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560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docx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

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评小学语文课

评课也称课的分析,它是听课人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听课的评价,它对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评课的原则

一是指导性原则:

评课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指导,因此,评课要从指导性出发,要抓准主要问题与主要特点来评课。

二是综合性原则:

评课者要凭借评课的种种标准综合起来看课,以评其所长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则:

评课者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其长处充分肯定鼓励,并委婉指出教学的不足是什么,什么地方还要提高。

四是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要采用不同的评法,只有这样才更切合教学的实际。

五是互动性原则:

对一节课的评价,不宜搞一言堂,要集思广益,让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在平等、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求同存异、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二、评课的标准

课的评价标准对教学发挥着规则导向,问题诊断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而传统的评价标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吸收当前教学改革的诸多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高屋建筑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走势和轨迹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尝试制定新的评课标准,下面几点可以作为评定一节课,成功的标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体现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基础性目标的完成,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培养。

2、充分体现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指导学法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朗读感悟;重视学生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

3、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路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灵活而有效地调控预先安排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讲授生动,恰当,提问有启发性,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随机采取切实有效的引导及补救措施。

4、教学手段恰当、有效

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化教育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使用电教媒体技术熟练,效率高,效果好。

5、教师业务素质良好

教师仪表端正,教态亲切,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引导性;板书精当,书写工整,组织教学能力强,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集略,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6、教学效果显著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学任务完成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听课与评课

 

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刘德珍

无论是传统教研,还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校本教研,听课与评课都是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

但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在听课、评课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听、评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有效地听课、评课,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程序。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的特点,就听、评课的操作方法、技术和相关程序做一些探讨。

一、听课

(一)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克服听课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为此,听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做细相关的准备工作。

1、明确听课目的

首先,要弄清听课的类型。

一般来说,听课大概有三种类型。

一是优质课,二是研究课,三是随堂课,四是辅导课。

然后,要根据课型确定听课的目标。

――听优质课。

优质课的献课人大多是骨干教师,主要是骨干、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输出。

对于这类课,听课人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吸收授课人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

――听研究课。

这类课往往带有实验、探究的目的,听课人要以积极参与的态度,对教学中变革、探索的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检讨教学中的得失。

――听随堂课。

这类课一般是常态课。

听常态课时,听课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取舍,注意发现经验和亮点,增加自己的教学积累。

――听辅导课。

这类课一般是指“师傅带徒弟”的课,学校往往确定了“以老带新”的结对帮扶成熟教师或骨干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主要通过听课、评课来实现。

听这类课,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手的有点,更要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辅导课可以“师前徒后”,也可以“徒前师后”。

2、了解教学内容

听课前要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规范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

重点要了解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节课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

同时,还应对听课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一些了解。

3、准备相关材料

①课本。

②本节课的教案(由授课者提供。

如没有印制,听课人应课前参阅听课人的教案,或课后翻阅授课人的教学设计)。

③听课笔记。

④课堂评价量表。

⑤相关记录工具:

如“时间和活动过程双向记录表”、学生活动微格记录表等

(二)课堂观察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观察既要观察教师,也要观察学生。

1、观察教师的教

观察教师的教的重点内容: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准确,教学目标如何实现;

(2)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3)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如何展开教学过程。

这是重点内容,重要的是观察教学过程如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教学目标达成度。

既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还要观察教学任务的生成与转化。

(6)课堂教学氛围。

(7)体现的教学理念,渗透的教学思想。

(8)教学表达与板书。

2、观察学生的学

(1)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的长度。

(2)学生的主动学习状态与长度。

(3)学生的积极探究状态与长度。

(4)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

(5)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把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达成的学习目标作为课堂观的关键点。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是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否被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受到积极的影响。

如果有条件,听课过程中或课后,听课人可对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测试(抓关键,以口头测试为主)。

(三)课后反思

听课人不是旁观者,听课的目的,一是提高自己,二是帮助别人。

因此,听课的过程中和课后一定要积极思考,既要积极吸纳别人的经验,又要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课后的反思进行有序的整理,为评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评课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

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

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

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

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

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

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

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

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

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

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发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

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

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

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

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

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

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

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

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

2008年小学语文理论研究述评

王 娟曹建召

 

审视与回顾小学语文教学一年来的理论研究,不是为指责与批判,而是想揭示问题,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的视角和研究的平台。

本年度小学语文理论研究述评检索了教育类综合期刊,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专刊,参阅2篇博士论文,58篇硕士论文。

综合这些研究我们梳理了以下关键词语。

一、汉字拼音学:

