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335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docx

江苏扬州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

江苏扬州中学2014高三上10月月考--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付梓/渣滓造诣/粗糙诚挚/风驰电掣胸膛/瞠目结舌

B.掣肘/忖度真谛/不啻沐浴/怵目惊心猝发/鞠躬尽瘁

C.痤疮/座位绽放/淀粉蹙额/一蹴而就揶揄/瑕不掩瑜

D.咫尺/炽热腼腆/酩酊箴言/日臻完美琉璃/钟灵毓秀

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再编写两则校园魔鬼词典的词条和词义。

(4分)

示例:

①外语老师:

校园里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人。

②考卷:

由红与黑组成的,比《红与黑》更具震撼力的一张纸。

③小纸条:

教室里的移动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文字,仿照划线的句子补写,要求内容合理,句式一致。

(5分)

肖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的立足点在于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①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

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②。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③。

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

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

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

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

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

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

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④,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目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穰,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

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

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

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

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

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⑤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有删节)

【注】①崇宁癸未: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

②教池游苑:

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

③拜郊孟享:

孟,首。

指到郊外拜祭天帝。

④梦游华胥之国:

《列子·黄帝》: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

⑤艮(ɡèn)岳:

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

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白之老,不识干戈识:

了解,知道

B.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易:

交易,买卖

C.目之曰《梦华录》目:

用眼睛看

D.然以京师之浩穰穰:

众多,兴盛

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3分)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括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D.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3分)

(2)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3分)

(3)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

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

②醽醁(línglù),美酒名。

③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④老子,作者自指。

⑤霜竹,指笛子。

(1)开头三句,作者描写雨后开阔的远景,用语十分传神。

请从“净”“染”中任选一词,作简要赏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词人是怎样从主观上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阕内容,分析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西风愁起绿波间。

(李璟《浣溪沙》)

(4)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

(5)梦里不知身是客,________________。

(李煜《浪淘沙令》)

(6)夙兴夜寐,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7)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8)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最单纯的生活必需品

毕淑敏

迪斯尼版的《森林王子》,描写一个人类婴孩巴克利,偶入大森林,被野狼阿力一家收养,在大熊巴鲁、黑豹巴希拉等动物的呵护与培养下,成为友善、勇敢、智慧、快乐的少年。

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谐相处的图画。

大熊巴鲁为了拯救巴克利,与森林之王老虎谢利展开了殊死搏斗,以致昏倒在地。

黑豹巴希拉误以为它已阵亡,心情激动地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悼词。

大熊巴鲁慢慢苏醒后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倾听着,在庄严肃穆中,引出人们啼笑皆非的泪水。

巴鲁复苏之后,开始教导人类的孩子巴克利,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

那只载歌载舞的憨厚大熊,反复吟唱着一句话———“让我们,得到,最单纯的生活必需品……”

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真理———最单纯的生活必需品———由一只熊告诉我们。

人想活着,就必然得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物件陪伴左右。

几年前,我见到一个乡下孩子和一个城里孩子在做游戏。

一张卡片,正面写着问题,背面写着答案。

双方看着问题回答,对与不对,以卡片背面的答案为准。

那题目是———生命存活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什么?

城里孩子说,这还不简单吗?

就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呗!

乡下孩子说,啥叫脂肪?

不就是猪大油吗?

人没有猪油那些荤腥吃,能活。

蛋白质是啥?

不就是鸡蛋吗?

人吃不上鸡蛋也可以活的。

碳水化合物是啥东西,俺不知道。

俺只知道人要活着,最要紧的是要有水、火柴和粮食!

那张硬硬的精美卡片后面的答案,判定城里孩子的回答正确。

但说心里话,我更认为乡下孩子的答案率真和智慧。

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的名录是越来越长了。

一千年前,假如我们外出,真如那个乡下孩子所讲,只需带上水和干粮,再携一把火镰。

现在呢,要带的恐怕就不仅仅是旅游鞋休闲装、驱蚊油防晒霜……

这应该算是进步吧?

