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65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docx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

课程代码:

JOUR1035课程名称: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

学分数:

2学分开设学期:

春季

课程内容:

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

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

自编

钱锡生简历

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

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

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JOUR1035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

每学年

学分:

3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

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学目的:

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

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

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

课时:

1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优秀影视纪录片主要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

它的特点:

(1)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

(2)是创作者在观察、发现、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影视纪录片的特点,切实掌握其丰富涵义。

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学习目的,深切体会影视纪录片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2、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第二章纪录片的分类

课时:

2周,6课时

教学内容

题材

人文类纪录片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等人生题材。

《生活空间》制片人陈氓说:

“我们不是在报道有趣的事情,而是在拍人。

行为是情感的载体、心理的外化。

报道事件本身是浅层次的,重要的是表现人”

历史类如果说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历史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时间环境。

历史的本质力量在于从一些偶然因素背后发现并把握某种必然,以史为镜,通过对历史人物活动场所的考察、对历史遗物、遗迹的体验,理解历史,理解偶然事件中的必然,提高对历史的鉴别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

自然类国外有《探索发现》、《国家地理频道》等专门播放自然科学类纪录片的电视频道,其范围从人体的奥秘到宇宙万物的演变,从人类文明的探索到未来高新技术的展望,包括许多人眼所不及的地方,如海洋深处、宇宙太空、微观世界、动植物生存、生命起源等

创作手法

纪实类往往是现在进行时,截取生活的一段流程,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其表现手法是真实质朴、自然流畅,解说词处于被动地位,是对拍摄内容的补充,一般不用描写手段,不需文采横溢、思想外露

写意类就象雕塑一样,要有高度凝炼的概括和刻划,是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和选择,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注重解说词,在解说中融入个人的思想感情、哲学思想,更强调个性。

有人把纪实和写意比喻成缝纫和剌绣,前者是踏踏实实沿着针角走,后者要用针去挑明思想的情绪。

如《雕塑家刘焕章》创造一种“独白式”的解说词风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辩类这类节目的针对性强、宣传味浓,原来被称作专题片,是依照某一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要求选择题材,宣教色彩较浓,是电视政论文,特别具有中国特色,一般是围绕主题拍摄、采访、收集素材,以阐述某一个问题,画面只是配合。

如《中华之剑》、《中华之门》、《改革开放二十年》、《20年、20人》《共和国外交风云》等

文化形态

主流类纪录的是重要事件、人物或主题,通过阐述深刻的哲理、展示精神的力量、弘扬品格和情操,给人思想启迪和人生感悟,正面引导公众兴趣,达到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

如《邓小平》、《飞越太平洋》等,这类文字声画倾斜,画面往往沦为文字附庸

精英类其题材集中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它所追求的不是娱乐效果或宣传目的,而是力图观照人类生存处境、探索人类精神、艺术和社会发展之路,有思想的深度和美学的高度。

如《最后的山神》、《阴阳》、《三节草》等

大众类这是纪录片的常态,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普通人,朴素地纪录其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刻划当代中国人的群像。

如中央台的《生活空间》跟踪拍摄普通人的生活,采用现在进行时,拍状态,通过影像本身说话,影像比文字灵活多义,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宽容。

其特点一是强调原汁原味,把现实生活一段一段完整再现,保持原貌,不任意肢解素材。

二是强调唯真不唯美,人物状态真实自然,但光线、构图、稳定性差。

三是强调观赏效果,追求运用影视手段讲故事的能力

边缘类这是指一些无法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大多只能在海外参加电影节发行的一些片子。

被摄对象往往是体制外的边缘人,如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杨荔娜的《老头》、蒋樾的《彼岸》、睢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等。

这类片子对真实性客观性更为器重,离生活原生态更接近,没有避讳和掩饰,尊重被摄人物的人格和性情,注重与人物的对话和交流。

但生存面临困境,有发行的困难、资金的困难

思考题

1、影视纪录片有哪些分类方式?

2、影视纪录片的涵盖范围、文化形态和和手法?

第三章中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

课时:

1周,3课时

教学内容

80年代的纪录片

重视文本。

根据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事先设计完整的“文本”,作为拍摄的基础

依赖解说。

借用广播语言,通过播音和解说,将思想直接灌输给观众,达到耳提面命的目的

声画分离。

解说为主,画面为辅,声画两张皮,与其说是纪录生活,不如说是揭示思想、宣传观念

90年代的纪录片

纪录过程。

生活本身体现为一种过程,纪录片一般以时间为顺序去纪录正在行进中的、未知生活结局的过程,在跟踪过程中,会跟出人物,情节、故事,完成客观地再现真实生活的任务。

声画并重。

纪录片纪录“有声有色”的世界,不忽视生活之声的纪录,这声音有同期声,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有现场声,是在屏幕上再现生活。

再现原生态。

对真实生活不作太多的雕琢和粉刷,尽量保留原汁原味,记录带毛边的生活。

理解本节要点:

掌握90年代影视纪录片的特征

思考题

1、80年代和90年代的纪录片有何异同?

