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00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docx

后续工作实施方案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自评报告及后续工作实施方案

 

县(人民政府盖章):

洪洞县人民政府

所在省山西省地(市)临汾市

项目名称:

林下食用菌产业化技术开发与推广

项目批复时间:

2009年12月

项目执行期限:

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

项目验收时间:

2013年2月28日

 

2013年3月6日

填报说明

 

1、文字叙述要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2、项目名称以批复名称为准,不得改动。

3、文本规格为A4开,封面格式不变,正文一律用小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小4号黑体字打印。

4、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项栏目不得空缺,可加页。

 

一、自评报告

1、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

龙头企业的发展、成果转化及新产品开发

项目实施后,我县龙头企业发展规模提升,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5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食用菌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食用菌2家)。

涌现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4家(包括洪洞县富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洪洞县健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食用菌科技示范村6个(东梁村、新庄村、熟堡村等),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类品牌10余个。

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壮大,财政收入明显

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全县种植户发展到10000多户,从业人数由0.3万人增加到1.6万人。

2011年年产菇3万吨,综合产值2.4亿元;2012年年产菇3.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8亿元。

种植户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比2009年前增长2000元左右,全县从业农民增收2.4亿元,累计增收5.4亿元,财政增收3666万元左右。

2011年县财政达到23.7亿元比2009年17.3亿元增长36.9%;直接参与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比2009年人均纯收入2520元增长了32.3%,达到了富民强县的目标。

2、农民受益情况

我县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实施主要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26个行政村。

直接参与农民达11120人,辐射带动农民5260人。

通过示范经济效益明显。

如科技示范村东梁村424户,种植面积625亩,全村从业人员600余人。

推广了山西农大常明昌教授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技术成果,每亩投入香菇菌棒0.5万袋(每袋装2斤干料),亩投资0.75万元,每年采鲜香菇3000公斤,按每8元/公斤计,每亩收入2.4万元,扣除成本0.75万元,亩收益1.65万元。

年产鲜菇1875吨,综合产值达到1500万元,仅此一项产值就占到该村农业总产值65%,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亩均产量由原来的2600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亩均经济效益由原来的20800元提高到24000余元,每亩经济效益提高3200元,直接参加项目的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我县科技富民项目大力实施“科技强菌、市场活菌、服务促菌”产业富民工程,催生出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和科技致富能手。

为提高从事“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种植专业户的管理水平,项目组在宏金祥合作社、鑫基商贸公司建立了2个技术培训中心,聘请山西农大常明昌教授、孟俊龙教授、林泽润教授、杨民乐等专家到实地举办培训班,采取了专家+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农民的形式,常年免费培训菌农种植技术,培训我县专业科技人员25人,通过现场培训、室内授课、专家大院等不同形式进行培训,累计达95期。

培训农民达11000人次,培养乡土人才达110人,发放技术资料70000多份,出动科技直通车45台次,编制培训教材食用菌小手册5册。

同时开展了“百人联千户带动万户科技增收”活动,每名农业科技人员定点联系科技示范户10户,实行常年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及综合技术服务,开通农业热线电话,2小时内上门服务,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得到创新。

3、县(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情况

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

洪洞县鑫基商贸有限公司及西梁合作社作为我县食用菌龙头企业,引进推广了山西农大食用菌服务中心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技术等五项成果。

即:

引进新品种台蘑种植1400亩,推广了河北北方学院、山西林润野生菇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原生质体分离诱变育种技术对台蘑等品种进行菌种选育技术;引进新品种鸡腿菇种植1600亩、杏鲍菇种植2800亩、香菇种植5000亩,推广了山西农大食用菌服务中心稀土对食用菌的增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及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灵芝种植200亩,推广了山西农大食用菌服务中心珍稀菇类灵芝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技术;引进山西农大产业化食用菌连续干制设备及工艺技术和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有机食品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加工食用菌各种制品达到1080吨。

产业规模由原来的小规模种植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龙头企业无论在种植还是在加工方面都按照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严格要求,实现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提升了我县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效应。

2010年示范种植1200亩,投料560万袋,产值1680万元,效益850万元。

项目实施几年来,面积由2009年的600亩增加到1.1万亩,年产菇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4亿元。

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除直接惠及广大农户外,还带动市场营销、物流运输、观光旅游、果品冷库、农资供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0.64万人就业,年实现税收达2370万元。

项目的辐射功能强大,持续发展力强,能够为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确定西梁村宏金祥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林下经济的示范基地。

该社吸收106户农户,投资300余万元,规划并建设了600亩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引进台蘑、香菇、杏鲍菇示范栽培5个品种。