只是大自然不堪重负了。

养育一个现代人的物资,足够当初养活一百个一千个原始人。

大熊的箴言里,还有一个含义———单纯。

单纯是一种很真实很透明的东西,我们已经在进化中将它玷污。

比如水吧,人体的细胞所需要的,是纯净的自然之水,而绝不是啤酒、可口可乐和掺了色素的某种浑浊液体。

人们先是把水弄脏,然后再把脏水过滤。

当人们饮着这种再生的清水时,沾沾自喜,以为是文明和进步。

再如空气,人的肺所需要的,是凛冽的清新的山谷森林之风,而绝不是被汽车吞吐了千百次的工业废气。

人们聚集在城市里,在空气中混淆进数不清的杂质,然后摇摇头说,这样的地方,太不利于健康了。

于是就开着汽车,满世界找青山绿水的地方,心安理得地住下来,把新的污染带给那里。

人们本来应该简洁明确地表白自己的内心,这样会避免多少误会,增进多少了解,节约多少人生啊!

但是,不。

有的人就习惯于虚伪客套声东击西云山雾罩,并称这些技术技巧为礼仪和外交,让世界变得遮遮盖盖诡谲莫测。

于是无数人在这面难以超越的黑斗篷前终生猜谜,并因此形成窥探的癖好。

也许我们可以对自己精神和物质生活中所需要的庞大分子分母,来一个约分。

本着单纯和必需的原则,把太繁多的精简,把太复杂的摒弃。

必需的东西越少,我们的脚步就越轻捷。

佛家有一句话,叫“无挂碍物者无恐怖”,不妨借用来,少需要物者少烦恼。

单纯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因为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杂质,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单纯。

人们往往以为单纯只存在于童贞,如果你在晚年还保有单纯,如果不是太傻,就是天赐的一种好运气。

其实,最有力量的单纯,是历练过复杂之后的九九归一。

以不变应万变,自身有过滤化解和中和澄清的功能。

心永远清清的,呼吸永远是轻轻的。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王则柯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

“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

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到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即1997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

他们有资金,有手段。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钱啊钱,认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

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这种追求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

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了以权谋私等许多丑恶的东西。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删节。

15.简要概括人们对“钱”的追求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举索罗斯和“疯狂君子兰”的例子有何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简析用制度来规范人们追求金钱行为的原因。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他们说:

“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第二天,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集市的收获。

苏格拉底说: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试卷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北宋·苏洵《名二子说》)

20.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字;苏辙,字。

(2分)

 

21.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轼”、“辙”,分别有什么用意?

(2分)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与蒋干“两过江东”大有关系,请简要分析。

(4分)

 

(2)简述《红楼梦》中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悲剧。

(6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事件真相尚未明了,“错在政府”的骂声早已四起,“人人喊打”的喧嚣中,“有罪推论”颇受欢迎,辟谣信息却乏人顾及;电影上映,正常的观影感受变身为简单粗暴的情绪宣泄,极端言辞充斥网络,戾气横生;为求编制,万千学子趋之若鹜,高学历俯身于冷岗位,“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为图方便、求速成,民众不循正轨,走捷径、潜规则大行其道,社会规则权当过眼云烟,“唯结果论”渐成价值标尺。

这些现象,共同勾勒出当前社会心态的失衡图谱。

每一种不良心态的滋生,都是社会现实和舆论环境的真切投影。

而它们的固化、交织与扩大、蔓延,又会进一步加剧社会问题的冲突、冲破规则的边界、导致价值观念的紊乱。

一旦不良心态成为社会习惯,影响的不仅是公共秩序的稳定,更直接腐蚀社会前行的内在动力。

越是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越需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所有人的精神导引和行为坐标。

而良性心态的形成与稳固,需要日积月累的共同努力。

政府的角色,在于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铲除权力寻租、利益交换的“温床”,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公民,同样不能缺席,个体情绪的状态,与整个社会心态的生长轨迹息息相关。

只有更多人的心态步入良性轨道,通向“中国梦”的步伐才会愈加坚实。

(选自郑轶《修复不良心态,谁也不能缺席》,《人民日报》,2013年1月17日,有删改)

24.请简要概括当前社会心态失衡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5.社会心态失衡如果蔓延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5分)

 

26.针对当前社会心态失衡的种种表现,结合材料,简述作为公民应如何面对。

(6分)

参考答案

1.B(A.付梓/渣滓C.蹙额/一蹴而就揶揄/瑕不掩瑜D.箴言/日臻完美)

2.C(3分)触手可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唾手可得:

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一以贯之: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水到渠成:

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目不暇接:

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眼花缭乱: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3.示例:

历史老师:

你给他一节课,他就能还你一个世纪。

学困生: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4.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后者的立足点在于创造(追求),所以就有了体会创造过程的喜悦和品味创造结果的快乐这双重喜剧。

5.C(目:

命名)

6.B(①陈述自己成长在京师,并未涉及到表现“京师之盛”;③讲自己离开京师,避难南方;⑥是胡震亨对《梦华录》的评价。

7.C(有两处错误:

①“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的说法不正确,这只是他创作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应是他对往昔生活的无限眷恋;②“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的说法不准确,原文“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中“庶几”表示“可能”或“希望”。

8.

