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实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768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栽培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栽培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栽培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栽培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栽培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栽培实务.docx

《栽培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实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栽培实务.docx

栽培实务

栽培实务

▲整地作畦

一般菜农,会在每一造作物下种移苗之前,整地作畦一次。

但因为多数校园及社区有机园圃都会采用混种方式,在同一块地上,同时间种下多种作物,不同作物的收成时间不一,于是整地作畦的工作,会等到当季的作物都采收完毕才会进行。

大约一年两次,学校多数一次在秋天开学后开耕时,一次在农历年之后,社区则较多集中在夏秋之交,天气开始转凉时,及在春夏之间,或在农历年后天气回暖时,开始陆续种植夏天作物。

经过种植前造作物的耕种活动之后,泥土已逐渐硬化,不再适合种植,如果不整地便直接下种,种子的萌发会明显下降。

因此在进行下一造作物的种植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整地作畦,好让泥土恢复适合作物生长的状态。

工作包括翻土、碎土耙田及整畦,可有效打碎泥块,令泥土疏松,增加土团之间的空间,容许更多空气进入,改良疏水,更可让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泥土中的有机物,促使它们生长繁殖;另外,更可以顺道清除野草,并打破表土与次土层间之硬板块。

翻土

翻土是整地的首要工作,翻土的深浅视所种植的作物及土壤的特性而定。

如属根菜类,则需要深耕,如属叶菜类则可略浅。

若为黏质土地且表土层够厚的可深耕,以翻出深层的表土,加入有机物以改良土质;若为砂质土地但表土层薄的,不宜深耕,为免翻出肥力较低的次土层,与表土层混合后削弱表土的肥力。

在泥土过湿时,如大雨后,不宜翻土,因为土粒会黏结,不易工作,且会破坏泥土结构。

另外,过干或长久被践踏的泥土,会硬化或被压实,均不易工作。

最好能先放水浸田一至数天,让水渗透土层中间,在放走表面的水才再耕作。

翻土会骚扰泥土中的生物,而且土地经过翻动,在作物成长至可以保护表土之前,松散的土粒及泥中的养分,容易在大雨中为雨水冲走,故此在翻土后应尽快盖上护根或种上植物。

因为校园和社区园圃一般会混种多种作物,所以每次翻土,可以一个锄头的深度为标准,能够再深一点的更好。

翻土时,用锄头将土块翻起,尽量保持泥块形状,先别打碎。

若果翻土的深度未够一个锄头深,可再在翻出的土块下再翻。

翻土要有次序,由近至远,或由左至右,有系统地将泥土全部翻过,避免遗漏或重覆。

执锄头的方式应选一个自己觉得最舒适的方法,大多数人(除了左襒子)都觉得右手前左手后,锄头放左侧的方式比较舒服。

翻土时,可将一个锄深的泥土翻起,尽量保持泥块形状,先别打碎。

最好能在翻土后晒田几天至一两星期,以助减少病菌和杂草种子。

但要留心天气,在晒田期间若出现大雨,那不单晒土不成,连锄开的泥块亦会塌实,又要再花工夫多翻一次土。

翻土是一件颇辛苦的工作,但却是参加者印象中真正耕田的指定动作,其实,香港不少农友已改用犁田机代劳。

不过,因为园圃的田地一般太小,犁田机连转身的空间也不够,而且校园及社区的耕种活动一般都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提供,故此,使用简单少维修的锄头,较需犁田机适合。

翻土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不用蛮力来挥舞锄头,学习掌握到当中的节奏,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累了便休息,则完成工作亦不太困难。

