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49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docx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活页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备课时间

课时

1

课型

授新课

主要教法

导思,探究

教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了解原子的构成。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用品

教学设想

1、充分利用图、表、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等方式认识原子的构成。

拓展延伸

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二、相对原子质量

1.1.

2.2.

3.3.

4.4.

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主线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1.什么叫分子、原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温习、引新

〔引新〕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

引出课题。

〔授新〕

(板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简史—卢瑟福实验)(看书及图4-1)

明确问题

原子构成

原子核

电性电量

原子电性

原子区别

常见原子

原子空间

小结

背景

算式

练习

查阅方法

1.原子的构成:

(看书及图4-1)

2.原子核的构成:

3.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表4-1)

4.原子的电性:

(看表4-2)

5.说明:

6.几种原子的构成(记忆)

7.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8.原子结构知识的小结:

(略)

说明:

①原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③有的原子核没有中子,如有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④一般来说,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作业P72第二题)

二、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

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且质量是原子的一个主要性质。

(阅读)查找一个氢、氧原子的实际质量观察,试着读数、记忆、比较大小。

(类比)这正像我们用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大米的质量有多大一样极不方便,比较聪明的回答是“大米的质量比小米大一点”。

类似的,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

(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示

(设问)如何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利用概念与教材数据动手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介绍)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我们不需要再去计算,科学家已经把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出。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过卓越贡献。

(阅读)课本P71资料

(查阅)利用教材154页附录Ⅱ;教材75页表4-3查阅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氢、碳、氧、钠、铝、铁

明确

明确

识记

理解

领会

识记

情境想象

形成体系

“让事实说话”认识引入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明确概念写出算式。

学以致用

会查

〔小结〕

(规律)

(引导)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回忆)从构成原子的粒子种类、带电情况、质量大小、所占空间大小、数量关系、质量表示方法等方面交流

(展示)氢、碳、氧、钠、铝、铁原子的内部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表

(观察)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关系。

(发现交流)

(板书)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巩固〕

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作业〕

1.72页3、4

2.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习作,并与同学们交流。

 

活页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课题2  元素

备课时间

课时

2

课型

授新课

主要教法

解读

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意义、写、读、用。

教学难点

1.元素的概念(抽象);2.元素和原子的应用。

教学用品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回顾,课前热身;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总结反思,拓展延伸;课堂跟踪反馈。

拓展延伸

1.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2.元素符号的灵活应用。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二、元素符号

1.

2.

3.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4.

5.

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设计主线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忆)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设疑)什么叫元素?

(板书)课题2  元素

温习、引新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3.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于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复习回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概念

与原子比较

区别

联系

种类

分类

说明

讨论

一、元素

1.概念

活动1:

(设疑)相对原于质量中的“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提示)碳-12原子。

活动2:

(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

(投影)介绍几种原子

碳质子数6,中子数6氧质子数8,中子数8

原质子数6,中子数7原质子数8,中子数9

子质子数6,中子数8子质子数8,中子数10

(设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归纳)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活动3:

(投影)

碳质子数6,中子数6碳

原质子数6,中子数7元

子质子数6,中子数8素

氧质子数8,中子数8氧

原质子数8,中子数9元

子质子数8,中子数10素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

(归纳)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活动4: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归纳)元素、物质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当讨论纯净物质的宏观组成成分时应该用“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

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当讨论纯净物的微观结构时应该用“某物质由某原子(或分子)构成”,“谋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来描述。

(点拨)元素与原子如同树林与树的关系。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联系

(归纳)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说明)分子不能用元素来解释。

(归纳)描述物质的几种方法:

①有的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有的由原子构成。

②纯净物都由元素组成。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3.种类

活动5:

(讨论)怎样区分氢元素和铁元素?

(归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4.分类

活动6:

(点拨)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

(讨论)这一百多种元素可分成哪几类?

