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4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docx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及答案

第16课

三、赤壁赋/苏轼

四、登泰山记/姚鼐

教材古文目录:

第10课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一、《劝学》/荀子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1软以为轮,其曲中规:

通假字,“棘”通“煤”,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

通假字,“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

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假字,“有”通“又”;“暴”通“曝”,晒

■'

5君子博学:

古今异义,古义:

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

知识、学识

••

的渊傅。

6H参省乎己:

古今异义,古义:

验,检查。

今义:

参加,参考。

7声非加疾也:

古今异义,古义:

强C今义:

疾病,快。

8假舆马者:

古今异义,古义:

凭借,借助。

今义:

与“真”相对C

9金就砺则利。

古今异义,古义:

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

金银。

10蚓无爪牙之利:

古今异义,古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⑪用心_也用:

古今异义,古义:

因为;今义:

使用。

⑫蟹六跪而二螯:

古今异义,古义:

脚或腿;今义:

跪下。

⑬非蛇鳗之穴无可审菲者:

古今异义,古义:

容身,托身;今义:

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⑭君子博学而目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夭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水⑰木直中绳,蘇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⑱其曲中规:

形作名,曲度,弧度

⑲登鬲而招,臂非加长也:

形作名,高处

⑳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一快,走得快

2、一词多义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3以为妙绝《口技》:

M

4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6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O

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

有力的弓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健、强壮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略多

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

5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

X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借助、利用

3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遐装

4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

假如、如果

1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盼望、希卑.

3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4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农历十五H闻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JO

2博闻强志《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3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IO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6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7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用鼻子嗅

3、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用心一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3用心躁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句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被动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翻译: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翻译: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翻译: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

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翻译: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

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

二、《师说》/韩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假字,“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

通假字,不,通“否”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今异义,古义:

求学的人;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

••

的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今异义,古义:

用来……的;今义:

表因果关

••

系的连词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今异义,古义:

不一定;今义:

用不着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今异义,古义:

无论;今义:

没有,常为否定副

7吾从而师之:

古今异义,古义:

跟随而且;今义:

表H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今异义,古义:

一般人:

今义:

众多的人,大家

••

9小学而大遗:

古今异义,古义:

小的方而学习;今义:

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

••

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0则群聚而笑之:

名词作状语,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⑪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⑫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作动词,低于

⑬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⑭孔子师炎15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⑮4、学而木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而、大的方而

⑯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⑰是故至益圣,圜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懸也:

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⑲位卑则足羞,官遵则近谀:

形容词作名词,卑:

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

势盛位高的人

⑳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㉑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3、一词多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1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有“风尚”的意思

3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

1惑之不解:

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3惑而不从师:

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丁"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

师道之不传了久矣:

语气助词,表感叹,9“嗟”连用,译为“唉”

1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己:

与“己”连用,表陈述语气

1古之学者必有师:

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助词,主谓Z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Z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

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这一类

⑪炎I!

子之徒:

代词,这,这一类

⑫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⑬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

副词,1厂'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

3于其身也:

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

介词,从

5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

句末语气助词,9“欤”连用,加强语气

4、判断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

4不拘于时:

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

5而耻学于师:

倒装句,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倒装句,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7不拘于时,学于余:

倒装句,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倒装句,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省略句,省宾语

10吾从(之)而师之:

省略句,省宾语

⑪(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

省略句,省主语

⑫(师)位卑(者)则足羞:

省略句,省略谓语动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翻译: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木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

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翻译: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翻译:

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而学了,大的方而却丢了,我没有看出他高明的地方[或我没有看出他是明智的呢]。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翻译:

巫医、乐师及各种匸匠这类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么!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翻译: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翻译:

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C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三、《赤壁赋》/苏轼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假字,通“凭”,乘

■_

2山川相缪:

通假字,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

通假字,iffl“嘱”,劝人饮酒

4杯盘狼籍:

通假字,通“藉”,狼藉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今异义词,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

一种

••

竞技方式

6白露横江:

古今异义词,古义:

口茫茫的水汽;今义:

二卜四节气之一

••

7凌万顷之茫然:

古今异义词,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

一种竞

■■_

技方式

8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今异义词,古义:

内心所思慕的人;今义:

美貌的人

••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今异义词,古义:

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

儿子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⑪歌窈窕之章:

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⑫况吾与子進帙于江渚之上:

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⑬T江陵:

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⑭顺流而奘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⑮申鱼虾而冬糜鹿: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⑯聲幽壑之潜蛟: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⑰単孤舟之榮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⑱巫襟危坐:

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⑲不知东方之既□: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口色

⑳逻沧海之一粟:

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得像……

2、一词多义

1望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

眺望,远看

2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诉如泣:

副词,像

■_

3虚

浩浩乎如冯唐御风:

太空

盈虚者如彼:

指月缺

4白

口露横江:

口色的

不知东方之既口:

发口,即夭亮了

5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介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M于是饮酒乐甚:

于是,连词

6长

抱明月而惟终:

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

W

7然

其声呜呜然:

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何为其然也:

这样,代词

8歌

歌窈窕之章:

歌曰:

歌词

倚歌而和之:

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3、判断文言句式

1何为其然也:

疑问句,“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

疑问句,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疑问句,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5(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省略句,

6(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離妇:

省略句,

7(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省略句,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

9凌万顷之茫然:

倒装句,定语后置

10渺渺兮予怀:

倒装句,主语后置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

口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而,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而上自由飘动。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飞离尘世,变成了神仙,登上仙境。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婪妇。

翻译:

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

这不是曹孟徳被周瑜圉困的地方吗?

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翻译:

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

7.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娇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娠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

(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翻译: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而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其至不到一眨眼的匸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而来看,万物冋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这是大口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四、《登泰山记》/姚鼐

一、文言知识积累:

回视H观以西峰:

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限:

越长城之限:

界限,名词

崖限当道者:

门槛,名词

道:

道皆砌石为磴:

路,名词

道少半:

走,走路,动词

有:

其级七千有余: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泰山正南而有三谷:

有,与“无”相对,动词

及: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和,连词

及既上:

等到,介词

皆不及往:

赶得上,动词

云:

世皆谓之天门云:

语气助词,表示不大

肯定的语气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雾,名词

H: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太阳,名词

或得日,或否:

阳光,名词

是日:

天,名词

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弥漫,布满,动词其远古刻尽漫灭:

磨灭,动词

3、判断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挎蒲数十立者,山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所不至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

3.此东海也。

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判断句,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定语后置句,“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

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皆不及往。

/观道中石刻。

省略句,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省略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

雪。

“苍山”前而省略谓语: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省略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

石刻。

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9.生石罅:

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讥:

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丁”相当于“在”

10.复循西谷:

省略句,“酋谷”后而省略谓语:

11.余始循以入:

省略句,“循”后而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

泰山的南而,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C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

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

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而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

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侏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

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口雪,雪光照亮南而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探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峻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搏蒲数十立者,山也。

翻译:

亭子东而从脚下都弥漫着云雾,隐约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口色的像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翻译:

天边的云现成一条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得五彩斑斓;太阳出来了,纯红如同朱砂,下而有红光,摇荡地托着。

10、或曰,此东海也。

翻译:

有人说,这就是东海。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翻译:

回过头来看H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H光照着,有的还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翻译: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远古石刻上的字都已磨灭或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