注意安全

可能锄头、耙等大型工具可以造成的危险十分明显,所以一直以来,都未发生过严重事故,但仍请注意安全。

例如安排足够的空间让参与者工作,有人在锄地时,附近便不应有其他人在下种、移苗或进行其他工作等。

右手及左手分别一前一后握着锄头柄

提起锄头时要留心,锄头的高度应保持在水平视线上下,不要提得太高。

把锄头锄入泥中,约一个锄头深,略为提起锄头柄,把翻起的泥块稍为往自身方向一拉。

碎土耙田

经过翻耕晒田之后,或者若未能安排晒田,则翻土之后,即可直接施基肥,并进行碎土耙田。

先将基肥撒在泥面,再以耙或锄将土块打碎,顺道将肥料与泥土混合,再将土表耙平,清理杂草、小石块、垃圾等,同时将掉落畦坑的泥土铲回畦上。

请留意,不少人可能由于对翻田整地的工作太有兴趣,以致将泥块打得太碎。

这样会令土团间的空间减少,空气与水都不易流通,会妨碍植物的生长;若泥面出现板结,种子的嫩根便难以穿透。

但也不要将土块弄得太大,否则泥土与植株根部的接触面太少,影响养分及水分的吸收。

右边的田畦在耕耙后,土粒大小适中,畦面亦相当平整。

做畦

由于华南地区,夏天雨水较多,故适合起田畦种植,以利疏水,减少作物因雨水排放不及而浸坏。

另外由于有畦坑让人使用,可减少踏进田畦上,减少压实泥土。

田畦的形状、大小,可按地形、气候、土质、作物类别、各自的需要等而建成。

以下有几个原则可供参考:

如可能的话,田畦最好可以南北向,以吸收最多的阳光。

另外,田畦的阔度应以参加者从田畦一边,手可以探尽到田畦的另一边为度,以免他们要在田间走来走去,才能完成畦上的工作。

一般大概1米宽左右,长度则视地形而定。

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或排水不良的地方,畦坑的深度可高点,称作高畦,以便排水,但在干旱的季节,则可建略浅的畦。

一般来说,大概最少应有200-300毫米深。

畦面则有呈凸型、凹型及平面型等之分,其中凸型等可助去水,适合雨水较多的季节,相反凹型可保水,适合较干旱的季节,而平面则界乎两者之间。

不过,由于技术掌握需时,故多数同学会均以平面形建畦。

平畦、凹畦、凸畦

▲施基肥

在下种或移苗前施入田间的肥料,即为基肥。

基肥可提供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基本肥料,亦可改善泥土土质,为植株提供最好的环境待其成长使用。

应选分解较慢,有效期长,不易流失的固体肥,如熟腐堆肥、花生麸粉或骨粉。

液体肥料容易流失,使用不便。

但植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要开花结果等有不同的需要,故种植过程中,仍需追施肥料,是为追肥,有关资料,可参考「追肥」一节。

施肥份量

施肥的份量会按今造种植作物的品种、田地肥力、前造作物的品种、前造种植期间的施肥量等而异。

若今造品种需肥量大的、田地较瘦瘠的、前造作物用去较多肥料的、前造施肥不足的,今造均需多施一点,否则便应酌情递减。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可施腐熟堆肥0.25-10公斤(视不同堆肥而定),或麸粉50-200克,或骨粉50-150克。

施肥方法

撒施

施肥时,可将基肥平均撒放于田面。

如施用的是粉状的肥料,撒放时应尽量靠近田畦面,以防肥料被风吹走。

再用耙将肥料与泥土充分混合。

如有充分时间,可考虑在施基肥后一两星期才下种移苗,因为倘若肥料未能与泥土充分混合,局部过多的肥料,在分解时所产生的高热,容易烧伤幼苗根部。

若选择一两星期后才下种,那在施基肥,再碎土耙田之后,便不要急于做畦,可将与肥料混合后的泥土堆起,若泥土太干,可洒点水,若防下雨,可用胶布盖好。

待肥料局部分解后才做畦下种移苗。

如施用的是粉状的肥料,撒放时应尽量靠近田畦面,以防肥料被风吹走。

穴施

或者,在移种时,先挖一个比待种的植物的根球还要大的泥洞。

将一撮挖出来的泥与肥料混合(麸粉未分解,容易烧伤幼根,故最好是堆肥),放回泥底,再将植物植入,盖满泥土,略压实,再充份淋水。

另外,一般插种蕃薯苗时,多会在幼苗侧13-15厘米外,放一撮肥料作基肥。

插种蕃薯苗时,可在幼苗侧13-15厘米外,放一撮肥料作基肥。

▲下种

作物下种的时间会根据个别品种而定,下种的方法也因应各品种而不同,有些品种我们会先育苗再移植到泥土中,另外有些则会直接下种在泥土中。

其实没有植物是不可以直接由直播长成的,在大自然裡,有谁会为它们移种?

