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14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docx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哲学

1、(2001中央)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

A唯心史观B不可知论C机械性D二元论

2、(江苏2003)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B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C最终倒向唯心主义D把物质的运动对立起来

3、(黑龙江2006)一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要哲学也能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是由于他们()

A摆脱了哲学的指导B在科学实践中摆脱了唯心主义

C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唯物辩证法的原则D承认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4、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述了()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直接来源是()

A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B康德认识论的合理思想

C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合理思想

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杜林的折衷主义观点)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英国18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观点:

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宗教论的客观唯心主义)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的一般混同D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8、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B我思故我在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9、(山东2003)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超前性

10、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的说法是()

A割裂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B绝对运动是具体物质形态产生的根源,相对静止则是物质存在和分化的条件,二者的统一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和丰富多彩

C只有承认和肯定相对静止,我们才能具体认识和区分事物,对事物及其运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也只有承认和肯定物质的绝对运动,我们才能够因势利导、改造事物。

D正确处理社会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注意政策的调整与连续性,符合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11、有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

B它是对无限多样性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C它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D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12、有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C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D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13、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14、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统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本身

15(青海2005)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这“三大规律”()

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16、(陕西2006)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

由此可见()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17、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是归纳事物的共同点和个别事物不同点的关系,还可以表述为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基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9、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A事务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抽象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20、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试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信息只是事物联系的重要中介,而不是事物联系的基础)

21、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A事物处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B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D事物矛盾的双方只有统一没有斗争

22、(安徽2005)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

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这一历史事实说明()

A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B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D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23、真理具有()

A具体性B全面性C过程性D客观性(过程性是指对事物各方面和各种关系的正确认识。

相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正确认识。

2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5、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所知而更进于行”。

这以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的观点)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

26、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够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D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27、同一颗大树。

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他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行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28、(甘肃2003)人类社会的物质行在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9、(浙江2004)社会基本矛盾()

A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B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C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D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依据

30(福建2005)唯心史观的错误是()

A否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D只考察人的思想动机,不考察它产生的物质根源,从而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1、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32、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唯物史观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则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参与者并不一定是历史的创造者。

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等同于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33、2003年6月1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管理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3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的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35、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6、(江苏2004)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

A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B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

C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D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它们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人生观也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37(江苏200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中有静B静中有动C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38、(江苏2004)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39、(江苏200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A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

B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科学研究的干扰

C帮助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指导科学研究少走弯路,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

40、以下体现辩证法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天不变,道亦不变D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41、哲学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的有限性

B真理的条件性

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近似的正确反映

D真理中有错误

42、下列属于因果关系范畴的是()

A播下良种在先,粮食丰收在后

B适度灌溉在先,粮食丰收在后

C治理施肥在先,粮食丰收在后

D看到闪电在先,听到雷声在后

43、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44、(江苏2007)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4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

A唯心史观B不可知论C机械性D二元论

46、

单选题

1、(中央2005定义判断类)主观唯心主要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作为唯一真实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D我思故我在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根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

4、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时间本质问题B世界发展动力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意识本质问题

7、(中央2001)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的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云南200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基础和承担者

(物质是运动在载体、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关系、绝对相对关系和相互渗透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局部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它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是运动量的依据或参照系。

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认识与实践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列宁: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列宁: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3、“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14、(中央2003)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

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

15、(浙江200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永恒发展规律

1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17、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B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1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动力和源泉

1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2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1、(中央200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A客观存在的所有事物的总和B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C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22、(山西200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3、(云南省2006)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科学知识B丰富的经验C实践D人类认识能力

2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2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发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6、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8、“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29(中央2001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31、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3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

34、(江苏200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35、(江苏2004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36、(江苏200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即橘这种水果适应生长在淮南,如果移到淮北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

这种情况说明()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一定的条件紧密相关的,因此,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条件决定一切。

人们在环境和条件面前无能为力

37、(江苏2004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C事物的内部矛盾D事物的外部矛盾

38、(江苏2004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科学的观点

39、(江苏2004)生产力反映的是()

A人和自然的关系B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40、(江苏2004)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1、(江苏2004)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意识的本质问题B世界的本质问题

C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D世界能否认识问题

42、(江苏2004)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正确的理论指导B人类的社会实践

C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D提高人的素质

43、(江苏2005)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

A矛盾的普遍性原则B矛盾的特殊性原则

C矛盾的同一性原则D矛盾的斗争性原则

44、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是()

A夸大人的自觉活动B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C强调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D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

45、(江苏200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B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C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们只能做规律的奴隶,而不能成为规律的主人

46、(江苏2006)时势造英雄的观点是()

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意志论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

47、(江苏2006)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B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8、(江苏2006)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

A唯意志论的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

49、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D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49、(江苏2007B)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回答这些问题,这段话体现的是()

A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B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0、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C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D把物质和运动对立起来

论述题

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文明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

(选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原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同时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即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对待资本主义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不能全盘肯定、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抛弃。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

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

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

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

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

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

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

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1、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B分清敌我友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开展武装斗争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B武装斗争的理论

C同意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

D农村包围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