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19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docx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

第一章动态生命的时空联系(共110053)

医学是干什么的?

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因此,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存在,就成为了医学的前提条件;能不能认识生命,能不能理解生命的存在,就成为了衡量医学的真理性的基本标准。

因为生命是复杂多样的,生命是个体形式的,生命是时空关联的,生命是动态变化的,有组织结构之形,有吐故纳新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有贫富贵贱之变,所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存在,不能局限在显微镜下,不能局限在实验室中。

放眼日月宇宙,联系社会状态,落实个体禀赋,动态地分析归纳,才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存在。

中医从远古走来,没有实验室等技术的支撑,把生命放进时空大背景中,和万物联系起来,根据可以感知的生命动态变化特点,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构建了以“阴阳神气”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形成了辨证论治的临床模式,在几千年的生命实践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辨证论治闪现出来的生命真实性的光辉,越来越耀眼夺目。

可是因为实验实证逻辑,辨证论治被忽视了,被歪曲了,被蒙上了厚厚的积尘。

第一节是什么与为什么(11716)

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和一个实践,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显现,受制于文化。

在西方思维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由于我们没有从文化思维的高度认识和研究中医,“证”概念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内涵,其现代化研究走上了西方文化思维的理路,辨证论治丧失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形态解剖的确定性将中医推向存亡的深渊。

文化思维,从逻辑方向来区别,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以生命及其环境存在为客观的东方文化和以物质及其发展为客观的西方文化。

文化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基本特征,但人毕竟由动物演变而来,在灵魂深处隐藏着动物原始的野性,如果文化把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和野性欲望作为根本,不断追求物质发展,原始野性就会借助文化的力量,不断张狂,导致生命丧失和谐存在的根基,走上一条“未央绝灭”的不归路。

一,物质本原和生命存在

西方文化的思维,习惯于探求世界的物质本原,沿着“是什么”不断追问而逐渐深入,使人们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从泰勒斯的“水”、毕达哥拉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等本原自然,到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粒子、质子越来越精细,宏观世界的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越来越广大,形成了以物质及其构成为主轴的思维活动路线。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发现夸克,夸克里面又有些什么,里面的里面还有些什么……,看见了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的外边又有什么,外面的外面还有些什么……。

“水”、“数”、“火”等等,西方哲学虽然赋予它们规则、尺度或理性公式,但无论物理学还是化学,要把握物质的本质、观察物质的反应,必须在实验实证的逻辑规定下,以“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为标准,将物质固定下来,和其它物质区别开来,否则,怎么知道细胞,怎么知道脂肪蛋白质,知道碳水化合物。

“是什么”也关注物质联系,关注物质运动,但真正动态地联系起来,就可能是不确定的,就存在测不准原理。

在物质化的“是什么”思维主宰下,组织结构、器官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生命疾病的基本形式,营养物质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因为生命物质化了,“为了增强体质,专家建议多喝牛奶;最新研究发现牛奶中某些激素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专家建议多吃西红柿;为消除西红柿残留农药的危害,专家建议口服阿托品;阿托品有生物碱中毒可能,专家建议用扁豆缓解;为稀释及中和扁豆的毒性,专家建议多喝牛奶……”。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已经陷入了“是什么”的营养物质怪圈。

中华文化萌发于时空位序联系、变易规律等与生命关联性的思考。

《周易.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尊地卑”,说明事物空间的基本定位,“卑高以陈”,指出空间定位的联系存在,这种存在,具有“动静”变化、“刚柔”区别的基本规律,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类聚”、“群分”明其位,“成象”、“成形”明其变。

王尔敏在《先民的智慧》中指出,“中国的方位观念是中国远古以来创造的一套日常实用生活依据,完全来自天文观测的结果,所表现者虽是地理知识,但完全成于简明的天文实测手段。

”在时空位序变化联系的客观基础上,从五帝开始,经过数千年,先人们形成了以天人相应为核心的阴阳五行思维模式。

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以事物动态联系变化为根本,既反映了方位联系的错综复杂,又包含了自稳调控的动态平衡。

阴阳动态,五行联系,衍生万物,此自然世界、社会状态、生命存在之根本。

中医借助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站在珠穆朗玛峰的生命高度,构建理论,发展辨证论治。

我以为,衡量文化的先进与落后,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生命存在。

生命存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对个体而言,健康幸福,寿终正寝;对群体而言,与日月同在,与万物共存,也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形与神俱”是最佳生存状态,“尽终其天年”是最佳生命结局,只有具备最佳生存状态,才可能获得最佳生命结局,只有个体的健康长寿,人类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命的实际存在,并非人人都健康幸福,都能够尽终其天年,这是为什么?