不过有些种子特别适合直播的,包括超甜玉米及豆类,由于它们的根幼易受伤,根系恢复缓慢,故不宜移种。

另外,直根类蔬菜,如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等,如果主根在移种时不慎折断,会出现岐根。

但当然,这裡只是说出一个多数情况,若有人能万二分小心地进行以上植物的移种工作,亦有成功机会。

选择种子

一般蔬菜花卉的种子,只佔整个种植活动所需费用的很少部分,但它的质素却是种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故此在选购上应倍加小心。

要留心种子是否久未售出以至种子过期,或出售店舖的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储存种子。

另外,选购时,应说明要找未经处理的种子,一般种子经过的处理,会印在包装上,而且处理过的种子,多会染上色素,令人不会误取去作食用。

如果是一些自留的种子,或一些散装的种子,可先作挑选再去播种。

选种时,应以挑选最大的为原则,要着重种子是否够重、够大,够重够大的话,通常表示结实、健康、生长速度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亦强。

最简单的选种方法就是把种子浸在水中,拣沉底的用。

种子处理

很多时,由于个别种子的特性,同一批的种子会有发芽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过早或过迟下种。

这样会令种苗大小不一或缺株,令管理上要多费点工夫,甚或由于生长时间不一,致令受粉不完全而影响收成。

故此在下种前可进行浸种催芽,以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提高发芽率,并节省种子,及使苗期管理容易。

可先将种子放在水裡一、两小时至大半天,务求让种子充分吸水,然后用湿布包裹种子,放在暖和潮湿的环境中,一直保持湿润,经常检查种子的发芽状态,当大部分种子都冒出小小的芽头(胚根)时,便可下种。

至于浸种水的温度及浸种的时间,主要决定于种子种皮的厚度和吸水情况。

如番茄可用50-55℃水浸15-20分钟,待水温下降至30℃再浸3-4小时。

芹菜方法与番茄相同,但水温下降至30℃再浸12-24小时。

另外,原粒芫茜种子有一个外壳包裹,想芫茜早点发芽可用玻璃瓶或麵粉棍压爆。

还有,种子除了可浸种催芽外,亦可用一大缸(约十馀公升,降温没那么快)50℃温水浸30分钟,可有效减少种子所带的病菌。

播种时间

一般由种子所需要的发芽温度所决定,太早或太迟播种,都可能会导致发芽缓慢及不平均、幼苗容易有疾病及损伤等。

播种时间大致上可分为秋播及春播。

秋播在每年9月左右,以秋冬季作物为主,春播在农历年之后,陆续下种春夏季作物。

由于学校及社区园圃多取混种方式种植,故此在每一造作物播种移苗之后,当一些生长期长的作物仍在田间生长时,部分短期作物便已可采收,这些作物收割后所留下的空位,便可再种植一些合时的植物。

