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9993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docx

历城六中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周备课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单位:

历城六中设计者:

李勇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具有了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书写大有进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多数男生的课堂表现让人满意,女生则更胆小一些。

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待提高,否则很难以优异的成绩步入中学。

五、教学措施

1、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5、注重对优等生的奥数训练,同时还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6、及时进行单元测试,以便察缺补漏。

六、课时安排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12课时)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8课时)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单位:

历城六中设计者:

李勇

一、教学内容位置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

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

单位:

历城六中设计者:

李勇

教学内容:

课本1——3例1、例2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

4、经历观察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思考应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

教材分析:

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接下来,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学生位置的方法。

“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确定位置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情境。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多媒体教室吗?

教室里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顾多媒体教室的经历)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多媒体教室里参加一次活动。

出示第2页主题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座位卡找座位。

座位卡:

第*列,第*行(学生可能出现1、找不到座位。

2、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让学生们说一说,刚才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列(从左往右):

竖排

行(从前往后):

横排

(2)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3)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同时板书)

2、认识数对。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简便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

(2)在数学上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地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2,3)表示,这就是数对。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用数对怎样表示?

小组交流。

3、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a、出示动物园示意图例2。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b、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a、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吗?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操作后交流。

(3)师生互动:

教师说数对,相应的学生起立,其他同学判断正误。

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同位交流,说出自己的位置。

三、反馈应用

1、练习一、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检查。

2、练习一、4

(2)。

四、引申:

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练习一、2

2、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位置

第2列第3行就可以用(2,3)表示,这就是数对。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课内容的学习,并且在本节课最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做到学以致用。

有的同学提出了,自己家住在3-1-201,提出用到了三个数据,由平面内确定位置,扩展到了空间。

第二课时练习课

单位:

历城六中设计者:

李勇

教学内容:

练习一4——8题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配合例2的练习。

第4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展示交流。

在完成第

(2)小题时,注意提醒学生不仅要按ABCDE的顺序连结,还要连成封闭图形,所以还要连结EA。

第5题,可放手让学生同桌间完成,在活动前提醒学生思考“如何能说清楚、画准确”。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第6题是联系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并写出表示平移前后图形顶点位置的数对。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发现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7题是联系方位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

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第8题,是让学生用数对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学情分析:

学生明确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明确: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并让学生体会到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才使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有一致的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列、行的认识。

明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得到巩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列”“行”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会运用位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摆子连线。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一、6.

(1)出示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形平移。

从平移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有什么变化?

(发现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

(上课时,没有学生能发现这一点)

2、练习一、8.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

怎样编号?

(3)全班汇报交流。

三、提高训练。

练习一、7.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探究

A、移一移,说一说。

B、比较区别。

C、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平移几何图形先平移图形的端点再连线构成新图形

第三课时单元检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位置】单位:

历城六中设计者:

李勇

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电影票上的“6排15号”简记作(6,15),则“20排10号”记作( , ),

(12,16)表示()排()号。

2.小军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3,2),(3,2)中的3表示第3列,则2表示(),

小红在教室里的位置是(4,6),表明小红坐在第()列第()行。

3.如右图,文化馆的位置为(1,3),

那么图书馆的位置为( , );

展览馆的位置为( , );

位置为(3,5)的是()馆;

与文化馆距离最近的是()馆。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确定某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用()数据。

【A.一个B.两个C.三个】

2.在右图中,如果的位置是(1,2),则的位置是()。

【A.(1,1)B.(1,3)C.(3,1)】

3.如果用(X,4)表示小强在教室里的座位,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座位一定在第4列。

B.小强的座位一定在第4行。

C.小强的座位可能在第4列。

4.王东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2行,用(3,2)表示,李军坐在王东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

李军的位置是()。

【A.(4,3)B.(3,4)C.(3,3)】

5.在同一幅图上,如果A点的位置为(1,5),B点的位置为(1,1),C点的位置为(3,1)

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

三、“动手操作”显身手。

小学课堂网试卷提供

1.描出下面各点并依次连接成封闭图形图形。

再按要求回答问题或作图。

A(3,9)B(3,6)C(10,9)D(5,6)

⑴这个封闭图形是()形。

⑵画出这个封闭图形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

的图形。

⑶这个封闭图形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

形的顶点分别是:

A(,)B(,)C(,)D(,)

 

2.按要求回答问题或作图。

A

⑴图中三角形顶点的位置分别是:

A(,)B(,)C(,)

⑵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的图形。

⑶三角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的图形的顶

点分别是:

A(,)B(,)C(,)

B

C

 

3.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标出各个馆的位置,并填空。

⑴动物园大门的位置是(5,0),向北走

100m,到达熊猫馆。

⑵海洋馆的位置是(,)

⑶大象馆的位置是(10,3)

⑷狮虎山到熊猫馆和大象馆的距离相等。

⑸鹿苑位于(1,8),向南走200m,到达

猩猩馆;科普馆与这两处距离相等。

10

9

8

7

6

5

4

3

2

1

0123456789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