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70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docx

选修四期末综合复习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框架

各区期末题汇编

1.图中所代表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2.在一定条件下,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放出了348kJ的热量

B.曲线a可能是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C.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大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D.N2O(g)+NO(g)=N2(g)+NO2(g)

=-139kJ/mol

3.炽热的炉膛内有反应:

C(s)+O2(g)===CO2(g)ΔH=-392kJ·mol-1,往炉膛内通

入水蒸气时,有如下反应:

C(s)+H2O(g)===CO(g)+H2(g)ΔH=131kJ·mol-1;

CO(g)+

O2(g)===CO2(g)ΔH=-282kJ·mol-1;

H2(g)+

O2(g)===H2O(g)ΔH=-241kJ·mol-1。

由以上反应推断往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时()

A.不能节省燃料,能使炉火瞬间更旺

B.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能节省燃料

C.能使炉火瞬间更旺,能节省燃料

D.不能使炉火瞬间更旺,不能节省燃料

4.2017年我国自主产权“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投产成功。

“煤基乙醇”

就是以煤为原料制备乙醇。

一些物质的燃烧热

物质

C2H6

C2H4

C2H2

C2H5OH

C3H8

燃烧热(kJ·mol-1)

-1560

-1411

-1230

-1367

-222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制乙醇,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能源

B.煤制乙醇,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选择性

C.汽油中添加一定量乙醇,汽油燃烧的更充分

D.等物质的量的乙醇、汽油(C5~C12的烃)完全燃烧,乙醇放出的热量多

5.2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92kJ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改变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ΔH=-92kJ/mol

6.根据下列叙述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16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kJ的热量,写出表示硫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如图是298K、101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7.已知:

NO生成NO2热化学方程式是。

为了提高N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8.已知:

2CO(g)+O2(g)==2CO2(g)ΔH1=-566.0kJ/mol

2H2(g)+O2(g)==2H2O(l)ΔH2=-571.6kJ/mol

H2O(l)==H2O(g)ΔH3=+44.0kJ/mol

1CO与H2O(g)反应生成CO2、H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知识框架

各区期末题汇编

1.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消耗nmolB

2.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用H2O2制

备氧气时加入MnO2

B.开启易拉罐后,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C.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的盐酸

D.相同温度时,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3.在1905年,德国人哈伯发明了工业合成氨技术,其反应方程式是N2(g)+3H2(g)

2NH3(g)△H<0。

下图是合成氨反应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随温度或压强变化的曲线,图中L(L1、L2)、X分别代表温度或压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代表的是压强,且L1>L2

B.L代表的是压强,且L1

C.L代表的是温度,且L1

D.L代表的是温度,且L1>L2

4.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结合秒表测量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

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探究精炼铜的原理

证明酸性

CH3COOH>H2CO3>H3BO3

5.五氯化磷(PCl5)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氯化剂,易发生PCl5(s)

PCl3(g)+Cl2(g)反应。

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5,PCl5的分解率增大

B.只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5)=0.12mol/L,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mol/(L·s)

D.在密闭低温的条件下,有利于PCl5固体的保存

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和足量C发生化学反应:

C(s)+2NO(g)

CO2(g)+N2(g),平衡时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NO转化率均增大

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C.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

D.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则PC=PD>PB

7.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结合秒表测量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B.测定中和热

C.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验证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气)+2Y(气)

2Z(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1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2

2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Z,同时生成nmol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A.加压B.升温

C.加入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

10.氢气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

CO(g)+H2O(g)

CO2(g)+H2(g)ΔH<0,为了提高氢气在平衡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

C.更换催化剂D.减小H2的浓度

11.工业上用CO和H2合成CH3OH:

CO(g)+2H2(g)

CH3OH(g)。

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100

200

300

400

平衡常数

667

13

1.9×10-2

2.4×10-4

1×10-5

A.该反应的ΔH>0

B.加压、增大H2浓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C.工业上采用高温高压的条件,目的都是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

D.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CO和0.2molH2,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0

12.在300K时,A(g)+B(g)

2C(g)+D(s)的化学平衡常数K=4,在该温度下,向

1L容器中加入1molA和1molB发生反应,下列叙述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的标志的是()

A.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

1:

2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

D.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2amolC

13.已知: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某小组同学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测量不同温度下出现浑浊的时间

B.可采用测量不同温度下

浓度的变化

C.可采用测量不同温度下pH的变化

D.不宜采用测量不同温度下SO2逸出量的多少

14.制备金属钾的反应:

Na+KCl

K+NaCl,有关沸点的数据如下:

物质

K

Na

KCl

NaCl

沸点(℃)