播种深度

原则上,可把种子直接撒在泥面,不用泥土覆盖,种子一样可以发芽成长,但这样种子会较易为水冲散或被雀鸟吃去。

故此一般会将种子埋入泥中,但要留意,种子不能埋得太深或太浅。

一般来说,种子越大颗,埋种应越深,种植的深度大约在种子厚度的1倍至5倍左右。

另外,砂土宜深播,免受冲刷;黏土宜浅播,以免腐烂。

气候干燥的季节,适宜深播,气候湿润的季节,适宜浅播。

还有,极寒及极热的天气宜深播,因为寒极易受寒害,热极易受暑害。

播种的份量

播种的份量应按作物的种植密度,配合作物的株行距,来作决定,密播会令作物的体积与质素降低,但疏播却又令收成减少。

另外,亦需要考虑不同的播种方法(即撒播,行播或穴播)。

过了播种期,播种的份量该比适当的播种量为多,因天气不适会影响发芽率。

肥沃的土地,播种的份量也可以少些。

旧种较新种的播种量应该多些,因为旧种的发芽率,必然较新种为少。

播种方式

撒播

将种子直接撒于泥面,适合用于体积较小及价钱平宜的种子,如一般的生菜及苋菜等。

但因为要种子撒得均匀,需要多年的练习。

一般初学者较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故可在撒播前,先将适量的种子与5-10倍份量的干砂混合,然后再均匀地撒播到田畦上。

最好能轻耙表土,将种子埋于泥中,减少被雀鸟偷吃的机会。

下种后要淋水,但要小心,不可冲散种子。

待幼苗长出后,需再间拔至需要的距离。

撒播的工序简单,可节省不少工作,但用种量会较多,且容易出现不均匀的问题。

最通常出现的问题是过量下种,至令幼苗缺乏空间生长,变得瘦弱,故下种前应计算清楚用种量才将种子分发。

行播/条播

多用于较大型的种子,或希望作物生长得较有条理,方便日后管理的,如白萝卜等。

先在泥面,相隔若干距离,挖一条条约一厘米(或一至两粒种子的厚度)深的浅沟,将种子按一定的距离,平均播在浅沟内,再用泥土或熟腐的堆肥盖上。

当种子长出后再间拔至需要的距离。

不过,种白萝卜时,为方便日后培土,故会先在泥面打行,挑出一条条深约15厘米的坑道,每行相距约30厘米,再在坑道内下种。

因为作物都会沿浅沟有秩序地生长,所以往后的施肥、中耕、除草等都会较易进行,且相对来说,会节省种子的用量。

穴播

适合体积较大的种子,如花生、瓜类等。

先在畦面每隔一定的距离挖一个洞,约1-2厘米深,每洞再放入数粒种子,然后再将泥土盖好。

待苗长出后,才间拔至剩下一株(如穴间距离较近)或二、三株(如穴间距离较阔)。

此法可更节省种子,但若种子发芽率较差时,容易造成缺株。

故可在下种前,先取20-30粒种子,进行种子发芽测试,再由种子的发芽率决定每穴下种的数量。

撒播种子要撒得均匀,幼苗长出后要再疏苗,作物的分佈才会适中,才有足够空间生长。

但下种及疏苗的技术掌握,需要多多锻炼。

种白萝卜时,会先在泥面打行,再在坑道内以行播方式下种。

▲育苗移种

育苗是先将种子下在苗床、苗盆、穴盘或苗杯等培苗空间或工具上,待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才移植到田畦上。

这个方法,虽然工夫多了,幼苗亦易受伤害(其中以苗床所需工夫最少,幼苗受损最易,苗盆次之,穴盘苗杯最少),但却可减少种子的消耗;方便集中管理幼苗,控水控肥保温等都方便点;且可利用设施提早下种,提高发芽率,提早有收成;还可减少幼苗佔用田地的时间,让土地可充分利用。

用苗床培植幼苗所需工夫较少,但移植幼苗时容易受损。

不适合移种的植物

但并非所有植物都适合移种,有些植物的根系若折断了,便很难恢复,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功能的,便不适合移种。

例如粟米、豆类等。

相反,生菜、白菜、番茄、矮瓜等,由于根系复原快,所以较适合移种。

另外,直根类的蔬菜,如白萝卜、红萝卜等,若果主根受损,容易出现歧根,所以亦不适合移苗种植。

还有,生长期较短的作物如白菜仔、塘蒿等,由于幼苗在移种后最少都要等三数天至一星期才能复原,佔去这类短期作物整个生长期一个颇大的比例,而移种又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故此并不化算。