(提示)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

(归纳)元素的分类

5.说明

活动7:

(讨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水。

(归纳)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四位元素是:

氧、硅、铝、铁。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元素。

③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

活动8:

(实物投影)有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卡片

(水

氢气+氧气硫+氧气

二氧化硫)

(操作)将模型卡片拆拆、拼拼

(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归纳)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的种类不变。

一种碳原子

一类碳原子

总称元素

拓展研讨

明确

识记

理解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

1.国际互联网上报道:

“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B)

A.铁单质B.铁元素C.氧化铁D.四氧化三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决定于质子数的不同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

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为单质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课学习了元素的有关知识和物质的描述方法。

启示:

采用对比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拓展延伸)

1.(2004无锡市)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解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则质子数前后不同。

(答案)C

2.物质A里只有1×1022个A分子,这些分子中共含有2×1022个原子,那么A物质一定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解析)物质A中只含一种分子,则为纯净物;物质A中含的原子是分子个数的2倍,则A可能为双原子分子如氧气,也可能为两种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一氧化碳。

(答案)C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2003达州市)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B)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2.一种物质不能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它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更简单的物质,则该物质是(A)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3.下列广告用语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B)

A.“超纯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矿泉水中含钾、钠、钙、镁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D.钙片中含有大量钙元素,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4.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BC)

A.过氧化氢B.液态氧C.空气D.二氧化锰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B)

A.FeB.AlC.OD.Si

6.某一药品说明书中标有:

本药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

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元素。

其中被称为“智力之花”的是碘元素。

提升能力

7.有氕、氘、氚三种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1,0;1,1;1,2。

对它们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它们是三种不同元素的原子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2,3

C.它们的中子数相同D.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8.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B)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化合物④混合物

A.仅①B.仅②③C.仅④D.①②③④

9.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氧元素的单质,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的是(A)

A.空气B.液氧C.高锰酸钾D.氧化铜

10.某学生用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D、BAC、BCD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制造出了人类还未知的物质X,于是该同学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我制造了一种新元素X”,你认为该生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

不对。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而该生应该说制出了一种新物质。

开放探究

11.趣填“化学之最”。

完成

(1)题的空格,并以此为例,再设计两个“化学之最”,完成

(2)、(3)题的空格。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氮气。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12.我们通常用

来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其中Z表示核电荷数,A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现有三种粒子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

(1)它们是否为同一种元素?

为什么?

答:

是同一种元素,因为质子数相同。

(2)比较它们的原子结构的异同点。

答:

三种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作业〕

教学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主线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外国人不认识中国商品。

(体验)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必须采取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引新

重要性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不同种类的元素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其种类不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氢元素H、氧元素O、铁元素Fe、铝元素Al、硫元素S、铜元素Cu、镁元素Mg、碳元素C、氮元素N、磷元素P。

复习回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书写

意义

拓展

周期表

思路

结构

原子序数

信息

应用

二、元素符号

1.概念:

2.规定:

3.识记:

表4-3(会写、会读、会用)

活动1:

(集体朗读)课本P75表4-3元素名称和符号。

(竞赛)抢答:

说出老师出示的写有元素名称的卡片的符号。

(交流)你所记忆元素符号的妙方。

4.书写:

活动2:

(设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

(提示)阅读课本P75资料

(归纳)书写规则:

“二大一小”。

(点拨)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有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5.意义:

活动3:

(设问)元素符号有何意义?

(举例说明)如“H”、“N”

(归纳)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活动4:

(讨论)怎样表示2个氢原子?

n个氢原子?

(小结)表示多个原子,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对应的数字。

(点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只有微观意义。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活动5:

(类比)超市里的商品有成百上千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将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同样,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将它们按其内在的规律排列。

(设问)100多种元素按怎样规律排列?