定位

为纪念《汉语拼音文案》颁布五十周年,《小学语文》和《语言文字应用》杂志开辟专栏就汉语拼音的意义和教学进行讨论,讨论集中表现在如何定位的问题上。

汉语拼音方案的起草人之一周有光认为,它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不断扩大和改进。

从教育专业的语文设计,发展为一般社会的文化工具。

从中国国内的文化钥匙,发展为中外交流的文化桥梁。

拼音的作用是帮助汉字,不是代替汉字。

实行分词连写和正词法,是增进拼音的功能(《汉语拼音和全球化时代》,《小学语文》,9)。

关于汉语拼音的作用,袁钟瑞、胡晓在讨论中认为,汉语拼音在网络时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提到汉语拼音,我们最应该想的是普及普通话、使用电脑和发送短信,然后才是识字、查字典。

对于汉语拼音教学,一直有两种极端的意见,一种是认为拼音没有多大用处,一种是主张实现汉字拼音化,这都是不符合现实的(《假如没有了汉语拼音》,《小学语文》,9)。

回归五十年的汉语拼音教学,莘乃珍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求在反复变化。

从高要求到低要求,又从低要求到高要求,如今又回到低要求,定位不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拼音教学,造成目前对汉语拼音教学有所削弱的情形(《汉语拼音教学的回顾与展望》,《小学语文》,9)。

孟广智指出,汉语拼音教学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问题,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问题。

50年来各地教师摸索总结出不少教学经验,但概括起来看,基本上都是一年级教会声母、韵母、声调,能三呼成音,能抄写音节,认识整体认读音节,以后再学字母表,就算完成任务。

这样的拼音教学是不完整的拼音教学,没有以音节教学为中心,所以不可能充分发挥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汉语拼音教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方法,而是定位》,《小学语文》,9)。

魏元认为,对几十年来积累的小学拼音教学经验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总结,特别是对拼音教学史上两项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和实验的得与失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总结,却不适当地降低了教学要求,导致拼音教学的淡化、弱化(《加强与改进汉语拼音教学一席谈》,小学语文,9)。

在同期的《小学语文》上,李亮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应如何定位》和乔亚梦的《汉语拼音教学要求不能人为拔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目前的汉语拼音教学定位是准确的。

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拔高它。

二、识字教学:

科学

针对目前小学识字字种选择的无序,识字教材编排的随意,本年度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表现为科学化追求。

陶本一等在《基于语料库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报告》中,通过建立语文教材语料库、相关学科语料库和小学生课外阅读语料库探寻小学生的识字规律,通过各教材的比较分析发现,各版语文教材字量与字种的规模参差不齐,选字标准不一。

字词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复现安排等较少顾及。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用字各自为政,未能统筹安排。

学生课外阅读用字远远大于教材选用的字种数。

这种状况带给识字教育的负面影响是教材编写和识字教学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梯度性安排。

就识字教育来说,研制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等级字表”是当务之急,惟其如此,教材编写、识字教学乃至课外读物的编写才能“有法可依”真正走向科学化之路(《语文教学通讯》,9C)。

邢红兵、舒华在研究中通过小学生识字部件语料库的建立,分析了小学阶段汉字的基础部件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小学阶段出现的汉字基础部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基础部件数量大,基本代表了全部汉字的基础部件;2.基础部件集中在低年级出现,这说明部件形体的问题可能在一二年级阶段就已经解决;3.基础部件的构字能力分布不均衡;4.大部分的基础部件是可以独立成字的。

从这些特点来看,我们觉得小学阶段可以利用基础部件进行汉字教学,但是需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针对性(《小学语文教材用字基础部件统计分析》,《语言文字应用》,3)。

魏顺平等在《低年级小学生用字情况调查与分析》一文中,通过建立一个较大规模的低年级小学生作文语料库来完成《小学生用字表》的制作。

并通过《小学生用字表》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成人用字表》的对比分析,发现小学生用字与成年人用字的共性以及小学生用字的独特之处,并依据这些发现提出了制定基础教育字表特别是编制低年级语文教材字表的建议(《语言文字应用》,3)。

此外,本年度还有三篇硕士论文对识字规律和识字教学进行探讨,分别是邓卫新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河北师大硕士论文),石战晓的《小学语文教学识字量研究》(华东师大硕士论文),张晓丽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山东师大硕士论文)。

三、口语交际:

迷惘

口语交际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亮点,整合了听说能力,凸显了交际的情境性和互动性。

由于缺少严格意义上的课程形态,口语交际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直没有找到突破口。

付宜红在《新教材中的听说读写关系的处理》中指出,目前各出版社的听说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话题的选择,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仅靠听说的“量”和话题的精心选择与布置是不够的。

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机会随处存在,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的独特性如何体现呢?