774

892

1500

14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Na的金属性强于K

B.850℃时,钾蒸气逸出,平衡正向移动,KCl转化率增大

C.升温至900℃收集金属钾,钾的纯度会降低

D.金属钾中含有杂质钠,可通过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

15.用游离态的氮经一系列转化可制得硝酸,如下图所示。

(1)氨与氧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800℃时,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020molNO和0.010molO2,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反应过程中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2min时,c(NO2)=mol/L。

28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是。

16.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

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

Cr2O

+H2O

2CrO

+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

Cr2O

(橙色);CrO

(黄色);Cr3+(绿

色)。

(1)i可证明反应Cr2O

+H2O

2CrO

+2H+的正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

(2)ii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

,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是。

(3)ii

i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继续实验

1解释溶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是。

2溶液变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7.某小组对FeCl3溶液(pH=1)催化分解H2O2的过程进行探究。

实验

现象

操作

产生大量气泡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提出假设,认为下列离子可能催化分解了H2O2:

假设i.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假设ii.起催化作用的是Cl-

假设iii.起催化作用的是H+

下列实验证实假设i成立。

实验1:

取2mL5%的H2O2溶液,滴入1mLNaCl溶液,未见明显气泡

实验2:

取2mL5%的H2O2溶液,滴入1mLpH=1的溶液A,未见明显气泡

①NaCl溶液的浓度应是。

②溶液A是。

(3)推测Fe3+的催化过程:

H2O2先被氧化,之后再被还原。

下列实验证实推测合理。

3

①步骤一中“蓝色沉淀”的产生说明存在的离子有。

②Fe3+氧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将步骤二补充完整(按上图形式呈现)。

18.某同学对MnO2、CuO、Fe2O3、Cr2O3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就本实验的有关问题,请填空:

实验编号

KClO3(mol)

氧化物

产生气体(mL)

(已折算为标况)

耗时(s)

化学式

质量(g)

反应后回收

1

0.06

——

——

——

10

480

2

0.06

MnO2

0.20

90%

67.2

36.5

3

0.06

CuO

0.20

90%

67.2

79.5

4

0.06

Fe2O3

0.20

90%

67.2

34.7

5

0.06

Cr2O3

0.20

异常

67.2

188.3

(1)本实验的装置由下图三部分组成,其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1

(2)为证明编号2的实验中MnO2起到催化作用,上述实验后还要测定反应剩余物MnO2的质量,操作顺序是:

溶解→→灼烧→烘干→。

(3)从编号3的实验数据计算,KClO3的分解率为%(保留1位小数)。

(4)从上表实验数据分析,对氯酸钾受热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物质,按其催化能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填物质的化学式)。

(5)进行编号5实验时,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可能是(填化学式),常用试纸检验该气体,上述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知识框架

各区期末题汇编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B.使酚酞溶液呈无色的溶液

C.c(H+)=c(OH-)的溶液D.c(H+)=10-7mol/L的溶液

2.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在治疗期间,不宜过多食用的是()

A.米饭B.牛肉C.油菜D.米醋

3.25℃时,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

A.pH=11的氨水B.0.01mol/L的Na2CO2溶液

C.0.01mol/L的盐酸D.pH=4的NaHSO3溶液

4.已知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H2O

H++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

C.向水中通入CO2,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

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降低

5.室温条件下,下列实验可以证明甲酸(HCOOH)是弱电解质的是()

1甲酸易挥发;

20.01mol/L的甲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3在相同条件下,0.01mol/L甲酸的导电性比0.1mol/L盐酸的弱;

④0.01mol/L的甲酸pH大于2。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

NH3·H2O

NH

+OH-

B.用Na2CO3处理水垢中CaSO4:

CaSO4(s)+CO

(aq)

SO

(aq)+CaCO3(s)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

CuCl2

Cu2++2Cl-

D.使用碱性电解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7.室温下,将1.000mol/L盐酸滴入20.00mL1.00

0mol/L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B.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

mol/L

C.b点:

c(NH

)+c(NH3·H2O)=c(Cl-)

D.c点:

c(Cl-)=c(NH

8.室温下,向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滴入1.00mol/L、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pH=2

B.b点,c(CH3COO-)>c(NH

C.c点,pH可能大于7

D.ab段,醋酸溶液的稀释是溶液pH增大的主要原因

9.下列有关图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①:

向等浓度的碘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B.图②:

向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分别加水稀释

C.图③:

向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CO2

D.图④:

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

10.25℃时,浓度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粒子种类不相同

B.c(OH-)前者大于后者

C.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D.分别加入NaOH固体,c(

)均增大

1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H2O

H++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NaOH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D.向水中加入AlCl3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OH-)增大

12.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进行滴定

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

13.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

K+、Al3+、Cl-、SO42-

B.室温下,pH=1的盐酸中:

Na+、Fe2+、NO-3、SO42-

C.含有Ca2+的溶液中:

Na+、K+、CO32-、Cl-

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

Na+、K+、Cl-、SO42-

14.常温下,将浓度均为0.1mol/L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溶液中:

c(A-)>c(Na+)>c(OH-)>c(H+)

B.该混合溶液中:

c(HA)+c(A-)=0.1mol/L

C.常温下,0.1mol/LHA溶液的pH=1

D.0.1mol/LHA溶液中:

c(HA)>c(A-)

15.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浑浊,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

A.铁B.盐酸C.氯化钠D.氢氧化钠

16.如图所示,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

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增大

17.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常温下,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0.1mol/L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1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

NH3·H2O

+OH-

B.用NaCl溶液做铁的吸氧腐蚀实验,O2减少:

2H2O+O2+4e-=4OH-

C.用H2、O2进行氢氧燃料电池实验,产生电流:

2H2+O2

2H2O

D.用NH4Cl溶液溶解Mg(OH)2,沉淀溶解:

Mg(OH)2+2

==Mg2++2NH3·H2O

19.常温下,将VmL3种一元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c(一元酸)

c(NaOH)/(mol/L)

混合后溶液pH

i

c(HX)=0.1mol/L

0.1

7

ii

c(HY)=0.1mol/L

0.1

8

iii

c(HZ)=0.1mol/L

0.1

9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比较酸性强弱:

HX>HY>HZ

B.iii中由水电离的c(OH-)=1×10-9mol/L

C.实验ii发生的离子反应:

HY+OH-=H2O+Y-

D.比较ii、iii溶液中离子浓度:

c(Na+)>c(Y-)>c(OH-)

20.25℃时,有浓度均为0.10mol·L-1的两种溶液:

①CH3COOH溶液、②NaOH

溶液。

(1)溶液①的pH(填“>“‘=”或“<”)1,原因是。

(2)将等体积①和②混合,所得溶液显(填“酸”“碱”或“中”)性。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向①中逐滴加入②至所得溶液pH=7的过程中(不含pH=7时的溶液),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c(H+)>c(OH-)b.c(Na+)

c.c(Na+)=c(CH3COO-)+c(CH3COOH)

d.c(OH-)+c(CH3COO-)=c(H+)+c(Na+)

21.25℃时,下图烧杯中各盛有40mL的溶液。

(1)甲溶液pH=,水电离的c(OH-)=mol/L。

(2)若分别取20mL甲溶液和乙溶液充分混合,所得的混合溶液丙的pH=6,水电离的c(H+)=mol/L;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3)若将剩余的乙溶液全部倒入上述混合溶液丙中,所得的混合溶液pH>7,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22.25℃时,现有浓度均为0.10mol/L的两种溶液:

①NH4Cl溶液、②NaCl溶液。

(1)两种溶液中,pH<7的是(填“①”或“②”)。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1)的原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NH4Cl是强电解质

b.NH4Cl和NaCl均能促进水的电离

c.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c(Na+)>c(NH+4)>c(H+)>c(OH-)

23.某学习小组探究温度对Fe3+水解的影响。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溶液透光率(对光的透过能力)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1)Fe3+(aq)+3H2O(l)

Fe(OH)3(aq)+3H+(aq)ΔH>0

①加热,溶液颜色变深,平衡向移动。

②通常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HCl,目的是。

(2)探究温度对Fe3+水解的影响。

【假设】当温度升高时,Fe3+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的颜色会变深,透光率减小;如果降温时反应可逆回,则溶液的颜色应该变浅,透光率增大。

【实验】分别加热0.5mol/LFe(NO3)3、FeCl3溶液(均未酸化)至50℃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

测得的温度变化曲线及透光率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Fe(NO3)3、FeCl3溶液浓度相同,目的是保证相等。

②小组依据变化曲线推测:

FeCl3溶液颜色随温度变化的改变可能不完全是由水解平衡引起的。

推测的根据是。

(3)为证实小组推测,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

操作及现象

a

向Fe(NO3)3溶液(棕黄色)中加入大量HNO3

i.溶液颜色非常浅

ii.加热和降温过程中透光率无明显变化

b

向FeCl3溶液(黄色)中加入大量HNO3

i.溶液仍为黄色

ii.加热透光率下降,降温透光率上升

2实验a、b加入大量HNO3的作用是抑制水解,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小组推测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4)【查阅文献】Fe3++nCl-

[FeCln]3-n(黄色)ΔH>0(n=1~4)。

该平衡可以解释FeCl3溶液实验的现象,通过如下实验得到了证实。

【实验】(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编号

实验

操作及现象

c

向Fe(NO3)3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