育苗设施

苗床为田间特别规划出来的一小块田,特别用来培苗。

最好该块地是较肥沃,富有机物,保水保肥力强,无病虫害的;而且若能较接近水源,方便淋水,还方便筑建胶膜以保温防雨挡风则更佳。

苗盆一般为长方形的浅胶盆,亦可用各式花盆、陶盆、浅盆、纤维杯、苗杯(较细的花盆)、穴盘(鸡蛋格式胶盘),甚至胶袋等培苗。

播种方法

在苗床、苗盆及花盆上,按一定的株行距点下种子,或将种子撒播其上,再盖上较幼细的泥土或介质。

穴盘本有配合使用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机器协助舖上介质及下种,但学校一般没有大量产苗的需要,故可用人手逐格下种,每格可下种子两三粒,视种子的发芽率而定,再盖上幼细的介质。

待幼苗长出,再拔去弱株,为每穴留幼苗一株。

苗杯下种的方法与人手下种的穴盘相同。

切勿下种太多或太密,否则幼苗会因竞争生存空间而不断拉长。

淋水施肥

播种后应要充分淋水,但浇水要特别小心,最好用出水较细,水力最弱的喷头,避免冲散或冲走种子。

以后每天检查是否需要淋水,最好能每次多淋一点,但次数减少一点,可鼓励根系向下生长。

若淋水频繁,但每次只淋湿表面,则会鼓励根系在土表生长,影响健全生长。

若苗期较长,需要施肥,一般多用稀释的液肥(如花生麸水),以减少出现肥料过浓,烧伤幼苗的问题。

假植

将幼苗移植到另一个苗床、苗盆、穴盘或苗杯中,让其继逐生长,称为假植。

有些植物,有人会假植两次或以上,才会定植到田中。

要费那样多的劲去作假植,目的是节省种子、节省配苗的空间、促进根系发育,减少定植时的伤害。

定植

待幼苗长到合适的大小,便可定植到田间。

一般会是长出最少两片真叶时,或至15-25厘米高时,或当根系发展至露出盆底的排水孔时。

其实越早定植,复原越快,但却较易受环境及病虫害影响。

定植前一至两星期,如有覆盖物保护的幼苗,需要将覆盖物逐渐移开,让幼苗适应露地环境。

若有需要,可酌减淋水量,以抑制幼苗生长,以便定植后,能较快复原。

定植前,可充分淋水,好让泥土或介质容易黏在一起,不至散落。

可选在风静、阴天、午后黄昏、有毛毛雨的日子移植,因太猛烈的阳光及干燥的空气会可能伤害到移种时暴露出来的植物根部。

移植时,先挖出或取出连泥的幼苗,清除枯叶,按适当的株行距移种到田中。

取苗过程中,以能伤及越少的根系,保留越多的土团越好。

移种时,应先在泥中挖出一个较泥团大及深的洞,放下幼苗,深度应尽量接近真叶,将四周的泥土培到幼苗的根上,轻压附近四周泥土,切勿太紧或太松,以免根系受压,但又能让根系能与土粒接触,以便吸水吸肥。

请留意,移种时应将幼苗的整个根系都埋在泥洞中,别让部分的根系暴露在外。

定植后,应尽快充分淋水,如有需要,可在幼苗四周舖上护根(如禾杆草),以减少失水。

约三数天至一星期后,当幼苗开始长出新芽、新叶,即表示它已经适应新环境,并开始发根。

这时,可以薄施肥料,以促进幼苗生长。

▲淋水

水的重要

水份是构成植物的重要成分之一,特别是蔬菜,含水量一般更较其他植物多。

而且植物生长时所需的无机盐,需溶解在泥土中的水份后,然后由根部吸收,再传送到植物的各部分。

但若泥中的水份过多,却会使土壤中的空气不足,令根系生长受阻,甚至令根系腐烂死亡。

故适当的水份供应,对正常的作物生长十分重要。

香港的雨水分佈不平均,在夏天雨季时,雨水充足或甚至过多,故需要良好排水系统疏水;相反冬天时候,雨水稀少,未能提供作物所需,故需适当的保水及淋水系统补充适量的水份。

