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20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考试重点.doc

现代卷

小说:

1.鲁迅《阿Q正传》(沉重而严肃的文学,对国民劣根性的文化反思、文化批判)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伤逝》《秋夜》《春末杂谈》等。

阿q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带有病态精神心理的农民形象。

人物内涵:

阿q是农民,一方面他身上具有农民的勤劳优点;而另一方面,他游走在城乡之间,具有流氓无产者的习性,赌博、偷窃、调戏妇女,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物形象的意义:

1)作家通过阿q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

2)阿q的精神胜利法,深刻地解释了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现象的高度概括。

3)阿q的悲剧结局,揭示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局限性。

精神胜利法:

弱者的哲学

四个层次:

1)妄自尊大2)自轻自贱3)自我虐待4)麻木忘却(精神胜利法的最高表现)

2.郁达夫“创作型”作家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

代表作《沉沦》《迟桂花》《闽游滴沥》等。

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

他的作品着力描写情欲与现实环境、道德伦理间的冲突,以自我表现为显著特色,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1921年的《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感伤浪漫派”的代表作家,开启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

在小说中所塑造的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零余者”形象。

(多余人、边缘人)

3.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

代表作:

《潘先生在难中》。

童话集《倪焕之》及其它小说被称为“教育小说”

他的小说揭示了小知识分子和城镇小市民的精神病态和灰色人生。

潘先生形象特点:

通过集中描写逃难中的潘先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对潘先生自私、苟安、疑惧等的心理的细致描摹,刻画了小知识者在公德与私欲选择中的两难窘境及其“灰色”人格。

4.许地山《缀网劳蛛》(主人公:

尚洁)

处女作《命命鸟》,代表作《缀网劳蛛》《春桃》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异域情调与南国风情,融合了对人生苦难的体察与自身的宗教情怀,

表现出宗教的达观的超容思想。

5.茅盾《子夜》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反映了大革命时期青年的挣扎与困惑,塑造出一批新时代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代表作:

《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社会剖析小说(简答):

以矛盾为代表的,创作目的明确,在题材上追求当时刚刚逝去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具有宏大性、时代性和政治性,主题是揭示必然性的规律,及共产党领导的共产革命的规律。

人物形象上塑造典型社会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以政治环境为背景,人物形象追求复杂性,更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写人物的经济生活。

吴孙甫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

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20世纪工业时代英雄骑士的形象,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方式,资金雄厚、精明强干、知人善任,具有铁的手段,境界高远,具有爱国情怀,关心政治。

人物形象极具丰富性、复杂性。

1性格有强弱两方面构成。

吴荪甫虽有魄力、有铁的手腕和管理才能,但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国民党政府的联合压迫下,他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避免地走向虚弱、颓废,甚至企图自杀,充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致使弱点。

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

2民族资本家的两面性。

在思想上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3吴荪甫的性格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

他是一个既暴躁又冷静、既顽强又脆弱、既求实又迷惘、既正经又荒唐的矛盾人物,他的这种两重性格是由其阶级地位、社会环境决定的,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他的失败告诉我们,中国想在当时的社会里通过做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是行不通的,他的失败时历史的必然安排。

6.老舍《骆驼祥子》《断魂枪》老舍是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戏剧《茶馆》

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成名作:

《老张的哲学》

老舍生于北京社会底层,熟悉底层市民生活。

其作品,整体呈现出风格鲜明、通俗生动、“京味”浓郁的独特艺术风格。

老舍具有汉族、满族和西方现代文化相交融的开阔多维的文化视野。

他的创作不仅表现了特定时代底层大众的辛酸和生活趣味,同时渗透着对传统和民间文化的深刻反思。

《骆驼祥子》祥子形象分析:

1)祥子形象:

城市个体劳动者,性格鲜明的人力车夫的形象,具有劳动人民优秀的品质:

勤劳、善良、洁身自爱,同时具有个人奋斗的局限性。

但在最后他具备了人类社会上的一切恶习。

2)祥子悲剧性分析:

遵循着典型化的原则。

祥子被剥夺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劳动者的美德,以及奋发向上的人生励志和生活目的。

他的悲剧体现在三个方面:

事业悲剧、婚姻悲剧,及二者导致的精神悲剧。

3)祥子悲剧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祥子社会地位低下,他希望通过双手改变社会地位的希望一次次破灭;

2祥子的婚姻:

失去自尊,从要强的人变成寄人篱下;

3祥子个人奋斗方式的局限性:

盲目的、狭隘的个体劳动的方式,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同行的疏远。

作品的艺术表现:

京味特色:

建筑风光、生活场景、风俗习惯、语言。

虚:

了解到车与车夫之间的关系,北京下层人民生活的场景,古色古香的婚俗与民俗风俗。

实:

了解到老北京的建筑风光,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过的北京话,语言朴素、简洁,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断魂枪》沙子龙形象分析:

他是处于醒了又未必真正觉醒的复杂心态中。

他对时代变化表现了一种消极没落的心态,他并不积极跟随时代前进,内心深处对过去无限依恋、欣赏而又无可奈何。

说明沙子龙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人物,并未真正觉醒。

沙子龙的复杂心态有其代表性,这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在社会巨变之际有其代表性。

这是沙子龙形象的典型意义。

7.沈从文《边城》

沈从文,苗族。

主要作品有:

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代表作:

《边城》《长河》《萧萧》《湘西》等

沈从文创作的主要特点:

1对区域文化价值和人情人性美的赞美

2对汉文化的批判同时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内在品质的认识

3牧歌式审美风格与小说散文的融合

1)(大题)如何理解沈从文理想的人生模式:

《边城》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所要讴歌的本来就是一种博爱精神,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

在边城中,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同时透过边城人民身上的人性美,洞察了这种处于原始自在状态的人性所具有的消极等待、迷信、愚昧的缺陷,旨在呼唤健康人性的复归,构建理想的人生形式。

翠翠的形象:

自然人性美的化身,是作者笔下理想的人物。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体现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关系。

她纯洁天真、恬静温柔。

从外表到内心都晶莹剔透,闪

耀着神性之光,既体现了人性之中的庄严、虔诚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沈从文身上古典与浪漫主义的情怀。

她是父母爱情的结晶,:

“美丽总是愁人的,美总不免有时让人伤心”在翠翠身上体现了一种悲剧性的色彩,在她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忧愁,以及对孤独的莫名的恐惧。

2)对边城结尾的理解:

边城是一部爱与温暖的作品,但是在后面隐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

“—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

”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

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

《边城》呈现出独特的悲剧美。

一片山明水秀的天地之中,一群善良的山民们却上演了两出爱情悲剧,这其间表现出生命的悲剧、人性的悲剧,生命的悲剧;同时这悲剧中还寄托着作者文化选择的悲剧感,他难舍古老的农业文化,排斥鱼龙混杂的现代文化,但却阻挡不了后者替代和影响前者的历史进程,展示了现代人也正是处于这两难之中,作者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3)诗化、散文化的结构的特征:

8.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文摊文学家

代表作: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

赵树理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深受民间艺术和乡野文化的滋养。

他的作品以其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新颖的大众化表现形式,把时代需求、现代品格与民族审美元素糅合起来,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新的文学。

他和他的效仿者一起形成了著名的“山药蛋派”。

赵树理的民间立场:

坚持朴素真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理念,反对夸张现实和虚幻的理想主义叙事,坚持为农民代言和真实描写现实。

1)小说艺术特色:

小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1.故事性强,小说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吸引读者,故事有始有终,情节贯穿自然;

2.通过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真实,而又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艺术形象;3.通过不同类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作品的主题,拓宽了爱情小说的社会意义;

4.语言通俗化,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形象化和口语化两个方面。

2)三仙姑、二诸葛的人物形象的特征:

二诸葛和三仙姑都是农村里落后的老一代农民,但他们的性格同中有异。

相同点:

二人都是旧时代农民,两人都有封建思想,在儿女婚姻问题上,都反对对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要以父母之命给他们包办婚姻。

不同点:

①二诸葛是真迷信。

三仙姑是假迷信。

二诸葛封建愚昧,但性格厚道,软弱胆小。

三仙姑却是自私心很重的变态私欲。

她原本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②小说对他们两人进行了讽刺。

但有所区别。

对二诸葛的讽刺态度较温和,他主要是迂于迷信,心不坏。

对三仙姑的讽刺就尖刻的多了。

但她还有羞耻之心,说明讽刺还有余地。

两位“神仙”最后有了转变。

说明封建迷信思想在解放区群众中逐渐失去市场,社会风气在发生变化。

3)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利用绰号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运用白描及烘托和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语言大众化和幽默风趣。

小说通过不同类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作者主要通过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塑造出了鲜明、生动、真实,而又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艺术形象。

4)小说情节结构:

故事性强,情理连贯,单线发展,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大团圆结局。

9.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代表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苏联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莎菲女士的日记》(成名作)

10.张爱玲《金锁记》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十八春》,散文集《流言》

代表作:

《金锁记》《倾城之恋》等

张爱玲的小说擅长描写都市世俗男女,尤其是以女性视角下对人物心理的细微把握而令人称道。

她在对古今中西艺术手法的融合、对女性在欲望驱使下的变态描摹以及作品整体的悲凉风格的呈现等方面,都有她鲜明的独特性。

1)曹七巧的形象分析:

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

她所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