2、纪录片的观念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

纪录片的结构

课时:

2周,6课时

教学内容

单线结构

有明显的事件线索贯通始终,有头有尾,段落层次分明,强调事件的发展要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时空发展顺序进行,内容按时间的过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至结束

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注意头尾的呼应,高潮的处理,段落之间的过渡,以及内在的逻辑性和因果性,形成独立封闭的自足体系

复线结构  

内容要有可比性,能通过比较升华出一定的思想意义

对比的条理要清晰

对比要自然合理,不要牵强附会.

板块结构

一、各段内容要相对完整

二、各段虽相对独立,但要有整体的联系,或进展深入的趋向

三、各段之间的转换要有明显的分隔形式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纪录片的单线结构?

2、举例说明纪录片的复线结构?

3、举例说明纪录片的板块结构?

纪录片文本的创作——解说词

课时:

1周,3课时

教学内容

解说词既是画面的解说,又弥补画面的不足

段落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

文字的长短应根据画面的长短作调整

解说的顺序依据画面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解说词突出画面的重点,使表意具有确切性

画面表意的不确定性有赖解说词的帮助,解说词能够点明确切的概念,准确地传情达意

解说词对关键信息、精彩细节进行点化、放大和展开

解说词拓展画面内涵,使主题深化

揭示画面背后的本质,拓展画面的内涵,升华画面的意义

应把理念的阐述与具体的、合适的画面细节有机结合

画面是现在的事情,但通过解说词使今天和往事产生有机联系

思考题

1、简述影视纪录片解说词的作用。

2、如何写作影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纪录片文本的创作——同期声

课时:

1周,3课时

教学内容

同期声的语言特点

语言在具体的行为时空中展开,是事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

既使画面保持了本来的意义,又使语言具有了可靠的真实性

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语言出自某个具体人之口,尽管是编导有意选择出来表达其意图的,但具有明确的对象性。

声音是生命的外在形式,每个人的声音,其语速、语调、语气,都有鲜明个性

它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抽象意思。

声音作为独立的表意因素,主要让人去听画面中人物说了些什么,而不是为了让人去看他们做了些什么

访谈类同期声可表现的内容

表现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感受

表现人物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节字幕的作用

说明性,对画面作辅助性介绍,如人名、地名、时间及事实梗概,让人最简单明了地了解最基本的新闻要素。

强调性,对画面或语言解说所表达的意义进行强调,使人们加深对节目内容的理解。

信息性,作为独立的表意单元传达某种相对完整的信息,用来补充片中直接内容之外的信息

思考题

1、说明电视纪录片的同期声作用。

2、电视解说词和电视同期声有何异同?

3、举例分析一个有影响的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的观念

课时:

3周,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纪实和真实

一、对纪实与真实的再认识

二、纪实的属性——纪实性,力求贴近生活,走近百姓,探索生活真实

三、纪实的风格——简洁朴实的传情达意风格

第二节纪实与写意

一、与纪实相比,表现更强调个性

二、越是表现类的纪录片,越是要体现解说词的文学性

三、越是表现类的纪录片,越要体现艺术的美感

第三节主观与客观

纪录片是最主观的客观纪录

纪录者的主观看法,必须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上

主观性和客观性共同支撑起纪录片的内涵

思考题

1、试述纪录片纪实与真实的关系。

2、举例分析一个写意类的纪录片。

3、谈谈你对纪录片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认识。

经典影视纪录片选讲

课时:

8周,24课时

教学内容

人类学影视纪录片

北方的纳努克

藏北人家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

带摄影机的人

夏日纪事

新纪录电影与新纪录运动

浩劫

八廓南街十六号

独立制作

华氏911

流浪北京

思考题

1、试析《北方的纳努克》?

2、如何分析一部经典纪录片?

3、举例说明“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异同。

4、独立制作纪录片有何与众不同的特点

参考书目

1、[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2、任远编着:

《世界纪录片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3、张雅欣着:

《中外纪录片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朱景和着:

《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肖平着:

《纪录片编导实践理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6、侯洪等着:

《感受经典》,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7、钟大年着:

《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8、任远编:

《影像中的历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年

9、吕新雨:

《纪录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

10、单万里主编:

《纪录电影文献》,中国广播电影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

钱锡生

周次

起讫

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分配

目的要求

备注

1

优秀电视纪录片作品概论

2

宏观了解当代纪录片的情况

2

8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特征

2

以《雕刻家刘焕章》为例

3

90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特征

2

以《望长城》为例

4

2000年后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特征》

2

以《幼儿园》为例

5

国外电视纪录片创作概论

2

了解外国纪录片的历程

6

纪录片的题材之一:

人与人

2

以《龙脊》为例

7

纪录片的题材之二:

人与自然

2

以《最后的山神》为例

8

纪录片的题材之三:

人与历史

2

以《平衡》为例

9

纪录片的声音之一:

同期声

2

以《八廓南街十六号》为例

10

纪录片的声音之二:

解说词

2

以《臧北人家》为例

11

纪录片的观念之一:

纪实和真实

2

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

12

纪录片的观念之二:

纪实和表意

2

以《苏园六纪》为例

13

纪录片的观念之三:

主观和客观

2

以《英与白》为例

14

纪录片的叙事之一:

循序渐进法

2

以《小鸭子的故事》为例

15

纪录片的叙事之二:

设定线索法

2

以《话说长江》为例

16

纪录片的叙事之三:

虚实结合法

2

以《千年陈酒》为例

17

纪录片的创作

2

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流程

18

纪录片的未来

2

了解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9

随堂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