设立了良种繁育、栽培示范、产品加工、技术培训4个功能区。

2010年大棚种植杏鲍菇,每个菌袋成本1元,可产0.5斤鲜菇,每300平方米投放菌袋5000袋,市场价按4元计,亩收益10000元,同等条件下林地种植杏鲍菇,亩收益可达12000元。

经过实践,大棚立体栽培成架出菇,单产量低,品质差,营养值低。

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后,林地覆土栽培,菌种能大量吸收土壤的各种营养成分,菌体肥大,肉质细嫩,色泽乳白,口感嫩脆爽滑,为我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化示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项目实施期间,通过搭建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主要科技服务平台有:

2010年县政府投资30万元建成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设在县政府10楼,占地面积40平方米,信息平台定期开展专家与农民对接技术传播、每月培训专项技术5次以上,每周发布2条科技信息,建立项目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向菇农和交易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菇农和交易者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实现食用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2010年宏金祥合作社投资20万元建成了食用菌研发中心,通过该平台与一批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2011年县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联合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林下食用菌种植协会”,为林下种植业提供各种服务,开展新技术的推广、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开展技术咨询,提高从业者的业务素质;配合业务主管部门搞好繁育推广工作,沟通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培育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扶持和发展食用菌产业专业协会,指导建立健全协会章程、管理办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全县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协会已发展到11个,发展会员1312人,带动农户1856户。

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14家,主要分布在各乡镇科技示范村及先进村,每个合作社都具有固定场所、固定人员,为项目区农户提供产品信息发布、销售等工作,并定期在乡(镇)农贸市场进行产品交流及展示,带动农户3482户。

4、组织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审计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由各职能部门的科技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

经县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洪洞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政策规范性文件,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支持范围、扶持方式、审批程序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分项任务承担单位采取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专项领导组与分项任务承担单位签定了项目任务书,分项任务完成时间与总项目结题时间同步进行;领导组负责同志定期到各分项任务承担单位走访调查,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情况检查督促,及时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施过程采取了“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提高”的管理措施。

对工作开展不力,管理不善,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分项任务承担单位,制定了强制性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

健全得力的管理体系为专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0年县上安排272.4万元农业龙头企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扩大规模及示范村建设。

2011年安排9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安排55万元特色农产品基地专项资金。

在县财政拨付配套资金的同时金融部门大力支持,贷款发放比例在80%以上,重点支持“林下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县财政局、科技局、发改局、农业局、林业局等涉农单位重点扶持资金向富民强县专项倾斜,从而促进了全县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5、经费使用情况

在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共投入经费1377.4万元,其中国拨资金120万元,省拨资金30万元,县配套资金417.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810万元。

资金来源和支出表

经费总额(万元)

1377.4

来源

支出

科目

数额

科目

数额

国拨资金

国拨资金

120

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

145

25

省拨款

30

技术示范推广费

1140.2

60

地(市)拨款

0

科技服务费

39.5

20

县拨款

417.4

培训费

52.7

15

单位自筹

810

其他

其它资金

其中

其中

经费分配国拨资金120万元分解为4家企事业单位即:

洪洞县鑫基商贸有限公司60万元,洪洞县西梁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50万元,洪洞县农村技术开发中心5万元,洪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5万元。

省拨资金30万元分解为2家单位即:

洪洞县鑫基商贸有限公司15万元,洪洞县西梁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15万元。

县配套资金417.4万元分解为9家企事业单位即:

万安镇西梁村、东梁村、高公村及2家合作社222.4万元。

龙马乡新庄村、熟堡村及2家合作社50万元。

洪洞县鑫基商贸有限公司55万元,洪洞县西梁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90万元。

使用情况国拨资金120万元。

新技术、新品种引进25万元;技术示范推广60万元;科技服务20万元;科技培训15万元。

省拨资金30万元。

新技术、新品种15万元;科技服务7.5万元;科技培训7.5万元。

县配套资金417.4万元。

主要用于建设2个科技示范基地,建立2个技术示范中心,4个专业服务站,示范村、先进合作社及专业协会、引进品种及技术、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建菌种厂补助、科技网站等。

企业自筹810万元用于厂房改造、技术创新、原料等。

二、后续工作实施方案

1、项目概述(包括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工作基础和优势、总体目标和任务,预期效果)

项目的意义

洪洞县是林业资源丰富县,先后被国家林业部、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基本绿化达标县”、“全国林业宣传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省造林绿化优秀县”等荣誉称号。

