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析
2013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精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
1.(2012年2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8题)有人称:
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2.(2012年3月嘉兴市一模17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讲自己或某个人是跑跑龙套的。
“龙套”在早期京剧中指的是()
A.一种角色的行当B.京剧的一支小流派
C.一种用于和声的唱腔D.一批专门给人化装或后台服务的人
3.(2012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6题)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真书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4.(2012年2月聊城五校高三联考5题)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5.(2012年3月福建三校高三联考3题)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②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③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形式之一;④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2012年2月潍坊高三联考4题)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B.唐朝C.宋朝D.明朝
7.(2012年2月浙江温州十校高三联考5题)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图2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图2
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
8.(2012年1月枣庄市质检3题)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干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
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B.《肚痛帖》C.《汉汲黯传》D.《玄秘塔碑》
9.(浙江省2011届高考考试样卷12题)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按下列书体代表作品产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10.(2012年2月衡州市质检15题)右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
“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
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11.(2012年2月浙江五校联考13题)以下两幅图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
这种画风开始出现于()
A.魏晋南北朝B.唐代C.宋元D.明清
12.(2012年1月浙江金丽衢联考6题)某书云:
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13.(2012年3月枣庄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8题)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
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
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
14.(2012年宁波八校联考3题)右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的画作《步辇图》,这是当时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其描绘的场景是()
A.唐太宗被奉为“天可汗”,四方来贺
B.东突厥首领朝见唐太宗
C.吐蕃派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
D.唐高宗巡视安西都护府
15.(浙江省2011届高考考试样卷14题)竺可桢说:
“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
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
A.葛洪 B.沈括C.宋应星D.徐光启
16.(2012年3月宁波二模13题)下列图10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
这一著作是()
A.《吕氏春秋》B.《梦溪笔谈》C.《农书》D.《天工开物》
17.(2012年2月温州一模13题)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逐渐成熟B.按题材可分为山水、花鸟、文人画
C.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与写实D.山水画是其精粹,不太讲究布局
18.(2012年3月温州五校高三联考21题)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下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
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
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
以上介绍和以下图片说明东汉时()
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进步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19.(2012年3月枣庄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7题)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形象化B.逐渐多样化C.逐渐简约化D.逐渐国际化
20.(2012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7题)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21.(2012年3月枣庄质检13题)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22.(2012年3月宁波二模15题)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是()
A.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B.短暂开放,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C.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发明D.设立军机处,授予决策大权
23.(2012年3月嘉兴二模14题)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下列关于苏轼在“词”领域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
B.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C.其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
D.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信息”,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
2.A
3.B
4.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诗经》有关知识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
题中“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大意是:
《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
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项。
5.A
解析: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文人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故③不正确
6.C
解析: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火药应用战争是在唐末宋初,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在北宋。
7.B 解析:
本题较简单,从“车”字形体演进可知应是逐渐简约化。
根据所学可知,汉字的形体从甲骨文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演变的总趋势是在表义明确的前提下由繁趋简。
8.B
解析:
(本题中CD两项图片与选项需换一下位置,第3幅是《玄秘塔碑》,第4幅是《汉汲黯传》)根据所学《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唐代)的草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再结合材料中“干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等信息可以了解到,这种书法作品是草书,这位书法家是张旭。
9.B
解析:
根据所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草书形成于汉初。
本题中三则作品为教材插图,①项《丧乱帖》是王羲之的作品;②项属于金文;③项是创始于秦代的小篆;④项《汲黯传帖》是元代赵孟頫的楷书作品。
据此本题选B项。
10.D
解析:
“海禁”政策是明代出现的,故D表述不正确。
11.B
12.B 13.D 14.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教材中图文的掌握。
《步辇图》描绘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使臣(禄东赞)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
本题选C项。
15.B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和学者。
A项葛洪是东晋著名的医学家、炼丹术士著有《抱朴子》。
B项沈括是北宋著名学者,著《梦溪笔谈》,其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CD项中宋应星和徐光启都是明朝的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材料中根据11世纪即北宋和著作记载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信息,可以判定本题选B项。
16.D
解析: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陶瓷、纸、火药、纺织等生产技术。
此书的特色是有丰富的插图。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书中少有插图。
人民版必修三有《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此题的用意是在复习时应该关注教材中的插图。
17.A
18.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历史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符合提干要求的是A。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9.C 20.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应该是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故应排除A;“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因为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清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进京,徽汉合流,跟北京剧坛的昆曲(北昆)、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融汇、衍变,于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京剧故应排除D。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1.A
解析:
《玄秘塔碑》是唐朝的书法作品,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
其余三项都是宋朝的成就。
22.B
解析:
雍正时期曾短暂开放海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必二P28)。
选项有助于打破学生僵化看待海禁政策的误区。
A项发生于乾隆朝(必修三),C项发生于康熙朝(必修二)。
D项为最大干扰项,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并不拥有决策权。
(必修一)。
此题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考查内容全面,来自必修三册书。
23.A