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72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学试题整理.docx

领导学试题整理

领导学试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授权:

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2.一长制:

一长制,又称为首长负责制或独任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

3.领导素质:

领导素质,是直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4.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5.自然集体领导:

自然集体领导是一种原始的、初级的、简单的领导体制,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于原始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

它主要表现为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与部落联盟议事会等形式,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简单协作劳动的领导与军事指挥要求的领导体制。

6.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7.鱼缸法:

鱼缸法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

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鱼缸法”。

8.领导协调:

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9.弹性授权:

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

10.领导幅度:

亦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出指示并直接向他汇报,对他负责的人数。

11.领导文化:

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12.领导方法:

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13、行政领导:

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14、首因效应:

是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15、领导协调:

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16、电子政务:

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二、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A)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

A.50%B.70%C.60%D。

90%

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B)。

A.马斯洛B.梅奥C.弗洛伊德D.赫茨伯格

3.通过组织渠道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A)。

A.纵向协调B.内部协调C.上行协调D.下行协调

4.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D)。

A.领导者的个性特质B.不同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对领导绩效的影响C.领导者的影响力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5.领导体制的核心是(B)。

A.组织结构的设置B.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C领导层次与幅度D人事制度

6.文化本质上是(D)。

A.历史的产物B.环境的产物C.人类精神力量的产物D.社会活动的产物

7.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A)。

A.最佳原则B.积小变大C.稳中求变D.渐进主义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A.强制性影响力B.权力性影响力C.自然性影响力D.个人魅力

9.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A)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领导者个人特质B.领导者C.领导组织D.领导效益

10.在(A)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A.传统社会B.转型社会C.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

11.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属于(A)。

A.信道障碍B.传送障碍C.接受障碍D.非语言障碍

12.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D)。

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工厂D.军事领域

13.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B)。

A.双重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D.人文属性

14.文化本质上是(D)。

A.历史的产物B.环境的产物C.人类精神力量的产物D.社会活动的产物

15.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决策可分为(A)。

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B.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D.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

16.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A.强制性影响力B.权力性影响力C.自然性影响力D.个人魅力

17.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A)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领导者个人特质B.领导者C.领导组织D.领导效益

18.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A)。

A.虚拟政府B.高效政府

C.便民政府D.精简政府

1.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B)。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权力属性D.服务性

2.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D)紧密相连的。

A.人性B.经济C.阶级D.社会发展阶段

3.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A)。

A.性格B.气质C.风度D.修养

4.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A)。

A层级制与职能制B.完整制与分离制C.集权制与分权制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5.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B)。

A.贝克尔B.舒尔茨

C.杜拉克D.丹尼森

6.提出期望理论的是(D)。

A.马斯洛B.赫茨伯格

C.弗洛伊德D.弗洛姆

7.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是首先提出“创新”概念的学者,他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书中以(C)为核心对“创新”进行了论述。

A.文化创新B.制度创新

C.技术创新D.文艺创新

8.领导者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的行为属于(B)。

A.沟通艺术B.协调艺术C.决策艺术D.运筹艺术

9.领导效能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C)的关系。

A.主观与客观B.反应与被反应C.反映与被反映D.主体与客体

10.(A)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

A.人B.被领导C.群体D.领导

1.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A)组织结构。

A.直线式B.职能式

C.混合式D.矩阵式

 

2.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动的基本关系是(D)。

A.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作用B、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C.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3.对于领导者来说,(B)是第一位的。

A.道德素质B.政治素质

C.能力素质D.知识素质

4.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C)占据主导地位。

A.权力属性B.管理属性

C.社会属性D.自然属性

5.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B)。

A.丹尼森B.舒尔茨

C.杜拉克D.贝克尔

6.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D)。

A.意志B.知识和经验

C.灵感D.目标

7.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A)。

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C.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D.程序性决策和宏观决策

8.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A.强制性影响力B.权利性影响力c.自然性影响力D.个人魅力

9.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的是(C)。

[

A.专断式领导B.剥夺式集权领导c.集权式领导D.仁慈式集权领导

10.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

调查,(A)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A.89%及79%

c69%D.98%

 