(投影)元素周期表

(提示)特点:

1.思路:

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

2.结构:

7个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即有7个周期、16个族。

3.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前20号元素要求依次记忆)

4.对金属、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表明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点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主要工具。

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

活动6:

(活动探究)完成课本P76活动与探究。

(小结)每一周期开头的元素大部分为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为非金属元素,最后为稀有气体元素。

了解

了解

要求三会

领会

明确

领会

类比意识

领会

了解

有用

会用

应用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拉丁文字母使其组成元素符号,并注明元素名称:

Al,名称铝;Ag,名称银;Au,名称金;Br,名称溴;Ba,名称钡;Ca,名称钙;Cu,名称铜;Cl,名称氯;Fe,名称铁;Mg,名称镁;Na,名称钠;He,名称氦;Hg,名称汞;Pt,名称铂。

2.下列方框中,符号2H意义的示意图是(A)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节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

启示:

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应养成细心、规范的良好习惯。

(拓展延伸)

1.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C)

ABCD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图中分析元素组成。

B是混合物,A、D是化合物。

2.用大写字母A、B和小写字母a、g、r,可以写成的元素有(C)

A.2种B.3种C.4种D.5种.

(解析)该题要求学生对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非常熟练。

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书写下列元素的下列元素符号:

氢H、氧O、碳C、氮N、磷P、硫S、氯Cl、硅S、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铜Cu、汞Hg、银Ag、钡Ba。

2.2O表示的意义是(A)

A.2个氧原子B.2个氧分子C.2个氧元素D.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符号中,书写正确且能正确表示该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D)

A.cL(氯)B.MG(镁)C.mn(锰)D.Cu(铜)

4.下列符号中表示钙元素的是(A)

A.CaB.NaC.ClD.K

5.元素符号取用于(B)

A.英文字母B.拉丁文字母C.希腊文字母D.汉语拼音字母

6.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中的大写字母相同的一组是(D)

A.金、银、铜B.氯、钡、钙C.汞、镁、银D.氮、钠、氖

7.在H2、H2O、H2SO4、H2O四种物质中都含有(A)

A.氢元素B.氧原子个数C.2个氢原子D.一个氢分子

提升能力

8.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C)

A.H2OB.HC.2HD.He

9.下列粒子能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C)

A.2NB.NC.N2D.NO

10.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元素中全是金属的是(B)

A.O、C、H、ClB.Al、Fe、Zn、HgC.H、P、Si、KD.S、Mg、N、Ar。

11.下列的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单质的是(A)

A.ArB.NC.FD.CO

开放探究

12.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H2、O2、H2O、CO2四种物质分成两类,标准一中一类含三种物质,标准二中一类含两种物质。

标准一:

常温为气体,包括的三种物质为H2、O2、CO2。

标准二:

氧化物,包括的两种物质为H2O、CO2。

13.分别按要求填空:

①三种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H、N、O;②三种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He、Ca、Cu;③三种由H字母开头的元素H、He、Hg。

〔作业〕

1.P772、5。

2.预习课题3离子。

活页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课题3离子

备课时间

课时

2

课型

授新课

主要教法

发现探究

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

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核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品

教学设想

情境导入、学生猜想、学生交流、探究证明、教师启发、归纳结论。

拓展延伸

粒子的构成说明

板书设计

课题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二、离子的形成

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主线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语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板书课题),为了搞清什么是离子?

它是怎样形成的?

先来看下面一些问题。

引新

情景导入

 

(提问)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

2.你对电子还想了解什么?

(问题)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

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

(猜想)1、电子绕核运动

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4、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验证)从课本上寻找资料,从网上查找资料

(出示)从网上下载的电子排布模型

(结论)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

引出话题

 

〔授新〕

电子排布

规律

表示方法及意义

关系

1.电子层的概念: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排布的基本规律:

①②

4.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5.元素的类别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类别

最外层

电子数

是否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金属

<4

末达

易失

活泼

非金属

≥4

末达

易得

活泼

稀有气体

=8(氦2)

达到

不易

稳定

强调:

①稳定结构: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

明确问题

建立情境

了解

认识

归纳

理解

〔小结〕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巩固〕

课后习题1、2

〔作业〕

教学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主线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元素的类别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和化学性质的有怎样的关系?

(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下面我们来看离子的形成)

引新

〔授新〕

定义

类别

离子化合物及形成

符号

意义

比较

说明

(板书)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定义:

2.离子的类别:

3.离子化合物:

如氯化钠的形成:

①反应事实:

Na+Cl2→NaCl

②形成过程为:

(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4.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

H+ Na+Mg2+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