我国的研究十分薄弱,对口语交际的教材研究更是空白(《小学语文教学》,11)。

毛肖瑜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了当下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些问题:

没有专门的教材。

现有教材和教参过于简单,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很少,口语交际的主题多是“听说训练”,和“交际”的关系不大,而且很多内容不符合实际,学生不感兴趣。

其次,专门针对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的培训、指导非常少,公开课、示范课几乎没有,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上法缺少了解,不知道怎么上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浙江师大硕士论文)。

也有研究者从心理学的角度,从更为微观的视角探索口语交际教学,孙菊霞、徐光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性别加工研究》中指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既要看到两性心理发展上的优势,也要看到各自的劣势。

在智力、兴趣、行为和自信心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关注,掌握男女听话、说话能力的不同表现。

通过心理调适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等措施,让男女生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程教材教法》,2)。

四、写作教学:

强化

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教学的表述模糊,导致了写作教学实践过多依赖教师个体的能力和经验,在课程层面,本年度对于写作教学的探索表现为改变以往重阅读取向,重视和强化写作训练。

吴忠豪、陈建先通过比较中外课程的取向后认为,国外语文课程的重点取向是“表达”,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是以“阅读”为中心来构建的。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阅读理解的训练严重挤占了表达。

通过利弊分析后认为,以“表达”为核心,重“工具”训练,重“人文性”熏陶,文章认为,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目标设置、在教材编写、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在教学内容上都要变“阅读核心”为“表达核心”(《“表达”与“阅读”,谁主沉浮》,《语文教学通讯》,4C)。

许萍在《美国加利福尼来州小学五、六年级写作标准特点分析》一文中通过加州的《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后认为,加州写作标准结构明确,写作策略表述具体、清楚,便于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写作的系统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

我国的标准对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写作过程中的习惯培养与素材积累,基本写作技能等方面提出要求,体现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我国的标准有意淡化文体,意在摆脱繁琐的文体知识对学生写作活动的束缚。

而加州标准重视文体写作。

此外,加州英语标准重视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规律,对不同年级学生写作活动的阐述具体有序,可操作性强(《小学语文教学》,5)。

陈凌峰在《小学作文教学体式的反思与重构》一文中讨论了课程标准对于“淡化体式”的问题,并认为从“要不要体式”的问题,转变为“需要什么样的体式”的问题。

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可以把作文体式分为交际体式和生命体式,再按照不同的交际目的和功能把交际体式分为文学体式、科研体式和实用体式三类。

区分不同的体式,可以使作文教学能区别不同体式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按照不同的写作体式寻找写作规律(《小学语文教学》,9)。

五、语文能力:

信息素养

听说读写能力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认定的语文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对于语文能力的构成本年度有了新进展,即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

王国均、姚家锐在《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中的媒介素养问题》一文中指出,日本国语教科书不但旨在为未来的日本社会培养合格的信息生产者和创造者。

学习媒介素养绝对不仅仅是学习课文内容或者写作方法而已,它还需要学生在了解、体验、享受以及创造媒介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媒介意识、媒介愿望和媒介智慧。

教科书只有抓住后者,落实后者,才算得上真正体现了媒介素养教育(《小学语文》,5)。

由于信息素养一直是信息技术课培养的能力目标,在语文学科领域的研究还不太广泛。

邓红影在其硕士论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师大)中,研究了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的策略:

利用视觉图像导人课文来培养视觉感知力;利用视觉图像讲解课文来培养小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利用视觉图像复述课文来培养小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创设视觉化的学习场所;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视觉化的学习材料。

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实践层面上进行研究,丁道群认为:

动画呈现方式可以使低语文阅读能力组的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动画呈现方式比文本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古诗含义的理解和写作方式把握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动画呈现方式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影响》,《课程教材教法》,9)。

张丽敏在其硕士论文《儿童动画片与小学语文教学》(福建师大)中认为,动画片己成为孩子童年时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动画片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是对抗和消解儿童成人化的重要防线,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的整合,有利于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

论文探讨了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写教学中如何运用。

六、阅读教学:

儿童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阅读教学可谓门派林立,新的解读方法不断地吸纳、借鉴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谁而解读”,是展示教师个人能力还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儿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位置如何确定?

赵准胜在其博士论文《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吉林大学博士论文)一文中回顾了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和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儿童观”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从五四到新时期,“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一直没有在语文教育教学和儿童文学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中国儿童文学在更多的历史时期失去了其文学的特性,而陷于双重困惑:

因政治而偏离“儿童本位”,陷入“教育论”泥潭;“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在诞生之初,语文教育便背上了推翻所有旧文化的功利性包袱,而且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也一直被政治话语所牵制。

研究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理念的欠缺,以及家长们受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