水量需求

不同的作物,种在不同的土壤中,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水量亦不同。

例如在刚下种后,所需水份较多;到幼苗长大或移种后、瓜果果实成熟时,需水量减少,否则果实不够甜。

另外叶菜类的作物在快收割时,所需水份也较多。

砂土保水力差,淋水次数要多些,黏土则因排水不良而要少些。

炎热或雨少的日子多些,凉冷或潮湿的日子少些。

所以我们应控照作物生长时期、当时的雨水数量,配合良好的排水系统及保水方法,而决定淋水的次数及数量。

何时淋水

不应只看表土是否湿润来决定是否需要淋水,应留心表土以下的泥土。

若表土以下10厘米的泥土已经干燥,或叶片在早上十一时前下垂,需要淋水。

若瓜类叶片在中午及午后有点下垂,则属正常。

另外,淋水要均匀。

不能一暴十寒。

否则容易导致果裂、果弯、变苦,甚至茎裂。

如未能及时淋水,致令泥土差不多完全干涸,则不应一次过淋太多水,要分三天来回复泥土应有的湿度。

一般来说,大部分蔬菜都不适宜在夏天正午时淋水,因此会容易烧伤叶片,但亦有例外的,如苋菜则喜欢日正午时淋水。

还有,若在湿冷的黄昏淋水,会制造适宜病害蔓延的条件,故最好可避免。

实际操作上,大多会设定一个淋水时间,如每天早上及午后各淋一次,但每次的淋水量则可按个别情况来作调节。

在有特别需要时或在大雨后,可增加或减少淋水次数。

同时应留意在混种时,个别作物的需要。

淋水方法

水喉

可在水喉头加设喷头,或以手指造成扇形水花,让水像下雨一样,洒落植株上,或用花壶盛水淋水。

因逐棵淋水而对作物的检查相对增加,可及早发现问题,但需要较多的人手及时间。

喷灌系统

须用水泵维持一个固定水压支持此系统;有多种喷头可供选择。

好处是所需人手及时间较少,水珠较细,落在植株上较轻柔平均。

但,用水量却较多及会有部份会流失,且安装亦需要一定的费用。

滴灌系统

将软喉舖在田畦上,在一定距离上加滴水头,让水慢慢滴出。

好处是省人力及时间,减少浪费水份。

且非作物种植区可关掉开关停止供水,故可减少野草生长。

由于水份在泥面供应,叶面水份减少,故某些病害如白粉病亦可减少。

不过,安装滴灌系统需要一定的财政负担,且要考虑维修等问题。

减少淋水的方法

如果能有效保水,可节省用水,亦减少植株因淋水不足所受的压力。

方法可以是在泥中加入有机物,改善土质,增强泥土的保水保肥力。

将两行植物中间表面约2.5厘米的泥土耙松(即中耕),可令水份更易渗透。

在泥面舖上护根或护根植物,避免泥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可减少水份的散失。

还有,若淋水水量增多,但次数减少,可以鼓励作物发展出较深的根系来,即使在较干旱的季节,它们仍能在次土层裡找到足够的水份。

或者,可考虑选种一些野生品种,减少种植交配种,一般来说交配种需水量较野生种多。

在泥面舖上护根或护根植物,避免泥土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可减少水份的散失。

▲追肥

在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可能是生长速度加快时,或者是要开花结果时,都需要额外养份的补充,而基肥一般未能迅速地提供大量的营份,故我们有需要再施肥,是为追肥。