生命发生疾病之后,并非人人都能够获得疗效,都能够实现康复,这是为什么?

有的疾病解除后,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生命目标,有的却反复发作,甚至暴病而亡,这是为什么?

即便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也存在轻重微甚的差异,存在康复死亡的区别,这又是为什么?

在形体结构上,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对的细胞组织进行器官界定区别,对生命的营养物质,我们可以区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疾病因素,我们能够明明白白地看到病毒、病菌,可是,在相同的形态结构、相同的营养物质、相同的疾病因素,生命的结果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有的年半百动作皆衰,有的早亡,有的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生命实际,逆流而上,不断地进行“为什么”的追问、思考、实践,形成了以“阴阳神气”为根本的生命观和疾病观,形成了三因制宜为特征的辨证论治,确立了病机的疾病本质地位,形成了以病机为本质的证候概念。

中医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每个人的健康长寿,实现人类生命的可持续发展。

但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从根本上讲,在于人类的文化行为,是否顺应自然,在于个体生命,能不能适应寒暑和社会,“和于阴阳”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顺应自然、“和于阴阳”,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求。

“‘自然’在古希腊文中为phusis。

phusis作为一个阴性名词,来源于动词phuein。

phuein的基本意思有两类:

一为‘生出’、‘出现’;二为‘生长’‘变大’。

可以说,phuein的核心意义,就是指有生命之物的“生”和“长”。

“自然”从汉语角度思考,与“生”、“长”是不同的,内涵应当是“我”之外的自在事物,包含了“生”、“长”。

西方哲学的追问,希望分解“我”之外的事物,但任何实验室的分解手段,“我”已经参与了,还有自然的存在吗?

中医对生命结果的反向追问,以应象联系为客观基础,运用阴阳等逻辑工具,外在地思维推论,希望原生状态地认识“我”之外的事物。

“我”在事物之外,保持自然的纯真存在。

因此,中医理性强烈地表现了天人相应观念,天是自然、地是自然、人是自然,自然浑然一体,都外在于中医理性及其思维而存在,“我”的任务是外在地认识自然的规律,顺从于它。

这里的自然,是指“我”之外的事物,不仅仅是自然界,而且包括生命自身。

生命是自然界的组成,其形成、演变服从自然规律。

作为个体的生命修为来说,不仅要认识生命的自然规律,而且要顺从生命的自然规律,才能“从阴阳则生,从之则治”,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圣人境界,否则,“逆之则死,逆之则乱”。

希腊的研究人员报告说,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值得反省得事实是,昨天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明天或许会被否定。

他们对三大著名医学杂志的重要文献进行统计后发现,有1/3的研究结果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如:

最初报告激素补充疗法可预防绝经后妇女的心脏病,但以后的一项大型研究(WHI)发现,激素补充疗法实际可增加心脏病发病危险。

最初报告VitE可预防冠心病,但以后的研究证明VitE并无这种预防作用。

最初报告吸入一氧化碳(NO)对呼吸衰竭病人有帮助,但以后的大型研究证明,NO无这种治疗作用。

最初报告茶、葡萄酒和很多水果中所含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发病危险,但以后的研究证明抗氧化剂对这一作用没有原来报告的大。

.

昨天的结论,被今天的观察所否定,今天的观察是不是就完全可靠了呢?

从生命动态时空联系角度看,这显然不可能。

物质形态的确定性,是一种静态、固定、局限的结果,今天的观察依赖今天的技术,是今天人们的形态变化的结果,时空的动态变化,无法保证明天的生命环境能够完全和今天一样。

可以说,只有站在自然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立场,才能认识生命,理解中医,遵循辨证论治。

二,野性发达与质朴真理

“是什么”催生物质文化,“为什么”形成生命文化,物质文化以“物”为本,生命变成了附属;生命文化以“神”为本,物质为健康服务。

追求物质的发展,本身没有问题,生命需要物质的支撑,但我们的经济是为生命存在服务的,而生命的物质需求是有限度的,如果不给物质文化戴上生命文化的笼头,任随物欲张狂,掠夺野性就会吞噬掉生命文化,就会把经济的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唯一,把功名利禄当成个人奋斗的最终目的。

现在的人类,已经被精密的物质机器控制了,陷入了不可逆转的经济轮回,在各种物质文化和经济文化的催化作用下,人们成了物质功利的奴隶,不少人不懂东方的生命文化,不懂时空关联性的动态生命理念,热衷于物质的实在化,孜孜于金钱,醉心于名利,外在自然破坏了,内在神机破坏了,生命处在内外夹攻的危难之中。