(1)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

(“恐”“事实”“诚”各1分)

(2)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追念”“岂非”“觉”各1分)

(3)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

(“鄙俚”“文饰”“盖”“上下通晓”各1分)

10.

(1)弃掷逦迤

(2)侣鱼虾而友麋鹿(3)菡萏香销翠叶残(4)苒苒物华休

(5)一饷贪欢(6)靡室劳矣(7)会挽雕弓如满月(8)不求闻达于诸侯

11.增强故事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引出观点作铺垫。

(每点2分)

12.为得到这一深刻而朴素的道理而欣喜;为自以为聪明的人类却要由一只看似木讷的熊来教导而羞愧。

(每点2分)

16.反面论证人们对钱的过度追求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分);表明作者反对把“钱”升腾为泡沫的做法(2分);为下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依据(2分)。

17.①用制度来规范可以避免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②可以避免泡沫经济造成的金融危机(或:

避免过度炒钱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③可以使市场经济整合得更好,扩大内需;④可以避免以权谋私等丑恶现象的横行(或答可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

18.略

【附文言文译文】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了京都,住在城西的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

我逐渐长大,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

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业繁华。

垂着童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没有经历过战争。

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

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饰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镶金叠翠耀人眼目,罗袖绮裳飘送芳香。

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语,回荡在柳阴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弹奏于茶坊雅聚与酒楼盛宴。

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

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

花光铺满道路,不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

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放松。

能够观瞻到皇上天颜的机会,是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天的时候。

而且还能够多次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

皇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

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迷恋于游玩胜地,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

不料忽然间战火燃起,宋钦宗靖康元年的第二年,我离开汴京来到了南方,因躲避战乱而住在江左,情绪郁闷而低落,年岁又逐渐进入老年晚景。

暗想当年在汴京城里的生活,每逢佳节是的人物风流倜傥,人情和顺畅美,都已化成惆怅和隐恨。

最近同亲戚会面的时候,谈到往昔汴京城里的繁华景象,年轻后生们总是妄加非议,不以为然。

我担心时间长久之后,再谈起那时的风俗和景观,更会失去历史的真实,那就的确太可惜了。

因此,我非常慎重地把我的记忆写下来,编成一集,这可能会使今后的人们打开此书就能够看到(了解)到当年的盛况。

古代传说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的典故,我如今追思往事,回忆起来怅然伤怀,这难道不是和华胥之梦刚刚醒来的情形一样吗?

因此我把我所撰作的这本书命名为《梦华录》。

但是,汴京城毕竟太大太繁华了,对于那些我没有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没有去过的地方,靠听别人讲述来记录,这就难免有遗漏或欠缺。

如果遇着故乡的朋友或德高望重的前辈,对此书予以补充使它更加完备,那真是不胜欣慰。

这本《梦华录》语言通俗浅显,不刻意进行雕琢修饰,其原因大概是想使文人学士和普通百姓都能看懂而已,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

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年),岁在丁卯,大年除夕之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载宋徽宗崇宁以后的景象,当时朝廷以崇尚安乐治理天下,所以像那元宵节灯山金光灿烂、临水殿里龙船夺标比赛、宝津楼上男女艺人的杂技表演、骑马相逐射箭的表演以及天宁节女子舞队骑马归来时少年豪俊争相迎接的诸多场景,虽然事属前代的记载,然后仍能让人想象得到当时的盛况。

至于其他那些像那京城人春日里出城踏青,在园林苑囿中游玩,京城各瓦肆中的技艺表演,茶坊酒家、早市夜市里细小琐碎的交易等,全都按照当时京城的习俗,没有强加一点雕琢修饰,自能详细介绍当时的风貌,然而不显得杂乱,语言通俗质朴而不显得粗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