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26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5834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3.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4.教学是(  )

A、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的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为履行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是(  )

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报酬待遇权

D、进修培训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6.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教育者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

D、教育者与德育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8.首先提出普及义务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洛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1.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2.学生是学习的(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3.教师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道德叙事法

D、道德讨论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4.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5.教学中“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  )

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6.是学习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17.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裴斯泰洛奇

D、霍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18.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性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19.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0.在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开放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21.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

B、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选择培养了班干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2.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要素中,是基础,是关键。

(  )

A、知情

B、情意

C、知意

D、知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6.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7.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所描绘事物的表象。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2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及时施教

C、循序渐进

D、抓关键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29.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30.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1.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11岁

B、7~l2岁

C、十一二岁、十四五岁

D、十二三、十五六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2.“狼孩”的故事体现了什么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33.我国中学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34.教育目的明确规定了教育“为谁培养人”。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哪项功能(  )

A、调控功能

B、评价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5.__________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最原始依据。

(  )

A、教学实践经验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教育问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体现了__________教学原则。

(  )

A、巩固性

B、理论联系实际

C、循序渐进

D、启发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7.__________首创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

(  )

A、斯滕豪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陶行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38.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

A、工具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39.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40.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二、多选题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是(  )

A、传道、授业、解惑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父母与朋友

E、研究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2.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  )

A、道德的发展

B、知识的发展

C、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D、管理能力的发展

E、科研能力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3.《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__________基本权利。

(  )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报酬待遇权

D、进修培训权

E、参与管理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4.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  )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教育科研知识

C、广博的文化知识

D、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E、自我调控意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5.《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待遇的规定包括(  )

A、工资待遇

B、教师津贴

C、教师住房

D、医疗保健待遇

E、教师补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6.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

A、班级岗位建设

B、班级规则建设

C、学习型团体建设

D、班级文化建设

E、班级环境建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7.以下观点不是出自《学记》的是(  )

A、温故而知新

B、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C、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D、因材施教

E、不凌节而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8.《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__________基本权利。

(  )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报酬待遇权

D、进修培训权

E、参与管理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9.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  )

A、传道者角色

B、服务角色

C、父母角色

D、管理者角色

E、研究者角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E

【解析】:

10.新时期教育需要对班主任提出的能力要求包括(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

D、道德反思能力

E、精神关怀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11.教育目的的类型包括(  )

A、国家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E、教育方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12.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社会素质

E、全面素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13.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是(  )

A、备教材

B、备教具

C、备学生

D、备家长

E、备教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E

【解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可分为(  )

A、宪法依据

B、客观依据

C、政策依据

D、理论依据

E、事实依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15.教师的能力包括(  )

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教学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教育科研能力

E、自我调控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