可是,我们只看到碳排放的环境危害性,看到饮食内含的非自然物质-残留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对五藏的直接危害,还没有明白经济的功利压力对神机的危害。

三聚氰胺,次贷经济危机,饮食毒化,贪污腐败,心理压力,都会危害“真气从之”,破坏五藏神机的内环境。

工业化的物质追求走到今天,其文化的严重后果-生命的反叛,越加明显地暴露出来。

为了经济,我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贩毒走私,欺诈豪夺,……;为了生命,我们就必须检点自己的行为,敬畏自然,维护生态,……。

什么时候没有麦道夫,没有三聚氰胺,天气清净,社会和谐,生命不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就挣脱了物质的羁绊,健康就回归了自然。

“是什么”强调有为,干预自然解剖自然,体现出“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各种各样的科技发展,各种各样的物质理论,多么的先进;“为什么”空灵无为,融入自然维护自然,体现出“恬淡虚无”的随遇而安-“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几千年没有变化,核心理念始终如一,显得是那么的老土。

现在的人们十分崇尚“土”,崇尚原生态,鸡要土鸡,鱼要野鱼,蔬菜、粮食要绿色,可为什么就对“土”味十足的中医那么排斥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

“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生命存在的核心理念就在“和”,和于四时阴阳,通过生活起居、情志调节、农事活动、法典制度,实现“四气调神”、“内外调和”,保持生命的阴阳、气血、筋脉等“和同”状态,才能“气立如故”,健康长寿。

在这样的逻辑作用下,辨证论治主要考察生命“不和”的具体情况,“因而和之”。

在“是什么”思维主导下的人类行为,科技发达、经济增长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主要指标,忽视生命与自然、社会的“和”,不明白生命内在“阴阳神气”的“和”,更不理解生命内外联系的“和”,看得见的就是科学的,摸得着的就是客观的,拿得出的才具有证据作用,“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安身立命的地球,在工业化社会已经千疮百孔,不堪经济物质的重负。

个人生命过程,因为物质化的文化导向,不够生命健康,追求名利地位,夜以继日阴阳颠倒,违背自然“和谐”之道。

火药发明于中国,没有发展枪炮,反应了东方文化的生命智慧。

为什么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西方唱主角?

为什么环境问题发端于西方世界,而且伴随经济的发展日益严重?

为什么抗生素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辉煌,就破坏了微生态体系的稳定平衡?

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为什么反而下降了?

刚刚进入21世纪,就有资料显示,英国男性的精子数量减少了50%!

西方确实十分厉害,曾经独霸世界,中华大地被他们四分五裂,中华民族被他们蹂躏践踏,这其实反应了西方的文化落后,反应了尚未开化的野蛮掠夺。

利欲熏心,“物”梗塞在西方大脑里,使他们看不到生命存在的真正需求,看不到生命发展的根本要义,“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因此,工业化的科学技术、生产能力越来越发达,生活家园却越来越糟糕;微观越来越深入,宏观越来越广袤,离生命真实却越来越远。

事实上,当物质达到一定程度,幸福感和物质发展就不是正比例关系了。

“知足常乐”,现在的我们永远也不知足,乐又从何而来呢。

在“为什么”的理性认知基础上,中医没有将自身的有为,张狂到无所不能的地步,没有被形体结构的牢笼所禁锢,面对自然是顺之应之,面对疾病是因势利导,不仅承认疾病有“难治”、“不治”的客观存在,而且提倡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无过无不及,以顺应自然、和于四时阴阳为规范。

宋代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谓时当温,必将理以凉;时当暑,必将理以冷。

凉冷合宜,不可太过,故能扶阴气以养阳气也。

时当凉,必得理以温;时当寒,必得理以热。

温热合宜,不可太过,故能扶阳气以养阴气也。

阴阳俱养,则人气和平。

工业化走到今天,已经告诉我们,生命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维护自然中才能实现,保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才能健康,过分地掠夺自然,暴沴天物式的娱悦快感,把财富作为衡量成就的标准,反映物质文化的社会导向,客观上破坏着生命存在的“和谐”状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以“四时阴阳”为根本,在天地间,与山川共呼吸,与万物共进退的自然和谐存在的生命观,在质朴中,体现了十分可靠的生命真理性。

三,强盗掠夺和生命回归

反思“证”概念研究给中医带来的生存危机,我觉得根源在思维,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性太强了,物质确定性的“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取向,把物质化的实体内涵当成衡量中医的科学标准,当成证候本质。