三、多项选择题

1.追踪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DE)。

A方案错误B.成本过高C.评估错误D.环境变量E.目标错误

2.影响思维广阔性的因素包括(ABCE)。

A.思维者意识域的大小B.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C.知识水平D.坚强的意志

E.经验是否丰富

3.下列不属于领导环境发展原则的选项是(AC)。

A.多样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超前性原则E.科学性原则

4.领导协调的种类有(BD)。

A.人际协调B.横向协调C.关系协调D.纵向协调E.组织协调

5.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BDE)。

A.治民B.富民C.爱民D.教民E.信民

1.与领导关系最为密切的非正式群体类型有(ACDE)。

A.纵向寄生型B.矛盾冲突型C.横向进取型D.横向防守型E.纵向共栖型

2.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包括(ABDE)。

A.品格因素B.才能因素C.职位因素D.知识因素E.情感因素

3.领导效果与领导效益的关系是(ACD)。

A两者综合起来才能反映领导效能的高低B.领导效能是两者的直接数量相加

C.效果显著,效益不一定好D.没有效果,效益就失去载体E.两者并没有区别

4.在领导协调工作中,必须协调的对象有(ABE)。

A.协调组织中的群体B.协调群体中的个人C.协调组织内部关系D.协调不同的国家E.协调不同的组织

5.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BDE)。

A.行政信息公开化B.行政业务网络化C.行政程序透明化D.行政业务电子化

E.行政业务程序化

1.决策与执行的纵向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而产生的(CE)的分离,对领导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A.领导与决策B.决策与管理C.领导与管理D.领导与执行E.决策专门化与执行专门化

2.领导体制的特征包括(ACDE)。

A.全局性B.长期性C.稳定性D.系统性E.根本性

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主要有(BDE)。

A.利益之间的矛盾B.价值观的一致C.性差异大D.个体互补E.利益的一致

4.模拟测评的主要形式有(ABCD)。

A.公文处理B.即兴发言C.模拟会议D.情境模拟E.民意测验

5.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ABC)。

A.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B.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C.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D.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电子政务E.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1.下列属于权力载体的承担者的是(ABCDE)。

A.政党B.知识C.血缘D.年龄E.地位

2.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主要有(ACE)。

A.价值观的一致B.利益之间的矛盾C.个体互补D,个性差异E.利益的一致

3.影响思维广阔性的因素包括(ABDE)。

A.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灵活性B.思维者意识域的大小C.坚强的意志D.知识水平B.经验是否丰富

4。

良好的领导形象通常具有(ABD)。

A.审美功能B.认识功能

C.感染效应功能D.教育功能E.宣传功能

5.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ADE)。

A.行政业务网络化B.行政信息公开化C.行政程序透明化D.行政业务电子化

E.行政业务程序化

 

四、简答题

1.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

(辨析)。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与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绝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

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

2.简述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简答)

(1)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国家的强力支持;

(2)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3)电子政务的开展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4)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支持。

简述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

(1)儒家。

儒家反对一味以刑杀治国,主张以“德治”和“仁政”维护政治统治。

(2)道家。

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和“道法自然”,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万物一体,无是无非.(3)法家。

法家主张“法治”、刑治、霸道。

其核心是以力服人,依靠严刑峻法。

(4)兵家。

兵家以谋略著称。

2.领导群体中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力相称。

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

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

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地完成。

不能事不分大小都要集体讨论或请示上级,这样会造成该办的事办不成,亟待解决的事解决不了,出现久拖不决的局面。

所以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要贻误工作。

领导成员要有职有权,按责定权。

有责无权,或有权无责的职位,是不应该设置的。

有责无权,完成所负责任无保障;有权无责,一种可能是权力发挥不了作用,空有其权而无所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权欺人,做出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

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如有意见,有看法,可以沟通情况,或者反映给上一级领导,通过领导集体研究解决。

但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将可能造成内部磨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2.现代社会讲究效益,所以领导只用人才,不必养人才。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用养并重的原则。

领导者不仅要用才,更要爱才、护才、养才,以避免人才的浪费与搁置,要建立一套完整、配套的人才保护培养制度,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其不断成长与成熟创造条件。

同时,在用才养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潜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使人才辈出而不会后继乏人。

1、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

(1)适当原则;

(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5)考绩原则。

 

2、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可以消除领导班子的内耗。

任何一个领导群体,都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系统,把不同心理素质类型的领导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班子”,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群体心理素质结构的问题。

群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如何,将对“班子”的整体效应产生重大的影响。

科学而合理的群体心理素质结构,能够弥补领导者个体心理素质上的某些缺陷,产生最佳的整体效应。

反之,如果群体心理素质结构不合理,即使每个领导者个体都是优秀人才,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却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

五、论述题

1.列举领导的五条用人原则并详细分析。

第一,峰区年龄原则。

人的才能和人自身一样,从萌发到鼎盛再到衰退,整个过程表现为一个抛物线过程。

人的一生中存在着才能最佳期,一般来说,是30~45岁之间。

这一时期,是人的精力最充沛、才华最横溢、体格最完善的时期。

所以,启用这一时期的人才,就能避免人才的浪费,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优化。

第二,扬长避短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看准人的长处加以利用,是合理用人的真谛所在。