省委书记袁纯清、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专门在洪洞就林下经济进行调研。

充分肯定了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成绩,表示林下食用菌模式与技术值得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因此依据我县林业资源丰富的特点,把林下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项目的必要性

①林地郁闭度逐年增大,林业与农业争地,林下土地资源闲置等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林菌模式势在必行。

②林下食用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富民强县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民富县强。

③建立以林下食用菌产业化为核心,发挥具有支柱产业的优势。

促使林业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态、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④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有效增加企业和地方财政收入。

⑤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工作基础和优势

①我县确定了西梁村宏金祥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林下经济的示范基地。

该社吸收106户农户,投资300余万元,规划并建设了600亩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引进台蘑、香菇、杏鲍菇示范栽培5个品种。

设立了良种繁育、栽培示范、产品加工、技术培训4个功能区。

2010年大棚种植杏鲍菇,每个菌袋成本1元,可产0.5斤鲜菇,每300平方米投放菌袋5000袋,市场价按4元计,亩收益10000元,同等条件下林地种植杏鲍菇,亩收益可达12000元。

经过实践,大棚立体栽培成架出菇,单产量低,品质差,营养值低。

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后,林地覆土栽培,菌种能大量吸收土壤的各种营养成分,菌体肥大,肉质细嫩,色泽乳白,口感嫩脆爽滑,为我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化示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②推广主栽品种5个,引进推广了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技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珍稀菇类灵芝研究开发与利用新技术、杏鲍菇、白色金针菇工厂化新技术等栽培技术。

制订并推广了“林下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我们把“高标准建园”、“选用品种”、“原料配制”、“装袋灭菌”、“接种养菌”、“脱袋与排场”、“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林下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我县独具特色的速生林下标准化高效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③全县郁闭速生林地面积达11万亩,半郁闭状态速生林6万亩。

在万安、龙马、辛村9个乡镇26个村示范推广林下食用菌面积1.1万亩,成效显著。

④县政府多次召开人才交流会,组织各企业与大专院校签订人才技术协议,积极引进大学生来洪就业,鼓励并组织科技特派员到企业创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体目标项目以洪洞县西梁村杨树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立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再增加400亩总规模达到1000亩。

在已种植1.1万亩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林下种植杏鲍菇、香菇、鸡腿菇富民项目0.5万亩,总面积达到1.6万亩。

食用菌良种化、规模化生产使我县林下食用菌优质率提高15个百分点(提高5个百分点),与项目配套的各项实用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提高10%)。

通过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实施,再增加一批“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等服务平台,达到35余个(增加7个)。

每户增收4000元,全县菇农增收1400多万元。

提高农民、农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科技富民强县的能力,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体任务根据我县林下食用菌发展现状。

2013年我县后续工作主要以西梁村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在温家庄、曹家庄、南段等6个村推广杏鲍菇、香菇、鸡腿菇3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500亩;2014年在东梁、高公、铁炉庄等5个村推广杏鲍菇、鸡腿菇2个品种,种植面积达2500亩。

推广林下香菇、杏鲍菇及林下覆土鸡腿菇栽培4项集成新技术,科技培训45场次,培训农民达4000人次。

预期效果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的有效实施,吸收3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及20余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后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比原来增加1000元)。

使项目区域内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应用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具体任务

任务一建立1000亩高科技示范园,继续种植优质食用菌5000亩,分布在11个村。

任务二推广3个新品种、4项新技术。

任务三聘请2名专家,培养科技人才15名,科技特派员10名,乡土人才50名,开展科技培训45场次,培训农民达4000人次。

任务四积极开发新产品2个,申报专利5项,建立科技服务机构及专业协会6个。

任务五项目区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3、技术内容和指标(主要技术来源、技术依托单位情况、技术人员情况、科技服务能力情况、技术集成、转化、推广方式及其技术路线;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来源

①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技术来自山西农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合作协议已签),2009-2012年在我县西梁杨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示范推广。

②品种来源:

引进品种杏鲍菇、香菇、鸡腿菇等均从山西农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引进,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栽培,已成为主栽品种。

③深加工技术来源:

合作社实施“产业化食用菌连续干制设备及工艺研究成果”,主要为本项目提供食用菌产业化连续烘干新技术,提高食用菌干制水平,达到食用菌产品标准化、安全化的干制加工,从而增加食用菌产品的商品附加值。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项目技术规划总负责人常明昌教授,系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总经理、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省委联系高级专家。

经过二十多年来不断的研究与探索,筛选和培育了适合于我省推广和应用的优良新品种,总结出一系列高效、实用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并逐渐探索出林下栽培食用菌的栽培模式,是山西省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奠基人。