留意,追肥前须先除草然,否则野草会将养份抢去。

施肥方法

固体肥料

放在两行植物或两棵植物中间,最好能与表面2-3厘米泥土混合,以加速分解。

一般来说,除了麸粉外,其他常用的有机肥如骨粉、堆肥等均属缓解肥,不易烧伤植物。

但如果可以,还是与植物保持距离好些,如15厘米左右。

如施用于灌木类如矮瓜,可放在树冠在正午时份,在地上所造成的阴影的边缘处,绕圈一周。

要留心肥料施用时,须预留时间让其分解,再释出养份。

液体肥料

在生长旺盛的季节,每2-4个星期可薄施液肥一次。

应留意液肥的浓度及分量,应先适当地稀释才使用,稀释程度视液肥熟腐程度、肥料浓度、植物生长状态与及天气等因素而定。

一般来说,可调到淡茶色为止。

液肥植物一般较易吸收,成效较快。

最适宜的施用时间是一早一晚,那时气温较低,太阳末上山或末落山,故不易烧伤植物。

预报有大雨前不宜施用,否则易造成浪费。

最好能在施用后,再以清水淋洒。

追肥的次数及多少,会因个别品种而定。

一般来说瓜果类较多钾肥和磷肥,而叶菜类需要较多氮肥。

追肥次数

追肥的次数、时间与分量等,其实要视品种、泥土、植物的生长、天气情况、不同学派等而异。

以下只是一般建议,实际应用时,请按实际情况而调整。

一般直播的短期叶菜类植物,可每隔10-14天追肥一次。

移苗的作物,可在定植后一星期左右,当植株开始适应新环境,开始长出新芽新叶时,薄施追肥一次。

之后约每个月追肥一次,或每两星期薄施一次。

瓜类可在开花前、结果时及果实发育期间各追肥一次。

追肥分量

施肥量及种类,按不同作物在不同时间的需要而异。

叶菜类或在植物初期营养生长期间(只长叶,未开花结果时),可主要施用氮肥如麸粉。

根类作物可多施磷肥如骨粉,花果类作物可多施磷肥(如骨粉)及钾肥(如草木灰、紫草叶、海藻水等)。

施用量,大约每10平方米每月施用麸粉及骨粉各500克,然后按不同情况酌加酌减。

留意,千万不要以为下多些肥料,植物会生长得更快。

其实,太多肥料,可能会烧伤植物;太多氮肥,植物的生长会过于茂盛,茎叶变软弱,容易受病虫害感染。

更重要的是,太多氮肥,植物容易出现硝酸盐累积过多的问题。

硝酸盐会在人体内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对多种动物可以致癌。

虽然在人体的致癌数据不多,但仍应减少吸收。

能够提供充足的肥料,作物生长才可以健康成长。

▲培土

培土,俗称上泥,即是将泥土堆于植株脚,即茎与根连接部份。

由于香港雨量较多,而且常刮颱风,较高的作物容被水冲倒或被风吹倒。

故60厘米或以上的植株很多时候也会上泥。

如粟米、红腰豆等。

另外,部份作物有露头的特性,即部分地下生长部分露出泥面,若露出的部份与阳光接触会变色或较粗糙,我们亦多会上泥以作保护。

如萝卜、红菜头等。

上泥步骤

一般种白萝卜、粟米等作物时,会先在下种前,在畦田上按一定行距建成一个个波浪形的沟道,俗称打行。

在沟底下种,待植株长高至30-45厘米左右时,即拉平泥面。

再待植株长至约60厘米高或根部露头时,再将沟道两侧的泥土堆到植株脚。

其馀作物在有需要时,亦可将畦坑内的泥土锄起或铲起,堆到植株脚。

另外,因为培土时会移动田畦表面上薄薄的一层泥土,故此可同时除去短杂草。

如须配合追肥,可于拉平泥面前,于两棵作物中间加肥,或于堆土植株脚后,施肥于低洼地方。

粟米幼苗在坑内成长。

第一次培土后,沟道拉平。

第二次培土后,泥土堆在粟米脚。

▲插竹

许多蔓生植物如青瓜、豆角,及一些茎部较柔软的作物如蕃茄、矮瓜等,都要支架支撑。

但瓜类中,西瓜、番瓜(番瓜可自行选择插竹与否)、白瓜、皱皮瓜、白皮冬瓜(青瓜冬瓜要上架)、哈蜜瓜等都不需竹枝支撑。

另外豆类中的矮生种,如红腰豆、红豆、绿豆等须要上泥,不需插竹。

插竹的好处

插竹后,植株间空气较流通,故可减少病害。

耕作工作亦会较易进行。

另外,支架可增加作物生长的空间,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