进入工业化社会,面对西方盛气凌人的态势和实验室方法对物质世界的直白证明,我们产生了文化自卑感,反叛民族的思维逻辑,对西方文化及其思维顶礼膜拜,受如持虚。

“是什么”会衍生出强盗式的掠夺心态,让原始野性脱离文化改造的笼头,披上一件文明外衣,使弱肉强食成为大家公认的合理行径。

中华民族发明火药,制作鞭炮,是生命智慧,西方拿去制造枪炮,是野性张狂。

东方在经过西方强权的侵略和掠夺后,对自身文化大肆批判,模仿西方,力图把自己训练成强盗,于是有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打倒孔家店,西方思维模式在东方大地,把东方文明扫地出门,一统天下,历史上的日本也因此而成为侵略别国的强盗。

“是什么”追问“形”的物质结构,可以无穷尽、无边界的发展,可以无止境地诘难,在人类狂妄自大的心态没有自我约束,野性本能没有消解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目空一切,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掉进“恶”的无限之中,远离生命本来存在的自然和谐,利益高于一切而丧失人文精神。

“为什么”探究的是人们行为的生命时空合理性,生命既是思维的出发点,即以生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为依据,逆向思维之所以如此的行为方式;又是思维的终极目的,即通过自身行为的调节,实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外部世界极其丰富,可以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学科文化,但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来适应我们,还是提高自身的生命修为,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化只有归结到人的生命,才具有意义。

研究外部世界的目的,要回归到人的生命存在,否则,研究的结果,只能是夸耀能力。

人的生命存在,并不是离开物质化的确定性就不可捉摸,运用动态联系的观点,根据时空气象、生命现象等等联系,是可以认识的。

文化的发展,要服从生命的需要,不能以满足野性欲望为目的。

中医将阴阳,落实到生命存在,赋予了阴阳学说的人文价值。

从这一点来说,中医“为什么”的思维是有限的思维,这种有限是以生命为根本的有限,没有脱离人类生命之本-自然天地、四时阴阳。

“无失其时,无夺其时,深切注意天时,正是先秦生态保育思想之重心。

以自然生活作息为依据,既符合万物生长发育滋长之规律,也对应政治制度、祭祀礼仪、生产运作、生活节奏之根本。

”(王尔敏《先民的智慧》)不管外部世界多么广大无垠,先人们都将其统一到生命存在,归结到生命活动,把外部世界当成生命牧场,并推广为人类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绳,顺应自然规律,构建社会关系,并不无穷尽地去追问“形”的物质结构,并不无限度地追求经济的满足。

现在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人性化的呼唤,本质上是人们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的生命回归,是西方文化的生命觉醒。

四,未央绝灭的生命警告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认真读读这段经文吧!

我们如果能够结合现在的自然状况,就会看到,这段经文,是中医理论构建者,在二千多年前,对一味追求物质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对人们发出的生命警告。

天有清净光明之德,地有煤气石油之藏,天之德不能暴露,地之藏不能冒明,各守其位,各遵其序,四时阴阳和谐自在。

然而,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物质为本的文化追求,逐渐改变了天气、地气的自然状态。

随着“是什么”主导下的科技发展,人们已经无所不能,大海里、太空中、地壳下,只要能够发财赚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统统拿来为我所用,蕴藏上亿年的煤、石油、天然气,在短短百来年的时间,开采释放出来,“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当然“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贼风数至,暴雨数起”,不是干旱,就是洪水,极端气候、大地震等等灾难频频发生。

空气恶化,饮食含了农药化肥,猪肉鸡肉抗生素、激素,工业把水搅得恶浊不堪,……,工业化社会的环境污染如影随形。

“云雾不精”,“交通不表”,万物丧失生命条件,不仅“名木多死”,生物物种不断灭绝。

“恶气不发”,温室效应、冰川加速消融,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四时失序,就是草木也“菀槁不荣”。

“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

比如曾经祸害全球许多国家的几次霍乱,其后果更加微妙和有害。

人类抗病能力逐渐丧失、全球升温也将给人口稠密但对疾病毫无防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

出于多种目的,人类一直在故意冒险干预自然界,我们不仅会目睹直接可见的后果——例如物种的灭绝,而且将使我们承受更加不可捉摸的力量对我们生存与健康的威胁。

环境问题成了制造现代瘟疫的头号‘凶手’。

”人类已经走上了“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的路,现在回头来得及吗?

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政治家,对人类的未来比较悲观,《2012》的灾难片就是这种悲观的折射。

现在世界的拯救地球行动,能不能把物质化文化启动的破坏环境的巨轮停下来?