在学术上发表学术论文123篇,出版专著12部,主编21世纪和“十一五”全国农林高校统编教材《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培学》等4部,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2项,并荣获“中国科技扶贫十五年杰出贡献者”、“山西省科技传播标兵”、“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工作者”、“第七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杰出青年领头人”、“2000年度山西省十大新闻人物”以及“山西省农业科技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此外,在技术上我们还依托山西林润野生菇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

技术人员情况

除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食用菌专业公司的专家外,参与此项目的还有我县相关技术人员,如农业技术推广站王小泰高级农艺师、段福翠高级农艺师、范连生农艺师、王小偏农艺师,县技术市场办王年喜高级农艺师、宋泽红农艺师、史林梅农艺师,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林明飞高级工程师、贾桃浦工程师等科技人员。

科技服务能力情况

洪洞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为全额事业单位,现有9名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4名,多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洪洞县科技系统已形成由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长和县、乡、村科技培训服务中心、站、所构成的比较健全的科技领导和推广网络。

2010年县政府投资30万元建成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2010年宏金祥合作社投资20万元建成了食用菌研发中心。

技术集成、转化、推广方式及其技术路线

技术集成、转化

项目主推食用菌优良品种杏鲍菇、香菇、鸡腿菇。

主要转化了代料香菇无公害栽培技术中的降湿增碱配料技术;防霉剂配料新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

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使种植成功率、商品率等达到99%以上。

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制订了适合我县林下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推广方式通过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采用政策调动、部门联动、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及多层次的科技培训,来保证本项目的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和林下地头。

生产技术路线

品种筛选→制种(母种、原种、栽培种)→菌种鉴定及其保藏→确定各种食用菌适宜的栽培季节→原料选择及其确定科学的培养基、培养料配方→料的处理(粉碎、切段、浸泡、晾晒等)→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长菇→林下管理→适时采收→分级→保鲜(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加工(干制、盐渍、制罐、速冻干燥等)→质量检验→包装→运输→销售。

推广采用以点带面、标准基地示范,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发展。

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

①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实现林下食用菌种植5000亩,优质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与项目配套的各项实用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

②将林下食用菌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提升使亩产均增加500公斤左右。

③通过实施本项目带动3500户菇农,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每户增收4000元,全县菇农可增收1400多万元。

④通过实施无公害标准化工艺加工冻干、热风干燥食用菌给本县食用菌加工企业增加900多万元,增加利税100多万元。

4、市场与效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抗病、营养、无公害的食用菌在国内的消费量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

改善以米面为主的膳食结构,合理增加食用菌类食物的摄入量,充分发挥其营养保健功能,已成为人们生活膳食的首选,所以高档食用菌和深加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其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①每亩投入香菇菌棒0.5万袋(每袋装2斤干料),亩投资0.75万元,每年采鲜香菇3000公斤,按每8元/公斤计,每亩收入2.4万元,扣除成本0.75万元,亩收益1.65万元。

②每亩每年投入杏鲍菇菌袋1万袋,每个菌袋成本1元,可产250g鲜菇,干菇25g,以干菇平均80元/kg的价格计算,一个劳力可管理5000袋,可收入1万元。

③项目实施平均每亩增产500公斤,当年总产量可增加到250万公斤,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总收入1000万元。

若生产线正常运行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80万元。

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除直接惠及广大农户外,还带动市场营销、物流运输、观光旅游、果品冷库、农资供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增加0.32万人就业,年实现税收达970万元。

项目的辐射功能强大,持续发展力强,能够为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5、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审计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由各职能部门的科技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

经县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洪洞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政策规范性文件,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支持范围、扶持方式、审批程序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领导组负责同志定期到承担单位走访调查,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情况检查督促,及时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施过程采取了“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提高”的管理措施。

保障措施

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富民增收的重要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

②按照培植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广泛动员,快速铺开的工作思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

多次组织群众前往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给群众算对比帐、算效益帐,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了林下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

③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多个行业,覆盖千家万户,需要多个部门行业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协调服务、形成合力。

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

④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富民强县方案执行,实行规范化管理,按计划组织实施,按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要求进行考核。

实行专款专用,加强审计制度,确保项目资金有效运行。

6、进度安排(按项目的阶段目标分年度描述)

2013年度计划

2013年5月—12月由西梁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我县确定了西梁、南段、东梁、铁炉庄等11个村为项目推广区,带动1500农户,培训农民1000人次,逐步实施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为次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工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成产品的深加工。

项目阶段总结。

2014年度计划

2014年3月—12月带动2000农户,培训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