唐太宗《帝范·审官篇》中的一段话“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便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另一方面,避人之短不是说不看或看不到人的短处,而是说领导者在用人时不要老盯着人的短处,而是要想方设法在限制其短处的同时尽量弥补其短处,从而促使其长处得到正确而充分的发挥。

第三,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

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领导者首先对各种职位的具体要求、任职和职责等,有一个明确详细的规定,即为量才任职设立一个客观的标准和依据。

然后正确鉴别人才的类型、特层次,并按能力大小分别安排相应的职位。

如发现职能不对应者,应果断予以调整,该升的升,该降的降。

同时,要做到职、责、权三位一体,互相统一,是人才在其位、有其权、负其责、尽其能。

第四,诚信不疑原则。

既然根据人才的特点把其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领导者就应该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让其大胆地开展工作,创造业绩。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时,他的才智将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尊重和信任是使用人的前提。

如果领导者既要使用一个人,而又不充分信任他,就会使下级在工作中缩手缩脚,并导致下级产生离心倾向。

同时,信任下级也是领导者自信的表现。

第五,明责授权原则。

明责授权就是明确责任,并根据其所担负的责任授予其相应的权力,从而使每个人层次的人员都能有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

领导者在授权时应首先考虑单位或组织的规模,授权范围应视领导者能够弄清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范围而定。

其次,要看单位或组织业务活动的性质,专业性越强应授予越大的权力。

1.试论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配置?

领导权力的行使是以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为前提的,因为领导权力的行使必须

首先立足于有序的组织机构,即所谓的在其职,谋其政。

(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①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

②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

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

④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

(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

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在组织系统内部,所有的领导与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以及运用展开的。

而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又与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职能与组织人员等要素密切相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1.如何认识危机与契机的关系?

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所谓契机,是指由一定事态带来的某种转折变化的机缘,即“危险中的机会”。

危机具有双重性,它有破坏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危机对组织来讲是一个契机,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危机也具有积极的功能效应,危机可以暴露出旧模式中的弊端,并渲染着改革的迫切性,管理者可以通过解决危机使组织获得进步。

对于组织来讲,危机本身也是一种契机,对改善组织结构,树立危机意识,完善危机管理机制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领导者要善于抓住契机,有效处理危机,不失时机地推行自己的改革理念,那些在常规情况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

对于领导者来讲,危机本身也是一种契机。

有效地处理危机可以使领导人得到更高的权威,也有助于领导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自己的理念。

2.试论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

(1)教育。

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质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质都要依靠教育。

教育共有六种基本方式:

一是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二是有组织的社会教育,也就是权威的社会教化;三是自由的社会熏陶,即自然发生的教育性影响;四是有期待的家庭教育;五是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六是补充性的大众化教育,也就是培训,是在一定教育素质基础上进行的培育能力的训练。

对领导者的教育,要充分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手段的作用,以全面、立体地提高领导素质。

(2)实践锻炼。

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领导活动不是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具体问题,这种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只有在领

导活动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领导者参加实践活动的途径多种多样: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承担各种不同的任务,如主持会议、组织起草修改文件、解决下属纠纷等,以提高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等;实施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组织、指挥等管理活动,以提高综合管理和灵活应变能力等。

(3)修持。

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

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所提高。

1、什么是领导决策体制?

科学的领导决策体制应该如何设置?

所谓领导决策体制,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形式。

这里所说的组织形式,是指整个决策过程中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在决策活动中的决策权限、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调节机制和监督方法的整个体系。

领导决策体制在宏观上完整的结构,一般由以下五大系统所组成:

(1)决策中枢系统;

(2)智囊系统;(3)信息系统;(4)执行系统;(5)监督系统。

2、诗论如何改善我国领导发展与培训的现状。

(1)确立正确的培训目标。

要高质量地开展领导者培训工作,必须首先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指导思想,这是搞好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

(2)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由培训目标决定、为培训目标服务的。

这一总的原则决定了培训内容中既要有基本的政策理论,又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适应各方面的情况,根据各种变化实现自我更新与完善;(3)改革培训的手段与方式。

是通过培训者精心设计的一整套培训活动方案,包括规则、要求及操作步骤,来激发被培训者的学习热情,开发其经验及潜能,提高其工作及生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训师资是培训质量的关键,要培养高素质的领导者,必须有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

领导者的培训师资尤其是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照搬普通国民教育和一般成人教育的作法;(5)规范强化培训的制度。

规范强化培训的制度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者培训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制订和落实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做到依法进行培训。

没有硬性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就难以激发和保持培训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2.试论领导效能评测的意义。

第一,领导效能测评时一切领导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领导者所从事的一系列领导活动都以追求领导效能为出发点,而且领导者将这一追求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然而,对领导效能的追求不是盲目的,它是建立在对领导效能进行科学的测评基础之上的。

我们只有以领导为中心,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将对领导效能的追求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