不能的话,“未央绝灭”恐怕无法阻止。

“未央绝灭”的警告,从生命自然和谐存在的角度,警示人类的文明进步,需要认清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明白自己在时空里的意义,不要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

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框架会议,《2012》的上映,证明工业化社会碳排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火烧眉毛,透露出人类对未来的恐慌。

然而,在物质化的经济指标制约下,碳排放的泰山压顶,恐怕很难找到对应良策,有谁愿意放弃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为逃避了自然的制约,世界人口在急剧膨胀,因为追求物质化的先进,科技不顾生命需要地飞速发展,等等,都会成为环境污染的推手。

温室效应冰川消融,电磁辐射、光污染等对生命的危害,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蠢蠢欲动。

世界精英们穷于应付,显得心力交瘁,看不到曙光。

为什么不从文化根源上找原因,不从文化的价值取向上找原因?

不改变物质经济的文明发展方向,发达国家不弥补自己物质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未央绝灭”之势,怎么阻止。

文明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括,文化则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具有引领文明前进的作用。

“是什么”的物质文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为什么”的生命文化以生活幸福为目的。

生命文化已经束之高阁,中医被一些人蹂躏的不成样子,我们沉溺于金钱物质之中。

别人开豪车就骂娘,股市有涨跌就心慌,以酒为浆-半斤八两不醉,以妄为常-天天熬夜麻将。

物质文化启动的经济巨轮,毫不留情地全方位碾压着生命“阴阳神气”的和谐,全方位地破坏生命时空联系的基本规律。

因为没有生命笼头的束缚,经济的追求、物质的需要,产出了畸形的社会怪胎-麦道夫的巨富,非洲难民的赤贫。

为了将来的物质财富,不少幼儿园、小学里的娃娃,生病之后,家长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康复,不是维护生命自和力,而是不影响学习,不耽误功课,学照上,培训班照读。

感冒发高烧,白天上学,晚上医院打吊针,十一二点过后才能休息。

当我面对那些反反复复生病不断的少年儿童时,当我看到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医药、保健品广告时,不禁要问,我们的民族怎么了?

累啊!

苦啊!

夸张点讲,东亚病夫,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民族的忧患!

五,先进的辨证论治

物质经济是多么实在的东西,国家的发达强盛与落后衰弱,在大多数人那里,一票肯定或否定。

反映在医学观念上,“看得见、模得着、拿得出”成为衡量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逻辑标准,“科学主义”统治了我们的头脑,实验实证逻辑“格式化”我们的思维,一些人把中医当成落后、不科学的东西,不仅否定辨证论治,而且还提出要重新构建中医理论(实质是要否定、消灭中医学)。

姑且不论这些人有没有构建新理论的能力,从“证”概念研究的一些论文,把症状当成辨证论治的目标这一论点就知道,提出构建新的中医理论的专家学者们,连辨证论治是什么可能都还没有搞明白,如果他们知道辨证论治的客观基础,知道辨证论治的治疗目标,恐怕就不会提出要重新构建中医理论了,就不会认为辨证论治落后了。

什么叫先进?

和落后相对而言,形容走在前面的事物。

谁在前,谁在后,有个标准和方向的问题。

在“是什么”的逻辑方向,解剖医学肯定先进,它可以在物质的分子层面,说明炎症的器质性改变的病理生理性质,通过实验室研究,大规模地合成生产化学药品,批发式地规范用药。

作为生命医学的中医,临床着眼于生命内外的“和”“平”状态,着眼于五藏生命系统的自控稳定性和时空协调性,“升降出入”有其序,“生长收藏”应其时,把动态生命的现实时空存在,作为辨证论治的客观对象。

用被西医“格式化”了的思维,能够了解这些基本的中医内容吗?

从历史上看,真正的中医,是辨证论治的中医,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命时空关联性的病机为根本,实事求是,客观论治,反对把过去的、书面的,一成不变地套用于临床。

中医有没有墨守成规的呢?

有,而且层出不穷,但从古至今,都遭到辨证论治中医的唾弃,使中医临床,都能够回归辨证论治,与时空同步发展。

历史上的墨守成规的典型特征,就是以症状作为治疗目标,只讲“方症对应”,不会“治病求本”,不会因人、因时、因地和因治地去求证就诊病人的病机本质。

虽然张仲景一开始就反对“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历代医家无不对以症状为治疗目标加以批判,历史上总有违背辨证论治精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医源性疾病层出不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命灾难。

生命的代价,一再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